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試啼聲 第二十八章 白骨遍野
作者:MerlinCahrin      更新:2020-02-29 02:45      字數:4291
  直秀沒想到橫井小楠的思想現在這麽開放,按未來軌跡看此時小楠先生還是持鎖國攘夷觀點的。不過轉念一想,黑船還要十年後才來,這期間蘭學還沒與儒學形成大規模的正麵衝突,而且小楠先生後來對蘭學也不排斥,和魂洋才麽,他還一直堅持重商主義,所以自己受到歡迎也不為奇。

  天保十年(1839年),天保凶作(1833年—1839年)仍未結束,橫井小楠遊學江戶後回到肥後藩,以藩校實習館的學生為主組建了“實學黨”,認為藩內上層藩士“空洞”和無新意的治政無法有效解決藩內經濟疲敝的現狀,以《時務策》為綱領企圖進行藩政改革。

  家中次席家老長岡是容等人支持他的改革建議,但以保守的筆頭家老鬆-井佐渡為首的上層武士反對,橫井小楠被迫在今年辭職,賦閑在家才將家塾四時軒改為私塾,準備在學生中培養人材、宣傳自己的施政思想。

  現在的四時軒規模還小,大小貓加起來不過四五隻,小楠先生一看,那也別講課了,直秀過兩天就走,這兩天就讓直秀給大家講《國富論》、《人口論》好了。

  直秀就在四時軒講了兩天課,收獲客座教授稱號一枚,另外收到學生怨念無數。什麽時候,學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秀這邊的學生還好些,四時軒的學生們自小接受的就是儒學教育,重義輕利,對於重商必然導致商人的地位提高出於本能表示反對。

  所幸四時軒的塾頭德富一敬對此表示了支持,直秀心說,難怪你以後靠紡紗業發財,原來早有重商想法,不過你們家教育有問題啊,《扶桑外史》這東西看多了會變傻的。不過還有二十幾年,到時一定讓蘆花成為主流,跑偏是不可能跑偏的。

  直秀也講了重商的一些危害。

  首先講了孟加拉大饑荒(1769年-1773年),因為英吉利人強迫當地人種植罌粟、蓼藍等高附加值的作物,實行殘酷的稅收政策,導致當天災爆發時缺乏糧食,造成約1000萬人死亡,使當地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一。天保凶作剛剛平息,在座諸人聽到各種慘狀無不戰栗。

  另外也介紹了英吉利人對天竺大陸輸入紡織品棉布和棉紗而造成的經濟破壞。

  17世紀末,天竺大陸出口的棉布占到了全世界四分之一,但到19世紀中葉,天竺大陸的棉布已依賴進口。

  1765年英吉利人詹姆斯?哈格裏夫斯發明了一種新式的紡紗機,他用自己女兒的名字取名為珍妮紡紗機。

  1698年-1712年英吉利人托馬斯?塞維利和托馬斯?紐科門製作出早期的工業蒸汽機,1765年到1790年間,英吉利人詹姆斯?瓦特進行了一係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杆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最終製作出實用的工業蒸汽機,效率是早期蒸汽機的3倍左右。瓦特設計的蒸汽機於1769年取得了英吉利專利。

  蒸汽機的強勁動力和珍妮紡紗機的高效,使英吉利棉布、棉紗的生產成本大大減少,紡紗業發展非常迅猛。

  到18世紀後半葉,英吉利不再從天竺大陸進口棉布,隻進口原材料棉花,製成天量的廉價棉布後返銷天竺大陸。同時,英吉利本土對來自天竺大陸的棉布提高了進口關稅,達到20%,同時又把殖民地天竺大陸的棉布進口稅降低,甚至免稅,還規定天竺紡織品在本地銷售要交極高的貿易稅。…愛奇文學iqiwxm…!免費閱讀

  1818至1836年,英吉利輸往天竺大陸的棉紗增加了0倍。1814~1835年,天竺殖民地輸入英吉利的棉布從125萬匹減少到30多萬匹,而英吉利輸入天竺殖民地的棉織品由100萬碼增加到5100萬碼以上。

  在英吉利商品傾銷和殘酷統治的雙重夾擊下,天竺殖民地的棉織業急劇衰敗,曾經著名的紡織業中心城市達卡,人口從15萬減少到3萬出頭,無數手工業者因此破產,人們因為饑餓而逃離達卡,一路上浮屍不斷、白骨遍野。

