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作者:桃花白茶      更新:2022-08-09 12:06      字數:10155
  第179章

    要知道陛下國號為天宛,知情人都猜測過,這是蘇菀的名字。

    所以對陛下跟蘇菀親近這件事一直不敢多說。

    但猜測,跟親耳聽到這件事,還是有很大不同,畢竟前者還可以裝一裝,後者裝都不裝了,他攤牌了!

    謝沛見他們大驚小怪的樣子,就當沒看到他們的表情。

    反正這事早晚都要說出來,現在說跟以後說又有什麽區別。

    而且這種事隻要豁得出去,不要瞻前顧後,倒也沒有太大問題。

    蘇菀跟長官一起到勤政殿的時候,看著周圍人麵色古怪,就知道謝沛肯定又說了什麽。

    說什麽都習慣了。

    最近一段時間,謝沛有些想法早就按捺不住。

    或者說,要不是西北戰事,也不會藏這麽久。

    現在西北大勝,又趕上植物油提取技術大獲成功,幾件事在一起,他要是還能藏,那就不是他了。

    不管怎麽說,天宛三年十月入冬,這個冬日注定百姓們會好過很多。

    之前因為西北戰事掏空的國庫,也在一圈清算之後勉強補回來些,等到今年第二批商船靠岸,那就不是補回來那麽簡單。

    以前不重視海運的眾人看著賬本,隻覺得為什麽之前不出海。

    哦,因為出海麻煩,出海還要應付海外敵人。

    可如今不怕了,西北的勝利太過驚悚,就連沿海的敵人都不敢靠近,而且附近船舶司有錢了,更能加強戒備。

    這種循環基本等於,賺得錢越多,沿海守衛就越多,那商船就越安全,可以放心跑到更遠,然後賺的錢更多了。

    能平安賺錢,跟西北大勝關係緊密。

    甚至不止西北,東南從這場勝利中獲得好處,北境那邊的貿易進行得也十分順利,商隊過去很輕易就能談到合適的價格。

    放在幾年前天祥國顯得國力稍弱的時候,人家還是不肯讓步的。

    至於西北那邊,因為打贏勝仗,開了半個月的自由邊市,以前都是官府之間交易,這次同意草原跟西北百姓自由交易。

    這半個月的交易直接結果便是,讓天祥國境內各地羊肉價格往下降了不少。

    許多窮苦人戶都敢買兩斤羊肉過年的時候吃了。

    要知道以前每逢過年,羊肉都會漲價,今年卻跟平時差不多,這就足夠了,內裏賣豬賣羊的人也覺得今年的肉類都好賣,所有的改變都在細微當中。可就是這細微會提升許多人生活的幸福感。

    再加上不少人心心念念期盼著植物油提取的技術,以後大家的飯碗就會越來越充實。

    天祥國其他地方都是如此,更不用說首善之地京都。

    京都人互相出門問好,都是問這次的羊肉要怎麽做,他家都包餃子了,總覺得差點什麽。

    更有些人家買了西北塞外的耗牛肉,貴是很貴,但能吃到牛肉還不違反天祥國律法,更能換個口味,好事啊。

    走在街上的幾個“人質”,無論出門還是在驛館,總覺得有些不是滋味。

    他們這裏麵兩男三女,明顯是外族人長相,但沒穿各自部落的服飾,他們冬日的衣服太厚了,根本不適合溫暖的天祥國京都。

    別看現在十月份,對很多京都人來說都準備買棉衣了,但對習慣西北塞外風霜的他們,這裏簡直不要太舒服。

    好在大家都快快樂樂,對他們也不會有太多側目。

    其中一個部落公主喊了街上叫賣的蛋撻,剛咬一口,見同為人質的世子公主看她,頗有些不好意思:“你們嚐嚐?確實很好吃。”

    這話剛說,周圍人點頭。

    看樣子都吃過?

