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包夾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318
  第133章 包夾 ◇

    ◎就連開封府也保不住了◎

    鄧喜在蕭瑾跟前放了大話之後, 當天回去便開始細細琢磨該如何勸服好友了。

    能與鄧喜成為朋友的,可想而知也不是什麽心性堅韌之人,他們向來隻在錢跟權兩件事上比較堅定, 至於其他, 一概都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

    鄧喜寫完信之後,叫人連夜送去益都府。

    待第二日益都府的知府陳稟生剛從床上起來,眼睛還沒來得及睜開, 就聽到外頭有人說有急件過來,讓他過目。

    “什麽事兒這麽著急?”

    “是濟州鄧大人叫人連夜送過過來的。”

    陳稟生聽是鄧喜, 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叫丫鬟將信取過來。

    他緩了一會兒,等意識清醒之後才拆了信。

    知道是鄧喜寄過來的, 陳稟生還有點失望,他本還想著朝廷多少還懂點兒人情世故, 知道這會兒寄信過來安撫他,不想卻是他想多了,朝廷還是一如既往的沒心沒肺。

    再看這信,鄧喜全篇沒有一個句話在說“投降”, 可他話裏話外無不再炫耀自己投降之後落得什麽好處。

    鄧喜當真是推心置腹, 還勸陳稟生道:

    人生在世不過權利二字, 他們戰戰兢兢這麽多年,不過是為了保住這個知府的名頭罷了。若是真按著朝廷那樣做了, 死戰到底, 最後隻能賠了夫人有折兵, 什麽都撈不到, 豈不可惜?

    朝廷跟齊皇並不會因為他們死戰而嘉許, 反而會責怪他們守城不力, 興許連身後的一點好名聲都沒有。可若是順勢而為,自然能保住半生基業。

    這個順是朝著誰順,不言而喻。

    至於以何種借口投降,這也不必擔心。隻要陳稟生願意服軟,夏國這群人必能想一個十全十美的法子,好全了他的名聲,一如他所經曆的那樣。

    看完鄧喜的信之後,陳稟生沉吟良久,其實他何嚐不知道這些呢?

    這一日,陳稟生都沒怎麽處理城內的事,隻叫人打聽夏國軍隊又到哪兒了,聽說他們已經把濟州治得服服帖帖,城中百姓也感念夏軍仁善之舉,陳稟生忽然覺得他們齊國輸的真是不冤了。

    兩年前他們也曾攻打過夏國,臨淮關一戰,幾乎破了夏國的國門。那會兒夏國卻沒有傳出半點投降的意思,自上到下都是力戰到底的。

    如今換了齊國,卻都變了樣了。

    縱然他們有那麽多的軍隊,可在夏國燕國跟前也猶如一團散沙。

    齊皇究竟是什麽德行,陳稟生能不知道?就是因為太知道了,他才對這一戰毫無把握。怎麽看都是必輸的局,他若苦苦堅持還有什麽意義?

    蕭瑾同樣在意陳稟生的選擇。他們已經朝著益都府進軍了,若是這回依舊就能不費一兵一卒拿下益都府,那自然最好,可若真能如此,那此行未免也太順了吧。他又不是男主,那能天底下的好事兒都被他給占了?

    所以蕭瑾到底還是打著有一番死戰的打算。

    反倒是鄧喜,一直在他跟前篤定,陳稟生最後肯定會投降。

    蕭瑾也沒有深信,就孟楚傳過來的信兒可知,益都府的情況比濟州可複雜多了。濟州自上而下都想要投降,可益都城中卻有不少老頑固,整日將忠君愛國掛在嘴邊,誰的麵子都不給。且這些士紳們在地方的影響力極大,甚至可以左右陳稟生的選擇。

    陳稟生自然想要投降,他恨不得當場投降給自己換一個侯爺的名頭,但是這些老不死的不同意。他們為了自己的好名聲,逼著陳稟生帶兵迎敵,還放言寧死不降,若是夏國真能破了他們的城門,他們就全體跳江而亡。

    陳稟生:“……”

    聖上知道你們如此衷心麽?也不知道這麽忠心是給誰看的。

    就在眾人拉扯之際,蕭瑾卻已經抵達了益都府。

    途中他們還順便收複了一些小縣城,這裏頭不乏有對夏國恨意滿滿的,有一城,其縣令是個硬骨頭,拚死守城,奈何雙拳難敵四手。最後破城之時,他直接以死謝罪了,左右也追隨他而去。

    蕭瑾親眼目睹這些人死去,甚至都沒來得及阻止。

    他沒辦法評判齊國配不配擁有這樣的忠烈之士,可這樣的人,確確實實是因為他才去了的,頗有一種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之感。

    蕭瑾心裏有歎息,但是唯獨沒有後悔。

    亂世之中本就沒有什麽公平可言。他不打別人,別人就會過來打他。蕭瑾身為夏國皇帝,與齊國有著天然的對立。

    戰爭會帶來傷亡,更會帶來仇恨,這是難以避免的。但蕭瑾卻不能因此而滯步不前。夏國越是富裕,越會引起旁人覬覦。唯有將這些覬覦之人都解決了,才能有長久的安寧。攻打齊國,是壯大夏國,也是對其他兩國的震懾。

    興許有一日,天下一統,才能讓戰事徹底消弭。

    這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憑著絕對的壓製,夏國軍隊從無敗績。

    隻是不知,到了這益都府又該如何……

    哪怕沒進城,蕭瑾也能從城郊之景看出端倪來——益都府的繁華,絲毫不下於濟州,這樣的繁華地界,若是打壞了多可惜?

