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君子仇(14)
作者:蔡某人      更新:2020-03-31 20:23      字數:4545
  正始十一年最新章節

  桓行簡聞言,不怒反笑,點著頭,將酒壺拿來繼續為他斟酒:“好,太初,你我有多少年不曾這般推心置腹過了?”

  酒碗緩緩推過去,清澈的酒液微晃,搖曳間,映著夏侯至漠然又寧靜的神情,他沒有動。

  桓行簡撫了撫眉頭,輕笑:“夏侯太初還是一身清傲不改,不過,有件事,你錯了,你若做大將軍不能成我這樣的功業。我桓行簡能做到的,你做不到。如果,你是覺得你不曾呆在這個位置上,事情便不得而知,或者,你名自年少起,便重於我,你大錯特錯。當年,劉融以宗室之尊,受托孤之任,胡作非為時你做了什麽?伐蜀之戰,他不聽勸,貿然發動戰事結果深陷泥淖你除了向太傅來信問計,你又會什麽?高平陵後,太傅召你還京,我若是你,必不領命。再有王淩謀逆,你若真有計謀亦不失為利用的良機,所有機會,你都生生錯過,知道為什麽嗎?因為你從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也沒有這樣的勇氣,你就是做了大將軍,我隻要活著,早晚還能把你從這個位子上拉下來。”

  這聲音低沉,末了的一句卻帶著宿命一般的冷,忽又鏗鏘幾分。他注視著故友,不加掩飾的譏諷就掛在嘴角。

  夏侯至的目光忽就冷如霜,字字清晰道:“大概隻因為,我還是個人,況且我一無太傅這樣出爾反爾不顧道義的父親,二無你桓行簡殺妻的非人魄力。”

  傷疤猛地被撕開,鮮血淋漓,夏侯至胸腔裏擠滿了巨大的悲傷,他端起酒,毫不猶豫悉數潑灑在桓行簡麵上。

  酒液蜿蜒而下,桓行簡冷峻的臉上沒有了表情,良久,他眉峰上尚掛著欲墜不墜的酒珠:“清商的事,我有歉意,但不後悔。沒辦法,你應該懂的我們桓家人從來都把命捏在自己手裏。”

  “你住口!”夏侯至眼圈紅的幾欲滴血,“你不配提清商,你,”他胸口忽一陣痙攣般的痛,那痛瞬間蔓延到四肢百骸,他絕望而痛楚地望著眼前最親密最痛惡最無可奈何的故人,終於,還是忍不住問了那句深葬心裏的疑團,憤怒不已,“你怎麽舍得?你怎麽舍得她死?”

  他們一起長大。

  清商是個沉靜聰慧的女孩子,她遠比同齡人早熟,父親病時,她可以安安靜靜一言不發照顧陪伴從日升到月落,沒有半句怨言。事實上,十幾歲的少女看起來像絹做的假人,她好似無悲無喜,她好似什麽都可以承受。唯獨,桓家的長子來找哥哥時,她在窗前,偶爾驚鴻一瞥,心裏才會真正歡喜起來。

  那個時候,少年人春日踏青會帶上她,她坐在車裏,車外,是春風得意身騎白馬的貴公子們。車簾半挑,桓行簡一路上三番五次回首,衝她露出含蓄而溫和的笑意,那是春天,他最終為她折了一枝潔白的杏花,剛遞到手上,道旁春風不解風情地將花瓣吹得零落天涯。

  敏感的少女佯作鎮定,可放下簾子的刹那,她幾乎哭了,不為別的,隻為杏花是他送的呀。這可惡的春風,為何要將那少年人的情意吹散?

  新婚夜飲下的合巹酒,到許多年後,清商才知道這叫做飲鴆。

  往事紛紛揚揚,夏侯至想起妹妹,心中被怨恨和悔意撕扯地變形,他克製自己,很少去仔細回想。人就是這樣的,最剜心刺骨的事,不敢輕易碰觸。

  你是不是從來沒有喜愛過清商?夏侯至沒有問出這句話。

  不重要了。

  “難道你以為我就是個嗜殺成性的人?”桓行簡忽然動了氣,他冷冷回道,“她是我枕邊人,你跟李閏情可以琴瑟和諧恩愛兩不疑,我跟清商,卻同床異夢彼此提防。何止她?你跟平叔一幹人,難道不也是早早跟我桓行簡劃清了界限?當年,先帝一道詔令,你我仕途戛然而止,董昭彼時都半截身要入土的人了,一道連著一道的折子往上彈劾,不把年輕人折騰死決不罷休你是不是忘了?”