    以前的蛋撻還沒這樣甜,便宜的蛋撻甜味更是少。

    但現在糖的價格下來,油的價格也要下來,就算便宜蛋撻味道也會很好。

    吃過這些,五個人又到了京都有名的麻辣燙一條街。

    剛走到街口,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熱辣,沒辦法,這條街上不是麻辣燙,就是各種炸丸子,炸小魚,還有出名的炸臭豆腐。

    他們這些人質在天祥國驛館住下,本以為會被刁難,畢竟能把人質送來的部落,基本都是主動挑釁攻擊西北邊境的。

    可沒想到鴻臚寺的官員給了他們一份京都旅遊指南。

    聽說這東西還是朝廷女官央托京中幾個有才學女子寫的,幾個才女本就是京都人,又奉“命”行事,在京都吃喝玩樂三個月,寫下這份京都旅遊指南。

    大到京都城門護城河,小到孩童的不倒翁,再有哪家的食物好吃,哪家的料子好。

    從貴到賤,從低到高,全都羅列在內。

    完成的冊子厚厚一本,完全記載京都的風土人情,但他們手裏這張指南則是簡略到不能再簡略的。

    直白說了,這裏的東西好吃,那裏一定要去玩,什麽戲法不能錯過等等。

    聽說這指南還分春夏秋冬四版。

    他們就拿著這份指南開始四處閑逛。

    越逛越沉默,特別看到家鄉耗牛肉,按照他們聽到價格,耗牛賣給天祥國肯定比自己交易自己吃要貴一點。

    就算不貴,那聽起來也是能盡數買光,不怕你們東西,就怕你們給不了那麽多牛羊。

    從這點他們就能看出來,自己部落國家人這個冬天會好過很多。

    有錢能換物資,冬日就好過。

    但再好過,也沒有天祥國京都這樣的日子。

    有些人甚至可以理解,為什麽氏義族首領瘋了一樣要進入中原,為什麽一定要攻打天祥國,試圖占領天祥國。

    這樣的地方誰不喜歡。

    可看看天祥國,根本不是他們能覬覦的對象。

    等他們坐到麻辣燙的店裏,他們沒去那家最正宗的店麵,那裏人太多了,還有很多人戶差下人去買,少數也要等一個多時辰,所以隻好退而求其次。

    不過倒是買了正宗的油炸臭豆腐跟那家的桂花粥,他們五個人隻買了一份臭豆腐,桂花粥倒是一人一份。

    等吃下去之後,自然立刻又去排隊。

    怎麽會有這麽怪,但又這麽好吃的食物?

    怪不得京都指南裏說了,一定要去嚐嚐臭豆腐,就算不喜歡也是一種體驗。

    從早上開始逛街,中午吃飯,下午看雜耍,晚上遊夜市。

    五個人回到驛館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他們五個人麵麵相覷。

    其實來這裏當人質也沒什麽不好的?

    除了對錢包不太好之外,其他都還行。

    第二日大早上他們就不用為錢包發愁,因為宮裏任派了個活計,那就是讓他們翻譯自己的文字,並跟天祥國文字對照,要做成部落用語詞典。

    也不是憑空來寫,而是把二三十年前的舊詞典拿出來,讓他們重新修著,看看哪裏需要更改,那些字詞隨著時間有所變換。

    他們都是各部落的公主世子,自然識字,也認識天祥國文字,讓他們做這件事特別合適。

    不過他們也有個疑惑,天祥國為什麽還喜歡記載他們部落的文字跟曆史?

    一定要說的話,那就是順便的啊。

    反正你們閑著也是閑著,我家更是家大業大,多一本書,就多一份厚重。

    天祥國的人會嫌棄書少嗎?

