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作者:桃花白茶      更新:2022-08-09 12:06      字數:11949
  第128章

    會武宴上的幾個膽大進士,直接來了帳子這討要吃食,幸好蘇菀這邊做得多,這才讓眾人心滿意足離開。

    茄汁麵雞蛋麵,這種飯食怎麽會不讓人喜歡。

    後世吃到這個吃食,都會讚歎幾句的。

    也怪不得有人說,瓊林宴跟會武宴結束,茄汁雞蛋麵的名聲肯定會非常響亮。

    這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

    其實不等宴會結束,茄汁麵的消息已經傳出去。

    幾個好事的提茶瓶就在皇家園林附近,想得了有趣的消息去茶寮傳話,有新奇消息的提茶瓶們,總是能得更多賞錢。

    像瓊林宴,會武宴這種大型宴會,又是戲文話本裏常常出現的地方,在很多人眼裏自然有很多八卦聽。

    所以茄汁麵雞蛋的消息,很快就傳來。

    隻是大家都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做法,而且茄汁?

    是青茄子還是紫茄子?還是小小的土茄子?

    這怎麽弄成汁水啊。

    還是名字誤導人,什麽青茄子紫茄子,那是番茄!

    可惜外麵的人隻能聽個一星半點,隻知道這吃食被很多人誇讚,卻不知道是什麽,少不得撓心撓肺的。

    幸好在大儒們離開瓊林宴之後,那邊戒備更鬆,這才知道原來是大家俗稱的紅果,可這汁水那麽酸,怎麽能做的特別好吃?

    大家心裏疑惑,卻也知道大儒們都帶了紅果雞蛋的澆頭回去,心裏豔羨不已。

    不愧是瓊林宴,每每都能有很多新鮮吃食。

    瓊林宴裏麵,廚司已經開始準備晚上的吃食,晚上跟中午差不多,隻不過分量更大,做好之後擺在桌子上就好,供人隨意取用。

    所以晚上對廚司來說比較簡單,做完飯菜基本上已經沒事。

    過了今晚,瓊林宴也就結束。

    越是到最後,光祿寺的官員們越是督促的緊。

    可沒想到還是吃了岔子,主要是中午的茄汁雞蛋麵太過優秀,晚上宴席一開,這麵就被吃得七七八八,好在後麵一直有補充。

    如果說隻有這個岔子,那也就算了,到了晚上的宴會,因為沒有大儒們在這,也不會有時時賞賜,純粹是新科進士們自己玩鬧,所以放的也比較開,酒喝的也比較多。

    瓊林宴如此。

    會武宴那邊甚至已經抱著壇子喝酒,既然是慶祝人生得意事,又是為前途稍稍渺茫。

    畢竟努力那麽多年,終於中了進士,終於快要做官,反而不知道要做什麽。

    學子們在一起,難免議論政事,清醒的時候還好點,酒一喝多,連榜眼都忍不住評價起當朝三個皇子。

    談到這事,這附近的十幾人不由得低語。

    反正各有各的看法,光祿寺這邊管也管不過來,文科三百進士,武科一百進士,但那一百人得吵鬧完全抵得上前者的三百人。

    加起來五百六人沒事湊一起談論政事,等事情出來的時候,禮部尚書都驚得一身冷汗。

    這些人也未免太大膽了些!

    蘇菀在瓊林宴跟會武宴交界處,最先發現不對勁。

    因為兩個宴席是相通的,兩邊能夠走動,喝酒喝多了,自然會來回走。

    可嘴裏的話卻讓人冷汗直冒。

    都是什麽。

    “哪個武將不厭惡聖人。”

    “聖人做的事也好意思說。”

    “哪個皇子能比得過三殿下。”

    “就是,不過為什麽其他皇子是皇子,這位是殿下啊。”

    “唯一嫡出,母親丁家又是那樣尊貴。”

    “說到丁家,不得不說武將們有多慘,長此以往,隻怕邊域不穩。”

    “肯定,現在哪個武將家敢真的賣力啊,丁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全家都沒了,唯一的外孫還被排擠。”

    這是會武宴那群人說的。

    瓊林宴這邊說的更隱晦的,但內容同樣大逆不道。

    “這次天悲殿的事,三個皇子裏麵,隻有三殿下真的為百姓考慮。”

    “是啊,我家鄉那邊,也是被蠻橫和尚欺壓,不過最近來信,說重新徹查土地,還地給百姓。”

    “不止如此,那些廟宇也會被改成慈幼院。”

    “都是三殿下的主意,不愧是先皇後所出。”

