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受降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227
  第132章 受降 ◇

    ◎繼續往東進攻◎

    鄧喜正了正官服, 挺著胸膛踏出了官府大門。

    官衙外頭烏壓壓地跪著大片人,此刻眾人臉上懼是一片惶恐不安,更有人拖家帶口的跪在這兒, 口中所求, 說來說去不過都是“投降”二字。

    鄧喜不得不佩服夏國人。

    這糧食是他們劫的,要在城中收糧食也是他們定下來的,就連買空米鋪裏頭的糧食也是他們的計謀。自始至終, 鄧喜這個一州長官到底像個打下手的一樣,稀裏糊塗的按照他們的命令行事。事情一步步演變成現在這樣, 每一步都是在夏國人的算計之下。

    鄧喜心中對簡玉衡一幹人等起了深深的忌憚之意,幸好,幸好他當初選擇投降, 如若不然,隻怕他就當場沒命了。

    夏國人的手段, 可不是他能承受的住的。

    鄧喜心中腹誹,不過說出來的話卻慷慨激昂、抑揚頓挫、氣勢十足,大道理一套接著一套,表明自己要死守濟州城, 不會讓齊國丟失一寸土地的壯誌。

    態度之堅決, 讓人欽佩至極。

    不說別人, 起碼鄧喜身邊跟著的那些官差就真的被感動到了。

    平日裏不見鄧大人有多麽忠君愛國,可到了這種關鍵時候緊要關頭, 卻愣是將鄧大人身上的正氣給激發出來了。眾人都覺得, 有鄧大人這一句話, 城中百姓定能同他們風雨共舟, 共同擊退夏國的!

    可誰知, 鄧喜說完這一句之後, 外頭跪著的那些百姓們投降的呼聲更高了。

    眾人悲戚道:“大人三思啊,眼下南有夏軍,北有燕軍,齊國便是由三頭六臂也擋不住這麽多的精兵強將,咱們拚死抵抗又有什麽意思呢?”

    還有人道:“朝廷遲遲不放糧食,反而要收了咱們的糧食,可見是把咱們往死裏逼。這樣的朝廷咱們何苦替他死守?鄧大人,您就可憐可憐我們,放我們一條生路吧!”

    “是啊鄧大人,咱們隻想活命,別的事一概不求。城中眼見著已經沒糧食了,若不投降,難道真要活活餓死?”

    下麵跪著的還有一個濟州鹽商鄭家的大老爺,他同鄧喜為相熟,所以道:“您家中也是有位高壽的老夫人,想必也能知曉我們的心境。這投降一事為的不隻是咱們自己,也是為了家中的老弱婦孺。誰家沒有老人?誰家沒有小孩兒?總不能讓他們跟著我們一起餓死吧?”

    鄭家有錢,也存了糧,但是如今的情況是——城中已經買不到糧食了。越是家中富貴,越不能坐以待斃,今日前來請願,便是鄭家人起的頭。鄭家大老爺想的也簡單,不投降的話,夏國人遲早都是要攻破城門的,等那些軍隊攻進來了,他們家的家產還能保得住?唯有如今先投降,賣個好,才能保全大部分的家財。

    商人的得失心總是特別重,所以鄭家人再三鼓動城中百姓,讓他們請願投降。

    效果也是顯著。

    官衙門口地方並不大,多少人想跪在這兒都找不到位置,於是沿著外頭的大街一路跪下去。

    一眼望不到盡頭。

    那些不願家破人亡的尋常百姓,聲淚俱下地求著鄧喜:“大人,求您了,您就先降了吧,就當是保全濟州城所有的老百姓了。”

    鄧喜對這些人的哀求並未入心,因他根本不在意這些人的惶恐跟不安。如今事情達到他想要的結果,這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表明自己剛正不阿,完全是為了百姓的生死存亡才做出這樣的選擇,鄧喜故意麵露遲疑,似乎是被眾人的話給說動了一些。

    百姓們見狀,以為是看到了希望,越發卯足了勁勸降。

    一來二去,有來有往,足足勸了半個時辰。

    鄧喜本來還想再裝一裝的,可他站了半個時辰腿實在酸澀,有些撐不住了。

    今兒偏日頭還大,鄧喜望著下頭那些跪得搖搖欲墜的老年人,也怕他們在衙門口出事賴上他,故而終於不端著了,眼中擠出一絲絲淚水,哽咽著道:

    “……是本官無能,對上無以報效朝廷,對下不能安撫百姓,對外亦不能擊退來敵。如今被迫投降,不是你們的過錯,全是本官一人的過失。日後朝廷若是想要清算,本官一力擔下所有罪責,絕不會叫爾等替本官擔了這個罵名。”

    鄧喜義正言辭,感動了不少人。

    簡玉衡跟孟楚趴在對麵的牆上,將這一切收歸眼底。

    孟楚道:“這鄧喜還真是個妙人。”

    “我看是小人才對。”簡玉衡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評價道。小人也並非是敵人,隻要物盡其用,便能有大用處。

    他們在這邊看了半天的戲也看夠了,如今濟州投降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兒。城中上上下下就沒有一個願意與夏國繼續開戰的,民意如此,還有誰能逆著民心行事?