    做這件事的話會按月給薪酬,等到五年後你們離開,這薪酬停止,但書必須寫完,否則不能離開。

    五年時間重新修著詞典並非難事,畢竟有以前的底子在。

    這也是給他們找點事做,閑則生事,蘇菀就把這件事扔給他們。

    禮部對這件事自然也是支持的。

    一點銀子換來五個部落的文字詞典,再合適不過。

    在天祥國人普普通通的做事當中,這幾個世子公主卻陷入深深地沉思。

    他們似乎明白,為什麽天祥國總能贏,還能一直贏,就算有時候落魄一些,可還是能崛起。

    這份差事他們還是接下來,在天祥國要五年時間,是要做些事的,順便仔細看看那本更厚的京都物景,京都還有很多地方沒逛過。

    那幾個公主還擔心過自己會不會被塞到天祥國皇帝的後宮,現在隻覺得麵紅耳赤,人家根本就不在意她們。

    皇帝的後宮好像一個人也沒有,根本不在意這些事。

    不在意這些事的謝沛這會正在給蘇菀挑衣服料子,下個月的冬祭要穿,所以現在要開始趕工。

    往年的冬祭謝沛全都輕裝簡行,儀式沒那麽重要,隻要禮數夠了就行。

    但今年顯然不同,今年發生的事情太多,天祥國整體欣欣向榮,發生了許多件可以載入史冊的事,所以在文武百官們集體請求下,今年的冬祭勢必要隆重一些,這次畢竟不同。

    謝沛倒是接受這個建議,但他要去冬祭,蘇菀必然也要去。

    這次甚至有些光明正大,絲毫不帶遮掩。

    原因許多人也知道,因為過了十月,懷宗已經仙逝三年整。

    陛下的超長“孝期”也徹底結束。

    原本隻用服喪三個月,硬是被他延長到三年時間,這三年裏其他倒還好,一有事就用他還在孝期,所以不能大操大辦等等推脫。

    這也就算了,陛下節儉是好事,文武百官都在效仿,誰家奢靡點都會被禦史台點名。

    但用來搪塞更多的,還是陛下的婚事。

    眼看陛下馬上十九,身邊別說侍妾了,宮女都不怎麽讓靠近,更不用說後宮空懸。

    一提到婚事,什麽孝期守孝的話就說出來。

    但這話問問陛下您,您自己信嗎?

    您真的對懷宗很懷念嗎?肯定不是吧。

    當年懷宗該怎麽對您的,大家可是心知肚明,您心裏更是清楚。

    基本上等於,大家知道他這是借口,陛下也知道是借口,也就是無意間讓天祥國孝道之風盛行而已。

    竟然無意間促成這件好事?

    反正這事就這麽懸著,眼看三年孝期已過,有些事情肯定要拿出來說道說道。

    就連朝中重臣也要出來多講兩句。

    孝期跟冬祭時間接近,謝沛大張旗鼓給蘇菀做禮服難免被人知道。

    也不算大張旗鼓,但都親自挑選女子衣料了,還有什麽好說的。

    趕在冬祭當口,也沒人敢直接問這件事。

    陛下登基三年,他的性格大家還不了解?麵對蘇菀的時候還能和顏悅色,換了旁人別說官職不保,隨便揪個錯處都能下放。

    這些年陛下處置的人還少?

    蘇菀對做禮服這件事也有過猶豫,但都到現在了,若還是避讓,那就顯得讓謝沛自己站在風口浪尖上。

    讓他一個人唱獨角戲也顯得太過不好意思。

    所以被針工局拉著裁量好久,蘇菀也是沒脾氣的。

    隻是謝沛挑的衣料讓針工局有些戰戰兢兢,這料子無比是皇後陛下才能用的紋路,但該做還是要做。

    現在朝中誰不聽陛下的?

    換了之前的聖人,估計還有人敢反駁,但天祥國在陛下手中愈發向上,如此功績的帝王,豈是輕易會被動搖的?

    要按蘇菀來解釋,那就是你治理國家治理得好,對大臣們百姓們都好,那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隻要不是太過分了,基本不會有不長眼的開口反對。

