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五步產鹽法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2      字數:3757
  秦王蕩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說幹就幹,他將製鹽作坊裏麵的一眾工匠召集起來,將墾畦澆曬之法,即直到唐代才出現的“五步產鹽法”傳授給他們。

  這種五步產鹽法首次出現是在晉地,後來推廣到海鹽的生產。也就是說,這種製鹽之法適用於海鹽、井鹽、池鹽等一係列食鹽的生產!

  五步產鹽法,顧名思義,就是分五個步驟生產食鹽:集鹵蒸發、過籮除雜、儲鹵、結晶、鏟出。

  蓋因秦王蕩不是專業的鹽匠,故而隻是從旁指導。

  工匠們按照秦王蕩的吩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集鹵蒸發。

  他們將鹵水(含鹽量高的水)引到到蒸發畦,蒸發數段,“一步一卡”,借太陽和風力自然蒸發。

  等到鹵水被蒸發出來,成了顆粒狀較大的粗鹽。

  工匠們又開始過“籮”除雜,即利用產鹽過程中結晶出來的鹽板作為“籮”,叫做硝板,它可對產鹽鹵水起到除雜和提純效果。

  這第三步要做的,便是儲鹵。

  工匠們將經過四至六次“籮”後的鹵水,提送到儲鹵畦渾存。

  隨後鹽水這才完全結晶。

  結晶池的底是平整的硝板(“籮”)。

  在提送鹵水前,先往池中加入少量淡水,為鏟鹽節省人力,使結晶出來的池鹽同硝板的結合較疏鬆,工匠們將儲鹵畦中的鹵水,灌進結晶池中,就能不斷析出飽滿亮白的食鹽。

  這最後一步,便是把鹽鏟出,大功告成!

  通過這種五步產鹽法生產出來的食鹽,顆粒較大,顏色純白,口感去除了苦澀。絕對比齊國的海鹽,三晉的池鹽要好上許多!

  秦王蕩將墾畦澆曬製鹽法傳授給作坊的主事官吏,讓他吩咐鹽工去操作。

  作為一個上位者自然是不可能親力親為的。俗話得好,術業有專攻。你讓一個一竅不通的人去幹這種技術活,你幹一整可能都比不上人家幹十分鍾的!

  那主事官吏將信將疑地按照秦王蕩傳授的墾畦澆曬製鹽法,命令作坊裏的鹽工按部就班地去操作。

  過了不到兩日,一個盛滿了顆粒較大,顏色純白的食鹽的碟子便擺到秦王蕩的麵前。

  秦王蕩旋即沾了一點食鹽,嚐了一口,頓時笑得合不攏嘴地道:“好!好!就是這樣的味道!”

  旁邊的上大夫向壽一臉諂媚之色,說道:“大王,這墾畦澆曬製鹽法真是創世紀的發明呀!足以傳頌千古也!”

  秦王蕩擺了擺手道:“寡人誌在造福於民,功過自有後世評定,寡人可管不著呀!”

  “大王發明了這製鹽之法,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這堯舜都猶不及也,隻此墾畦澆曬製鹽法,大王便足以與神農氏比肩了!”

  咳咳,看來拍馬屁是每一個都具備的本領。

  現在的向壽就是如此。不過向壽對於秦王蕩發明出了這個墾畦澆曬製鹽法,倒是心服口服,除了少許阿諛奉承的意味之外,更多的還是崇拜!

  想想看,食鹽乃是每個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佐料。而秦王蕩改進了製作食鹽的方法,讓食鹽祛除了苦味,還能大批量地加以生產,進而壓低了食鹽的價格,讓更多的勞苦大眾都能吃的上足夠的食鹽了。

  這難道不是一件莫大的功德嗎?

  秦王蕩被向壽吹捧得有些臉紅,道:“咱們還是來談談這食鹽吧。諸卿,爾等認為原來的煎鹽法和現在墾畦澆曬製鹽法比較起來如何?”