    “其他兩個皇子現在還在禁足,聽說都跟天悲殿有勾結,雖然聖人不讓說,但這事大家心知肚明。”

    “聖人?若不是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別人聽不懂就算了,可這裏都是新科進士,此時用杜牧這句詩,何等諷刺。

    這首詩很多人都背過,後世有人分析,大詩人杜牧這句話,諷刺的就是南朝皇帝寵信僧人,建造那麽多寺廟,四百八十則是虛指,是極多的意思。

    但建那麽多有什麽用,還不是在這煙雨裏麵,成為過往。

    蘇菀聽著,隻覺得來來去去的進士們似乎真的吃醉太多,等她找到光祿寺幾個官員的時候,他們顯然也得到消息,臉色鐵青。

    “那麽多烈酒,怎麽運過來的?”

    “胡言亂語,不知道聖人眼線在看著嗎?”

    “拉著他們好好醒醒酒!”

    蘇菀見不用自己多說,剛想退出,就聽又有人來報。

    “狀元,狀元他抱著柱子,又做了首詩!”

    又作詩,您沒事吧?

    可這首詩句,不是什麽誇珍饈美食的。

    而是誇讚三殿下謝沛,說唯有三殿下可被立為太子雲雲。

    這人抱著柱子作詩,最後還站在欄杆上振臂高呼,旁邊醉酒的文武進士竟然拍手歡呼。

    若不是光祿寺的人即使趕到,估計就不是十六句詩,而是長篇大論了!

    簡直要把人氣死!

    原本好好的,就要結束了,出個這樣不大不小的亂子。

    好在光祿寺發現得早,許多胡言亂語還沒說出來。

    “查,烈酒從何而來。”

    蘇菀走的時候,聽的就是這句話。

    她就說,哪有那麽簡單。

    謝沛最近是辦好不少差事,但能一直這樣順利?

    如今是把他架在火上烤,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可不少。

    那兩個正在禁足的,估計早就恨得牙癢癢。

    蘇菀雖未親曆其中,但也知道裏麵的凶險。

    好慘一謝沛,明明都沒出現在宴會上,宴會卻把他扯到裏麵。

    不過這跟蘇菀關係也不大。

    因為文武進士們胡言亂語,晚上宴會也算提前結束。

    她們這些宮人們也早點回去休息,等到明天一早,四月初七,就能回各自的地方了。

    蘇菀自然回尚膳監。

    原本熱鬧的宴會因為這件事,很多人都不敢多說話,省得牽連到自己。

    蘇菀倒是可以理解,街頭巷尾地攤政治,大家都愛聊這個,不過聊的地方有點不對。

    唯獨讓人有些不爽的是,偏偏扯到謝沛。

    那狀元郎估計也被當槍用了,明早醒過來,估計會被自己嚇得一身冷汗。

    雖不至於死罪,但後幾年的仕途可就慘了。

    第二天醒來,緊接著又來件頗為嚇人的事。

    上次衛鈞說過,看管東西不利,丟東西那個,上吊抹脖了,幸好同屋發現得及時,把人給救下來,否則肯定人就沒了。

    說起來他也慘,宮女們還有出宮的一天,這些內侍們卻隻能一輩子在宮裏,等到跟柴副總管那樣的年紀,才能出去。

    而他又犯了大錯,在宮裏實在沒有指望,也不像衛鈞還有家人掛念,所以一時想不開,差點上黃泉路。

    衛鈞看的心有餘悸,心裏更加感謝師父跟蘇菀。

    不是他們兩個拉著自己出來,估計也要陷到這裏麵。

    好在沒出人命,大家放心了些。

    蘇菀卻覺得風雨欲來,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不像是偶然發生。

    回到尚膳監,蘇菀的心才安定下來,長官見她有些疲憊,就讓她休息一天,之後再來做事。

    估計瓊林宴會武宴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那些提前離開的大儒們都沒想到,這些進士們竟然如此大膽,而且文武進士一起誇三殿下,這種情況,實在罕見。

    不過想想也是,謝沛的外祖是丁老將軍家,自己本身又在天悲殿差事上做的好,而且很有仁政,眼看著像是明君。

    哪個自詡棟梁之材的,不想跟著明君做一番事業。

    不想生逢恰時,建功立業。

    特別是這些剛科考完,又有些功名的,自然放浪形骸了些。

    遇到心情好,又大度的君王也就算了。

    但聖人如今的情況不用多說,若是不惱怒,也就不是他。

    至於無妄之災的謝沛,肯定會被牽連,討厭一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做什麽都是錯的,聖人會不討厭謝沛?