    如果是個軟弱的皇帝,那就跟上個懷宗一樣,想做什麽都做不成,處處受到限製。

    很久之前說的平衡,說的君臣關係,也差不多是這樣,一方強,另一方就弱。

    懷宗不好說,但如今的局麵,謝沛明顯更大權獨握些。

    所以他不怕,甚至有點勇。

    冬祭依舊是禮部準備,蘇菀自然也在其中,跟她一起做事的還有安公主跟芷公主,兩人一直感謝蘇菀幫忙之恩,就算蘇菀說了很多次就算不是她們兩個,也不會送去和親的。

    但小小的芷公主何等聰明,她今年十一歲,很多事情已經明白。

    不是蘇菀的話,可能不會和親,但也不會那麽輕易放過。

    現在三姐能有許個好人家,也是因為陛下好像在乎姐妹之情一樣,陛下在意的,那麽其他人就會在意,她們這些公主們待遇就會好點。

    大姐跟二姐在家中明顯比以前鬆快,就是因為當初陛下說絕對不會同意和親之事。

    她們當然要感謝蘇菀。

    年後三姐嫁人,不管是嫁娶的對象,還是公主儀仗嫁妝,全都按照規矩來,比大姐跟二姐好了太多。

    這種轉換,除了因為蘇菀之外,還會因為什麽。

    所以隻要有需要她們的地方,她們兩人絕對出現。

    現在這種以公主身份“接納”蘇菀,讓滿朝文武親眷都知道,別說陛下了,陛下的姐妹也喜歡她。

    雖然在知道內情的人看來無所謂,但在外人,特別是宮外人看來,那就是體麵。

    可能蘇菀不需要這份體麵,但她們必須要做。

    看著陛下的態度,對她們的做法明顯讚同。

    蘇菀見此,也隻能回頭慢慢罵謝沛。

    她還沒出宮呢,太大張旗鼓了。

    可不得不說,謝沛的態度會讓人覺得心安,知道他是用心在對待這件事。

    不是極用心的,根本做不到這種地步。

    在外人看來,兩個公主都出麵為蘇菀撐腰,實在讓人費解,關於蘇菀的消息,終於在禮服做好的時候散得沸沸揚揚。

    其實這禮服並不算複雜,還是尋常的女官的樣式顏色,隻是料子跟花紋不一樣罷了。

    這種花紋跟料子也隻有皇帝皇後可以用。

    一時間自然謠言四起,可說到底,誰又能怎麽辦。

    幾個朝中重臣都不多說什麽,還壓著家裏人也不許多問,明顯是默許的態度。

    隻能私下裏多說幾句,看樣子蘇菀最少也是宮中寵妃,還是要對她好些。

    看陛下的模樣,肯定喜愛得很。

    誰看到陛下做的事,不會承認其中的感情跟用心?有些事既要說還要做,謝沛是說了做了,還要讓大家都知道。

    這話傳到尚食司長官耳朵裏。

    先是歎氣,然後無奈。

    她當初也以為最多是寵妃,可想想國號。

    這能是寵妃嗎?

    說句不好聽的,就算皇後是別人,那皇位的位置也是坐立難安,每時每刻都要想到陛下國號代表了什麽意思。

    這位置還能做得安穩?

    可以說在陛下定了國號那一刻起,皇後的位置,那就專屬一個人。

    隻屬於蘇菀,再也沒有旁人。

    所以還寵妃?

    算了吧,還是早點認清真相吧。

    至於找到她這邊,讓她幫忙提前討好蘇菀的人,自然直接拒絕。

    不僅長官這邊不停有人找,蘇菀關係比較好的幾個侍衛宮女內侍那邊,也是頻頻有人登門。

    但能跟蘇菀關係好的,自然不會亂說什麽。

    就連在浣衣局的小月半個字也不多說,除了李蓉蓉會跟姑姑,現在的尚膳監右郎中多聊幾句之外,出門在外更是守口如瓶。

    蘇菀的性格她們都清楚,還想要這個朋友,那就不要在這種事上多言。

    他們跟蘇菀也認識近六年時間,反正這事肯定不是蘇菀主動的就對了,她可不是故意攀附權貴的那種人。

    至於蘇菀跟陛下的關係?兩人又是怎麽認識的?

    大家也很好奇啊,你們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啊。

    蘇菀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為什麽朝中重臣也認可?

    這在很多人心中簡直是未解之謎,至於國號的事,大家也多想,誰讓這個聯想太過驚悚。

    所以朝中在歡快又疑惑的中準備冬祭。

    歡快自然不用說,今年天祥國的成就還用說?

    疑惑就是,蘇菀到底是個什麽身份?

    等到冬祭出發這天,大家都以為蘇菀甚至可能坐到陛下的車駕上,可轉頭一看,該在女官隊伍裏,還是在女官隊伍裏,甚至身上還有差事。

    要不是身上這身衣服,都要以為他們看花眼了。

    也幸好蘇菀穩得住,這麽多窺探的目光也沒讓她動搖心神,該做什麽還是做什麽。

    隻不過她的這層身份,讓她辦差事簡直無往不利,也是好笑得很,禮部見此更高興了。

    還是辦差事要緊!

    其他事情等等再說!

    主要禮部的人跟蘇菀都熟悉,甚至知道不少內情,更深知蘇菀要是飄的話,早就飄了,她能掌握的東西可比大家想象中都要多。

    但一直以來皆恪守本分,根本不多說一句話,更不會以權壓人。

    她做差事基本沒有私心。

    隻能說朝中如此怪異的場景,也是謝沛跟蘇菀兩人共同促成的。

    冬祭從宮中出發,剛要去太廟的時候,眾人眼看著陛下身邊侍衛過來請蘇菀過去。

    問就是,蘇菀女官,您手頭的差事暫且放一放,陛下請您去太廟祭祀。

    太廟什麽地方不用多說,祭奠皇家先祖,供奉列祖列宗的宮殿。

    裏麵偏殿裏還關著二皇子,但他應該是沒出頭的機會,這次太廟之行大皇子跟薑太貴妃,楚太婕妤都沒帶,更不用說他了。

    要說進去祭拜,也就還未出嫁的兩位公主還能跟著進去,懷宗在時候,也就薑貴妃有這個殊榮,還是特別進去的。

    這會多個蘇菀?