    蕭瑾心裏惦記著這塊風水到底,所以未戰之前就再三叮囑,讓他們往後便是進了城也不得造次,更不能損壞百姓一針一線。

    軍隊強大很重要,但是素質也同樣重要,蕭瑾可不希望他手裏的兵變成鬼見愁。

    夏國軍隊圍城,城內就要不要開戰再次掀起爭論。有人說要投降,也有人死不投降。且因為有後者在,陳稟生還真不好甩開臉大開城門主動投降。

    焦頭爛額的齊皇也盯著陳稟生。

    已經損失了濟州,齊皇絕不能再丟了益都府。然而他派過去的兵根本就不是夏國的對手,交斷了幾次每每被打得落花流水。

    寧尚書讓他去請袁征,畢竟袁征手裏的袁家軍可都是精兵,若是用好了,定能解他們之所急。

    隻是齊皇抹不開這個臉。

    當初是他把袁征逼走的,因為這件事情還鬧得一個天翻地覆。若不是朝中有人給袁征求情,沒準袁征這會兒已經死了。都已經鬧翻了,齊皇怎麽可能還有臉再挽回什麽?求袁征是不可能求的,齊皇現如今隻能抽調各地的壯丁充軍了。

    這也隻是權宜之計。

    如今去充軍擺明了就是送死,誰還願意呢?齊皇被這些沒良心的氣得日日不得好眠,又聽聞陳稟生又投降的意思,更是怒不可遏。

    “濟州已經降了,若是益都府再投降,世人隻會笑話齊國是一群隻會投降的廢物!”

    “陳稟生卻不能降,哪怕是死,他也得給朕益都府守好!”

    寧尚書提醒:“如今重要的是安撫陳大人的情緒。”

    “誰來安撫,讓朕安撫?他也配?”

    齊皇不改決心,當即下了一道旨過去。

    如今朝廷到益都中間還隔著夏國軍隊,可齊皇也不管這道旨意究竟能能送到陳稟生手中,依然還是把聖旨給發過去了。

    方丞相不動聲色的將一切看在眼中,看著看著就氣笑了。他甚至在想,其實哪裏用得燕國跟夏國出手呢,哪怕沒有他們,齊國也會大亂。

    也不知有意無意,這道聖旨夏國人並沒攔著。

    於是,被賊困在城中、幾乎沒有什麽可以與外界聯絡的渠道的陳稟生,卻因為一道聖旨被齊皇給罵得狗血淋頭。

    言辭之犀利,直接把陳稟生還罵懵了。他還不知道自己幾時這麽十惡不赦了?

    懵著懵著,陳稟生忽而怒了。

    城都還沒有丟呢,他就已經被罵成這樣,若是有朝一日丟了城,他還不得變成千古罪人?

    可惡的是他根本什麽都沒做,卻白挨了一頓罵,太憋屈了。不行,既然罵都罵了,他總得找補找補吧。

    陳稟生也不是好欺負的,夏國軍隊逼近城下的時候,陳稟生計上心頭,當即給鄧喜送了一封信。

    於是,陳稟生帶著自己人同夏國碰了一下。這一碰,就是重傷。

    陳稟生以受傷為理由,關起門來商量要緊事。果然沒到多久,那些之前嚷嚷著要死戰到底的都被陳稟生給送到前線,被迫接受夏國火炮的洗禮。

    夏國軍隊打這些人可是一點都不留情麵的。

    於是短短幾日功夫,這些人就被消磨殆盡了。夏國意在攻城,陳稟生是想借此排除異己,兩方合作都甚至愉快。眼瞧的那些老不死的再不能折騰出什麽花來,陳稟生又裝模作樣的堅持了兩天,最後在眾人的提議下,順水推舟地開始投降。

    遠在開封的齊皇驟然聽到這個消息,愣是好久都沒有緩過來。他不敢想陳稟生竟然真的投了,他竟然有這麽大的膽子,還視他的詔書於無物!

    真是豈有此理!

    齊皇叫囂著:“帶此事結束之後,朕定要將陳稟生那個蠢東西給碎屍萬段!”

    寧尚書心道,那也得等到這一日才行。

    以如今的情況來看,他們怕是等不了那一天了。他們這些日子一直盯著夏國,卻不料燕國那邊的攻勢比夏國還要猛烈許多。

    寧尚書提醒齊皇:“燕國的軍隊已經打入中原腹地了,要不了多久就能攻進開封府,聖上,可要盡全力攔祖……?”

    齊皇嚇了一跳:“打到開封府,多久?”

    “依臣看,也不過就是這個月的事。”

    齊皇慌了心神:“那還不趕緊派兵攔住!”

    開封府要是破了,那他的皇帝就真的不要再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