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洪宇亮的喜事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3-02 23:37      字數:2072
  沒有了糧食和老板,這濟州糧行當然是不能再開下去了,李逸瀾便趁機向崔鎮南要來了這餘下的空殼子。

  幕後凶手李祥已經死了,也不再需要太多的兵丁來保護李逸瀾等人,崔鎮南隻留了幾個士卒守在糧行外麵。

  等到崔鎮南帶著其他兵丁離開,諾大的濟州糧行內,就隻剩下李逸瀾、陳得、林端和方治、金永五人了。李逸瀾一拍腦袋,懊悔道:“忘了給沈二郎補貼了!”

  除了林端外,其餘幾人都不知道事情的經過,李逸瀾便給眾人說了一遍。

  陳得讚同應該多給一點財物,畢竟少了沈三郎這麽一個青壯,他們家裏以後的日子也比較難過:“明天再去找沈二郎吧,給一些錢財。”

  點點頭,李逸瀾決定就如此去辦:“反正我們現在知道他住在哪,想找到他還是很方便的。”

  說道這裏,李逸瀾想起來:“找個時間,把今天登記的這些濟州民眾給統計一下,再按照住址分戶,說不定就能統計出濟州府城內的戶數和人口數。”

  陳得眼睛一亮,他最擅長的就是數字方麵的整理和運算,否則也不可能再二十多歲就當上了船上的財副:“這個就交給我吧,一定將任務完成!”

  李逸瀾沒想到陳得主動請纓,撓頭道:“這倒也不急。。。”

  這段時間來,陳得總感覺自己幫不上太多忙。論起打鬥殺敵,他不如方治,甚至可能還不如金永,論起智謀,他又比不上李逸瀾,就連畫地圖這種關鍵時候能救命的技巧,也隻有林端掌握。

  現在好不容易給他找到了“專業對口”的事,陳得怎麽可能輕易放過?

  看到李逸瀾張口好像還要說什麽,陳得趕忙轉移話題:“方才我在整理糧行賬本的時候,找到了存銀庫的鑰匙。”

  果然,包括李逸瀾在內,在場的幾人都被吸引走了注意力。

  ......

  從存銀庫中走出來,大家感覺腳步都有些虛浮。

  金永眼神都發直了,他這輩子都沒有見過這麽多的錢。

  “李祥這狗賊,到底是賺了多少錢啊?”林端也是感慨道。

  陳得搖搖頭:“我們船上的現銀,也沒有這裏的多。當然,算上貨物就另說了。”

  “可是,我們的貨物也沒剩多少了呀。”林端提醒道。

  “哎,那倒是。”陳得當然最清楚現在船上的情況。

  李逸瀾拍拍陳得肩膀,安慰道:“至少,現在我們又有錢了。”

  方治摸了摸自己臉上的麻帶,有些擔心:“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們人少錢多,說不定就有膽大包天之徒進來竊財了。”

  經曆過了刺殺,方治現在風格大變,相比之前,考慮更加謹慎了。

  李逸瀾覺得方治的擔心並非沒有必要,點頭讚同道:

  “確實如此,這麽大的一個糧行,隻有我們幾個不行。”

  ......

  昨天糧行的動靜轟動了全城,洪宇亮當然都一清二楚,不過至始至終都是李逸瀾和濟州百姓在行動,官府隻是在最後收了一下屍,卻又符合兩人之間的約定。

  在給全羅道觀察使洪處厚的匯報中,洪宇亮著重說了李祥刺殺明使和哄抬糧價的罪狀,最後輕描淡寫地交代了李祥被群毆致死的結局。

  幾天過去,正好輪到休沐日,洪宇亮邀請李逸瀾來牧使府弈棋。

  將“馬”推過了楚河漢界,對李逸瀾的“炮”虎視眈眈,洪宇亮抬頭看著皺眉的李逸瀾,笑道:“說起來,李使者船上那兩門紅夷大炮,可是好東西呀。”

  李逸瀾把炮移開,離開了馬的攻擊範圍,回道:“好是好,我可不想在貴國真用上這炮了。”

  洪宇亮知道,李逸瀾這是在為兩天前的事情耿耿於懷呢。

  在派人去修理船隻的同時,洪宇亮和負責濟州府水路守備的水軍虞侯商議過後,派了三艘板屋船過去,堵在了猊來裏浦口處,隻給漁船經過。

  意思不言而喻了。

  聽了李逸瀾的警告,洪宇亮賠笑道:“李使者勿怪,宇亮這也是謹慎起見啊,畢竟還沒有得到上麵的指示,宇亮隻能先留住李使者一行。”

  還沒等李逸瀾說話,外麵傳來了一陣騷動。

  “報!!!”原來是傳信的來了。

  當著李逸瀾的麵,洪宇亮拆封看了起來,不一會,臉上便泛起笑意。

  “觀察使誇讚我行事緊密,還表示在新牧使交接之前,對待你們的一切安排不變。”

  李逸瀾一愣,隨後反應過來,笑著賀喜:“恭喜洪牧使高升啊,哦不對,不應該再叫洪牧使了,不知今後如何稱呼呀。”

  洪宇亮難掩激動,笑起來眼睛都看不到了:“多謝李使者了。觀察使在信中透露,宇亮將會被任命為禮曹參知,正三品堂上!”

  ......

  這幾天李逸瀾也沒閑著,時常在濟州城中活動,鞏固自己在濟州百姓中的印象。

  在造訪官學時,濟州府的官學監理和李逸瀾相談甚歡,還向李逸瀾展示了《經國大典》的印製本,其中便介紹了當時的朝鮮官製。

  簡單地說,在朝鮮,正三品的官員有正三品堂上官和正三品堂下官之分。正三品堂上官及其以上者屬於高級官吏,正三品堂下官至正七品為中級官吏,正七品以下者,為低級官吏。

  除特殊情況外,堂上官可以身著紅袍,在朝堂上與國王議事,堂下官則往往不能。因此,正三品堂上和堂下是官職高下的分水嶺。

  在濟州牧使任上的洪宇亮,恰好是在正三品堂下這麽一個尷尬的位置待了五年,內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這也難怪,此時洪宇亮要著重強調“正三品堂上”了。

  勤勤懇懇做了五年,還不如找一個靠山升遷來的靠譜,此時朝鮮的官場就是這麽注重背景。

  ......

  從還沉浸在歡喜中的洪宇亮那裏,李逸瀾還獲取了一些有關新任牧使的消息。

  新任牧使叫李璌,之前在中央議政府做正四品舍人,被調到濟州府來做牧使,也算是升官了。

  對李逸瀾等人有利的是,這新調任過來的李璌,是宋時烈的弟子,換句話說,是山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