第64章 再見劉據
作者:漏墨軒      更新:2020-05-17 17:19      字數:2329
  第二天,陳襄孤身前往博望苑拜訪劉據。

  騎著那匹老馬,陳襄緩轡而行,走馬觀花,二十裏的路程竟走了近兩個時辰,中間還停下來喂了一次馬。

  抵達博望苑通報姓名後,陳襄鄭重吩咐衛士道:“請把馬牽到陰涼處,多喂點水,如果可以,喂點精料。”

  衛士很和善,微笑道:“李公子放心,但凡來到博望苑的,沒有不安排妥帖的。”

  領到偏殿坐定,婢女奉上一壺茶,剛喝了幾口,劉據前來,微笑道:“盼了一上午,終於把李公子盼來了。”

  “殿下,小人來得不是很巧,可否在貴府討個午膳呢?”

  “好,如此甚好!快,吩咐下後廚,本宮中午在這裏和李公子一起用膳。”劉據爽快答應,但凡來到博望苑碰上飯點,沒有不管飯的。

  寒暄已畢,陳襄開門見山道:“不知殿下今日召小人前來,有何見教?”

  “李都尉的事,我都聽說了,深感遺憾。隻是國法難違,還請李公子理解。”劉據微微欠身。

  “殿下言重了,二叔雖是小人的親人,但若是幹犯國法,小人豈敢有怨言。”

  “不知李公子可否知道李都尉為何要殺王美人嗎?”

  陳襄一愣,他這話是什麽意思?他是知道,還是不知道?略頓了頓,陳襄道:“小人不知,還請殿下見告。”

  “後宮之事,我也不甚了了。不過,我聽說你三叔經常出入北宮,一呆就是大半天。而且,還有人發現你三叔多次進入王美人的寢殿,一些人由此猜測是你三叔殺了王美人,嫁禍給你二叔。”

  此言一出,陳襄震驚不已,北宮的事,劉據為何如此清楚?難道李延年真的是替李季背鍋,就為了成全靈兒和李季?

  太不可思議了,陳襄久久說不出話來,劉據見他這樣子,道:“李公子不必緊張。我今日召你前來,不是為了糾結李都尉的死因,而是想請李公子多多勸說你三叔,讓他以後少去北宮,更不要停留太長時間,免得惹人閑話,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多謝殿下好意。”陳襄不知道他是真心還是好意,但李季確實不能再往北宮跑了。

  李延年之死,讓陳襄對李季厭惡至極,連見他一麵都懶得見,更不關心他的死活。但為了靈兒,他又做不到完全置之不理。

  轉眼間,已到了午膳時間,陳襄並未推辭,果真留了下來。

  其實,這是陳襄故意的安排。俗話說,從一個人吃飯和待客的習慣,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

  中午的飯菜並不豐富,但卻非常體貼,都是清涼去火的,尤其是鹵豬耳和醉毛豆,讓陳襄胃口大增。

  更關鍵的是,盡管地位懸殊,陳襄又是一個小孩子,劉據卻依然和他吃的一模一樣,隻用了一些米酒,還全程作陪。

  自始至終,劉據都沒有提到江充一個字,似乎早就忘了這件事。這一點,尤為陳襄欽佩,足見他是一個君子。

  吃過午飯後,因天氣炎熱,劉據並沒有急著送客,而是命人擺好瓜果甜品,和他聊起了一些音律之事。

  “敢問殿下,府上有琴嗎?”陳襄主動提到。夏天的午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隻能聊些閑話,還不如找點事打發時間。

  “有。難道李公子善琴?”劉據略有意外。

  “善琴說不上,隻是跟隨二叔學了一點皮毛。若是不介意的話,小人想給殿下彈奏一曲,就當是解悶。”

  “如此甚好,李都尉後繼有人,可喜可賀。”劉據很高興,立馬命人拿出了一架古琴。

  陳襄畢竟年少,並不能一眼分辨出古琴的好壞,隻看此琴古色古香,似有些年頭,應是不凡之物。

  “小人學琴不久,技藝不精,若有不諧處,還請殿下見諒。”調好琴弦,陳襄躬身道。

  “既是李都尉親自傳授,必有獨到之處,我洗耳恭聽。”

  其實,這也是陳襄有意為之。他學琴不久,對自己的琴技還是非常了解的,糊弄外行還可以,若是內行必能聽出他的生澀之處。

  他主動提出彈琴,是想看一看劉據是否懂琴,但凡懂琴之人,品性應該不會太差。而若是懂琴,肯不肯說實話,更見真性情。

  稍想了想,陳襄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第一個音流出時,劉據頗為驚訝,過了一會兒,又露出一絲笑容。

  一曲終了,陳襄站起身,躬身行禮:“獻醜了,請殿下見諒。”

  “李公子年紀輕輕,就能準確無誤的彈出《高山流水》,整個長安城的同齡人恐怕找不出一手之數吧。”

  “殿下過獎了。小人剛學而已,恐怕是班門弄斧,還請殿下指點一二。”僅憑那一句話,陳襄斷定劉據是個懂琴之人。

  “李公子過謙了。我隻是閑暇之餘聊以自娛,豈敢言教。說實話,若是在你這個年紀,我是絕不敢拿出來示人的。”

  “小人不知分寸,孟浪之舉,還請殿下不要見怪。”

  “李公子,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說,在你這個年紀,我的琴技和李公子還差得遠。”劉據誠懇解釋道。

  “殿下過謙了。殿下以為,小人剛才彈得如何呢?”陳襄還不死心,非要他說得明明白白的。

  麵對陳襄的鍥而不舍,甚至是糾纏,劉據並不以為意,微微一笑:“李公子要聽實話嗎?”

  “當然。”

  “平心而論,李公子能在這個年紀彈出《高山流水》實屬難得,但還未能彈出這支曲子的精髓所在,一些地方過於凝滯。”

  陳襄站起身行了一禮,誠懇道:“殿下果然是行家。”

  “行家說不上,我隻是有幸聽李都尉彈起過。”

  “二叔已逝,惟願能夠繼承他的琴技一二吧。”陳襄忽然有些傷感。

  “李公子如此良才美質,李都尉在天有靈,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半個時辰以後,陳襄告辭回府。一路上,他都在回味和劉據相處的點點滴滴。不得不說,劉據真是一個很值得結交的人。

  他身居太子高位,沒有盛氣淩人,也沒有驕矜之氣,還很會照顧他人的感受,但又不會一味的虛仁假意,當得起謙謙君子四個字。

  假以時日,他們也許會成為朋友的,陳襄這樣想著,心裏卻又有一絲惋惜。他忍心看著劉據遭到小人的陷害嗎?他能改變這一切嗎?

  想到這裏,陳襄笑了,你口口聲聲救這個就那個,但你有這個能力嗎?李延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救人成了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