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鹽之利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1-03-30 21:32      字數:2813
  解決鹽井的開采問題,秦王蕩又接著前往鹹陽城郊的製鹽作坊視察。

  他真是一刻都不能閑著,累得跟條狗似的,一天隻睡不到三個時辰,再這樣下去,秦王蕩極有可能猝死。但是沒辦法,鹽鐵官營之製,容不得絲毫的差錯!

  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困難,秦國所推行的鹽鐵官營政策都可能夭折。

  鐵器的問題,秦王蕩倒是不怎麽擔心,就是這食鹽,對於秦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畢竟秦國不是齊國、燕國、越國或者魏國,齊、燕、越三國近海,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此三國能依靠魚鹽之利賺得盆滿缽滿。而魏國,其早年便開采出許多的鹽池,鹽商之多僅次於齊國,秦國百姓過去日常所需的食鹽,大多是從魏國進口的!

  秦國就比較苦逼,屬於內陸地區,對於鹽巴,唯一能夠利用的就是鹽泉、鹽井或者鹽池,但這些資源是比較少,能讓秦國做到自給自足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一萬多年前人類進入農業時代,生活方式從狩獵逐漸轉變為農耕,由於糧食中缺少鹽,人又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茹毛飲血來補充鹽,所以人們開始生產食鹽。

  上古時代產鹽大部分依賴於海水或鹽泉,內陸地區不靠海,鹽泉也少,鹽常常需要從行走江南海北的鹽商那裏獲取,隻要國家一陷入戰亂,商賈不通,內陸地區就很容易缺鹽,民不聊生!

  食鹽,著實是秦國的軟肋。

  這一回巡視,秦王蕩並不是一個人來的,隨行的大臣有十人,甘茂、向壽、彌子夏等人都陪同,由此可見,秦國對於這次自己製鹽的工作有多麽重視。

  製鹽作坊是由鹵水井、鹵水溝、各類坑池、大型鹽灶、儲鹵坑和灶棚組成的。

  秦王蕩巡視了一番,隻見鹽灶由工作間、燒火坑、火門、橢圓形大型灶室、長條狀灶室、煙道、煙筒以及左右儲鹵坑組成。

  橢圓形灶室規模較大,麵積近二十平方米。有些盔形器底部粘帶草拌泥片,分析灶室上搭設有網架,盔形器成排用草拌泥固定在上麵,發掘見到鹽灶上還遺留有數件固定在一起的盔形器。

  “作坊裏麵的製鹽之法,不知用的是何種工藝?”秦王蕩垂詢道。

  陪同在一邊的製鹽作坊的主事人回答道:“大王,我們製鹽作坊用的是煎鹽法!”

  “煎鹽法?這其中有何門道?”秦王蕩來了興致。

  “煎取鹽水要經過收集鹽料、淋鹵和煎煉等幾個工序。製鹽之法甚多,就臣所知道的,除了煎鹽法之外,還有日曬法、海水製鹵之法等,但這些方法顯然不適用於咱們秦國的鹽泉、鹽井所開采出來的鹽水。”

  秦王蕩微微頷首道:“是啊。這製鹽之法寡人亦是略知一二,海鹽開發很早,最初的生產方法便是煎製,可謂之煮海為鹽!據說夙沙部落已經懂得海水製鹵之法,得濃鹵之後再煎煮成鹽。”

  “隻可惜,咱們秦國隻有鹽泉、鹽井,還有少許的鹽池,其餘日曬法、海水製鹵之法等較為先進的製鹽之法不能運用。不然咱們秦國的鹽產一定更多,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甚至是遠銷中原,遠銷漠北,遠銷西域都不是不可想象之事啊!”

  秦王蕩又跟群臣說道:“諸位,你們知道食鹽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意味著什麽嗎?”

  隨行的大臣都麵麵相覷,豎起耳朵,聆聽秦王蕩的訓示。

  後者慨然道:“河東鹽湖,名揚天下。昔日堯、舜、禹都曾先後在河東之地建立自己的都城,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這些都城都建在鹽池附近!後來的夏朝和商朝都對晉南保持有濃厚興趣,此乃鹽之利也。”

  “河東鹽池之地,大河繞於前,群山阻於後,山穀盤錯,沮洳瀉鹵,並不適宜農耕,但為何據有河東鹽池者,往往能成為天下霸主之國?”