  “這是極大地改進了!”

  主事官吏垂手道:“大王,過去的煎鹽法耗時費力,以各地製鹽作坊的生產量,一日能生產出的食鹽不足六百石,但是用這個墾畦澆曬製鹽法的話,臣完全可以保證,各地的製鹽作坊每日產出的食鹽可達到一千石。而且這還是保守估計的!”

  戰國時代,一石為後世的十公斤。而正常來的話,一個人一要攝入六克食鹽,一頓二克,不過古代人隻有一日兩餐,可能會少一點。

  “一千石!?”旁邊的向壽咂舌道:“那豈不是說,各地的製鹽作坊,除去其他的成本和人工費,僅純利潤就能給國庫增加一百金的稅收了嗎?”

  秦王蕩先前還不知道這一千石的食鹽是一個什麽概念,不過聽向壽這麽說,一千石食鹽等於一百金之後,頓時兩眼放光!

  難怪食鹽這一行業是牟取暴利的,看來真的是跟搶劫差不多。這白花花的食鹽,壓根兒就是黃燦燦的金子!

  哈哈哈哈!寡人發達了!一日百金,十日千金,一年下來有四萬金!

  加上各地的製鹽作坊,光是食鹽這一塊秦國每年都至少能創收入達到六萬金啊!足夠秦國發整整二十萬士卒一年的軍餉了!

  向壽隨即向著宋王偃垂手道:“大王,據現在的食鹽市場供不應求。而我們有了這墾畦澆曬製鹽法,大可以擴大食鹽的生產規模,蜀中、隴西、關中等地皆有鹽泉或者鹽池、鹽井,有不少的地方亦能生產食鹽也!”

  我看行!

  秦王蕩微微頷首道:“過去的食鹽市場大多被齊國與魏國的鹽商壟斷。齊人沿海地區甚多,故而製鹽作坊不計其數,非我秦國所能比之。然則如今之大秦已經今非昔比,鹽鐵官營之製勢在必行。依寡人看,我們大秦現在完全可以取代齊魏,壟斷整個食鹽市場!”

  “此話怎講?”眾人疑惑地問道。

  “食鹽者,雖有海鹽、井鹽、鹽湖,但是其食鹽多為粗鹽,其味苦澀,顏色灰白,顆粒也不夠大。但是如今我秦國用的是這種墾畦澆曬製鹽法,墾畦澆曬製鹽法生產出來的食鹽顆粒飽滿,其味夠鹹而無苦澀之味,顏色雪白,可稱之為精鹽也!”

  “諸卿,這粗鹽和精鹽孰優孰劣乎?”

  自然是精鹽了!

  秦王蕩這麽一說,大家就都恍然大悟。

  自古以來食鹽並沒有粗鹽和精鹽的法,因為無論是煎鹽法還是日曬法所製作出來的食鹽都大同異,幾乎沒什麽區別。

  但是通過秦王蕩發明的這一種墾畦澆曬製鹽法,顆粒較大,顏色雪白還祛除了苦味的精鹽開始麵世,與過去的食鹽相比,兩相比較之下,當然是精鹽更為可貴了!

  向壽立馬道:“大王,臣以為應該通過這種墾畦澆曬製鹽法,大量生產精鹽!然後提高精鹽的價格!過去三十錢一石的食鹽,我們的精鹽可以賣到六十錢,乃至於六百錢!甚至是兩金一石精鹽都不為過啊!”

  奸商!絕對的奸商啊!

  秦王蕩古怪地看了向壽一眼,這就是真的是儒家出身的嗎?確定不是地地道道的商賈?

  “不可。”

  秦王蕩有著自己的考量,故而拒絕了向壽的這個提議。

  他擺了擺手道:“咱們用墾畦澆曬製鹽法,製作這種精鹽,為的不僅是給國庫多增加一點收入,還要造福於民。寡人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吃上所需的食鹽,怎可提高精鹽的價格?”

