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開封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193
  第134章 開封 ◇

    ◎親自去會一會男主◎

    寧尚書不得不告訴齊皇另一個殘酷的現實:“聖上, 國庫裏頭的錢都已經用完了。”

    齊皇有些不信:“之前不是還存了金子麽?”

    寧尚書遲疑著道:“那些……也早就用完了。”

    這小半年以來,朝廷的開支一日大過一日。先前聖上決定攻打夏國的時候,就頻繁地加印紙鈔, 後來這邊發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開始的時候兩文的紙幣還能買一個饅頭,後來十文也買不到一個饅頭了。

    百姓根本就不信任紙幣,有銅錢的話, 他們自然是要銅錢的,若是沒有銅錢, 他們寧願要鹽塊也不要紙幣。這些亂象他們不是沒有上書反應過,可是他們說得再多,齊皇自己還是不甚在意, 仍然我行我素,大臣們能有什麽辦法?

    至於那些商賈, 那就更是精明了,他們根本就不願意沾著紙幣,但朝廷一切采買又少不得要和這些商賈們打交道。紙幣用不上,朝中自然而然也就對儲備金起了心思, 沒多久的時間, 就把那點儲備用得精光。原先製定的那些紙幣管理條例, 也徹底變成了一紙空文。

    寧尚書道:“眼下人心不齊,若您能放下麵子下一道罪己詔, 誠心誠意地請齊國百姓同朝廷共同擊退來敵, 或許可以有一線生機。”

    “罪己詔?朕又沒錯, 豈能自汙?”齊皇瞬間覺得自己委屈大了, 他從頭到尾都沒有做錯過什麽事情, 憑什麽要讓他下罪己詔呢?

    齊國曆來君王就沒有一個下過罪己詔的, 若是他在這個時候將一切的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回頭在史書裏頭就真的洗不清了,反正什麽錯處隻要往他身上堆就行了。

    寧尚書聽此,心中不可謂不不失望。

    他到現在還希望齊皇能夠迷途知返,可事實證明他的確是想多了。

    寧尚書最後那點忠誠也在齊皇那句“此事休要再提”中消磨殆盡。

    之後齊皇又讓他繼續加印紙鈔,不管能買到多少東西,總歸先印了再說,能買一點是一點,能招一個人是一個人,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他們已經沒有了在討價還價的機會。若不是怕起內訌,齊皇想第一個就想給這些朝廷命官抄一次家,為官這麽多年,家底定然豐厚。隨便抄幾家隻怕都夠他們度過眼前這個難關了。可齊皇也清楚,他要是真這麽做了,就真的變成孤家寡人了。

    而實際上,他已經成了孤家寡人了。

    隨著燕國與夏國的逼近,開封府中不少人已經在琢磨退路了。隻有實在沒處可逃、家底不豐的,才會繼續苦留在此。那些逃命的,身上帶的細軟沒有一張是朝廷發的紙幣。

    紙鈔在他們看來真就跟紙沒有什麽分別了。私心裏,他們甚至還覺得這玩意兒晦氣。似乎齊國開始走上下坡路就是因為這東西,若不是這紙幣,沒準他們還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外頭說什麽誰又用了紙鈔買了多少東西雲雲……眾人也都是一笑而過。糊弄誰呢,現如今誰做正經生意還願意用紙鈔?

    花不出去的紙,便是給他們他們也嫌占地方呢。

    人心渙散,齊皇便是高居於皇宮也能感受到。尤其是每日還連帶著有燕國攻克什麽什麽城的消息,兩兩摻雜,叫齊皇越發憂懼。

    如今每天宮人同他說燕國諸事時,齊皇都會情不自禁地發火,怒斥底下守城的官員不中用,怒斥朝中百官不能替他分憂,更斥宮中內侍毫無眼色,什麽胡亂話都敢說。

    一通怒火,徹底讓那些老老實實說真話的宮人都噤了聲。

    宮中人人自危,知道齊皇不喜歡,漸漸地也不敢拿前線的事情來煩他了。倘若必定要上報,也都會提前潤色一番,免得稟告的時候觸怒了齊皇,導致自己無辜栽了個大跟頭。

    然而他們瞞得了一時,又豈能瞞得住一世?虛假的寧靜總會被打破。

    齊皇在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慮中度過了一日又一日。

    對燕國即將攻城的恐懼已經壓過了對陳稟生跟蕭瑾的憎惡。齊皇全部的心神都被燕國吸引過去了,他派了一撥又一撥的人前去阻攔,終究還是抵不過燕國的鐵騎。

    齊國人心盡失,已經沒有了與燕國的一戰之力。說來也怪,齊國強大了這麽多年,軍中勢力卻隻有一個袁征能撐得起,現如今沒了袁征,整個大齊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撐得起門戶的大將軍。

    連主心骨都沒有,齊國的軍隊還能靠誰?打不過那是理所應當,打得過才見鬼了呢。

    這幾戰當中,齊國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燕國卻越戰越勇,越發逼近了。

    齊皇心裏還存著最後一絲念想,指望袁征能看在江山社稷的份兒上出手相助,挽狂瀾於既倒。若袁征真的那樣做,齊皇不介意冰釋前嫌,免去他所有的罪過,讓他官複原職。

    隻可惜,一直到司徒恭領著人圍在開封府城外,袁征都沒露過頭。

    這等緊要關頭,齊皇卻還在宮中破口大罵:“袁征那個老不死的,他怎能視齊國的百年基業於不顧?”