    祭祀場麵嚴肅得很,禮部早就把一切安排妥當,屬於蘇菀的祭祀器皿看樣子早就備下。

    重臣們依舊一言不發,禦史台的人倒是有些騷動,可這個時候打陛下的臉麵?他們不敢啊。

    主要這件事太奇怪了。

    從蘇菀出現的時候就奇怪,到底蘇菀跟這些重臣們什麽關係。

    為什麽一個反對的都沒有?

    朝中重臣隻有一個想法:想死別拉著我。

    放在以前,也不會有人能想到這種場景吧。

    從太廟出去,還有對麵的社稷壇。

    走出皇宮,繼續往南郊前行,為期三天的祭祀,其中還有給天地神靈匯報工作這一項。

    也算此行的重點。

    這一項裏麵,蘇菀肯定是要到場的。

    漸漸大家也發現其中規律,平時蘇菀還是擔著自己的職責,但一到這種承認身份的場合,陛下肯定會請蘇菀過去。

    來來回回好幾次,仿佛就怕身邊人不知道,是朕要她去的,是朕更喜歡一點,別人說什麽都沒用。

    不得不說,這種姿態讓大家對蘇菀的感官好了不少。

    被陛下喜歡也不是她願意的話,沒看她還在本本分分做事嗎?

    蘇菀發現這點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簡直複雜到極點。

    茶不茶啊!

    自己茶也就算了,現在還幫她立清清白白的人設。

    他倆清白嗎?

    也挺清白的,隻是顯得謝沛太倒貼了些,沒看身邊的人都想向她學習,學著怎麽吸引好對象了。

    蘇菀扶額。

    隻能說謝沛茶藝又進步了,不僅能自己茶,還能幫著她茶。

    冬祭有條不紊地進行,到最後兩天的時候,大家已經習慣蘇菀的特殊,更明白陛下的心意。

    別說朝中重臣了,跟來的官員們見此也適時閉嘴,沒看到禦史台都裝作沒看到。

    世上有那麽多公務要做,有那麽多事情要參奏,何必糾結這一點呢。

    一次冬祭還沒完,蘇菀的身份已經被大部分官員承認,雖然他們不承認也沒什麽,可如今的情況,確實比預料中要好太多。

    誰讓兩人身份在世人眼中差別太大。

    可在謝沛的努力下,蘇菀在山川壇聽“年度報告”也沒人在意。

    今年的各部門的總結可比往年長多了,大家都有功要報,有事情要說。

    而且大多都是好事,特別是武將這邊,有些事大家雖然都清楚,可這一連串的報告下來,誰都能從中間看到天祥國的希望。

    不再是懷宗時按部就班的歌功頌德,而是真正有事情要講。

    從大事到小事,從天祥國每一點進步,再到撿起元宗以前未完的事業,還有現在新開始的新政。

    如果不是這麽梳理下來,都不知道這一年,不對,都不知道陛下這三年裏做過的事遠超大家想象。

    最讓幾位大學士跟尚書側目的是,這裏麵許多事情都有蘇菀的影子,要麽有空章舍人的影子。

    隨便拎出一個人做的貢獻,就足夠坐到蘇菀現在這個位置。

    更不用說他們都知道,蘇菀,跟空章舍人是同一個人。

    怪不得陛下那麽喜愛,怪不得陛下願意為她鋪那麽長,那麽坦蕩的路。

    不對,這路也是她自己鋪的,不是她的聰明,也不會這樣順利,更不會得到那麽多朝中重臣的認可。

    特別是知道空章舍人也是蘇菀,其實細細想來的事情就很多了。

    陛下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有空章舍人的說法,說明他們早早認識,甚至比他們想象中認識的時間更久。

    這樣的情誼不是誰能改變的。

    等所有部門說完,眾人隻見六位大學士的表情更加嚴肅,再麵對蘇菀的時候,態度明顯更好,儼然已經當以後的皇後對待。

    本以為蘇菀會推辭一下,誰料她竟然笑著回禮。

    還不等眾人有反應,先高興的反而是陛下,陛下直接牽住蘇菀的手。

    謝沛當然高興,這還是蘇菀頭一次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身份,這種事多難得,他不知道?

