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城中聚會
作者:半園      更新:2020-03-02 19:31      字數:3047
  辛棄疾兄弟從蔡府出來,蔡圭讓宅老安排了一輛馬車送二人去嘉會坊的別院,同時又安排了幾名負責兩人飲食起居和安全的仆人,四男四女,男子皆在三十歲左右,都會些拳腳功夫,女子皆是半老徐娘的健婦。

  這些蔡家仆人多是北人,身材魁梧,做事也算利索。

  離應試還有一月時間,辛棄疾也沒打算如何看書,倒是每日帶著辛無病逛起中都城,而且時間也算得極準,旁邊的報恩寺晨鍾之時他就起床,練劍練拳一陣,早食後就拉著辛無病出去,每日都要逛到暮鼓敲響後才回去。

  如此過了幾日,辛棄疾不知哪裏得來的消息,他的友人皆已來了中都,將在常清坊聚會一番,時間就在三日後。

  然後辛無病就見辛棄疾拿出一大張紙,在上麵看了看說道:“這常清坊離我們可是最遠,我等要斜跨整個中都城才能到,我算算,嗯……要一個時辰,這端木義可真會挑地方。”言語中說不出的不滿。

  辛無病瞥了一眼,那張紙,居然是一張畫得十分詳盡的地圖,不由得好奇問道:“疾哥兒,你哪裏來的地圖,繪得恁精細。”

  “嗬嗬……不就是我,辛坦夫所繪,這個賣與你吧,我可是畫了好幾天,十貫錢不過分吧。”辛棄疾壞笑道。

  “那你還是自己留著吧,反正我跟著你,用不到甚地圖。”辛無病白了他一眼說道。

  但心中卻有些詫異,原來這些天辛棄疾拉著他逛京城,是為了繪製地圖啊,看來自己隻把他當做自己的疾哥兒,還真是差點就忘了他是辛棄疾,怎麽會如此貪玩呢。

  “哥,你繪製這地圖有何用呢?”好奇心被調動的辛無病不由得再次問道。

  “有何用?這個嘛……如果我們迷路了,你說有沒有用,還有,如果我喝醉了,你又不識回嘉會坊的路,你說有沒有用。”

  “再有,如遇何不測,有地圖是不是會心中有數。”

  “十二,其實最重要的是,如果有一天,南邊能打過來,這京城地圖,又怎會無用呢。”到了最後,辛棄疾說得很認真。

  辛無病不由得點點頭,心中感慨到,看來這小子天生就是做將領的料,連出遊都是為了繪製地圖,而且還考慮到以後攻城可用。

  完顏亮遷都燕京已有三年,都城氣象已現,人口達七十萬之巨,雖然無法與故宋開封的繁華相比,但也是人流如織,車水馬龍,到處都是商販遊人,好不熱鬧。

  而這次辛棄疾這幫同學聚會之所常清坊正是酒家聚集之地,緊挨著的永樂坊是官辦教坊之地,貞元三年,金庭擴充了此地麵積,增加了眾多人員,皆是為了吸引人們去消費。

  永樂坊旁邊是美俗坊,為民間勾欄瓦舍之處,匯聚了眾多北方的民間藝人。

  在美俗坊對麵又住著眾多的路歧人,這些人是走街串巷的賣藝人,無固定表演場所。

  常清、永樂、美俗三坊即為此時燕京城的紅燈區,一到夜晚,此處燈火通明,遠望紅火一片。

  辛棄疾和辛無病兄弟倆騎著馬,從嘉會坊出來進入安東門,到朱雀大街,直行出開陽門,再到陽春路,往麗澤門方向行半個時辰就到永樂坊,永樂坊往北走二裏就能見到常清坊的標識。

  這次做東的又是端木義,他選了一家名為聚仙樓的地方請眾人吃酒。

  辛棄疾兄弟到時,王明傑、王明才兄弟和施炳忠早已經到了多時,幾人正坐在房中吃茶,見辛家兄弟到後,各自招呼見禮。

  辛棄疾兄弟落座後,黨懷英和範梓等人相繼而來。

  辛無病發現此時這種比較高檔的酒樓沒有所謂的大廳,都是獨立的房間,有的甚至是獨立的院落,端木義定下的就是一個小院落,有兩間寬大的房間,這個時代的人不是圍著一張大桌子吃飯,而是分桌而食。

  每人都有一張小桌子,上麵擺滿酒菜,每桌旁邊隨侍一名姬女,專門為客人斟酒,夾菜,甚至還會喂到嘴中。

  中間留出一大塊空餘的地方為舞姬獻舞所用,也可作為曲藝和戲劇表演的場地。

  座次也分尊卑老幼,像辛棄疾他們這種同學聚會,座次隨意一些,大底是一個“冂”字型,黨懷英和範梓年長一些,坐在上首,其餘幾人分坐兩旁,辛棄疾兄弟被安排坐在右手麵,當時以右為尊。