  聞言,右丞相甘茂答道:“大王所言極是。鹽之利何止數倍?食鹽,便如米粟一般,人不食之便渾身乏力。天下鹽池甚多,其中以河東鹽池最富盛名!昔日諸侯爭霸,晉國在晉文公時能脫穎而出成為霸主,恐怕與擁有池鹽之利不無關係。”

  “是啊。”秦王蕩點頭道:“晉地因有鹽池,所以國利君樂。晉國因鹽而強盛,有鹽池之利,所以能獨霸中原幾百年之久。而魏國承繼河東鹽池,善加利用,亦有百年之霸業!由此可見,食鹽之利也。”

  就秦王蕩所知道的,春秋戰國時,河東鹽池產的池鹽通過一條條鹽道被運往四麵八方,史稱“西出秦隴,南達樊鄧,北及燕代,東逾周宋”。

  鹽,對於國家而言有多麽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先秦夏、商、周三代,鹽與其他土產一樣,大抵是在產地征稅,或作為土貢上繳國家,聽民自由開采運銷販賣,實無專門鹽法可言。

  迄至春秋時期,管仲相齊桓公,興鹽鐵之利,國家對食鹽的生產、銷售和買賣加以管理,開中國鹽法之始。

  其法以官製食鹽為輔、民製食鹽為主,官收官運官銷,寓租稅於官府專賣鹽價之中,以增加國家收入,齊國由是富強,稱霸諸侯。

  然春秋戰國時期,除齊國對食鹽實行專賣之外,其他諸侯國仍隻對食鹽征稅,唯稅率逐漸加重。

  而秦國自商鞅變法後,賦鹽之利二十倍於古,鹽價昂貴,鹽商富累巨萬,人食貴鹽,民貧困,至秦亡而未改。

  秦王蕩可不想讓那些可惡的鹽商牟取暴利,固然國家通過鹽法和征稅,能從其中獲得一筆十分可觀的利益,但若是那些錢都取自平頭百姓身上剝削下來的血汗錢,秦王蕩就老大的不樂意了!

  所以這製鹽之法一定要改改,一定要大量生產出來才行!

  秦王蕩又詢問那個作坊的主事官吏,道:“除了煎鹽法,作坊就不能使用別的製鹽之法嗎?”

  主事官吏回答道:“大王,古往今來的製鹽之法就幾種,無非是煎鹽法、日曬法、海水製鹵之法,後兩者,此前也有人嚐試過,但都無疾而終了。”

  “你們沒有考慮過用別的方法?創新製鹽之法?”

  主事官吏啞然失笑道:“大王,這煎鹽法、日曬法和海水製鹵之法,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已有千百年之久,似乎沒有其它過濾食鹽的方法了。”

  秦王蕩搖了搖頭,這些官吏實在是過於按部就班。

  不過這也難怪,思想的源泉來自於生活,古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奇思妙想,歸根結底,其實是順應時代的需求,就像道家所的順其自然一樣,不過還需改進。

  就秦王蕩所知道的,日曬法就是陽光曬製,沒有經過用柴火煎煮的階段。它早期的生產方式是:日曝曬,自然結晶,集工撈采。

  但這種方法,顯然不適用於秦國所開采出來的井鹽、泉鹽。

  這時,旁邊的甘茂試探性地問道:“大王,你是不是有什麽好的製鹽之法?”

  沒辦法,秦王蕩這位國君似乎無所不能,治國安邦,帶兵打仗都是一絕,就連曲轅犁、圜刃鑽頭、卓筒井什麽的都能發明出來!

  這天下,似乎沒有秦王蕩不懂的事情。

  “寡人知道一種五步產鹽法,可能十分適用於現在食鹽的生產。”

  撂下這句話,秦王蕩又跑去巡視製鹽作坊裏麵別的地方。

  他發現使用這種煎鹽法,製鹽作坊每日所消耗的柴火極多,很多都是取自山上的樹木。現在的環境還未遭到多大的破壞,但河道已經出現堵塞的情況,母親河更是時而改道,這都因為兩岸的植被不足,導致大量泥沙俱下的緣故!

  秦王蕩即位之初,便提倡植樹造林,疏通河道,對於製鹽作坊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環境的行為更是覺得深惡痛絕。

  “製鹽之法一定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