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分流水(13)
作者:蔡某人      更新:2020-05-04 00:33      字數:5644
  正始十一年最新章節

  嘉柔新得了個玩意兒,她回到公府後院一眼就看到了。

  是洛陽城裏坊的木模。

  整齊有序,栩栩還原,她走過來時,小婢子正興奮地對崔娘指指點點著:“您瞧呀,這就是咱們住的大將軍府。呶,桓府在這兒呢!”

  見嘉柔回來,忙讓開些,崔娘那張臉也要笑出一朵花來了,把嘉柔引到跟前來:

  “柔兒,你回來啦?快看看,大將軍命人送來的模子,哎呀,整個洛陽城可都在這了!這誰的手呦,也太巧了,我算是開眼啦!”

  宮闕萬千,亭台樓閣,裏坊縱橫交錯,就連南門外洛水的漕運馬頭都纖毫畢現,整個洛陽城可不就在眼底了麽?嘉柔眉眼彎彎,“呀”了一聲,被崔娘一扶,穩穩地坐在了杌子上,目光在木模上遊走起來。

  她露出孩子般專注的目光,癡癡道:“這得花了多少功夫?”說著,像發現了什麽,人不由得一樂,指向一處,“銅駝街!”

  “上東門!”

  嘉柔驚喜地認著她熟悉的每一處,大家圍成一團,不斷有新發現,連哪家種了棵梨花樹清清楚楚的。

  稍間裏歡笑聲不止,嘉柔無意一回首,見桓行簡在簾子那站著,也不知道他站了多久,目光一對上,笑容便漸漸凝在了嘴角。

  很快,眾人察覺他來,極有眼色地見過禮退下去了。桓行簡換了衣裳,上前來,也不說坐,隻彎下腰兩手撐在木模邊,含笑問道:

  “喜歡嗎?這是洛陽最好的匠人所作,你看,足不出戶,也能看到洛陽城全貌,它隨時隨地都在你眼裏。”

  見嘉柔垂目不語,桓行簡將她下頜一抬,示意她隨自己手指方向看去:“你今天去的太學就在這兒,瞧,你們姑娘家最愛的銅駝街正在中軸線上,商鋪看到了嗎?你平日隻管逛得高興,可知道,整個洛陽城裏銅駝街兩側寸土寸金,你若想做買賣,怕是付不起租金。”

  “那不見得,大將軍別小看人,”嘉柔眸子朝上頭一瞥,閑閑道,“我不過沒機會罷了,若是我有機會,就算最開始可能租不起銅駝街的鋪子,我可以攢本錢,有朝一日,我直接買個鋪子也未可知。”

  那語氣,很有些誇下海口的意思,說完,嘉柔下意識摸了摸耳垂,果然是燙的。

  “是嗎?你一個姑娘家,能做什麽生意?”桓行簡故意笑話她一句,饒有興味的,嘉柔不高興接道,“天下生意多了去,織履織席,販鐵販鹽,種桃種李,再有豬狗牛羊魚哪樣不能買賣?先前大將軍笑話我不會織不會耕,難道商旅一定要會這些?我是不會,但不妨礙我跟人買賣。胡人來洛陽城賣香料珍珠,他自己難不成要會造珍珠?就好比我買的藍玻璃碗,是那人自己燒出來的?”

  聽她清清脆脆,竹筒倒豆子一般伶牙俐齒地反駁,桓行簡眉毛一挑,似乎是表示甘拜下風:

  “這麽一聽,好像的確很有道理,確實不必。”

  嘉柔看他似乎無話可對了,嗤了一聲:“大將軍過的多文雅,詩酒文章,金石絲竹,哪裏知曉生意是怎麽做的?”

  “說的好像你真知道一樣,”桓行簡唇角翹起,“我看你,不過是在涼州時多跑了幾趟市集而已,”說著,他那道探究的目光在嘉柔臉上遊移起來,蹙著眉,“我猜,你在涼州一定沒少偷跑出去玩兒,還會說胡語,你很野啊,難怪書讀的不怎麽樣,字也一般,看起來什麽都會一點,沒一樣精的。”

  說完,他把頭一搖,像是歎息:“使君夫婦太慣著你了,你看看你,不學無術的樣子。”

  “才沒有,”嘉柔生氣地瞪向他,“我出去玩兒從來都是姨母允許的,根本不用偷跑。姨丈也沒慣著我,我字寫不好,書背不好,他都拿戒尺打過我手心的。我會說胡語,那是因為,”她把嘴唇一咬,認真道,“我聰明,我跟他們說幾回話就會了,有的人,跟胡人打了半輩子交道也說不利索呢!”

