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一個小小的請求
作者:鍋鍋      更新:2021-01-23 14:47      字數:3796
  瑞士,日內瓦,萬國宮。

  國際聯盟行政院閉門會議。

  王佳楨走上講台,用熟練的英文做著發言。這年頭同步翻譯技術不發達,不時興用母語發言,在國聯會議上發言,自然還得用英文。

  事情並不複雜,主要是日本人的態度,至於奉軍方麵,所有對外說辭,都是非常無辜的一方。

  王佳楨在過來的飛機上,頂著刺耳的發動機轟鳴,以及空中顛簸欲吐的無力感,不僅草擬好英文講稿,更默背多遍。

  此時走上講台,胸有成竹的王佳楨,自有一番溫文爾雅的氣度,看得下麵一群歐洲各國代表,不禁暗自點頭。

  講稿並不冗長,從林久治郎遞交抗議照會開始,奉軍表示會詳查,隨後日本人步步緊逼,一方麵軍事威脅,一方麵輿論宣傳,尤其過分的是,日本軍人公然在國內鼓動侵占中國東北。

  這一切,不僅僅是敘述,還有日本人的報紙、傳單作為證據,被一一展示出來,看得下麵歐洲各國代表紛紛低聲議論。

  聽著周圍嗡嗡的議論聲,芳澤謙吉臉色不大好看:

  國內這幫家夥到底在搞什麽,林久治郎是收到了外務省的指示,還是自行其是?怎麽行動如此囂張,而且與軍部配合的如此緊密。

  難道這家夥就不知道,現在帝國自《九國公約》後,在國際上努力塑造的,正是受到打壓的悲情形象。還有,現在國內經濟一片哀嚎,哪來精力搞對外摩擦。除非是……

  忽然,芳澤謙吉心中一動,想到一種可能,立時臉色更加難看,恨不得立刻結束這場無聊的會議,趕回日本使團駐地,電報外務省和首相,去問個清楚。

  沒錯,在芳澤謙吉看來,眼前這場會議,雖然中國人搞的很悲情,準備也很充分,一切都向不利於日本帝國方向滑動。

  但那又如何?

  國際外交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什麽時候靠著流眼淚,打悲情牌,就能夠撼動了?實力,隻有實力才是最真實的!

  在日本帝國麵前,中國的國力,連侏儒都算不上。而眼前的王佳楨,在芳澤謙吉看來,簡直就是明治42年(1909年),跑到海牙“萬國和平會議”上,那三個朝鮮前國王李熙特使的翻版。

  那三人試圖在國際會議上,控訴日本並吞朝鮮違法,得到的,隻有冷漠的目光或是連目光都沒有的蔑視,最終隻得以自殺收場。

  而等待王佳楨的下場,也不會比三個朝鮮人好多少。

  待到王佳楨的講演結束,會場裏響起稀稀疏疏的掌聲,已經很不錯了,他上台時,下麵根本沒有掌聲。

  對這個場麵並不奇怪,賴爾樂擺擺手,示意王佳楨先不要著急下去。而後,他看向會場,溫言道:

  “各位,有需要質詢的先生,現在可以提問了。”

  質詢?

  在場各國代表彼此看看,質詢什麽?他們連中國的需求都不清楚,要從哪裏質詢?再說了,英法兩大國都沒表態,他們這些小國著什麽急。

  倒是日本人的表現,嘖嘖,真夠精彩的,看不來,平日裏在國聯開會時,表現得謙卑有禮的家夥們,跑到中國後,做起事來這麽牛氣。

  小國們不表態,五大常任理事國裏,德國和意大利繼續摸魚看熱鬧,而英、法兩國代表,卻好像也是在看戲似的,坐在那裏不知在聊什麽,就是不去看講台上的王佳楨。

  這些家夥耗得起,但芳澤謙吉不行,看到沒有人有質詢的欲望,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否則,一旦自己也被默認成沒有懷疑,等同承認了中國方麵的所有指控,那日本帝國的樂子可就大了,在這種場合太丟人了。

  “主席先生,我有話要說。”

  芳澤謙吉帶著常任理事的矜持,隻表示自己有話要說,並不用質詢這個詞,暗指自己不屑與中國的特使對話。

  清了清嗓子,芳澤謙吉稍微整理下思路,才慢慢的開口:

  “眾所周知,日本帝國最是愛好和平,為了維護歐戰後世界新格局,日本帝國本著巨大誠意,頂著國內滔天反對聲,向歐美各國作出讓步,與各國締結了《九國公約》。

  在此之後,日本帝國為幫助中國,尤其中國東北地方當局,投入海量人力、物力、資金,幫助中國東北地方當局,修建鐵路,開發礦山,興建各種機械工廠,幫助建立金融體係,培養軍事、警務、教育、政務人才,提供各種政府谘詢。”

  頓了頓,芳澤看向會場所有人:

  “試問,這樣一個對華心懷善意,對中國東北地方當局極為友好,努力構建彼此互相依存關係的國家,會去汙蔑他們所幫助的對象麽?

  今天,我感覺萬分悲涼,日本帝國為之付出巨大投入的國家,一個由我們提供了無數幫助的地方當局,竟然在殺死日本帝國的軍官後,反過來汙蔑日本帝國,這簡直是……可恥!”

  芳澤突然怒目圓睜,瞪著講台上的王佳楨:

  “這就是中國,是卑鄙無恥下流的中國當局,他們就是一群餓狼,暴虐的禽獸!此時,他們竟然還敢大言不慚,站在這個莊嚴神聖的所在,試圖蒙蔽世界各國的視聽,為他們的暴行來要求什麽伸張正義!你們,對得起在座各位紳士的善意麽?對得起自己的良知麽?你們這是對世界公理、正義的踐踏!”

