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魚書傳訊來
作者:半園      更新:2020-03-02 19:31      字數:2453
  跟著王重陽學兵法,對辛無病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辛無病對這些無甚興趣。

  從側麵辛無病才了解到,秦檜上個月已經掛了,南朝反對北伐的最大阻力已經去掉了,因此王重陽的熱情又被點燃起來。

  每日須跟王重陽於卯時三刻起床練劍和槍法,一個時辰後,讀兵書,王重陽釋義。

  除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外,還包括尉繚子、吳子、司馬法、孫臏兵法、六韜三略、李衛公問對、將苑等等內容。

  更為重要的是,王重陽詳細的給辛無病講解了這個時代的兵器,和對應的兵種,即大名鼎鼎的《武經總要》,令辛無病意外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有了熱兵器,且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火藥配方也根據需要有不同的配方。

  十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長竹杆火槍,以竹為筒,內裝火藥,現在又有了鐵火球、突火槍等火器問世。

  王重陽果然是個全才,就連火藥的製造,鐵器冶煉等知識他都了如指掌,這不得不讓辛無病收起了無所謂的心態,進而專心致誌的跟著王重陽學習起來。

  這讓辛無病又想起數年前被父親要求鍛煉那段時間,那時候後他和辛棄疾每日都是讀書煉體,日子過得特別快,也很充實。

  王重陽的廣博和睿智,讓辛無病真正開始對這個師父審視起來。如果不是立誌匡扶天下,又有幾人會學這保扶世事之說。

  曆史總是會低估一些人,詆毀一些人,隻有當你走進曆史中,才知道真實的人物是什麽樣子。

  再華麗、嚴謹的文字也無法記載真實的曆史,成王敗寇不是空話,而是人類曆史的規律。

  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希望看到一部,他們希望那個樣子的曆史。

  古今亦然。

  辛無病問了王重陽一個問題:“師父,如果,我是說假如,有一天北伐抗金還是失敗,您還會一如既往的勇往直前嗎?”

  王重陽很鄭重地回答道:“縱使失敗身死,吾也不悔此生。”

  辛無病對師父重重一揖道:“弟子記下師父之語,定當秉承吾師之誌,從今往後決計不在貪玩,定要學好本領。”

  王重陽見辛無病認真說到,不由得頷首撚須不語,眼中有一絲欣慰。

  天地行健,韶華易逝。

  轉眼辛無病跟隨王重陽學習兵法武藝已半年有餘,一日,辛無病接到開封來信,是兄長辛棄疾托人帶來。

  信中提到,祖父辛讚已數年未見幼孫,且年歲已高,故金主同意辛棄疾和辛無病離開封地隨侍辛讚左右,並大力讚揚了辛讚多年為國,守土有功,勉勵辛家兒郎多為國分憂等言。

  接到信後次日,辛無病找到師父王重陽,言道:“師父,昨日家中魚書至,言及祖父年事已高,金主允我隨侍盡孝,不知師父可有交代弟子之事。”

  王重陽一愣,隨即臉上露出不舍之意,不過很快就釋然道:“無病,百行孝為先,爾祖乃國士,你應回去。”

  “是,弟子謹遵師命。”辛無病拜道。

  “還有一事,你去後可以我重陽子真傳弟子身份示人,不必有所顧忌,為師近些時日皆會在金地傳道,你若有事尋我,可讓耿京夫婦代為轉達。”王重陽又吩咐道。

  “我小姨和耿官人,他們?”辛無病不解的問道。

  “嗬嗬嗬……曉冬與耿京已經結為夫婦,此事你兄長棄疾應知曉,為師多年前就派他二人前往亳州你祖父處,保護他們二人,我未向你提及。”王重陽這才解釋道。

  難怪之前辛棄疾來信提到耿京和孫曉冬二人,辛無病那時並未在意,結果這一切都是師父的安排。

  聽到王重陽的話後,辛無病跪下道:“弟子以往頑劣不堪,不知師父苦心,還請師父不要怪罪。”

  王重陽扶起辛無病說道:“你現在知曉也不遲,我知你素來不喜兵戈之事,當不再逼迫你,若你真有懸壺濟世之心,為師也是支持,解民身體之痛和解民心之痛,皆需有人去做,你且安心去,將來如何,存乎一心,隻要你心係蒼生,萬法隨選其一皆是悟道,去吧。”說罷王重陽輕輕拍了拍辛無病的肩膀,麵色和藹的說道。

  辛無病再三拜別。

  回到富義堂後,辛無病將家中來信交於母親和大姨傳看,二人神情各異,母親有些欣喜,隻要辛無病在哪裏,她留在哪裏都可,大姨孫富春和姨夫馬從義則十分不舍,辛無病隨二人學岐黃之術已逾五載,加上辛無病天生對此愛好,學得極快,可以說,辛無病是二人衣缽弟子都不為過。

  這幾年二人有後,但對辛無病也如同子嗣一般,孫富春無論到哪裏都會帶著辛無病,辛無病跟著孫富春的時間甚至比母親還多,他對二人也有著特殊的情感,此時將要去開封,他更加不舍二人。

  孫家的二老已於數年前相繼去世,那時辛無病剛到寧海不久,對這世的外祖父外祖母印象不深。

  此時祖父年時已高,是應該隨侍一旁,他兩世為人,留下了太多遺憾,這次他真的不想再有遺憾。

  回家收拾妥當後,辛無病母子就準備雇輛馬車,並打聽了縣上鏢局何時有到開封府的鏢趟,準備隨押鏢隊伍同行。

  宋金議和已過十幾年,雙方已無大的戰事,南北方都在加緊恢複元氣,民間財貨運輸也恢複,但是山間綠林還是會有不少山賊劫匪,為保平安,鏢局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好。

  無論哪個封建王朝都杜絕不了綠林之人,辛無病這孤兒寡母的,到開封又是一千多裏的路途,路上真要遇到一夥歹人,那就真的叫天不靈叫地不應了。

  辛無病年紀也才十四歲,學了幾年武功,對付平常三五人是沒問題,一旦遇到十數人,他也隻能束手就擒,再加上還有母親通行,他連跑都是沒有機會的。

  打聽到縣城中誠遠鏢局下月初十有一趟鏢要到開封,鏢局的標頭聽說是富義堂孫家人要隨往,便欣然同意,甚至連錢都不收。

  辛無病乘著還有大半月的時間,去了一趟縣城裏的鐵匠鋪子,準備給自己弄一件防身武器。

  此時的辛無病身高按宋尺來算有五尺五寸,後世的身高大約是在近一米七到一米七五之間,這對當時的少年人來說,已經是極高的。

  雖然未長期練習刀劍,但辛無病跟著孫富春夫婦一直有修習內丹之術,身體的力量和耐力早就強於成年人。

  這內丹之術並不像後世傳得如此玄妙,在宋時,民間多有人修煉,這是依托道家基本原理和《內經圖》演化出來的一套養身,養氣之道,剔除一些形而上和唯心的東西,辛無病把其歸納為幾方麵,一是呼吸的調整,二是飲食,三是煉體,這又分靜養功和五禽戲為代表的導引動功。

  太極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過此時張真人應該還為出世吧。

  寧海的鐵匠鋪一般隻打些農具,菜刀之類,對於要打造武器,需得官府印信為憑,當然你若多使些錢,也可以。

  辛無病是寧海縣男,有官身,需要武器不需如此麻煩,但是這次他想打造的是一把稱手的武器,根據自己的記憶,畫了一把類似後世倭刀肋指造型的兵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