  精鹽的價格提高了,秦國的財政收入肯定會增長許多。

  因為不管是多麽貴的精鹽,總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且這個時代並不缺少那一種財大氣粗的家夥,他們可不在乎東西有多貴。

  恰恰相反,那些公卿大夫,高高在上的貴族們反而認為越珍貴,越與眾不同的東西能襯托出他們高貴的身份!

  但是秦王蕩不樂意啊,把精鹽的價格提高了,那些勞苦大眾怎麽辦?

  秦國的國庫不缺這點錢,但是底下這麽多的老百姓有的連所需的食鹽都不夠吃的,現在你反而還提高了食鹽的價格,還要不要人活了?

  秦王蕩有著自己的考量,這一回用這種墾畦澆曬製鹽法大批量製作出來的精鹽,他不僅要拿來為國庫增加收入,還要博取民心,還要在經濟上壓倒靠著鹽鐵生意充裕國庫的齊國!

  “大王是想要降低食鹽的價格?”

  “不錯。”秦王蕩點頭道:“食鹽這種東西,每個人一日兩餐必不可少。若是精鹽的價格高到黔首們都買不起,隻有那些達官貴人們購買的話又能增加多少收入?兩者之間的比例可是存在不少的差距的,這一點不容忽視。”

  “大王所言極是。”向壽作揖道:“可是大王,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民眾的需求,而不能給國庫增加更多的財政收入的話,隻怕我們秦國亦無法壟斷整個食鹽市場啊。”

  聞言,秦王蕩笑著道:“向壽,寡人問你,一個精鹽,一個粗鹽,要你選擇的話你會買哪個?”

  “自然是精鹽。”

  “正是這個道理。現在市場上的食鹽多出自於齊國,齊國自身就是靠著鹽鐵之利發家致富的。現在咱們秦國的製鹽條件並不比齊國差多少,又有了這個墾畦澆曬製鹽法,不僅能大批量地生產食鹽,生產出來的食鹽更好,這樣一來,大家自然會趨之若鶩地入秦來購買精鹽,而不去齊國購買他們的粗鹽!”

  向壽恍然大悟地道:“臣明白了!大王,你不僅想要壟斷整個食鹽市場,還要打擊齊國的食鹽市場!”

  “然也。這個墾畦澆曬製鹽法我們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為外界獲悉!”

  “自即日起,寡人將在涇陽、廣都、蒙山、成都建立四個大型鹽場,秦國的所有精鹽自此而出。向壽!”

  “臣在!”向壽馬上站了出來。

  “鹽場的規模要繼續擴大,要多招人手,你負責這件事情。記住,一定要找可靠的老秦人,凡為鹽工者,必須舉家搬遷到鹽場附近,沒有特殊情況和手令,不許私自外出。”

  “諾!”

  秦王蕩又沉聲道:“墾畦澆曬製鹽法隻能掌握在我秦國的手中。此外,寡人還會命人頒布新的法令,禁止走私精鹽,還必須統一市場上的精鹽的價格,明碼標價。”

  “另外,寡人還會專門派遣軍隊駐紮在鹽場一側,閑雜人等禁止進入鹽場。”

  “大王英明!”

  甘茂、向壽等人都表示對秦王蕩心悅誠服,忙不迭地山呼道。

  食鹽這一行業本就是一個牟取暴利的行業,而墾畦澆曬製鹽法的出現,則會進一步促進食鹽行業的發展,還能刺激秦國的經濟,打擊齊國這樣靠著鹽鐵生意過活的國家。

  如曲轅犁、鑽頭,這類有利於農耕的農具,秦王蕩並不介意將這些東西推廣出去,讓列國百姓效仿亦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墾畦澆曬製鹽法,這是秦國發展經濟,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的秘密武器,絕不容任何人窺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