  聽完芳澤謙吉仿佛悲天憫人的發言,與會的各國代表臉色都變得不好看,望向王佳楨的目光中,也帶上了絲絲敵意和嘲弄。

  賴爾樂表情還是原先那般和善,見芳澤發言結束,看向王佳楨,示意對方:

  有沒有想說的?

  王佳楨此時心中暗道僥幸,奉軍轉交材料時,同時轉交了一封信,也不知是誰寫的,但信中對於國聯會議上,日本代表可能采取的策略,作了詳盡分析,同時,針對每一種可能,都給出了應對辦法。有了這封信,大大減少了王佳楨在旅途中思索的時間。

  現在芳澤的應對,竟然不出那封信的預判,讓王佳楨暗道“佩服”,不由得想到,回國後,一定要聯係奉天當局,知道那封信的撰稿人究竟是誰,竟然比自己這個自詡精通外交、通曉日本事務的外交次長都厲害,若能與對方把酒言歡,就再好不過了。

  這些不過是轉念一瞬,王佳楨麵帶笑容,看著芳澤道:

  “芳澤大使,在外交界您是前輩,說到《九國公約》,讓我不禁神往,當年,向鄙國袁世凱大總統,遞交《二十一條》,並用軍事壓迫,威脅袁大總統接受的,似乎就是時任駐中國公使的您吧。

  那時候,在下還剛剛進入外交界,一晃多年過去,芳澤大使風采依舊,詞鋒不弱當年,著實令在下大開眼界!”

  王佳楨這話說得就誅心了。

  試想,由美利堅牽頭,帶領歐洲各大國,逼迫日本簽訂《九國公約》的目的是什麽?不就是為了廢除日本強加給中國的《二十一條》,逼迫日本作出讓步,承認各國在華權益,實現“門戶開放”麽。

  人人都知道,《二十一條》是日本強加給中國,一份令中國非常屈辱、大肆強占中國利益,同時損害各國在華利益的條約。

  現在王佳楨點出,芳澤謙吉就是當事人,那剛才芳澤一通話中,什麽對華友誼,什麽給予中國的好處,那還能信麽?

  看到芳澤臉色不善,為防止日本人強辯,王佳楨急忙繼續:

  “芳澤先生,您說日本對中國東北當局的指控,是有的放矢。而在您口中,在下受到中國東北當局的委托,來國聯控訴此事屬於日本對中國汙蔑,是意圖改變《九國公約》簽署後的各國在華格局。

  請問,日本政府提出控訴的依據是什麽?區區一塊來曆不明的手表,就能成為貴國政府的證據麽?這種證據,隻要我想,隨時可以搞出一百個來,無非是一百塊手表麽,花點錢而已,有什麽難的?嗬嗬!”

  說到此處,王佳楨不禁笑起來。他說得有趣,會場內,也有一些與會代表跟著哈哈大笑。

  一時間,會場中原本肅穆氣氛,被破壞殆盡,逼得會議主席賴爾樂,不得不高聲呼喊:

  “肅靜,肅靜!”

  芳澤謙吉臉色難看,他實在不清楚日本國內的策略,更沒從外務省接到具體指示,此時的他已經有些抓瞎。所以,剛剛的發言中,芳澤隻是大談所謂的日本對華“友好”,全是玩虛的,對“中村事件”的具體情況一字不提,也不敢多提。

  現在,被王佳楨扯回“中村事件”上麵,讓芳澤有些不知如何應對。

  芳澤謙吉剛要開口打斷中國代表,王佳楨又一次搶在他前麵開口。

  就見王佳楨高聲道:

  “主席先生!”

  說話間,中國東北當局特使,轉身對賴爾樂躬身行禮,然後又對坐在前排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代表行禮:

  “尊敬的各國代表,在下前來光榮、高尚,代表著世界公理和正義的國聯,目的並非要與芳澤先生爭論什麽。在下隻是想替中國東北當局,向尊敬的國際聯盟,向各位高尚的紳士們,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

  一個要求?還是小小的?

  與會代表都是人精,可不會被王佳楨這番看似謙卑的言辭所迷惑,看向講台上的王佳楨時,目光變得遊離起來。

  眾所眾知,國際聯盟沒有自己的軍隊,更沒有執法機構,他們通過的決議,隻是帶有敦促、勸導性質,完全不可能強製會員國采取行動。

  在座的各國代表心中,大致生出類似的想法:

  如果中國東北地方當局特使,想要讓國際聯盟強製日本帝國作出什麽行動,隻能說,這群遠東的猴子純屬想多了。

  聽到王佳楨圖窮匕見,芳澤謙吉認為,對方一定是想要國聯表態,製止日本對東北地方當局的指控和逼迫,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想到這裏,芳澤謙吉露出嘲弄的笑容,看向講台上的王佳楨。

  見到芳澤自信的表情,王佳楨再次暗自佩服那封信的撰寫者來,此人對日本和日本人的理解,簡直入木三分,日本人每一步反應都被他預料到,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對日關係人才啊。不行,回國後,無論用什麽辦法,自己都要將此人挖到外交部來!

  王佳楨淡淡一笑,朗聲道:

  “這個小小的請求,就是希望由國聯派出一批法學、刑偵專家,前往中國東北地區,為中日兩國的案情交涉展開聽證會,共同找出日本陸軍中村震太郎大尉失蹤的真相!”

  轟!

  整個會場被嘈雜聲所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