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試啼聲 第二十七章 即將到來的困難模式
作者:MerlinCahrin      更新:2020-02-29 02:45      字數:3443
  翌日下午,直秀順利地見到了小楠先生。

  說實話,直秀對和高級武士和儒學者打交道是有些畏懼的,因為這些人規矩多、架子大,另外滿口之乎者也,之乎者也直秀看是能看懂的,但說就不利索了,所以直秀都是多聽少說。

  算起來,直秀和人交往都是投其所好、以“利誘”為主,伊東玄樸、江川英龍等蘭學者都很務實、為人也沒有什麽架子,比較好相處,吉田寅太郎、村田永敏隻要投其所好也挺好打交道,橫井小楠是直秀準備詳談的,估計直秀這樣“言辭粗鄙”的後生小子很難入已經有一定名望的儒學者橫井小楠的青眼。

  這個年代做事情真難啊,身份差異、文化鄙視、幕府和各藩的疏離防範,事情總要做,一步一步來吧。

  出乎意料之外,小楠先生對直秀表現的還算熱情,估計是伊東玄樸先生的信起了很大作用。

  直秀恭恭敬敬向小楠先生請教了幾個個問題:

  “首先,儒家大道是“禮治”、“德治”、“仁治”,可直秀我愚鈍,那麽四種美德“仁、義、忠、孝”我能達到麽?“

  小楠先生回答:仁性天生,通過刻苦的修煉,是可以達到的四種美德的。至於如何修煉,需要看個人的悟性,朱子說“窮理致知”、“反躬踐實”,按這樣做一定會有進步。

  朱子還說過要“居敬”,要在靜室默默思考,直秀問小楠,“那為什麽我居敬的收獲不如看書呢?”

  “你學問不到,居敬自然所得不多。”

  直秀又問,“朱子講“學以致用”,那麽我所學不多、學識淺薄,但情況所限,我還要做事,那麽不是做的越多錯的越多麽?”

  “隨著你學問的精深,這種情況會好轉。”

  直秀終於漏出獠牙:"宇宙之間,一理而已",那麽蘭學所說是理麽?

  小楠先生沉默了一會,“玄樸先生的弟子,確實不簡單啊。”

  直秀和小楠先生說了半天說了什麽呢?大意是:

  直秀說“儒學的說法很好,可我覺得按朱子學說的辦法,恐怕達不到所吹噓的效果啊”。小楠先生表示“你行的,我都看好你呦”。直秀又質疑“既然朱子學宣揚世界萬物都存在理,朱子儒學的核心研究就是理,蘭學也是研究萬物之理的,那麽朱子儒學承認蘭學的學術地位麽?”

  小楠先生是個體麵人,未來這位老先生可是推崇Geeashington為“白麵碧眼之堯舜”,膽子特別大,心眼特別靈活,思想特別開放,既然朱子儒學說“格物致知,竹子都能看出理來”,那蘭學怎麽算?

  蘭醫在此時已經成了氣候,尤其是在九州之地,牛痘術使無數孩子免於天花之死,所以從常理來說蘭學肯定是講“理”的,還講的很對,所以小楠先生無論如何也說不出“蘭學是奇巧淫技”這種話的。他隻能岔開話題,你小子利害,咱們談別的吧。

  至於小楠先生會不會怒吼一聲“蘭學是雜學”,不會的,因為在這個時間點,格物致知的說法已經開始包含後世自然科學

  的範圍。

  未來,西洋學術尤其是西洋自然科學大量擁入扶桑的時候,扶桑人把西洋學稱為“致知學”,同期,中華把西洋學術稱為“格致”——取格物致知之意。

  “科學”這一詞語首倡於福澤諭吉(1835年—1901年),維新成功後,他發表的文章中將“Sce”譯為“科學”,1893年康有為在翻譯扶桑書籍時在中華首先引進了“科學”一詞,隨後嚴複在翻譯《天演論》和《原富》等時,也將Sce譯為“科學”。後來,“格致”、“致知學”的稱呼逐漸被“科學”一詞取代。

  直秀來到這個年代,一不想開水晶宮,二也沒有啥野望,隻是期望自己能好好活著,最好自己的親戚朋友也好好活著,另外如果可能的話盡量多的人生活裏少受點罪。

  現在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隻能是蘭學者,但別看據說幕末的時候蘭學者有很多,但實際上據扶桑自己統計,1774年-1852年,扶桑翻譯外文書者147人,如果算上學有所成的,估計幕末有個幾千人就不錯,而且這裏麵大部分是專業醫生。

  講真,直秀一想到以後,幕末可是沒事就天誅來天誅去的,後來還打了幾場仗,萬一自己遇到事情,後麵一群醫生說“我們支持你啊,直秀你放心地去吧”,對麵一色的明晃晃亮晶晶的太刀,畫麵太美不敢想象。

  所以直秀遊學到處找人,就是希望能擴大一些基本盤,而橫井小楠不但自己影響力很大,未來還是幕末四賢侯之一鬆平慶永的老師,最起碼福井藩是倒幕之後的勝利者之一,自己搭上線抱抱大腿也挺正常。