    不可能。

    這種朝堂上的爭鬥蘇菀看個樂嗬,隻知道謝沛根本沒工夫搭理,估計另有打算。

    誰知道過了幾天,就聽到早朝上有人用這話故意刺謝沛,問他:“新科狀元都說,你可以太子,真的可以嗎?”

    謝沛答:“不可以。”

    大臣們微微失望,怎麽不像謝沛回答的?

    不等別人接話,謝沛又答:“天祥國先祖有雲,嫡長子十四聽政,十五方能立為太子,不能壞了規矩。”

    “再等幾個月。”

    再等幾個月,是等到今年十一月你生日嗎!

    聽說聖人臉色頓時鐵青。

    謝沛不是不知道說這些會帶來什麽,但不說就沒事了嗎?

    不過這人怎麽那麽狂啊。

    蘇菀也隻是在做事的時候,順便聽一耳朵而已,至於那些多嘴的新科進士們,最近老實的跟鵪鶉一樣,什麽話都不敢講,隻是任派官職明顯遲了許多,也不知道聖人什麽時候能消火。

    前庭的事跟尚食司還有點距離,尚食司現在則頭疼另一件事。

    那就是宮人年齡到了,要放出宮的事,

    蘇菀去瓊林宴之前已經跟著統計好,可現在又有另一件事,那就是諸司又要走多少人。

    以後尚食司各個膳房要負責多少人的飯食。

    這可不是小時候,隻有知道了這些,才好申請銀錢,購買食材等等。

    可內宮那邊遲遲不給名單,讓她們下個月比較難做。

    五月份就要放人出宮,諸司多少人,她們要做多少飯食,全都沒數。

    這不是一二十人的飯菜,而是整個外宮近一萬人夥食。

    不過聽著長官的意思,也不是內宮那邊不給名冊,而是諸司不給名單。

    簡單來說,流程是這樣的。

    各個部門統計自己這邊要放多少人出去,然後把名單給到內宮,說明走多少人,留多少人,走的人什麽情況。

    審核沒有問題,內宮那邊撥出遣散費,人就可以走了。

    但現在卻遲遲沒有動靜,唯一按照內宮要求遞上名冊的,竟然隻有跟薑貴妃一直“作對”的尚食司,還有換了總管的寶鈔司,就連禦用監那邊也是支支吾吾。

    還有幾個零零散散的部門交了,但人數情況對不上,還在核查。

    內宮那邊沒有名冊,尚食司這邊也沒有,更不好安排五月份的夥食。

    隻能說長官跟薑貴妃竟然罕見地站在統一戰線,原因也簡單,誰讓其他各個部門都拖後腿。

    四月十六下午,尚膳監這邊,幾個女官坐在旁邊商量事情,蘇菀跟李蓉蓉,西膳房那邊也帶了許久不見的於淑過來。

    這些小宮女們都是過來旁聽的。

    還有不到半個月就是五月份,這事必然要有個說法。

    李蓉蓉明顯被南丞副交代過,知道怎麽回事,於淑有些一知半解。

    為什麽不給名冊,這裏麵有什麽內情?

    蘇菀原本也沒當是個大事,但現如今看著情況,才知道不是每個官署都跟尚食司一樣,這樣名目清楚,賬目也清楚的。

    那些不願意給名冊的宮裏,必然有貓膩。

    看女官們的表情,應當心裏早就有數,可見這麽做不是第一年了。

    長官看著人到齊了,南北西膳房丞副,左右執掌,雜理庫的三人,還有尚膳監幾個女官,再有旁邊聽著的小宮女們,這才道:“我同禮部協管此事的人商議,咱們五月份食材還按四月來,算是寬容一個月,等到六月,這名目必須準確,否則多出來的食材銀錢,就要咱們自己出。”

    不是禮部苛刻。

    而是一個宮人的食材份額,那就是一個人的。

    名目不清楚,禮部好過,戶部那邊呢?

    這樣也是逼迫諸司早點做決斷。

    其實蘇菀早就覺得不正常。

    原因簡單,外宮人太多了,就算有什麽瓷器廠,什麽造紙的寶鈔司,但林林總總,加起來一萬多人。

    這數字太過誇張。

    她那個時空有些宮裏倒是真有這麽多人,不過那時候餓死在宮裏的太監可不少。

    究其原因,就是糧食不夠,人太多。

    隻怕這地方再發展下去,也難免有這種事發生。

    旁的不說,禦用監衛鈞那丟東西可以講是個例,那瓊林宴也有看管太監庫裏東西不見,還因此差點自盡,這總不能說是個例了吧。

    可見這管理早就混亂。

    但這也不是蘇菀那她們操心的事,如今好好做自己的活計就行了。

    不過長官卻看看蘇菀,問道:“你覺得諸司為什麽不交名冊上來。”

    蘇菀並未說話,長官又道:“大膽說,這都是自己人。”

    也就是講什麽都沒事。

    蘇菀點頭,開口道:“隻怕各個宮裏名冊有誤,又或者並不想出宮,出宮不如宮裏安穩。”

    這些都是常規答案。

    蘇菀又頓了頓:“或者有官署吃空餉。”

    空餉。

    有職位,有人名,卻沒有實際做事的人,但要每個月按時發錢。

    但這人根本不存在,那錢發給誰了?