  聽她自己誇自己聰明,桓行簡微訝,靜靜看了她片刻忽然大笑起來:“你真不害臊,柔兒,這種話自誇不好罷?”

  嘉柔被他笑的臉紅,一下紅到耳朵根兒。她支支吾吾地打斷桓行簡的笑:“你,你有什麽資格笑話我?我會說胡語,你也不會呀,可你會背書會寫字會騎馬,這些我也會。”

  “我五歲時就能背誦六經,你行嗎?我隸楷行書都能寫,你呢?你不過會背幾句書,字充其量也就是工整能看,在我麵前,也敢自誇?”桓行簡伸手對準她腦門彈了個響,嘉柔瑟縮下,下意識地閉緊了眼,複又睜開,臉上紅雲不散,但口舌上還是不肯相讓,“大將軍好意思跟我比?你一個洛陽功勳子弟,自幼受的是什麽教育?跟我比這個勝出一籌有什麽可驕傲的?背經書怎麽了,就是在這公府裏,我聽說,衛會五歲時也會這些,他的字,卻比大將軍寫的還好呢,而且,他還會模仿人的字,惟妙惟肖的。你那些幕僚裏,也不止他一個人厲害,大將軍又不是獨步天下了,在我麵前,有什麽好自誇的?這洛陽城裏,能找出的厲害子弟很多吧?”

  一時間,爭了個臉紅耳朵燙,嘉柔頭一垂,看著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不知怎的,忽就促狹了一回:

  “大將軍,我還會生孩子呢,你有本事懷一個?”

  桓行簡這下徹底被逗樂,不過,很快曖昧道:“沒有我,柔兒你這孩子恐怕也懷不上的罷?”

  嘉柔頓時被臊得不行,她啞口無言,很粗魯地搡了桓行簡一把:“我不想跟你說話。”

  起身往床榻邊一坐,拿起花繃子,對著案頭新插的兩枝含苞杏花凝望片刻,低頭走起針來。她手上跳脫一閃,桓行簡才覺得那腕子似乎圓潤了些,因此跟過來,和她說起太學見到的瘦弱少年。

  嘉柔也去了太學,她猶豫下,問道:“大將軍見到毌叔叔的郎君了嗎?你考察他了嗎?你覺得他是可塑之才嗎?”

  桓行簡笑著摩挲嘉柔裙上刺繡,手指一錯:“你說毌宗啊,他有股渾不怕的勁頭,喜歡唱反調,少年人麽,總是容易鋒芒畢露的。”

  嘉柔想了想,停下手中針線:“是不是太有鋒芒,日後當了官,不太好?我覺得會得罪人吧?”

  “不全然如此,”桓行簡笑笑,“若是無傷大雅,年輕人有些性子不算什麽。士季就在府中,他那個人,鬼精鬼精的,我說他什麽不是了嗎?相反,我倒愛他一肚子奇謀。不過,”他兩手忽在臉上撫了一把,“你知道嗎?我心裏其實並不安定,我了解他們,就像了解自己。”

  難得見他臉上也有如此悵思的一刻,嘉柔愣了愣,不由問道:“大將軍什麽意思?”

  桓行簡將她手握在了掌心,細膩捏揉著:“有時候,我仿佛能感覺到統一就在眼前,這些年英雄也好,黔黎也好,流的血似乎最終要有個歸宿了。但我去太學,劉一的話很觸動我,他一個小小的太學生,看到的問題,正是我憂心的,若是我締造一個新的王朝,活力何在?遠一點來說,漢王朝崩潰,他的過失是否得到了匡正?近一點,大魏的漏洞,我日後要如何盡力彌補?我身邊不止一個衛會,是有很多個衛會,還有他們背後的家族,正如同我自己一樣,我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麽,所以會有不安。”

  這些話,嘉柔似懂非懂,很想勸慰他,但當她望著眼前人熟悉的眉眼時,心底的那道裂縫突然炸開,她冷淡道:

  “這些事關大將軍的宏圖大業,與我無關,大將軍若有心事跟謀士們去說,也許他們會幫你。大將軍也有脆弱的時候?真讓人不敢相信。”

  她低下了頭,繼續繡那朵杏花,春意漸濃,她的心卻依舊苦澀。

  “隻是說給你聽聽而已。”桓行簡微微一笑,“這樣的話,當著謀士我不能說。”

  嘉柔慢慢抬起眼,望著他:“大將軍為何跟我說?”

