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南征軍沒了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172
  林寅觀、曾勝、方治等漂流漢人,人數雖然不多,但現在卻是破虜軍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也是李逸瀾重要的倚仗。

  蔡政此時又帶了三百人來支援破虜軍,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是延平藩勢力向破虜軍滲透的一步棋。

  蔡政這一招,可以說是一步明棋,李逸瀾很輕易便識破了。但即使看穿了蔡政的意圖,李逸瀾能夠想到的解決辦法也不多。

  這是一步明棋,也是一個陽謀。

  隻要漂流漢人以及這些新加入的漢人士卒的家屬還在東寧一日,李逸瀾便一日也無法安心。

  畢竟,雖然林寅觀、曾勝等人現在對李逸瀾忠心耿耿,對破虜軍的事業兢兢業業,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們的親人家屬安全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

  李逸瀾甚至都不用問,都知道這些人的家屬肯定一時半會是過不來濟州島了,畢竟延平藩還要依靠這些人來牽製破虜軍。

  雖然知道了延平藩以及眼前蔡政的意圖,但李逸瀾目前也沒有既能夠保證濟州島安全,同時還能夠維持自身完全獨立的能力,因此也隻能保持微笑,臉上笑嘻嘻地接受了這三百人。

  隻不過,李逸瀾沒有按照蔡政之前所說的,將這三百人全部都分配到威武鎮中,而是以鍛煉新兵能力以及學習朝鮮語等等理由,將這三百人分配到了前後左右各鎮中。

  伸手不打笑臉人,李逸瀾答應得這麽爽快,蔡政也不好意思在士卒分配的去向上咄咄逼人,至少蔡政以及延平藩此次往破虜軍裏麵塞人的目的是達成了。

  這件事情隻是破虜軍和延平藩在確定合作關係之後各項事務交接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也就是雙方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而在事務的具體細節上則各自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在南征軍沒有再來進攻的這幾天裏,濟州島並沒有恢複之前的平靜,反而因為破虜軍和延平藩之間的合作而變得更加忙碌起來。

  隻不過這種忙碌,不再是為了在戰爭中保全性命,而是為了濟州島更加美好的明天。

  久違的朝氣,再次出現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

  與此同時,全州港口。

  與濟州的港口隻有一個海峽之隔,全州港口最近的一個多月達到了近幾十年的高峰。十天之前,隨著慶尚道水師的到來,全州港口的承載量達到了它最頂峰的時候。當時,有將近兩百艘板屋船停靠在全州港口以及附近的海域上。

  然而,僅僅十天過後,之前被戰船塞得密密麻麻的全州港口,此時又恢複到了它平時的樣子,隻有數十艘全羅道水師戰船,此時還停留在全州港口。

  慶尚道原先的將近百艘支援戰船,經過戰爭之後隻剩下不到七十艘,而這七十艘船此時也離開了全州港口。

  指揮他們行動的,不是慶尚道兵馬節製使趙俊博,而是禁軍的金太應。

  趙俊博倒不是被奪權或者被罷職了,隻是自從他率領一千士卒南下進攻猊來裏浦口之後,南征軍便再也沒有接到趙俊博的匯報。

  派出船隻尋找了幾遍之後,南征軍愣是沒有發現趙俊博和他率領的一千士卒,苦等無果之後,王廷便直接下令,讓金太應暫代趙俊博指責,指揮他直轄的部分禁軍以及慶尚道士卒回防。

  而白昊憲則率領剩餘大部分禁軍,星夜馳援漢城。

  現在留下來在全州港口的,都是申方洋以及他下屬的全羅道本地士卒,以及一小部分毫無戰意的忠清道將士。

  安排至此,事實上原先的南征軍此時已經是四分五裂,重新回到了戰前各自統屬的局麵,而南征軍的督師鄭致和,自然也被解除了督師指責,隨白昊憲所率的禁軍一起回漢城了。

  .........

  時間還得拉回到五日之前。

  李棩接到了來自慶尚道的急報,報告中說破虜軍其中的一員大將曾勝,率領一隊奇兵突襲防備空虛的慶尚道,破釜山,轉進忠清道,直逼漢城。

  雖然報告中沒有明確提到曾勝率領的這一支奇兵的數目,但無論是報告的地方將領還是李棩本人,都判斷這支奇兵人數應該不多,畢竟破虜軍目前正處於最艱難的時候,而且破虜軍士卒總數也擺在那裏,注定他們能夠出動的奇襲兵力應該不多。

  弄清楚了這一點之後,李棩放下心來。在第一次奇襲之後,朝鮮國內有了防備,這支奇襲部隊很難再對漢城以及其他的重要城市造成威脅。

  最讓李棩惱怒的,是督師鄭致和指揮不力,擁有超過五倍兵力於敵軍的兵力,鄭致和最終交出的答卷卻是始終無法在濟州島紮穩腳跟,現在還被敵軍成功實行了突襲,攪得國內人心惶惶。

  當晚,李棩除了派出三千禁軍圍剿曾勝部之外,還派使者南下,準備換帥,對南征軍的指揮係統進行調整。正所謂換帥如換刀,李棩也希望新的督師能夠率領南征軍取得突破。

  新任督師的人選,李棩並沒有考慮多久便確定了下來——正是和破虜軍有著破財殺子之仇的刑曹判書李慶億。

  如果說鄭致和尚且顧忌著自己的士林清譽的話,李慶億就不會有這種顧慮了,因為他作為漢黨黨魁,其政治立場本身就是親近清廷的,對於破虜軍這種打著大明旗號的軍隊,由李慶億來處理其實最為合適。

  除了確定督師人選之外,李棩還要給前線的南征軍調撥糧食。

  大旱數月,又加上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令朝鮮的糧庫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可是為了盡快結束戰鬥,李棩還是選擇了大出血,將壓箱底的糧食都拿出來了。

  這些軍糧,將和新任督師李慶億一道,趕往全州前線。

  .......

  前線戰事一直沒有進展,自己兒子始終生死未卜,李慶億心中早就焦急萬分了。接到了擔任南征軍新任督師的詔諭之後,李慶億立刻帶著自己的親兵,押著從國家糧庫調配出來的糧食上路了。

  可是,事情的發展最終超過了李慶億的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