    自然發給官署總管的腰包裏。

    大概可以這麽算,一個部門名冊上有十個人,發工資的時候也要發十個人的工資。

    可實際上,這部門隻有五個人,那多出來五個人工資,就是空餉。

    發了錢,卻沒實際做事的人,虧的自然是發錢的人,也就是宮中。

    但要查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還要讓根本不存在的人離開皇宮,這太為難人了。

    所以才會有現在的情況。

    諸司交不出名冊,如果不出意外,過個十天半個月,就會說宮人們不願意離開,繼續留在宮裏。

    如果強硬趕人走,那他們大可扯上禦史台,說內宮掌權貴人做事刻薄,薄待宮人雲雲。

    趕在大皇子犯錯的時候,薑貴妃多半會妥協,不去招惹禦史台,也不會真讓諸司記恨她,她也指望諸司幫她做事。

    所以這事吧,有點無解。

    禮部那麽痛快批了五月的食材錢,估計也已經猜到裏麵種種。

    估計薑貴妃也想解決這件事,就看她有沒有魄力。

    可這種“陳年舊疾”,一看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她若真想徹底解決,就應該早點動手。

    不過這樣一來,尚食司怎麽辦?

    其他諸司不裁減人,隻有尚食司按照要求放人出去,那就真跟有個宮女問蘇菀的一樣了。

    她們尚食司人少了,可還要負責那麽多人的飯食,豈不是人手不夠?

    蘇菀剛進宮時很多疑惑已經解開。

    為什麽那會就說尚食司各個地方人手都不夠,原來是這個原因。

    隻有她們按照應該有的程序,該裁減人裁減人,剛送人出宮送人出宮。

    可不管她們人數多少,都要負責其他諸司越來越多的宮人。

    畢竟其他諸司人數隻增不減,肯定越來越多啊。

    尚食司長官也太難了,竟然把這樣的官署料理得井井有條。以前在西膳房的時候,隻覺得西膳房難,原來比西膳房難的地方太多了。

    今日小會議結束,眾人各有思量。

    連李蓉蓉跟於淑也是若有所思。

    其實現在的情況不是一日造成,誰著急也沒用,到時候問題全都爆發,也還能處理。

    隻要天祥國百姓沒事,朝政沒事,皇宮這點亂子雖麻煩,卻也能搞定。

    會議結束,蘇菀把要送到禮部的東西收拾好,又去拿了幾本看完的書,她現在從東安裏門到前麵的禮部總部,已經走的非常熟練。

    但剛到禮部總部,迎頭便看到光祿寺少卿,少卿是僅次於寺卿的官職,正經的從四品官員,看他愁容滿麵,蘇菀以為還在為瓊林宴的事惱火,但那事不都過去了嗎。

    就算追究責任也不是他們的事。

    等少卿開口,蘇菀才知道,那事早就過去了。

    但也跟瓊林宴有關。

    “蘇菀,你上次做的茄汁麵,還能不能再做一次?”

    少卿從禮部出來,就是為了去找蘇菀,沒想到正好在門口遇上,這臉上愁容肯定沒了。

    “可以啊,這是小事。”蘇菀笑,“什麽時候要,我盡快給你做。”

    這麽簡單就答應了?

    怪不得光祿寺的人都喜歡尚食司的人!

    少卿笑:“今天晚上就要送到大學士家中,是文淵閣大學士,他愛美食,愛書畫,愛山水,這次聽說茄汁麵,他卻沒能吃到,讓他兒子直接找到光祿寺來了。”

    大學士的兒子?