  “因為你是我最親近的人,我在你麵前說什麽都不會有顧忌,若沒有你,我也就不說了。”桓行簡說完起身,“我還有事,等回來一起用飯。”

  他身影很快消失,留下個失神惘然的嘉柔呆在了那兒。他人剛走,崔娘後腳進來,東摸摸,西掃掃,拿著個拂塵忙半晌才坐到嘉柔身旁,語重心長道:

  “柔兒,是不是又跟大將軍鬧不痛快了?”

  嘉柔搖頭,衝她一笑:“沒有。”手底輕鬆繡著花兒。

  “我的好柔兒哎,你怎麽現在成個傻的啦?”崔娘粗糙的手將她臉一摩挲,滿是心疼,“好孩子,你聽我的一句勸,什麽兄長姊姊的,那不是親骨肉,都是虛的。就是親姊妹兄弟,各自成了家,也就各人圍著各人的家轉悠了。你怎麽就想不明白了,鑽牛角尖可不好,大將軍跟孩子才是你往後日子裏最要緊的人,你這整天,不是冷著個臉,就是煞著個眼,他一個大男人,每天過來噓寒問暖的,是塊石頭也該捂熱了。你別任性,萬一寒了他的心,可就不好回頭了,啊?”

  撼了撼嘉柔的肩頭,崔娘皺眉瞧著她,“柔兒?你聽進心裏去沒?”

  卻見嘉柔,斯斯文文坐著不動了,臉上平靜的像什麽事兒也沒發生似的,崔娘看她這副模樣,又急又氣:“我的傻孩子,你到底是怎麽想的?為著夏侯太常,你真打算就這麽跟大將軍僵下去?”

  嘉柔的臉上無悲無喜的,忽朝崔娘展顏一笑:“我聽您的,別擔心我了。”崔娘登時喜上眉梢,將她那小手捏了又捏,搓了又搓,“我就知道柔兒不是傻孩子,能想通的。”嘮叨一圈,看嘉柔麵有倦色,讓她小憩,自己出去忙了。

  等崔娘一走,嘉柔臉上的笑意漸漸褪去了,眉宇籠著淡淡愁緒,孩子在動,她離臨盆不遠,想到這,嘉柔不禁朝窗外望去:萬物生發,風華初露,這樣的春天本該讓人高興。

  而洛陽城裏有人此刻正高興極了。

  要出鎮的許允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和尚書台的人一商議,準備換了自己儀仗所需的鼓吹旌旗。既為出鎮,當然要拿出一二排場來。

  “叔父,既然有了離京的機會,就不必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了,快走為好。”兄長家的長子頗擔憂節外生枝,懇切相勸著,許允忙著往自己身上比劃嶄新的布料,不以為意道,“我以榮國耳,不能失了朝廷的顏麵,你不懂,我日後便是領兵的人了,有些禮儀還是必須的。”

  對方麵露憂慮:“叔父,你忘了,大將軍因李豐夏侯至的事對你已存嫌隙,這個時候,還是不要耽擱時間了,快些赴任吧,以免夜長夢多。”

  “你錯了,”許允哈哈一笑,“若是大將軍真有心,便不會命我出鎮,叫我掌軍權,何必多此一舉呢?夜長夢多?春天來了,這夜開始變短了!”

  “叔父……”

  許允笑著打斷他:“來來來,你覺得這個顏色如何?”

  對方無奈道:“很莊重,適合叔父。”

  到天子為他踐行這日,皇帝特意命許允靠近自己坐了,君臣雖還不相熟,皇帝卻像麵對老朋友般親切地和他交談,且鄭重相托:

  “君為我守土,朕心裏感激,這一路風塵還望君珍重,到任後若是有什麽難處,盡管上表。”

  看著少年天子青澀而誠摯的麵孔,許允心裏一股熱流滾動,竟一時哽咽,朝皇帝連連拱手:

  “謝陛下,臣一定不負陛下所托,隻是臣這一走,不知幾時還能再還京,也望陛下珍重。”有些話,欲言又止,最終許允隻是悄悄流下行清淚,遮袖拭去了。

  皇帝眼圈微紅,卻依舊維持著平和的姿態。

  這一幕,被桓行簡看在眼中,他沒什麽異常,隻與左右略作交談。衛會氣定神閑在大將軍對麵坐著,飲酒而已,時不常往天子方向瞥兩眼。

  等上麵君臣話說完,許允退回原位,接受他人的祝福。桓行簡慢條斯理也舀了酒,斟滿一杯,遙敬許允:

  “來,士宗?”

