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百廢待興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1256
  戰爭還未結束,朝鮮對於破虜軍的危險也依然存在,李逸瀾當然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抱大腿的機會。

  如果說破虜軍剛剛舉義的時候,李逸瀾還顧慮著明鄭的介入會不會影響自己地位這種問題的話,經過戰事的洗禮之後,現在的李逸瀾隻剩下一個目標——守住濟州島,保全破虜軍。

  既然是打算和明鄭保持良好的關係,李逸瀾自然也不會像一次性買賣一樣,殺價到底,雙方都留有一線,這才是未來長期合作的基礎。

  蔡政有意,李逸瀾也應和,再加上之前負責“殺價”的柳馨遠此時也不在,雙方的談判進行得十分順利。

  在之前第一次會談的基礎上,李逸瀾和蔡政逐一核對條款,最終是敲定了明鄭(延平藩)和破虜軍之間的條約。

  基本定下來之後,剩下的條約用詞等等事務,李逸瀾和蔡政兩人倒是無暇過問,則是交給了兩方的文官進行細節的完善。

  雖然條約的細節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是雙方確定意向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很快,幾乎整個濟州島的軍民都知道了:濟州府被正式納入了大明的版圖。

  而自提督李逸瀾以下,全體破虜軍將士,也就此正式成為大明的軍隊,而不再是之前的“義軍”了。

  “破虜軍”這個番號,也得到了正式的冊封。

  當然,由於目前大明永曆皇帝遠在四川,指揮溝通不便。現在負責和破虜軍接洽的是東寧的延平藩,這也是不難理解的。

  .........

  一條條消息傳出,讓濟州軍民很是振奮,艱苦作戰了這麽長時間,當初舉義時的豪情壯誌即使沒有完全消減,但是一些實際的考慮也漸漸擺上了日程。

  濟州府裏的存糧早已經見底了,幸虧蔡政帶著第二批支援船隊來的時候,帶來了支援的糧食,這才緩解了濟州軍民的燃眉之急。

  戰爭開始至今,濟州島上和存糧問題同樣嚴重的,還有存銀的不足。之前數次招募以及打造武器,著實耗費濟州府城裏本就不多的銀子,以至於當時蔡政率領的船隻帶著大批糧食過來的時候,李逸瀾卻麵臨著幸福的煩惱。

  幸福是糧食問題暫時得到了解決,煩惱則是糧食擺在麵前的時候,庫存裏的銀子卻顯得有些不夠。

  好在蔡政了解到情況之後,或許是出於同情,也有可能是想要放長線釣大魚,總之最終這一大批救命的糧食幾乎是白給了破虜軍。

  李逸瀾打下的欠條,也被蔡政給當場撕毀了。

  不得不說,蔡政的這種做法,在濟州島很是刷了一波好感。當初反對接受延平藩條款的宋時烈等人,此時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也隻能是保持沉默了。

  從長期來看,這未嚐不是延平藩對濟州島滲透勢力的步驟之一,但是目前這種局勢之下,李逸瀾內心也覺得現在不是談論長期情況的最佳時候。

  至少目前為止,和延平藩的合作,還是給李逸瀾以及破虜軍帶來了很多的好處。

  比如說,旌義港口的防務,接下來就要交給來自長崎的船隊以及一些從東寧過來的士卒了。雙方合作意願達成之後,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船隊和士卒往旌義靠攏。

  而由於旌義港給漢人船主的條件十分優惠,遠勝於日本的長崎,可以預見,如果戰事能夠平息的話,旌義港將會逐漸成為東亞海上貿易的又一個重要的港口。

  (還有一部分沒寫完,大概在12:30更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