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挖坑
作者:吉日      更新:2021-05-26 01:05      字數:3253
  去年年底,有人盛傳契丹、奚不堪突厥的欺淩,欲投降大唐,隻因大唐不肯重建營州,布置軍隊為他們與契丹之間的屏障,他們不敢有冒然的舉動。

  支持此種說法最力的人就是現在深受皇上賞識的薛訥,他上書朝廷,請求進擊契丹,複置營州。

  這幾個月來,李隆基被自己恩賜給姚崇的權力約束得有些個不耐煩了,對這種天降機緣,他絕不肯放過。

  更何況冷徑一戰大唐損兵折將,這筆帳還沒有和粗野無禮的契丹人好好算一算。

  然而,姚崇非常清楚,營州已經脫離大唐管轄多年,把幾萬軍隊放在那個地方,單是輜重的轉運就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

  “定國公,你怎麽看?”姚崇想聽聽盧小閑的想法。

  盧小閑笑道:“營州的事固然重要,但老姚你要想大有所為,就必須要爭取到陛下最大限度的支持!”

  姚崇皺眉道:“難道我反對重置營州,陛下就不支持我了嗎?”

  “老姚,大唐經過了幾十年的女主統治,終於有了一個英明之主,幫助陛下建立威信是你首要的責任。是不是要重建營州那是一兩年以後的事情,但近來契丹人不斷侵擾大唐邊境這是事實,此時出兵征討,也不能說是出師無名。”

  “那定國公認為,此時出兵契丹,能有多少勝機?”姚崇死死盯住盧小閑不放。

  “此戰必敗!”盧小閑很肯定,但他又道,“在我看來,內政重於外患,我聽說最近外邊有很多傳言,你也不應該小覷呀!若是一旦君臣失和,實非國家之幸。”

  “定國公,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讓我想想!”看來盧小閑的話對姚崇大有觸動。

  近來姚崇忙於應付各種雜亂的事務,卻忽視了對李隆基的重視。

  李隆基目前雖然是一如既往地對姚崇的各種主張全力支持,但似乎在感情上有了不應有的疏遠。

  盧小閑的話中隱含著一層重要的意思,這一點他本人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李隆基本人才是推動朝政改革的最大動力,沒有他,自己什麽都做不了。為李隆基豎立威信,把他塑造成一個真正的中興之主的形象,也就會很自然地堵住了長安城中正在盛傳的姚崇攬權,架空陛下的謠傳。

  “定國公,我明日就去見陛下,同意對契丹發兵。”姚崇思忖良久道。

  盧小閑拍著姚崇的肩頭道:“老姚,明日我同你一起去,你既然做出了讓步,我也不能讓你空手而歸,看著吧,我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

  姚崇還沒來得及大吃一驚,李隆基先是大吃了一驚。

  當李隆基聽了盧小閑的話,不由地瞪大了眼珠:“什麽?姚閣老同意出兵了?”

  在李隆基看來,姚崇是絕不可能同意自己出兵意圖的,他好不容易才將姚崇請出山,不想用強迫的法子逼姚崇同意自己的想法。這些天來,李隆基一直在為此事而悶悶不樂。今天突然聽盧小閑告訴他,姚崇同意出兵了,讓他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臣怎麽會騙陛下呢,不信陛下問姚閣老!”盧小閑說罷指了指一旁的姚崇。

  李隆基看向姚崇,姚崇點點頭:“臣考慮再三,同意陛下出兵!”

  李隆基一聽姚崇這話,猶如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對盧小閑躍躍欲試道:“小閑,你是懂兵之人。姚閣老說此次出兵會失利,你怎麽看?”

  盧小閑毫不猶豫地給李隆基潑了一盆冷水:“必敗無疑!”

  “啊?”李隆基愣在了當場,好半晌他才怔怔道:“既是如此,你們還……”

  盧小閑向姚崇使了個眼色。

  姚崇會意,他對李隆基道:“陛下,大唐軍隊已經到了不整頓不可的地步,而要整頓軍隊就必須找出其弊端,要真正找出讓軍隊強大的法子,就必須在實戰中去尋找,這是我們必須要付出的代價。既然遲早都要付這個代價,那還不如就放在此次。”

  李隆基意氣風發道:“姚閣老說的沒錯,此次朕準備禦駕親征!”

  姚崇搖頭道:“陛下,臣雖然同意了此次出兵,可現在朝堂之上還有許多比這更重要的事情,陛下切莫本未倒置了。”

  盧小閑也勸道:“是呀,陛下,我們的本意是從實戰中真正找到大唐軍隊的薄弱之處,若陛下親征,那很多弊端就無處可覓了。再說了,我與姚閣老都預測此次出兵必敗,陛下若是禦駕親征而又失敗而歸,這對士氣打擊極大!望陛下三思。”

  “這可如何是好?”李隆基眉頭緊皺。

  “陛下,要不讓臣替陛下去吧?”盧小閑在一旁道。

  “你?”李隆基腦袋飛速地運轉,良久,他定下決心道,“本來朕是準備讓薛訥領軍的,既然小閑你願意去,那就由你掛帥,讓薛訥做你的副手!”