  許允見狀,忙雙手舉起酒杯身子往前傾了傾,兩人對視,目光相接,於許允而言不知飽含了多少情緒。兩人亦算舊交,當年浮華他比他們年長幾歲雖未參與到其中,但同為大族子弟,大家彼此交遊,才華天縱的年輕人們也曾共赴宴會把酒而談,也算風流,也是旖旎。而太傅高平陵時,便是請的他和陳泰做擔保……

  歲月堂堂而過,平叔死了,太初死了,那些熟悉的人們都已不再了,人間倉皇,許允穩住思緒略顯局促又感激地一飲而盡,將酒盞衝桓行簡一亮,意思是他喝光了。

  桓行簡一笑,竟顯露出罕有的親切:“士宗兄豪爽。”說著,遮袖飲自己那一份,不過輕呷一口便放下,隨意拈了塊冬葵咀嚼起來。

  子元人也越發自矜了,許允有些出神地想道,座位之間,如此近,那麽遠,隔著的是他們的宦海起起伏伏。

  一盞飲罷,許允剛牽起衣袖擦拭嘴角酒漬,見一禦史出列,走到殿中央,說道:

  “回陛下,臣要彈劾鎮北將軍,景初二年鎮北將軍許允為扶風郡守,曾擅自散發官物,以廚錢與眾人,陛下,此罪理當下廷尉。”

  宴會上歡樂的氣氛驟止,四下雅雀無聲。景初二年……那是先帝最後在位那年的事了,許允大吃一驚,他錯愕地看著禦史,不光是他,連坐上的天子也顯然是一副措手不及的樣子。

  眼見許允要赴任。

  突然被人彈劾要下廷尉,而且不知是驢年馬月的舊事,這是怎麽翻出來的?

  皇帝心裏驚疑不定,但很鎮靜:“此事可有證據?若有證據,自然要廷尉來查。”

  “有的,”禦史對答如流,“隻需將許允當年署衙的計簿拿出來便一目了然,亦有人證。”

  許允再坐不住,急著起身,在抬眸的一刹那,桓行簡若無其事看著自己。便是這一眼,一眼足矣,許允突然明白了什麽,一陣天旋地轉。

  他知道,桓行簡到底是沒有放過他。

  哪怕他從未明麵上反對過他,但子元就是子元,一點糊弄不得。許允怔在那兒,望著桓行簡,他記得,他們曾一起為荀令君的癡情幼子奉倩送葬,那時,大家都在。年輕人們為死去的年輕人唏噓流淚,他們的好朋友,死在彼時,竟是一種幸運?沒有絕裂,沒有齟齬,他們都是大魏最有前途的子弟。

  轉眼,桓行簡親手將他們統統清算。

  許允幾乎想要在這朝堂上痛哭起來,他想問問他,到底質問些什麽呢?他恍惚不已,這回,真的是人間倉皇了。

  作者有話要說:這章提到的令君,是指荀彧,一個矛盾掙紮的人,荀家是潁川大族。要感謝一係列三國題材影視的熱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令君被人稱作“狗貨”的尷尬境況。他的小兒子荀粲是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大家子弟,他娶大將軍曹洪的女兒,那個女孩子很美,可惜早死。他悲痛不已,很快去世,29歲,和世子死亡的年齡同歲。很難想象,令君那樣忠貞雅致的一個人,生出這樣感情激烈的兒子,但仔細想,令君最後和曹老板的徹底翻臉,就知道荀家人骨子裏有這麽擰巴的一麵。不過也不絕對,畢竟六子景倩混成了西晉司馬家的功臣,也許景倩糾結過,誰知道呢,反正最終是給司馬家交了投名狀。

  回到末尾許允身上,即便我非常熟悉這段史料了,寫到這還是覺得子元這個人真的是太冷酷了,殺舊友們,真的是不帶二話的。殺太初,借李豐事。殺許允,真的讓人覺得難過了,許允算是妥協了,他依舊不放過對方,而且用了這麽個迂回的法子,將自己摘幹淨。他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個標準的毫無感情的政治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