    他就是知道,所以才那麽高興,這不還趁機拉拉手?那還等什麽時候拉?

    天祥國這一年,這三年的情況說完,那就要說後麵的事情了。

    首先規範商船,如今商船的潛力大家都看得到,賺的錢數以萬計都是少的,想必以後還大有可為,蘇菀更是認定以後商船稅收絕對能反哺農稅。

    這個觀點其他人從未想過,可想想近來商船的利潤,好像確實如此。

    不過有利潤就有危機,周圍眼紅的人可不在少數。

    所以周邊的軍備必須發展,朝廷還要有管轄的方法,否則很容易造成沿海擁兵自重,擁錢自重。

    說白了,蘇菀寫下的東西誰都能看出來麵麵俱到,現在也不用直接說解決方法,隻是看看前景而已。

    如此種種,等眾人從山川壇出來,仿佛看到五年後,十年後天祥國的景象。

    那必然繁榮昌盛,必然天下安瀾。

    甚至可能成為百年來最強盛的時間。

    這可不是大家吹牛,而是確實有這個可能。

    幾個大學士也沒想到,臨老了,還可能看到這樣的天祥國。

    甚至有可能超過元宗那會,他們心中最敬重的先皇終於後繼有人。

    有人還在想,要是先皇走之後,直接是如今的陛下登基,估計天祥國早就昌盛無比。

    當然這也是開玩笑,那會陛下還沒出生,蘇菀更是不知蹤影。

    隻能說天佑天祥國,才在懷宗擾亂朝綱,搗毀基業的時候出現兩個人力挽狂瀾,這話隻能在心裏說說,實際自然不能講出,畢竟麵子還是要給的。

    總覺得以前冬祭是折磨,現在冬祭卻有實際意義,也不枉大家興師動眾跑這一場。

    山川壇出來,外麵等著的人明顯看見陛下牽著蘇菀離開,反而蘇菀女官甩甩手,讓他去做自己的事,她不過去了。

    這也行?

    還能拒絕陛下的嗎?

    還真拒絕了。

    周圍人隻覺得,他們根本不懂陛下,更不懂蘇菀女官到底有多厲害。

    但大臣們跟著陛下離開,還朝蘇菀微微拱手,這?

    已經可以用驚悚來形容了吧。

    尚食司長官看著,心裏還是五味雜陳,但她知道,這一切都是蘇菀自己爭取過來的,跟別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陛下確實用心鋪路,可也要能走上去,走得平穩才行。

    反正蘇菀是做到了。

    不過陛下登基第一年的冬祭,群臣承認了陛下。

    第三年的冬祭,承認了蘇菀,似乎一切都在陛下掌握當中。

    若真是如此?

    長官根本不敢細想。

    若是如此,陛下的謀劃比想象中還要深,而蘇菀似乎早就落入“圈套”。

    冬祭這次回去,蘇菀再次被請過去,這次自然是坐到謝沛鑾駕上,兩人一起迎接百姓盛迎。

    從冬祭回京都再回皇宮的路上,這一路上兩側都有文武百官各家紮的彩棚,今年可以說近十幾年裏最熱鬧的一次。

    到處都是鮮花漫天,到處都是喜樂快舞。

    京都百姓跟各家是真心在道路兩旁迎接,因為他們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是怎麽來的,更知道朝廷確實為他們做了很多事。

    否則這個年會這麽好過嗎?

    朝廷到底有沒有用心做事,其實大家都明白著呢。

    若讓懷宗看到這一幕,隻怕會再氣死過去,他冬祭十幾年,年年還用大象開路,就沒這麽熱鬧過。

    反而謝沛登基三年,就能被萬民擁戴?

    憑什麽?

    可能憑的就是他有蘇菀?