  而且直秀挺喜歡橫井小楠和鬆平慶永的,這兩個人都是理想主義者,性格也不偏激,傳聞裏人也可愛。

  橫井小楠因為持開國論被一些攘夷的武士憎恨,某天他正和朋友一起喝酒,一個刺客突然闖進來。小楠先生靈機一動,對刺客說:“(我)可以到長屋裏去拿刀嗎?”刺客不覺一楞,因為按士道決鬥是要公平進行,“那麽對不起告辭了”,橫井小楠就一溜煙跑了。但他朋友沒那麽機靈,刺客覺得上當了,就把他朋友砍死了。有人批評橫井小楠連累了朋友,他解釋說“當時沒有武器,動起手來兩個人都得死,我逃跑後去叫人,結果回來晚了”。

  而鬆平慶永為人很有同情心,他剛接任藩主後,因為當時的諸侯世子根據參覲交代的規定都是長期居住在江戶的,他不熟悉領地就帶人到處視察。他發現農民以“菜雜炊和野草團子”為生,慶永取而食之,結果發現“難澀至極”,慶永當即留下了淚水,之後發起越前藩的各項改革,使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作為藩主,能吃農民的簡陋食物,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甚至可以說是獨一份。

  另外起鬆平慶永性格很單純,願意相信他人,他的重要助手橋本左內曾經評價他“太過誠實,難以懷柔天下的梟雄”。從政治家的角度上,輕信是弱點,但從家臣看來,則是具有人格魅力的家主。

  直秀想與橫井小楠建立親密關係,這樣的豪傑用私交和利益是很難打動他

  的,所以直秀隻是想用“奇語”留下強烈的印象,後麵徐徐圖之,反正按未來軌跡,小楠先生還要在家教書十四年,1857年鬆平慶永才會正式聘請小楠到福井去搞改革。

  直秀沒想到的是機會來的這麽快。小楠先生喝過茶後,問直秀“汝習蘭學,可有所得”,那意思是“你認為蘭學也是正論,別光吹牛,走兩步看看”。

  終於到了我發揮的時候了,直秀先拿出兩本書,介紹說我寫的,江川坦庵先生很看重,在伊豆韭山實驗、準備推廣。

  小楠先生拿過兩本書看看,然後皺了皺眉,《堀式農術》和《堀式稻田產鯉》,農書也是蘭學?有可能,大家都要恰飯麽,但這不符合蘭學給人的印象啊,所以又問“近何所習?”意思是一般般,如果就這些你還不配跟我說蘭學是正論。

  直秀鬼魅一笑,讓村田永敏把隨身帶的書箱拿過來——這貨平時和蘭書寸步不離,主動每天背著書箱,沒事就傻樂,直秀也沒法說也不能勸。

  直秀先拿出一本書,開始介紹《人口論》,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牧師(1766年-1834年)的人口論風靡世界,說的啥?

  他在《人口論》(1798)中指出: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生活資源隻能按算術級數增長,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導致饑饉、戰爭和疾病,他呼籲采取果斷措施遏製人口出生率。

  當然,馬爾薩斯牧師沒想到科技發展的那麽快,化肥和農藥提高了農業產量,而機械又提高了農田麵積,但這個理論對此時的扶桑那就是震耳欲聾的理論。

  “間隱”在江戶時代中後期普遍發生,間隱就是溺嬰的扶桑稱謂,因為扶桑隻有長子才能繼承家業,包括下級武士家庭,一般次子、三子長大後都要自謀生路,而此時的經濟發展幾乎停滯,尤其是農村,貧窮加上孩子多造成了很多慘劇,此時又沒有有效的避孕措施,因此“間隱”十分嚴重,據說能達到十分之二,幕府和各藩多次禁止,但不能奏效。

  未來橫井小楠是以搞藩政改革出名的,所以他對經濟很熟悉,這個觀點他一聽就懂了。

  江戶時代的學者已經隱隱約約地發現了人口危機的問題,根據幕府的十次人口普查,江戶時代的後一百年裏人口一直在2600萬左右,因此幕府的官員對於人口危機有了一定認識。幕府老中田沼意次(1719年-1788年)曾經製訂計劃開發蝦夷地(北海道),就是為了解決人口危機問題。

  小楠先生看直秀拿出三本書,隻拿起一本開講,他問直秀另外兩本書是講什麽的,直秀說這兩本書是一套,名字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乃是當今西洋學的經濟(經世濟民)之學,當今海外第一強國英吉利依此書治國,國富而民強。

  橫井小楠是主張重商主義的,他簡單聽了直秀的介紹,“加強勞動分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資本積累,從而增加從事生產的勞動者人數”,大為讚同,又聽到有關自由市場的觀點,驚呼“甚合我意”。

  這時天色已經晚了,橫井小楠邀請直秀等人一起用餐,準備飯後繼續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