    “朕不過是同他有些誤會,他倒好,這等關鍵時候還得朕甩臉子,實在可惡!”

    “當初還不如直接砍了他的腦袋!”

    方丞相同寧尚書等人皆立於殿下,聽了這番話未免覺得有些可笑了。當初趕人走的時候心狠手辣,如今還想讓別人以德報怨,主動為齊國衝鋒陷陣?世上哪有這麽好的事兒呢?就算真有這麽好的事,也輪不到他們這位聖上。

    方丞相感慨,十幾年前天下運道都在他們這邊,十幾年後,齊國的運數早已經枯竭了。

    不願意再聽齊皇咆哮,方丞相率先道:“聖上,眼下要緊的是如何對敵,您便是罵的再多袁將軍也不會露麵的,還是趕緊安排戰事才好。”

    “……”倒也用不著你提醒。

    齊皇咬了咬牙根,他不明白燕國怎麽能這麽快?都已經到這個份上了,他能想什麽辦法呢?齊皇憤然坐下,神情中摻雜著氣憤與恐懼。氣憤是對那些守城不利的廢物官員,恐懼也是出於對燕國的已有認知。

    燕國人全都好戰,又極不服別國,若是他們真的破了城,打進了皇宮,他這個當皇帝的定難逃一死。

    這可不行!

    麵對朝臣,齊皇也不知該如何交代,他腦袋木木的,所能想到的唯有一句話:“給朕交代下去,要不顧一切迎戰到底,務必守住開封府。”

    方丞相無聲一歎,都這個時候了還想守?守肯定是守不住了,隻能拖得一日是一日。

    須知這外頭不僅有燕國人,就連夏國也正趕往此處,就在這一兩日便會與燕國匯合。兩國逼近,他們拿什麽來守呢?

    若是齊皇有擔當,親自去城門處搖旗呐喊,興許還讓士兵們多一點血性,可他們這位聖上就是個縮頭烏龜,聽說燕國兵臨城下就已經被嚇破膽了。若是讓他去城樓上走一遭,那指不定能把他給嚇死。

    他們齊國,敗就敗在有這樣一個皇帝。

    出了皇宮之後,方丞相與寧尚書同行一處。

    得知寧尚書已將一切打點好,家中妻子雙親也已經送去北方,方丞相不住地點頭。看來他們都已經想到一塊兒去了,齊國東北那塊地方如今還沒有起什麽戰火,唯有那塊兒最安寧。若有朝一日年連塊地方都不安寧了,那他們便再沒了藏身之地了。

    方丞相細想之餘還有些懊惱:“當初林甫若是直接殺了夏國的蕭瑾,興許便不會有今日之事。”

    寧尚書也後悔:“早知就如此交代他了。”

    寧尚書沒交代,可方丞相確確實實交代了,他再三叮囑林甫,讓他若是有機會與蕭瑾擺脫眾人監察,可直接手刃蕭瑾,先除了這個後患。隻是壞就壞在林甫沒有聽他的話,還為此激怒了蕭瑾,這才引起了今日這場動亂。

    “悔不當初啊。”方丞相道。

    方寧二人已經將一切安排妥當,齊國的諸位皇子也都已經提前做了那算。哪怕這麽做會讓父皇對他們徹底失望,但是不論如何性命總歸是最重要的。平時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現在該放下的一切都放下,唯有活著才是最要盡的。

    齊皇知道他們的打算,他甚至知道他的動作,氣歸氣,罵歸罵,齊皇還不能阻攔。

    若是攔住了,回頭皇室真該斷子絕孫了。

    齊皇一邊痛罵兒女沒心肝,一邊還得替他們著補,生怕他們擔的名聲太差,被天下百姓辱罵。

    處理完一切,齊皇聽說,開封府已經守不住多長時間了。

    燕國對開封府的進攻一天都沒落下過,前幾次他們都撐過來了,如今實在撐不了了。最要命的事,夏國已經趕過來了。

    西有燕國,東有夏國,齊皇覺得自己還不如死了算了。

    被齊皇惦記的蕭瑾如今就在開封府東城門處。來了齊國,這開封府蕭瑾也是想得不得了,不過他也知道,盯著這塊肥肉的可不僅隻有他。

    先前不在一處也就罷了,如今都來了開封,蕭瑾決親自會一會這位燕國皇帝,原文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