    百姓們夾道歡迎,周圍還有身穿盔甲的兵士保護,而兩人就在華麗的鑾駕上坐著,這景象確實不同。

    謝沛看著蘇菀道:“十四歲的我說這些話你不信,十九歲的我說這些話,總能信了吧,信個四五分對我來說就足夠。”

    蘇菀認真看著謝沛,今年是她在宮裏當宮女的最後一年。

    明顯感覺到謝沛是著急的,特別是最後這段時間,像是很著急地要確認什麽,可在提前的安排下又顯得行雲流水。

    可是再周密的計劃,也會在眼神裏流露出些許的急切。

    現在的謝沛就是這樣。

    不過也不能被他這會可憐的眼神給騙到,畢竟他最會這樣了。

    隻是這會知道他故意的,蘇菀還是有些心軟,開口道:“信個四五分?要求真就這樣簡單?”

    “但我好像對你的喜歡,就不止四五分了。”

    說過這話,蘇菀就感覺到什麽是後悔,鑾駕簾子拉上,兩人在萬人簇擁的狹小密閉空間裏完成這個綿長又深切的吻。

    以至於快到皇宮之後才打開簾子透透氣。

    隻能說幸好周圍兵士離得夠遠。

    一路迎接眾人目光回到京都,到皇宮的時候天已經到了傍晚,車駕剛剛停下,隻見後麵天祥門燃起騰空而起的各色煙花。

    火藥局的大佬們最先研製出來的煙火,格外絢爛好看。

    滿城百姓幾乎都出來觀看這場盛大的煙火。

    真好,這樣的天祥國,再好不過了。

    冬祭過後,正式開始了過年的氣息。

    但各家準備過年,各家的女子們卻不能過。

    以前女子們想讀書,還會被家裏推搡,稍微讀基本女則女訓就行了,什麽四書五經戰國策,又不科考,讀那些有什麽用。

    現在不同,明年的科舉可能會加開一科女子科舉,各家各戶識字的女子都能報名,先過初試,再過二試,最後加開正式的科考,如果考過會有孺人的稱號。

    天祥國第一次女子科考,規則是簡單了點,甚至因為時間原因,能通知到的地方還有限。

    可這是朝中大臣們自己爭取的,自然不在意這些事。

    現在各家女子被逼著讀書,也就是為了這件事。

    平日裏腹有詩書的女子們自然胸有成竹,特別是當初被蘇菀找到編寫京都物景的幾位才女,聽說已經是科舉的熱門人選,估計這個年也會主動閉關讀書,倒是跟家裏男子們一樣了。

    不少人說女子科舉這事跟蘇菀有關。

    但蘇菀跟謝沛可從未提過,而是靜靜看著事情發展。

    之前蘇菀就說過,上行下效這事很難說,之前懷宗,甚至元宗時候,都是愛納妾,愛奢華,所以官員民間風氣都是如此。

    懷宗禮佛,那天祥國就佛院遍地,和尚滿街。

    上麵人喜歡什麽,看重什麽,那下麵不由自主就會模仿。

    所以朝廷總說陛下皇後貴妃要以身作則,可不是說說而已。

    現在女子科考的事蘇菀可從未提過,而是朝中不少女兒厲害的官員自己提的。

    在西北戰事的時候,他們就有過這個念頭,但那會打仗呢,不好多說。

    這次冬祭回來,更加堅定大家的想法。

    蘇菀厲害嗎?

    厲害的。

    她博學多聞,學富五車,禮部的書庫基本全都看過一遍,還深受書庫老大人的指點。

    現在這個老大人雖然榮休,但聖人給了極為體麵的差事,去官辦書院做院長,這種待遇若說沒沾蘇菀的光,那誰也不信。

    不管怎麽說,蘇菀厲害,不僅在她會讀書,又聰明,也在於她是女官啊。

    陛下在宮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各種官員,那蘇菀可以,他們的女兒是不是也可以?

    也不是想真的當陛下的嬪妃,而是看看尚食司長官,也是小門戶出身,正四品的官員,手底下管著大幾千人。

    這不體麵?

    其實大家早有這樣的想法,蘇菀的出現更是加速這種想法的推行。

    於是在不同職位的官員推動下,明年常規科考的同時,加開一門女子科考。

    這也不是蘇菀一個人的原因,更有尚食司長官,尚食司許多女官們的表率,這才有了此事。

    反對的聲音也很大,兩方爭吵不休,支持的人最後還拿蘇菀舉例,把她誇的天花亂墜,還證明女子當官也可行雲雲。

    蘇菀謝沛每日看這樣的奏章,下意識挑眉。

    雖然知道他們是拿自己作由頭,做就做吧,蘇菀自然不介意這一點。

    不過這怎麽回事,人在家中坐,聲望怎麽還自動開始上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