  提及少年事,桓行簡眉眼裏不可遏製地流露出罕有的恨意,他沒有忘,一日不曾忘,好似身體裏種下了毒,日複一日,年複一日,他大好青春全都蟄居在深似海的桓家高牆裏,在發黴,在腐爛,先帝對他們的打壓和憎惡洛陽城裏無人不知。

  “若不是先帝壯年薨逝,你我恐怕終其一朝,都永無出頭之日。我本以為,我是重臣之子又如何,你是宗室又如何?可我還是錯了,”桓行簡冷笑,恨意愈發直白,“你是宗室,平叔是宗室,劉融是宗室,到底和我不一樣。先帝薨後,我以為一切就結束了,青春已逝,但明日總是可期的,可因為太傅,爾等可青雲直上,我若不是因為劉融想把勢力插進關中,你的中護軍,輪得到我來做?談玄論道,我要那些妙賞和深情,有何用?”

  青春對他,隻是一段無窮無盡的悔恨旅程,桓行簡很久沒提起過了,他痛恨這段歲月,他不懷念,年少輕狂,無知自負,什麽老莊什麽天地生死,他終於明白自己根本不想要這些。金石絲竹,金樽清酒,未必就不是快意人生的少年郎,可他不願認了。

  他的路,是一條殺伐之路,是一條帝王之路,永不回頭。而浮華舊友們,時至今日,不過是用來祭奠那段荒唐歲月的。

  夏侯至從未在他臉上見過如此清晰刻骨的恨,那個時候,他們比誰更接近老莊,不樂壽,不哀夭,萬物一府,死生同狀,在寒食散帶來的迷醉空濛裏,少年人們不知何為愁苦。

  “所以呢,你是在怪我嗎?難道這一切你要怪到我頭上?”夏侯至聲音蒼白如死,他情緒瞬間變得激烈起來,咬牙切齒的,似乎要把每一字都嚼碎了再吐出來。

  “董昭的折子,隻彈劾了你嗎?平叔、公休、還有我,我們哪一個不是在家沉寂良久?公休甚至被逐出了洛陽城!你說太傅,太傅功高震主,你們姓桓!哪朝那代,不提防這樣的臣子?桓行簡,日後易地而處,你若麵對太傅這樣的臣子,你又當如何?你覺得自己鬱鬱不得誌,就要謀逆?”夏侯至忽猛地揪住他衣領,一拽,將他拉到臉前,兩人迫近,足夠看清楚對方臉上每一寸的憤怒和暴烈,像是壓製多年的毒液,這一刻,終將噴發。

  “桓行簡,隻有你的青春被辜負?”夏侯至臉漲的發紫,君子失態,不過,沒關係了,此生他要盡情失態一次。

  兩人像一對被時間傷害透頂的獸,無從解脫,唯有狠狠攻擊對方方可發泄心中怨毒,“你少給自己找借口了,我可以告訴你,我夏侯至光明磊落從未變過。不錯,時間會改變一個人,十年木橋會斷,河水會幹,芙蓉花也許變作斷腸草,可我十年前是什麽人,十年後還是什麽人,倒是你,天生反骨,陰毒無情,我這一生上對得起君父,下對得起妻兒,唯有清商,將她錯付於你……”

  說到此,他終於熱淚直流,臉上不見仇和恨,隻餘悲戚,無盡的悲戚。

  桓行簡衣領被他揪得變形,目光陰冷至極,抬起手,攥緊了夏侯至的手腕:“我陰毒無情?我娶清商難道是為了日後殺死她的嗎?我父親出仕時,難道就是為了日後當亂臣賊子的嗎?好一個十年芙蓉花變斷腸草,夏侯至,你十年前想到今天是這樣?還是你覺得我十年前就料到今日你我是這個樣子?”

  聲音極力克製,可聽起來依舊像野獸的陣陣咆哮,回蕩在這幽幽的囹圄間。

  光陰呼嘯而來,夾雜著數不清的少年高蹈、宦海沉浮、物非人非,老莊斷續破碎的句子被歲月的浪潮反複衝刷,最終消失在青春的河裏。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的人此生已盡,有的人還要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

  夏侯至怔怔看著他,兀自呢喃:“我記得,青龍五年你我相約有一日要去鄴城西郊狩獵,挽良弓,騎駿馬領略一把昔年建安風骨……”

  那是魏武帶著文帝和陳留王打獵的地方,流下詩文無數。

  他們的父親,都曾是文皇帝喜愛的臣子。

  文皇帝可知他喜愛的臣子最終要竊取他的江山?

  “鄴城是麽?”桓行簡揶揄一笑,提醒他,“現在鄴城禁著什麽人你不清楚?”