    這肯定也是某位大人,怪不得少卿立刻過去。

    天祥國有六位大學士,其中東閣大學士最末,蘇菀知道一些,現在明麵上都是謝沛的人。

    然後是開口讓尚食司去禮部的中極殿大學士,這位大學士手裏權勢最盛,也最得眾人敬佩,在朝堂上不輕易說話,說話便是一錘定音。

    至於這個文淵閣大學士,蘇菀還是頭一次聽說,但愛美食,愛書畫,愛山水,也應當是學富五車的大儒,雖閑散不管事,但也是子弟眾多那種。否則也不是大學士了。

    蘇菀道:“晚上也行,但我現在先要辦了差事,等回尚膳監就做。”

    長官吩咐的事,她肯定會抓緊來做,絕對不會耽誤。

    光祿寺少卿抓耳撓腮,不好意思道:“回尚膳監做,隻怕來不及,要不然就在禮部做?這地方也有廚房,你在這做剛剛好,我給你打下手。”

    說著,光祿少卿朝裏麵抬抬頭:“文淵閣大學士的兒子就在裏麵,那位誰都管不了。”

    蘇菀還是頭一次聽說這樣的大人,不過她也無所謂,在哪做都一樣。

    “那你買了這些東西過來,我就給你做。”

    雖說現在手邊沒有甜食司的番茄醬,但如今的時間番茄已經熟得狠了些,不用番茄醬也可以,隻要費功夫多熬一會,適當放糖就好。

    蘇菀順手寫了食材單子給他,少卿立刻差人去辦。

    其實還是熬煮茄汁澆頭,讓人帶回去即可。

    蘇菀覺得自己隨手做了件事,卻不知這對光祿寺少卿來說簡直幫了大忙。

    要知道,現在滿京都都在仿製茄汁麵,可做出來的味道遠不如蘇菀所做,偏偏有人還冒充光祿寺的名義,打著光祿寺名頭賣茄汁麵,說是最正宗的。

    極好吃的文淵閣大學士也讓人買了回去嚐嚐,沒想到把牙酸掉了!

    是真的掉了!

    那老先生倒沒什麽,說自己年紀本就大,牙齒鬆動也正常。

    可他家裏人肯定生氣啊,大理寺卿的兒子氣得自己帶隊抓無良商販。

    然後順便找到禮部,說什麽都要吃最正宗的茄汁麵,還現在就要吃。

    這位大理寺卿一向孝順,為人又板正,他發起脾氣來,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但大家也知道,他雖親自帶隊,也隻是把無良商販抓起來,小小警告一番,又罰了一點錢財,算是小懲大誡。

    畢竟他爹都說,這商販雖假冒名義,倒也沒有害人性命,不用為他一顆牙傷人。

    蘇菀聽著禮部書庫官員跟她講著,也覺得這對父子有趣得很。

    不過這位管書庫的老大人道:“你既做了茄汁麵,肯定也要有我一份,我今晚可不回家吃飯了。”

    蘇菀笑:“好,肯定有您的。”

    老先生這才美滋滋地繼續檢查蘇菀功課。

    頭一次見蘇菀的時候,就吃了蘇菀帶來的饢坑肉,那真是吃一次想兩次。

    後來又吃了幾次糕餅,這次開口要茄汁麵,也是順理成章。

    蘇菀做的基本不費什麽力氣,而且還多做了些,讓不少熟悉的官員都吃到最正宗的茄汁麵。

    甚至還給書庫老先生留了茄汁麵的做法。

    原因也簡單,她進步那麽快,能看那麽多書,也多虧這位老大人幫忙。

    書庫茫茫,雖說有長官的書單,但到底不如看管書庫的老大人更為熟悉。

    禮部書庫這位大人也沒想到,會收到這樣大禮,而且蘇菀還寫了,大家可以隨意取用,她不在意。

    本來就是拾人牙慧,學了前人的東西,蘇菀也不會故意占為己有。

    蘇菀從禮部回來的時候,天已經擦黑,手裏還提著一個食盒。

    這次做的麵食也給謝沛帶了一份,順便放到他現在所住重華宮對麵觀心殿裏。

    兩人雖然有段時間沒見,但消息還是有的。

    不過蘇菀進到觀心殿的時候,謝沛像是算準一樣,就在觀心殿裏處理公務,見她過來,絲毫不覺得奇怪。

    兩人認識一年多,已然有了些默契。

    蘇菀做的茄汁麵自然不用講,等謝沛吃過,就見蘇菀已經翻了半本書,還把梵語金珠的荷包放在桌子上,顯然怕自己忘了。

    要說這顆金珠,從過年期間就在兩人手中來回輾轉,這次再還回來,是真的不需要了。

    天悲殿餘黨已經被清理的七七八八,謝沛忙的事情自然有所成果,不然也不會招人嫉恨到在瓊林宴上故意使絆子。

    蘇菀有心想問,但又覺得問了不好,索性翻書,等他吃過把金珠還了就行。

    誰料謝沛身邊的護衛已經不藏了,身上穿著明顯皇子護衛的服飾,小心翼翼地把碗筷收起來,甚至還上了盤新鮮洗好的桃子。

    這?

