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被世界關注的遠東
作者:鍋鍋      更新:2021-01-24 03:53      字數:2743
  瑞士,日內瓦,萬國宮。

  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引起國聯會議上,各國代表的一片議論。

  沒有要求強製介入,沒有要求武力援助,沒有要求提供物資,甚至連國聯的譴責聲明都沒有要求,僅僅要國聯幫助斷案,這還真是一個:

  小小的請求!

  不用承擔責任,隻要把心放正,派些破案專家和法學專家過去,分辨出誰是誰非,都不用特意派各國外交官,對偌大的國聯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任務。

  會議廳前排,五個常任理事國代表,彼此對視著,最終視線集中到芳澤謙吉身上。

  芳澤謙吉也是臉色數變,“中村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他至今不得而知,下意識裏就想拒絕中國的提案。

  可是,一旦拒絕,等同坐實了日本栽贓中國,這種印象若是落入在座各國代表心中,對日本的國際形象,將是極大的打擊,日後再想扭轉,必須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最關鍵的是,芳澤不敢承擔這種打擊帶來的後果!

  可是……

  讓芳澤遲疑的是,此事如果僅僅外務省在操作,他多少有些底氣,以外務省官僚同事的行為和底線,對中國指責是真實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但是,軍部摻和進來……芳澤遲疑了。

  軍部那些家夥都是什麽樣的腦子,他深有體會,想想當年,在東北炸死張老帥,在濟南製造慘案,哦,還有中國前朝時,在廈門,借著“義”字頭的亂民暴亂,想要趁機占領整個廈門……

  這幫死腦筋的家夥,發起性來,可是不顧後果,什麽都敢幹!

  隻不過,芳澤謙吉越想卻越是雙眼發亮,軍部這幫家夥雖然是一群野人,可每次做事前,都是自有因果,軍部不過是借機發揮:

  炸死張老帥,是因為那位張老帥不願旅行“新五路”條約,三番五次的推脫,又在中央權力爭奪中失勢,當時軍部炸死他,實在是想借機奪取滿州。

  在廈門,是因為“義”字頭的亂民,衝入廈門城中對外國人燒殺,其中也有日本人被殺,才會有當時的日本台區總督下令派兵,進而才會生出借機徹底奪取廈門的野心。

  至於濟南,實在是金陵當局當時指揮的那支軍隊,一路向北的過程中,軍紀真心不咋地,製造出“金陵慘案”,連當時的英國駐金陵領事,都給拉到十字路口,掄起青龍偃月刀給砍了腦袋。日軍出兵濟南,也並非完全沒有理由。不過,軍部這群人幹的事,也比金陵當局的軍隊好不到哪去。

  芳澤謙吉漸漸捋清思路:

  軍部那夥人,雖然蠻橫粗野,雄心勃勃,但每次都是借題發揮,不是徹底無理取鬧!

  想到此處,芳澤謙吉微微一笑,現出自矜的表情,表示自己根本不屑去反對。

  日本人不反對,意大利、德國代表就動了心思,這可是彰顯大國地位,提升國際威望的好機會,況且還是拉著國聯的虎皮:

  事情辦成了,五大國,哦,不,四大國都將大大提高聲望,對外可以宣傳,自己維護了國際公理正義。若是事情辦砸了,就可以推到具體辦事的那些專家身上,推到國聯身上,於自身國際威望無損。

  到哪找這麽好的事?

