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硼砂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4039
  第105章 硼砂

    西州冬季極為幹旱,小麥要想高產,種植前的鎮壓提墒便極為重要。

    其次便是抓住合適的播種時間。

    再然後,合適的施肥播種後再覆土,碾壓能使得小麥苗株肥壯,根莖多生,才能更好的將深層土壤裏的水分吸收,增強它自身的抗旱防寒能力。

    而如今西州的村民們因為對林立文極為信任,所以他們在種植的時候,也十分認真的按照林立文所教授的種植技術去種植。且碰到困難時,再不見過去那般冷獨和排外,他們還會主動去詢問駐村的衙役們或是農家好手們。

    衙役們和農家好手們因為有林立文給的高額嘉賞在前麵吊著,他們在駐村時,不管是教授還是解答老百姓的疑問,態度和耐心也很是良好。

    這是因為要是在駐村時與老百姓們鬧出事來,責罰且不說,關鍵是還會影響他們的嘉賞。

    林立文這段時間也沒少騎著馬,帶著楊越和趙武下到冬小麥地裏去巡視。畢竟是第一年試種,即便是種植技術和注意事項都事給衙役們和農家好手們培訓到位了,但地都還有美,中,薄之分呢。

    然後巡視時,林立文針對一些長勢欠缺的地裏,還可以根據其展現出來的情況,給予此地主人一番種植指導。

    好在如今西州春小麥已經全部收割完畢,林立文最近除了冬小麥試種之事,手頭上暫時也沒有別的很要緊的事物要處理。因此他在時間上,確實是比較充足的。

    至於閆刺史,他最近特別關心的便是各縣城水車製作投放一事,早先西州受幹旱缺水之苦久矣,如今好不容易出現了水車這等灌溉好物,那麽其推廣一事便成了重中之重。

    而從六月初第一架水車投放試用成功後,林立文安排各村派遣村中善做木工者前去學習這些木匠們學成歸鄉至如今,西州十四縣城的水車投放可以用得上一個“遍地開花”來形容。

    這些水車的灌溉麵積都沒有特別的大,但是架不住它可以日夜不停歇的自行轉動。於是但凡是靠有大片農田附近的河道裏,便都可以看見一架架的水車。

    而這些突然出現在河道裏的一架架水車,也引起了以放牧為生的一遊牧民族的注意。

    他們並不種地,隻以放牧為生,甚至還有一些人還保持著遠古祖輩遺傳下來的生活習慣,並不會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地方生活。

    為了放牧牲畜,這些遊牧民族便時常隨著水草茂盛而遷徙。

    早些林立文教授村民們製作水車時,尚且屬於夏季。夏季炎熱不缺水草,這些遊牧民族便會大多數生活在草原上。可等到即將入冬,草原上風雪交加,他們便會開始遷徙。

    要麽往草原更深處遷徙,要麽便朝著氣候較為溫暖濕潤的南方境地遷徙。

    “這是何物?為何能自行運轉汲取這河道之水?”

    他們族中可是有一些與漢族通婚的對象,因此關於水車的來曆,很快這些人便也打聽清楚了。

    “水車?未曾聽聞過這物件。”

    “林大郎所製?林大郎……怎的好生熟悉啊!”

    “咦,先前聽聞有一迷路漢人……就是傳授給阿康接生之術的那人,他好似也叫林大郎。”

    “要不去問問他?”

    阿康便是林立文上一次所碰見之人,他那一支遊牧民族是禺知,也可以稱呼為月氏。屬於比較親近漢族的一支遊牧民族,因此常生活在西州府城臨近那一帶的大草原上。

    “阿康,阿康!這位林大郎可是你之前認識的那位林大郎!”