    幹嘛啊?

    不演了嗎。

    謝沛看著蘇菀表情,順手把手裏的公務文書遞到她麵前:“許多地方開始種植番茄,估計七八月份,就有大批番茄上市。”

    蘇菀微微驚訝,不過想想最近京都流行這個吃食,而且狀元都寫詩誇獎,這番茄身價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既然價錢高,那種的人肯定會突然增多。

    不過給她看這個做什麽。

    蘇菀不接文書,隻道:“這個還給你,多謝了。”

    “沒有,我該謝你的。”謝沛笑,把梵語金珠拿出來,細細端詳,“若不是它,事情還沒那麽順利。”

    蘇菀聽著不好,立刻想起身離開,別跟她說這些啊,她又不懂!她什麽都不懂。

    誰料謝沛繼續道:“這一套梵語金珠是我母親留下的遺物,當年她出嫁時,如此的珍品不止多少。可如今,也隻剩這些東西了。”

    謝沛母親,自然是先皇後,也是丁老將軍的女兒。

    丁家為天祥國征戰兩代人,隻剩謝沛是唯一骨血。

    這種忠心,誰都不容質疑。

    蘇菀單是聽著,就覺得當初的事驚心動魄。

    “如今它能有些作用,全靠你。”謝沛看向蘇菀,讓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這會也隻好假裝聽到,笑就行了。

    謝沛見她不搭話,也不勉強,又道:“如今我身邊眼線極多,也隻在這能有片刻安歇。”

    這話確實沒故意賣慘。

    他現在處處受敵,哪裏都在等著挑他的錯處,確實不容易。

    蘇菀安慰:“總要經這一遭。”

    既然要爭皇位,肯定會有千難萬險,很正常。

    謝沛又看著她,微微點頭:“嗯,肯定的。”

    外麵月光美麗靜謐,等蘇菀出了觀心殿,也不知道謝沛到底算掉馬,還是沒掉馬?

    隻知道謝沛那公文問她,她就當什麽也看不懂。

    謝沛還說,內宮最近會比較亂,應該會波及到外宮,讓她當心。

    原本是要當心的,但第二天就有兩個消息。

    一個是蘇菀入宮已經滿一年,職位可以變動,月俸倒是沒動,畢竟她一個月十五兩的月俸,已經很不錯了,比平常的大宮女月俸都要高。

    升職!

    什麽時候都是好事!

    跟她一起升職的,還有李蓉蓉,於淑。

    不過各個膳房裏還有大宮女的說法,尚膳監這邊則還是宮女,不過身份自然不同,身上的衣服也由石青色換成杏紅,跟大宮女衣服顏色相同。

    尚膳監之前還有大宮女等等,但歸於禮部之後,長官身邊的大宮女要麽做了女官,要麽是散官,流官,已經跟禮部其他官署看齊,漸漸跟內宮許多稱呼不同。

    很多宮人都說,蘇菀如今換了衣裳之後,隻要好好做下去,她最少也是尚膳監的散官。

    像光祿寺也有類似的散官,位處九品,八品。

    品階雖低,但有升上去的可能。

    而且是無限可能。

    所以在這次升職的幾個小宮女裏,眾人最羨慕的,自然是蘇菀。

    連這批宮女裏最出色的李蓉蓉都不如她厲害。

    以前的李蓉蓉聽到這話,估計還會難受一會。

    現在已經完全不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活法,她沒必要跟蘇菀爭,因為尚食司完全容得下好多優秀的女官。

    李蓉蓉也是經過內宮的事,漸漸有了主意,南丞副半是欣慰,半是歎息。

    小孩子也會長大的,她侄女也在長大。

    家裏也給李蓉蓉寫信,誇她如今不錯。

    蘇菀這邊也給姨娘帶了消息,於淑則誰都不講,她現在已經看開了,滿心隻想鑽研做菜的手藝。

    除了她們三個之外,其他人職位稍微有些變動,也算給尚食司添點喜氣。

    畢竟內宮的亂子確實有些大。

    薑貴妃已經氣得好幾日吃不下飯,可裁人這事牽扯甚大。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她想裁減人手,下麵阻力重重,而她本身又不是個特別堅定的人,自然更不好辦。