  當時的天竺總督卡文迪許-本廷克勳爵也不得不承認:“棉紡織工人的白骨使天竺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威廉?亨利?卡文迪許-本廷克勳爵,1823-1833年任孟加拉省督,1833-1835年繼阿美士德伯爵之後任天竺總督,1835年3月離任,1839年死於巴黎。)

  未來,天竺的紡織業力求振作,但被英吉利殖民政府一個關稅命令擊敗。

  天竺孟買的一名棉花商人達瓦,從運往歐羅巴大陸的棉花貿易中獲取了巨額財富。1856年,他從英吉利買來紡織設備建廠生產棉紗和棉布,1862年他的紡織廠已頗具規模。在他的影響下,天竺各地自建的紡織廠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紡錘從1861年的338,000個增至1874年的593,000個,本地紡織業不僅能滿足本土市場,還有餘量出口。這時英吉利殖民政府又製定了一個關稅法案,規定在天竺大陸棉紗進口稅為零,同時再次降低棉布的進口稅。

  本來,天竺大陸紡織業在這個法令的打擊之下必然崩潰,但因為長期的經濟掠奪,天竺大陸在19世紀後期發生了貨幣貶值,這阻礙和延緩了英吉利紡織品的傾銷。

  但最終天竺大陸的本地紡織業還是逃不脫崩潰的命運。

  曆經多次波折,天竺紡織業成了天竺人民苦難的象征,後世天竺的英雄正是以手搖土製紡車的形象號召人民反抗英吉利殖民政府。

  為了防止意外,直秀還講了著名的阿米康德被愚弄的故事。

  阿米康德是孟加拉的一個富商,深受當時的統治孟加拉的莫臥兒王朝執政者王公西拉吉的信任,被委任為重要官員,卻因為大筆財富的許諾,被當時英吉利東印度公司的將領克裏夫收買,出賣情報和采取行動拖後腿,使莫臥兒王朝在決定性的普拉西會戰(1757年6月23日)中失敗,而英吉利人事後反悔,嘲諷阿米康德說前期承諾根本是騙局,阿米康德因此發瘋而死。

  普拉西會戰之前,英吉利人在天竺大陸隻有沿海的零星殖民地,此戰過後,英吉利開始吞並整個天竺大陸。

  直秀初步給大家普及了工業、市場、貿易、關稅、貨幣貶值和貿易均衡的概念,也不指望他們立刻能清楚,主要是引發思考。

  現在各藩貿易都是通過幕府來進行的,貿易中心都是幕府直轄的幾個大城市,江戶、大阪、京都、長崎,各藩之間的貿易由這些城市裏的幕府特權商人把控。

  橫井小楠的改革策論《時務策》,雖然指出了發展國產和商業貿易的好處,但並不透徹,和幕府及各藩的貿易有什麽側重點沒說清楚,抵消不了家臣團以農為本的擔憂,而且提出的唯才是舉的想法又觸動了上層武士的利益,言而總之,《時務策》不能說不好,但細節不夠清楚,隻是個框架,不夠清晰。

  直秀希望小楠先生能從全盤考慮,未來能在肥後藩和越前藩做出成績,擴大影響,在幕末風暴中兩個藩國能有更好的經濟實力,領民的生活也不要受到原來那樣的劇烈衝擊。同時,也期望他能影響更多的人去理解工業和商業的意義,大家一起努力渡過開國後的難關。

  兩天的時間一晃而過,大家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小楠先生請直秀以後多來拜訪,同時要求直秀翻譯《國富論》、《人口論》成書後,無論如何也送給他學習,總之,賓主盡歡、各有收獲。

  好人有好報,上門送知識的直秀發現了野生正太一名——河上彥次郎。河上彥次郎此時才九歲,留著目刺的發型

  ,前額的頭發正好留在眉毛上,短發萌萌噠,眉清目秀非常可愛。

  橫井小楠退職前在藩校實習館內組建了“實學黨”,山鹿流兵學講習宮部鼎藏也有參與。恰好,宮部帶著下級藩士河上源兵衛、小森貞助來四時軒拜訪,趕上直秀的講學,小楠先生力勸他們參加。