  這樣的座次也與各人的家世門第有關,端木義當然就坐在左手最後一處。

  今次參加之人與辛棄疾及冠時比缺了郝氏兄弟,辛無病也沒問及原因。

  見人已經到齊,端木義對身旁的姬女示意晚宴可以開始。

  接著各姬女端上各種冷盤,有蜜棗、蜜梨、蜜金桔、蜜杏等七八種,糕品有黃糕糜、宿蒸餅、糖糕、撒子、栗糕、乳糕、蓬糕十餘種。

  羹湯分肉羹,菜羹,接著就是熱食和溫食,熱食有各種煎、炒、蒸等豬牛羊肉,多盛有蜜汁,溫食為膾、炙魚羊肉等。

  還輔以各種糖糯粥、粟飯、麥仁飯等穀物,並有羅肚羹,灌漿饅頭、煿肉、剗子、羊頭假灶作為下酒之物。

  大小盤碟有四十餘,這還隻是這個時代的北食的一部分種類。

  此外還有南食和川飯,加上北食,宋時的飲食分為三大類。

  辛無病覺得這個時代的吃食絕不會比他記憶中的前世少,除了部分沒有傳入中土的蔬果和糧食外,大多葷素菜品種和烹飪方法都已經有了。

  士子鍾意葡萄酒,皆是因為太白詩中的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而起,其實還有許多種類的酒皆是口味獨特,比之後世要豐富得多。

  其實辛無病早就嚐過幾種果酒,除了淡淡的酒味外,更多的是果味,而且是原生態,無添加,所以無論在南邊的宋,還是北邊的金,酒都是消費大項,也是稅收的重要來源。

  食過熱盤後,按規矩就是歌舞姬表演時刻,金地的院本(雜劇)是此時最為流行和成熟的表演形式,說唱舞各類北地藝人雲集中都,這些藝人大多是靖康之變被俘虜而來,在此落地生根,甚多藝人已是二代或三代,他們極大的繁榮了當時金國的文化,熱別是文娛性的藝術。

  此時有一女子約桃李年華,北人打扮,麵容姣好,走到中間,對眾人施一福禮,說道:“各位官人安好,奴是翠景社的行首,名錦娘,今日有幸為各位獻唱,奴家社中之人皆會雜劇、南戲,說唱舞亦是俱佳,不知各位官人今日將要點唱哪些曲目。”

  說罷錦娘把手中的一張絹布遞給上首的黨懷英。

  這就是此時的歌單,周邊用絲線繡上紋飾,增添了一份雅致,辛無病從旁邊看到,上麵用娟秀的文字寫著曲目和演唱人的名字。

  黨懷英看了看,把絹布遞給辛棄疾,辛棄疾推手不接,言道:“世傑兄定奪就是,弟不甚了解。”

  “那好,就點這《變柳七爨》吧,嗯,看這曲目隻有這位孔三娘能唱,我等也見識一般。”黨懷英說罷,把絹布遞還給了錦娘。

  錦娘接過絹布後,輕語道:“大官人,孔三娘的《西廂記》可是全城最好的,您要不要也一並點了。”

  黨懷英看看了其餘諸人,都無甚看法,他便輕撫雙手笑道:“可,錦娘安排就是。”

  錦娘再次福禮後,退了下去,然後有姬女搬來兩把椅子,置於中間。

  少頃,見一碧玉年華女子,身後跟了一女,年約豆蔻,兩人內裏皆著真紅羅背子,年長一點的外著寬袖白裘,下係淡藍色絹花長裙,年幼一些的女子身著淺綠色服妖,圍素裙。

  一人懷抱直頸琵琶,一人手持長笛,待二人坐罷,又有五六名男女樂師在角落落座,他們手裏各持樂器,除簫、鼓、琴外,辛無病皆不認識。

  場中二女先是站起來對眾人輕輕一福,便各自奏響了手中樂器,角落的各樂師也隨著節奏將手中樂器之聲加入其中。

  琵琶輕奏,長笛之聲稍重,接著便是《變柳七爨》中《夜遊湖》的入話之詞。

  白裘女子輕啟朱唇,音似黃鶯出穀,用小唱之法,聲調重起輕落,她剛唱罷兩句,身旁素襖女子接著用音調曲折柔曼的嘌唱,對唱起來。

  其中二人又有念詞,唱兼,合生等諸多技法,表現的是柳永夜遊西湖的一出劇目,二人各自用不同的聲腔扮演了生旦淨末醜七八個人物的聲音。

  這讓辛無病簡直覺得像穿越回了後世,看了一場聲臨其境的節目般。

  反而是對這兩名女子的長相沒有十分注意。

  直到一曲唱罷,眾人皆在回味中,此時辛無病便聽見一個女生說道:“諸位官人,奴與妹妹,方才隻是唱的《變柳七爨》中《夜遊湖》的一段,如若各位官人有興趣聽下去,奴等便繼續唱下一段《飲甘露》,如若想聽《西廂記諸宮調》奴等就唱此曲也可。”

  說罷隻見白裘女子美目環繞眾人一番,獨獨沒有望向辛無病。

  這種被無視的感覺讓辛無病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