    還有不斷扯後腿的楚婕妤,什麽事都不好做的。

    可理解歸理解,辦不好還是辦不好,這兩點並不衝突。

    好在尚食司在禮部的支持下尚能獨善其身,冷眼看著他們就好。

    寶鈔司那邊因為其他諸司壓力,甚至要收回一部分名單,反正亂七八糟的,跟謝沛說的一樣。

    但接下來的端午節,把這些紛紛擾擾暫且推開,尚食司要開始準備端午用的粽子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現在提前做粽子肯定沒錯。

    等到端午節前,粽子就能送到京中文武百官手裏,宮裏諸司宮人也能在當天能吃到端午必備美食。

    還是甜食司為主力,各個膳房協助,大家已經熟悉這樣的流程。

    去年中秋的時候,甜食司做的月餅極好,讓整個京都都耳目一新,這次端午同樣要發粽子下去。

    不少人戶已經在期待,尚食司裏的甜食司會做出什麽樣的粽子出來。

    粽子還沒開始走,甜食司的李丞副就笑眯眯的想領走蘇菀,她可太喜歡蘇菀了。

    上次瓊林宴的時候,還為甜食司的番茄醬做宣傳,那宴會一結束,多少達官貴人又是想著法的過來求些番茄醬回去。

    全靠蘇菀在廚司的時候,提了一嘴她們雜理庫甜食司。

    所以這次做粽子,肯定要帶上蘇菀。

    一則她手藝好,二是單純自己喜歡。

    雜理庫李丞副特別喜歡蘇菀,還有人不知道嗎?

    要不是長官下手快,她早就把人搶過去,現在也是杏紅衣服的大宮女了!

    可就算李丞副也要承認,在尚膳監機會確實多些。

    不管怎麽樣,端午節前,蘇菀肯定是甜食司的!

    長官也笑,過節的氣氛總算衝散宮裏亂七八糟的事,其他地方怎麽樣無所謂,反正尚食司穩得住。

    在蘇菀看來,什麽內宮的娘娘,前庭的皇帝,都應該感謝尚食司確實穩得住。

    吃飯可是人生頭等大事,若不是吃飯一直很穩,估計內外宮早就亂套了。

    要說其他的事可以不著急,但每天吃食上若不好,那一整天的心情都不會好,心情不好,更容易出亂子。

    所以蘇菀根本不是自誇!

    而是尚食司確實厲害!

    果然,諸司一聽說尚食司在準備端午要吃的粽子,內務府也在買端午用的艾葉,宮裏還興起買賣五彩繩,買賣香包。

    節日的氣氛一下子就來了。

    香囊辟邪驅瘟,五彩繩玲瓏可愛。

    還有些迷信的,更要請符咒過來,但宮裏剛出了天悲殿的事,符咒之事少了許多。

    剩下的習俗,自然是吃粽子!吃糖蒜!

    可這糖蒜必然是提前醃製上的,醃製得越久越好吃。

    蘇菀到雜理庫的時候,嬤嬤們正在開罐子,這是去年五月份醃製的糖蒜,看起來粒粒飽滿剔透,帶著濃濃的糖蒜味道,個個都是半透明狀,一看就醃製得很好。

    嬤嬤們笑道:“不用客氣,想嚐嚐就嚐嚐。”

    嬤嬤們醃製糖蒜的手藝果然好,一吃到嘴裏,濃濃的蒜香味,帶著稍甜,中和了蒜的衝勁,她可以一口氣吃十個!

    去年尚食司經曆了那樣的危機,嬤嬤們都沒把糖蒜罐子打開,可見寶貝。

    但今年這會挖出來,是因為四月會下新蒜,用新蒜醃製明年要吃的糖蒜,也是美滋滋。

    蘇菀沒想到,自己來雜理庫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包粽子,而是跟著一起醃糖蒜!