  九歲的河上彥次郎也跟著親爹和養父湊熱鬧,因為聽不懂發困而搖搖晃晃的樣子讓大家都笑了起來。

  直秀是很喜歡小孩子的,也很有孩子緣,拿出麥芽糖和彥次郎做了朋友。

  今年才二十三歲的宮部鼎藏為人比較開朗,神情精悍,目光明亮,富於魅力。雖然因為他喜愛扶桑國學和神道而對直秀的講學開始時表現出頗為不屑,但一是年紀還輕沒有後來那麽固執,二是平時小楠先生拚命灌輸重商思想,後來居然也聽的興致盎然。

  河上源兵衛、小森貞助看起來很拘謹,但也堅持到講學完畢。

  這些人裏直秀最喜歡的是河上彥次郎,這位可是日後萬人迷“緋村劍心”的原型。

  河上彥次郎,名前是玄明,茶號是彥齋,彥次郎是他的小名。生父小森貞助,身份是下級武士足輕。彥次郎很小的時候就過繼給河上家,做了源兵衛的養子,河上家格也是足輕。未來十幾歲的時候他成為了肥前藩藩主的低級茶童,後來升為高級茶人“茶坊主”。

  小蘿卜頭未來凶殘的狠,因為宮部鼎藏之死而脫藩複仇,生生用一把劍砍出了天下四大人斬的凶名——人斬是扶桑的說法,意思是劊子手。

  未來,宮部鼎藏是彥次郎的兵法老師,而且平時在仕途上一直照顧他。後來宮部鼎藏積極參與勤王攘夷,在池田屋事件中身負重傷,自殺而死,當時盛傳池田屋事件的幕後黑手為佐久間象山。消息傳回肥前,彥次郎毅然脫藩到京都為老師報仇,到處刺殺持開國論的公卿和幕府武士。

  勝海舟曾經回憶說河上彥齋是個殘暴的武士,但勝的妹夫佐久間象山是被彥次郎刺殺的,殘暴的說法有待商榷。

  彥次郎在宮部鼎藏死前沒有什麽進行過天誅行動的傳聞,但後來他的刺殺風格確實比較殘暴。據說在一次攘夷誌士的京都集會上,眾人紛紛叫罵一名公卿的家臣,說多次刺殺失敗,隻有彥次郎默默無聲,過一會他就退席去把這個公卿的家臣砍了,把人頭拿回示眾,聚會的眾人都非常震驚。

  彥次郎最有名的刺殺對象是佐久間象山。佐久間當時的名氣很大,而且劍術也很出名,經常一個人在京都騎馬亂逛,一直沒人刺殺成功。傳聞中彥次郎偶然遇到了佐久間,彥次郎個子矮小,直接砍馬上的人無法發力,他就先突然砍馬,接著趁佐久間落馬時一刀斬首。

  殺死佐久間象山後,河上彥齋就封刀了。有傳聞他得報師仇、心願已了,所以封刀。還有一種說法是,他突然對刺殺行為後悔了,據傳聞河上彥齋自己解釋封刀的原因:“以前殺人,就好像砍人偶一樣,什麽感覺也沒有。可是,就這次,斬殺佐久間象山之時,第一次覺得‘我是在殺人’,不禁一下子毛發直豎。也許這個人真的是一代人傑……”

  傳聞河上彥齋不參與刺殺時是一個很平靜的人,待人也很溫和客氣,如同衝田總司一樣。直秀一直覺得幕末有很多人是身不由己的被卷入了風暴,因為家主,因為親友、師長,因為簡單的理想而衝突,這就是小人物的無奈和悲哀吧。

  據說維新成功以後,河上彥齋每天去公卿三條實美的府邸,恭敬地問“什麽時候攘夷啊?”因為相信攘夷可以挽救扶桑而進行刺殺活動的河上,不能理解維新成功後西洋人繼續在扶桑耀武揚威的原因,麵對很多平民的生活依然困苦,他產生了巨大的疑惑,後來因愛宕通旭事件而被逮捕。明治四年(1871年)十二月三日,彥齋被處刑,享年三十八歲。被自己一直支持的勢力處死,彥齋在死前究竟在想些什麽呢?誰也無法揭開這個謎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