    阿康搖頭:“我不知。不過大郎之前與我說過,他是來西州辦公務的。”那會他可是想留那位林大郎多住上幾日好生感謝來著,隻是對方說他有公務在身,要趕著行程這才作罷了。

    隨後,阿康聽聞族人訴說他所認識的那位林大郎,在來了西州這短短時間裏,不僅製作出了這神奇的水車引出河道之水,還教授西州一些種地者冬日種植小麥時,心中卻不大相信。

    “聽聞早些時候,那些漢人種的麥子一畝地就能比往年多收一半回來!”

    “這事我也聽說了些,說是那位林大郎讓大家拿石頭去種地。”

    “石頭也能種地?”可別欺負他們遊牧民族不種地,就拿話來糊弄。要知道他們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不耕種的,隻是大家以放牧為主,但也有極少部分的族人是會種植的。

    再者,他們便是沒種過地,也都曾見過長了莊稼的地是個什麽樣的情形的。

    “此事千真萬確!據說那林大郎還又找到了另外一種石頭,據說也是可以種地的。”

    “真的?”

    “自是真的,說是要拿來種棉花大豆等……”

    眼見著族人們越說越傳奇,阿康則越聽越覺得離譜。

    “可之前大郎與我說,他是個獸醫!”阿康說道:“他給我家犛牛接生了小牛犢,還教了大家如何給牛羊接生等知識呢!”

    這必得是獸醫才會的東西,且林立文的那些接生技術,牛羊孕期等護理知識……阿康和族人們學會後,都覺得格外好使。

    因此阿康他們都認為,林立文不僅是個獸醫,他還是個技術特別好的獸醫。

    這麽一個人,他怎會是個做官的呢!

    而且族人們說的這個林大郎,他再是如何厲害,那他厲害的地方也是在種地上麵啊!跟阿康所認識的林大郎,又怎麽可能會是同一個人。

    “那必然就是他!”那位家中有跟漢族通婚的族人,此時卻極為肯定的說道:“我那漢人女婿還與我說了,這位林大郎就是特別會種地,會養家畜才做了這官的!”

    而且時下一般隻有為官者,才會說自己辦公務這樣的話。

    那阿康一聽兩個林大郎真的就是同一個人時,便極為震驚:“大郎他果真是個做官的啊?”

    說實話,當時阿康和他的那些族人們可是一點都沒看出來。所以他們雖不像漢人那般十分受官府的官職,但是麵對像林立文這樣一個做官的,比他們這些以放牧為生的遊牧人更為懂得照顧牲畜一事,就挺讓人難以置信的。

    於是很快,這件事就在禺知族內傳播開了。而他們這一支本就對漢族比較親近,因此大家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臉上還是帶著笑的。

    再然後,從族內傳至族外……以至於在不經意間,林立文善養殖的名聲在遊牧民族中也漸漸的傳播開了……

    林立文這段時間,也確實是在製作另外一種肥料——硼肥。

    硼肥也是農作物生長時必不可少的一種營養元素,尤其是對棉花,大豆還有果木等能促進花粉順利授粉。

    而硼礦在西州比之磷礦其實更為易得,甚至林立文尋來的還都是一些含硼量極高的天然硼砂。隻是這些硼砂多產自於西州一高原境地內,因而早些時候沒能被第一次坐著馬車下鄉巡查的林立文找尋到。

    一直到最近,林立文將冬小麥種植等事物忙完,終於得閑後再次騎著馬巡查時方才意外發現的。

    有了含硼量極高的天然硼砂,硼肥的製作就比較簡單了。

    製作出來的硼肥到時候噴施到中後期的冬小麥上,對麥穗的發育也有一定的效果。且今年的冬小麥試種,林立文還教授大家采取的是麥棉套作種植方式。

    先種麥,待到來年春季,再於麥隴中種棉。(注1)

    這種種植方式既可以實現一地兩收,而對於棉花的種植也是有一定的好處。因為麥地易生瓢蟲,而瓢蟲卻可以棉花期易生之棉蚜蟲為食。

    另外硼肥作用在果木上的效果就更大了,尤其對於果子的坐果來說。因此林立文還琢磨著等到時候他離去時,少不得從西州多帶些天然硼砂走。畢竟一來京城那地方好不好找硼砂還未可知,二來有樣品在,到時候他也好安排人找尋。

    果木種好了,他也才好薅京城那些達官貴人們的羊毛不是?