    說到糖蒜,傳說中還是西漢名將張良無意間製作出來,幾經改進,才有了現在的口感。

    當時呂後知道此事,還召見張良,讓其製作。

    等呂後嚐過之後果然覺得美味,甚至成為宮中貢品。

    這個傳說太過久遠,不知是真是假,也在年年吃糖蒜的時候,總要叨叨幾個小故事出來,也算添個節日氣氛。

    要說糖蒜這東西在家裏自己都能醃製,但製作的優劣卻各有差別。

    而且剝蒜的時候也很有講究,都知道蒜是土裏長的,但如果把外衣跟蒜辮去得好,那剝出來的蒜根本不用洗,看著就是完完整整的一整個漂亮大蒜。

    蘇菀來到這裏也不多休息,跟著一起剝蒜,隻見她小心翼翼剝去整顆蒜的外衣,隻留最裏麵的一層皮,然後再把多餘的蒜辮都給剪掉。

    因為這些大蒜都非常新新鮮,剝出來的蒜也異常幹淨,不帶一絲泥土。

    不洗這些大蒜的原因,也不是為了偷懶,而是如果蒜沾水之後,就要把裏麵所有水漬全都晾幹,必須是晾幹,還不能曬幹,否則會破壞糖蒜的口感。

    有水在裏麵的話,醃製多少會失敗的,就算不是失敗,口感也沒那麽好,同時更不能保存太長時間。

    就算這樣,剝好的蒜還要放到冷藏的冰窖裏麵,這樣陰幹之後,蒜的表麵既濕潤新鮮,也保證一點水都沒有。

    雜理庫這邊做糖蒜極盡耐心,怪不得剛剛嚐到的糖蒜那樣好吃。

    蘇菀也是個耐得住性子的人,認真一起做。

    剝好的蒜冷藏半個時辰拿出來,現在表麵幹燥,可以開始正式醃製,需要的調料也不多。

    糖醋鹽巴煮成水,水也要放涼,這樣出來的糖醋水放一旁備用。

    另一邊,醃製糖蒜的壇子也準備好,裏麵必須清洗幹淨,而且無水無油,這樣的壇子用來醃製最好。

    把剝好的蒜放到壇子底部,然後倒入晾涼的糖醋鹽水,蓋子密封好,確保不會漏氣跑氣,最後把壇子全都放到陰涼處。

    因為用的蒜比較優質,過程也極為細致,所以一年後味道極佳。

    如果等不了那麽久,半個月後也是可以開壇吃的,味道也很不錯。

    一般人家的端午節,都會提前半個月醃製,等端午節當天就可以端出來,跟著家人一起品嚐。

    而且糖蒜跟雄黃,艾草一樣,都有驅蟲的功效。

    過了五月五就要入夏,蚊蟲蛇蟻漸多,確實需要這些驅蟲的東西。

    蘇菀等人把密封好的罐子擺好,這才看到這裏到底有多少罐子,什麽醃鹹菜的,什麽醃大醬的,幾個膳房用的大醬鹹菜都是從這裏而來。

    但今天不吃這些,就吃新開壇子出來的糖蒜!

    中午熬碗稠稠的粥,然後陪著糖蒜小菜,在漸漸熱的夏天裏,吃上這樣一頓,也是十分消暑。

    蘇菀算是發現了,不管在各個膳房,還是在雜理庫,都比在尚膳監好!

    這些好吃的就沒停過!

    要說上麵的什麽艾葉,香囊包,五彩繩添了節日氣氛。

    那糖蒜就是開胃菜。

    正餐自然是粽子。

    可粽子的做法有百十來種,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什麽稀奇古怪的吃法都有,畢竟粽子的吃法曆史悠久,傳承也非常好。

    但大致還是分為兩種,甜粽跟鹹粽。

    就跟甜豆腐腦跟鹹豆腐腦一樣,沒有哪個更好,隻有根據地域不同,習慣不同,所以喜歡的種類也不一樣。

    北方的粽子多數是甜的,白粽跟棗粽多一些。

    南方多為鹹口,反正都好吃就對了,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天祥國皇宮雖然在北邊,但如今南北流通之廣,南北官員也幾乎平分秋色,所以自然兩種餡料都要準備。

    單說是南北粽這樣劃分,其實也有些籠統。

    比如北方那麽大,各地風格也有不同,南方那邊,江浙粽跟粵地粽還有不同。

    所以隻能選出還算有特色的,符合大眾的口味。

    這大概就是家裏太大,吃食太多的煩惱?

    若是單說粽子的種類,估計都可以拍個紀錄片出來,所以宮裏選出有代表性的做法,剩下的誰想吃什麽,那就自己在家包。

    甜食司的粽子選了鮮肉餡料,排骨餡料,還有豆沙餡料,紅棗餡。

    四種口味的粽子,應該能滿足大部分的人需要。

    用上等糯米製成的粽子,再經過七八種工藝製作,出來的粽子絕對味道香甜,口味獨特。

    糯米提前泡上,一直泡兩三個時辰才能用。

    然後切肉,炒肉,拌糯米等等。

    還有處理好的粽葉被拿了過來,根據南北粽的做法不同,粽葉也有區別,粽葉大小,紋理,都有不同。

    雖然做起來麻煩,但包出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蘇菀混在其中,嚐了第一個包出來的肉粽,這肉質新鮮,調味也好,鹹甜適中,帶著粽葉的清香,還有糯米本身黏糯的口感,不愧是能流傳這麽久的美食。

    而且吃這一個飽滿的粽子,感覺晚上的飯都省下來了!

    過節可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