    鄧喜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才送走了這些百姓之後,立馬決定開城投降。

    簡玉衡看了看天色。

    才是傍晚,這一天還沒有過去,他也沒有在聖上跟前食言。

    確實隻花了一天功夫便破了濟州城,還沒有費一兵一卒。

    濟州投降乃是一件大事兒,蕭瑾親自前往,以夏國皇帝的身份接受了鄧喜的投降,當日便帶著大軍進駐了濟州城。

    鄧喜也是頭一次見到這位傳聞中的夏國皇帝。方才投降的時候,他就忍不住打量了好幾眼。真是年輕啊,還年少有為,隻花了兩年就把夏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甚至已經超過了齊國。這樣的手段,真是少有人能及。

    鄧喜再次確定自己沒有跟錯人。

    他如今擔心的是蕭瑾會不會為了在濟州安插自己的人手,直接把自己給替了,或者把他給分配到別的地方也未可知……

    好在鄧喜最後發現是自己多慮了。

    蕭瑾的確換了一批人,也安插了不少去年考上的進士,但卻並沒有將鄧喜換掉。

    鄧喜這人,他已經從孟楚那聽了個大概。小人一個,但卻極懂得審時度勢,且濟州投降一事他也是出了大力氣,自己總不能過河拆橋吧?

    蕭瑾不僅沒有對付他,還給他封了一個榮恩侯,以示看重。

    夏國的考核製度改了之後,連虛職的俸祿也改了,如今什麽侯爺國公之類的領的俸祿都是少之又少,隻有頭頂實職在衙門做事的才有正經的俸祿領。

    給鄧喜封個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費錢的事情,蕭瑾並不在乎什麽。

    反倒是鄧喜因為此事大受震撼。

    他本以為簡玉衡之前說的那些話都是哄他的,沒想到還真撈了一個侯爺。那可是侯爺啊,若是他在齊國也能當侯爺,哪還用得著受嶽家的氣?

    真是老天開眼了,到現在才眷顧他。

    就因為這侯爺的身份,鄧喜覺得自己自此之後都不一樣了。獻城前,鄧喜在家還是唯唯諾諾不敢吱聲,可獻城之後,他在家裏變真正的無法無天了。

    如今他都不受齊國管了,還怕那些做甚?鄧喜把自己受的這十幾年的氣全都發泄了出來,對著妻子一頓好罵,甚至還一怒之下直接把妻子給攆出了濟州城。

    她不是一天到晚念著自己的娘家嗎?如今正好遂了她的心意,讓她徹徹底底的回娘家吧,他鄧侯爺可不伺候了!

    鄧朱氏被趕出去的時候氣都氣糊塗了。

    她下意識的就準備向人家求助,於是人還沒到開封,告狀的信就先到了。

    可她不知,朱家如今也是處境艱難,進退維穀。

    鄧喜投降一事導致朝中上下議論紛紛,他們齊國可從來沒有未戰先降、主動獻出一城的先例。鄧喜的背刺讓齊國朝廷顏麵大跌,朱家也因為有這麽一個女婿,已經被人給擠兌得沒邊兒了,昨兒又被齊皇怒斥,當真是裏子麵子都丟了。

    齊皇越發覺得朝中上下都是廢物了,平日裏啃食朝廷,出了事之後卻一點擔當都沒有。這個朱家的女婿更是無恥,他恨不得直接將朱家上下直接斬首。

    好懸被人勸住了,否則朱家就不隻是覺得丟臉,沒臉見人那麽簡單了。

    朱家的動蕩皆因一人而起,這會兒聽到女兒的消息,朱老爺恨屋及烏,連信都不想看了。

    雖然蕭瑾人不在開封,卻能夠想象開封如今的混亂。對比他這一邊,一切都是那麽風平浪靜,歲月靜好。

    此次鄧喜投降給蕭瑾很大的啟發,蕭瑾覺得,往後攻打城池完全可以借用這個法子,到時候又不會折損士兵,又不用擔上罵名,真是兩全其美呢。

    有了濟州做基地,蕭瑾的目光便重新放在了開道大事兒上。濟州以東還有益都府,這塊地,蕭瑾同樣也要牢牢握在手裏。

    好在有了鄧喜提供的堪輿圖之後,蕭瑾跟眾人討論了半日之後,已經有了初步的主意。此次依舊是朱雀軍先行,先去那兒打探消息,等打探完了他們再來仔細琢磨攻城一事。

    鄧喜見蕭瑾對那益都府勢在必得,知道夏國肯定是不會輕易放棄的。這般時機,倒也方便了鄧喜。

    想要讓蕭瑾記住他,光做成一件事是不夠的,他還得繼續發光發熱呢。於是乎,鄧喜立馬毛遂自薦:“聖上,微臣同益都府的知府交情頗好,不如先讓微臣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