  至於英、法兩國代表,交換一個“不出所料”的眼神,彼此了然於心。無論芳澤謙吉如何選擇,這個專家團都將會派出,隻是,與德、意代表算計不同,他們的謀劃更大。

  歐戰中,大英帝國損失嚴重,加上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多重打擊下,英國其實已經無力在遠東遏製日本。英國外相明確對外交人員發布訓令,避免與日本爆發直接軍事衝突,就是最好的佐證。

  避免衝突不意味著放任,尤其日本在遠東的行為,越來越讓人擔憂的時候。

  因此,當遠東的地域大國與軍事大國之間,因為外交糾紛,眼看要爆發一場軍事衝突,此時中國特使的到來,讓英國看到了介入這場糾紛的契機。

  尋找機會,打壓日本,彰顯大英帝國的聲望與強勢,穩定遠東形勢,進而維護英屬印度的穩定,才是英國選擇偏幫的真正理由。

  主席位置上的賴爾樂,看到英、法代表的表情,微微點頭,高聲道:

  “關於中國特使的提案,請各位紳士們予以表決。在表決前,我這老頭子還要囉嗦一句,這件事代表了國際聯盟的公正與權威,是幫助衝突雙方伸張正義,請各位紳士務必謹慎!”

  謹慎?

  當然要謹慎了。

  在場各國代表直勾勾看向英國人薛錫爾,隻有這家夥有所動作,他們才好看對方如何表態,決定自己是否舉手。

  國聯行政院閉門會議剛結束,歐美各國的報紙就好像聞到血腥的鯊魚,各路記者瘋了一樣衝向剛走出萬國宮的代表們。

  不久之後,首先是英法兩國報紙,竟然發行號外,對國聯這次伸張正義的決定,大加讚揚。

  仿佛盯著英、法作為風向標,一夜之間,整個歐洲的報紙都在刊登這則新聞:

  國聯通過決議,派出法學專家,前往遠東調查“中村事件”真偽!

  由於地域和時差的關係,美國報紙的反應要落後於歐洲。

  但是,比起有些溫吞水,隻對國聯決議進行報道的歐洲報紙,美國報紙的標題更加激進,因為,他們手裏有一則猛料:

  《紐約時報》,《中國特使邀請美國代表,參與國聯調查團》;

  《華盛頓郵報》,《來自中國的善意:羅斯福總統植下的友誼之樹,終於開花結果》;

  《洛杉磯時報》,《中國邀請美國加入國聯調查團,美國是否要介入世界事務》;

  《華爾街日報》,《美國介入世界事務,中國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資本目的地?》。

  實際上,在表決通過後,當王佳楨提出,邀請美國一齊加入調查團時,英國代表薛錫爾是非常反感的。

  就是在座的美國代表,也是抗拒大於驚訝。

  此時的美國深陷經濟危機,國內愈發高漲的呼聲,是要當局專注國內事務,對外奉行“孤立主義”,也就是不參與國際事務。

  但中國東北例外,美國在東北有特殊利益,有自己的投資,對於東北的安危,美國人一向很關注。

  因此,薛錫爾的猶疑,與美國代表的猶豫,令王佳楨的提議暫時拖延下來。但王佳楨並不氣餒,他緊接著提出另一項建議:

  邀請赤俄加入調查團!

  這下,國聯會議更驚訝了,就在幾年前,中國東北當局,還曾與赤俄爆發激烈軍事衝突,此時竟然摒棄前嫌,要走到一起了麽?

  當各國代表紛紛扭頭,看向觀察員席位時,隻見到赤俄代表一臉的懵逼!

  但與美國不同,隨著赤俄當局越來越穩固,開始有意參與國際事務,因而國聯和赤俄雙方就在有意識的接近,畢竟,無論英、法、德、意,都無法無視掉歐洲東部那個疆域世界第一的國家。

  對中國的提議,薛錫爾頗有些心動,若是能借助這次調查團,向赤俄釋放更多的善意,想必,赤俄申請加入國聯的時間,也將會被大大縮短吧。

  赤俄代表首先對王佳楨表示感謝,畢竟這是一個餡餅落在頭上,隨後,他有所保留的表示,要去向國內請示一下。赤俄代表言語中透露出那抹心動,誰都不會看錯。

  歐美新聞界陷入狂歡,傳到日本,就是一場巨大的政治地震了!

  無論外務省還是軍部,誰都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此時,關注他們的視線又多了兩條:

  首相官邸,以及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