  誅殺王淩後,太傅桓睦將魏皇室宗親羈押在鄴城,不準他們與外人結交,實為軟禁。

  夏侯至看看他,兩人之間徹底沒話可說了。

  彼此的喘息聲,也隨著各自的放手而漸漸平穩下來,雙方都以為,也許兩人該打一架的。

  地上狼藉的酒液都快幹了。

  桓行簡已經忘記自己愛慕建安風骨的年代,他不必如此,因為,他要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

  “我有一事,還要告訴你,”桓行簡整了整衣領,心中激蕩的風雲,或者說,心中的那頭猛獸又無聲走進了叢林深處,“柔兒很掛心你,她什麽都知道了,不過,我答應了她來見你最後一麵。”

  語調變得柔軟,他一頓,“柔兒已經懷了我的骨肉,我想,你應該知道同她說些什麽,她現在恨透了我。”

  夏侯至一愣,本平靜下去的心再次被激怒:“你……”他臉上閃過羞愧,轉而陷入自責,“我錯了,我以為自己僅僅是對不住清商,我把我的小妹妹忘了,”他用一種根本毫無信任可言的目光看向桓行簡,“她跟清商不同,她本來不屬於洛陽,這些爭鬥與她無關,你為何一定要將她牽扯進來?”

  “我喜歡柔兒,”桓行簡明白無誤地告訴他,“你既然有李閏情,我為什麽不能有自己心愛的姑娘?”

  夏侯至一時語塞,五味雜陳,他沉默良久,說道:“我是將死之人,也隻有一事再求你,柔兒尚青春,好好的一條性命望你能真心待她。”

  桓行簡微微一笑:“你不求,我也會真心待她。隻是因為你,她恐怕一輩子都難解心結。”

  “我見她,要說什麽,不是為你是為她,我也希望你能明白。你來這趟,我大約已經猜到你要說她的事。”夏侯至咬著牙,一字一頓。

  “她是她,你是你,無論哪個原因,我今日都是要送你一程的。”桓行簡道,唇畔極快地閃過一絲模糊笑意,這副神情,他準備要動夏侯妙時也笑地這樣模糊。

  牢房裏似乎愈發陰冷,外麵雨不停,打濕了兩人的鬢發。

  兩人相對而坐,很像年少時的把酒言歡促膝長談,然而,他們終究是站到了彼此的對立一麵,終其一生,結果不過如此。

  桓行簡拿過酒壺,把酒碗放得端正,注滿了,親自端給夏侯至,兩眼靜靜看他,臉上終於露出年少時的一絲影子:

  “那好,太初,你我就此別過。”

  作者有話要說:七年前,也就是2013年時我寫過一篇論文,寫曹魏浮華案的,當然,也是建立在前輩們研究成果之上。不過,研究中古史這個階段的幾個大家,論點也常有不同之處。今天寫到這裏,心裏很感慨,我大概是2012年開始具體了解這段曆史,除了史書,看了相關專著和論文,筆記打了厚厚一疊,那時候沒想過寫這個階段的小說,寫小說是後話。今天下班後回家,特地翻出之前的筆記,上麵畫的地圖做的人物關係表,都仿佛是昨天發生的事。可仔細一算,竟是八年前了。人生又能有幾個八年呢,這段時間,經朋友推薦,我又入手了幾本這個階段的研究專著,除了上班和碼字,基本都在啃書,再回頭看八年前的小論文有很多稚嫩的地方,但浮華案牽涉人員的最終命運,帶給我的唏噓和無奈沒有變。

  浮華案相關研究很多,我在這裏跟大家簡單說下太和年間的浮華案。浮華並不是指曹魏這群功勳二代們生活奢侈浮華,而是指魏明帝(曹操之孫)年間,以夏侯玄、何晏為主的一群帝國二代目們自發結成一個互相品評、清談名理的小圈子,因為影響到了朝廷用人選官,這對中央集權做的還不錯的魏明帝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將這些人罷官貶黜,年輕的二代目們仕途就此一蹶不振,這個案子,就是浮華案。這個案子比較迷的點在於,到現在,當時號稱四聰八達的年輕人名單還沒湊齊(我傾向於司馬師位列四聰,這份名單基本可參考司馬懿滅曹爽那個八人團夥名單,非確鑿史料,隻是一種推測),可能牽扯到司馬師,但史料沒明說,僅僅提了一句“司馬景王(司馬師)亦預焉”這話很曖昧,不說他參加了,也沒說他一定沒參加。我個人是傾向他參加的,可參考司馬師生履曆表(太長不提)唉,算了,這個寫起來沒完沒了,作話太長不好,很少作話這麽長,請大家見諒,看書去了,祝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