    與此同時,京城也在因為林立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其原因還是在於水車。

    水車汲水能力其實並不是特別強大的,但是它在灌溉時不需要耗費任何人力,便可日夜無休的自行運轉,因而十分的高效好使。而且水車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便是製作成本極為低廉。

    因為水車的整個製作所需要用到的隻有木頭,而且可以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選取當地比較常見的幾種樹木用來製作。

    這便屬於普通老百姓都可製作得起的。

    “聖上,臣認為應大力推廣水車至全國各地。”在對水車進行一番深刻了解後,朝堂上一大臣立刻站出來激動的說道。

    要知道如今百姓種植還處於靠天吃飯的種地模式,便導致靠近水源較近的地方便是良田,遠離水源無法灌溉之處便是旱地。可想而知,水車出現後意味著什麽。

    這是能使得皇朝無數旱地變水田的神物啊!

    再者還有磷礦石等製肥施肥之法,若將此也推廣下去,那就等同於一畝地裏的糧食產出皆能多出往年一半。

    這是能使得皇朝無數薄田變美田的技法啊!

    “愛卿所言甚是有理!”永興帝對今年西州麥地畝產量也大為吃驚,畢竟當初林立文從京城啟程去西州時,已經是春二月末。

    再等到林立文到達西州,少不得就得是四月左右了。那時候西州春耕皆已種植完,因而永興帝對西州今年之收成,其實並沒有什麽要求。

    然到底是他低估了林立文種地上的天賦,在這種情況下,這位林大郎居然還能給自己帶來這般的驚喜。

    很快,永興帝就安排出合適的官員人選去負責推廣水車一事。至於磷礦石製肥法,此法需要先尋來磷礦地。

    不過有從西州一並送來的磷礦石樣品在,尋找磷礦石產地這事不過是繁瑣了些,但也並不難辦。

    兩件事情都安排妥當後,永興帝此時的心情也甚為愉悅。

    他這一高興,便又想嘉賞林立文了。

    官職這一塊因著林立文西州一行暫未結束,具體功績也需得等到待他歸京後,由吏部考功司進行考核方才符合規製。

    “大郎家中一向來甚為貧寒。”永興帝這般說道:“如今他還遠在千裏之外的西州,更無暇顧及家中……”

    朝堂上站著的諸位大臣,別管心中對這話認不認同,可是此刻卻都一致齊聲附和永興帝。畢竟這位林大郎又立了這般大的功勞,永興帝想獎賞也無可厚非。而眼下又隻是嘉賞他些錢財,他們也就沒必要阻攔了。

    而且對眾大臣來說,他們其實還祈禱最好是永興帝一直都嘉賞這位林大郎錢財等物,這樣總比給他升官來得好。

    再者每一次永興帝嘉賞的錢財數目,隻除了第一次外,後麵幾次其實也算不得特別多。

    便是第一次那五千兩,與普通人來說數目龐大,可與朝中許多世家大族來講,委實也算不得什麽的。

    於是很快,永興帝的嘉賞便派人送去了京城林家。

    而此次嘉賞,除了有給林立文的賞賜銀錢等物外,前些日子錢秀秀生下來的小閨女,也得了一份單獨的獎賞。

    這讓一些消息比較靈通的官大人知曉後,很快便也讓其夫人給林家這小閨女送去了一份添丁之禮。

    然而這些官大人也絕對想不到,此刻遠在千裏之外的林立文,可是一門心思的想著待他歸京後,要薅他們身上的羊毛呢!

    林立文:實在是他們身上這羊毛長得又肥又多,極為好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