  盧小閑笑著擺手道:“陛下,你想哪裏去了。臣的意思是以校尉的身份,參加此次戰役。至於大軍,還是由薛訥來領吧!”

  “這?”李隆基有些猶豫,盧小閑對自己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若盧小閑有個什麽閃失,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盧小閑勸慰著李隆基:“陛下放心,我可不是一個人去打仗,還有好多人陪我一起去呢,若事不可為,至少逃命還是沒有問題的。”

  “好多人?”李隆基沒有聽明白。

  “陛下莫非忘了臣當年在潞州召的那些童奴了?”

  “你的意思是!”李隆基心中一動。

  “沒錯,臣以潞州團練的名義參戰,肯定沒人知道。”盧小閑胸有成竹道。

  “小閑,你可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有什麽閃失,朕這裏離不開你呀!”李隆基叮嚀道。

  盧小閑笑道:“陛下,臣知道了。臣走之前,還有一句話想與陛下說一說!”

  “小閑,你說吧!”

  “陛下,要想讓大唐強盛起來,就必須要給姚閣老創造一個可以一展身手的環境。”

  “你是指張說與劉幽求他們?”李隆基問道。

  盧小閑點點頭。

  “小閑,你說的是。可是他們都是有功之人,若沒個合適的理由,恐怕……”

  盧小閑伸了伸懶腰道:“既然臣要離開長安了,那就再為陛下盡一份力吧!”

  說罷,盧小閑將自己的計劃與了李隆基與姚崇。

  二人聽罷,眼睛瞪得溜圓,好半晌回還過神來。

  盧小閑並不理會他們二人的神情,得意洋洋道:“這樣,他們就可以離開政事堂了,臣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去做潞州團練的校尉了。”

  李隆基與姚崇相視苦笑無語。

  ……

  這天傍晚,張說身著便裝,乘著一輛被遮擋得密不透風的油壁車,悄悄地來到了寧王李成器的府上。

  寧王的邀請張說完全可以拒絕,可他卻不得不前去赴宴。

  張說明白,他是反對姚崇入朝最力的人,這一點路人皆知。依姚崇一向的作風,如果單單罷免了自己的相權已經是僥天之幸了,而張說絕不願意放棄他奮鬥多年終於贏得的這個尊崇的地位。若寧王能為自己說項,那將會是另一種局麵了。

  李隆基登基以來,由於他身為三皇子的獨特身份,使他在表現自己的孝道與對兄弟的友愛之情上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陛下長兄寧王一旦出麵為張說說情,李隆基十有**就會不再為難自己了。

  這個時候,長安四門的催行鼓敲得正緊,每個人都在急急地趕回自己居住的街坊,沒有人會留意這樣一輛不起眼的馬車。

  按理說,張說沒必要如此小心,可自從姚崇回到長安之後,他總覺得小心無大錯。

  當張說走進寧王府的廳堂之時,他頓時愣住了,桌前並非隻有寧王一個人,除了寧王之外,還有三個人。

  盧小閑率先起身向張說打招呼道:“張閣老,就差你了,我們可都是沾了你的光,能吃寧王殿下一頓飯可是不容易呀!”

  張說還未來得及說話,盧小閑身邊的一人站了起來:“張閣老也來了!”

  張說同樣驚訝:“是劉相公呀!”

  張說沒想到,說話的竟然是劉幽求,目光延伸,他又看見了鍾紹京的臉:“還有鍾相公?”

  政事堂五名宰相竟然到了三位,而且都是與姚崇不和之人,這讓張說多少嗅出點不尋常的味道。

  “好了,大家坐。”盧小閑有些喧賓奪主的味道,“今日寧王殿下請諸位宰相來,沒別的意思,就是因為各位平日裏為國操勞,過於辛苦,所以犒勞一下大家。為了避免別人說閑話,咱們吃飯前定下個規矩,不談政事……”

  聽到這裏,張說的臉色刷地白了。

  張說終於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其他的事情都好辦,唯獨結交寧王這件事他無法自辯。

  他在這件事中最可怕的疏忽,就是忽視了寧王原本是皇上的長兄這件可怕的事實。

  在大唐建元不足百年的曆史上,曾經曆了十幾次與皇位有關的政變。政事堂三位宰相避開眾人耳目,深夜到訪陛下的長兄,會招來什麽樣的禍事,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