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生態農業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643
  第80章 生態農業

    因著婆婆半夜吵著說要將去了江縣找合適人家做上門郎的小叔子尋回,於是婦人整晚上都沒有睡好。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婦人連朝食都未曾食用便去尋了族中威望最高的叔伯。

    叔伯沉默了好一會,隻對她說道:“你且先回去,尋人的事我這邊謀劃一下……”

    在景縣這裏,出去給人做上門女婿絕對不是什麽丟人的事。

    相反因為跑出去的男丁太多了,導致鄰近江縣需要招贅郎的人家也挑剔了起來,最後能被選中者都是一些各方麵條件還不錯的年輕小夥子。

    可對做父母的來說,這一切卻是心頭的痛。畢竟自家好好的兒子跟嫁閨女一樣,就這般去了外縣,成了別人家裏的人。更甚至從此以後一年到頭的,想要再見上一麵都變得格外地艱難。

    所以如老婦之前那般動了心思,村子裏想要將自家兒郎喊回來的還不在少數。

    今日一早,也不止婦人她一人去找各自族中長輩了。

    於是很快,村裏這些不同的族中長輩便聚集到了一處,針對這次官府組織人手挖湖之事進行了討論。

    早在一開始官差們便有特意與大家講明,組織此次挖湖事件的並非是他們景縣的彭縣令,而是從牧州府城屯田司而來的大官林員外郎,最要緊的是,組織大家挖湖是為著解決他們景縣的湖田水患之害。

    且這位林員外郎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稱呼——林大郎。

    林大郎如今的名聲,在整個牧州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且就不說他製作出的那些個好使的農具了,便是最近鬧得很轟動的水稻一年兩收之事,如他們景縣這邊偏僻又貧苦的地方也是沒少聽聞。

    而且前段時間,景縣這邊還選了不少農家好手前去學習這個什麽水稻一年兩收的種植技術。那些個學完種植技術歸來的人,也確實按照林立文的吩咐,一一下鄉來指導大家了。

    然而景縣這邊的村民們學習的勁頭委實不大。

    村民們也不是不清楚這都是非常好的種植技術,更不是不願意相信那位林大郎的能力。這一切的原因,歸根究底還是在景縣這地方的田地它不給力啊!

    在景縣這地方,因為一直以來受那湖田水患之害,所以對於村民們來講,第一茬都長不出什麽莊稼來,更何談什麽第二茬了。

    隻是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自己都放棄了的時候,林立文這時候卻突然跑來景縣了。

    “你們說,這林大郎當真能有法子給我們解決嗎?”

    “不知。不過我有聽我那彭家村的親戚說,林大郎可是自己主動說要來咱們景縣的!”他那親戚可是跟彭縣令還有點親戚關係的,因此消息上是有幾分可信度的。

    於是有人便說道:“我覺得既然是他主動要來的,想來他應是有幾分把握的……”

    “那咱們景縣是不是有救了?”

    “這個……不好說,不好說。”

    這也不是他們對林立文的能力不信任,說到底還是那句話,凡是景縣這地方的村民們,他們自己對景縣一直存在的湖田水患之害已經徹底沒報什麽希望了。

    “那咱們還要把人都喊回來嗎?”有人便問道。

    經過仔細的思考,有人便說道:“還是派人去尋吧,但不用執意將人帶回,隻需要把消息帶給他們就行。回不回來的,看他們自己……”

    “我也讚成派人去將消息捎帶給他們。”

    於是大家經過這一番商定完後,村裏很快便派出幾人去往江縣尋人了。

    江縣緊挨著景縣,路程其實並不算遠,所以才會被景縣這邊的男丁作為入贅首選地。畢竟這年頭交通很是不便利,路程若是太遠了的地方,那就不是一年到頭見不了一麵了,而是很可能一輩子都見不上一麵。

    村中男丁跑出去給人做上門贅婿雖是想尋一條活路,但對家中親人還有故土也是有感情的。所以村中結伴出去做贅婿的男丁,也多是在江縣這邊找尋。

    又因著他們已經連續好幾年都這般行事了,大家對江縣各村子的情況也很是了解的,因此村裏派出去尋人的隊伍很快便找到了一些他們景縣出來做贅婿的男丁。

    大家將林大郎要解決他們景縣湖田水患之害的事情說了,還又言道如今官府正在他們景縣五個村子裏都大肆招短工,一日給十個銅錢還管吃兩頓大白米飯!

    景縣那些出門找入贅的男丁們,對自家村裏湖田水患之害能解決一事其實也不大信的。但是他們對官府招人做短工的事,卻是十分的動心。

    有錢拿不說,關鍵還管兩頓大白米飯!

    他們當中好些人,怕是這輩子都沒有吃過一頓飽的大白米飯呢!

    於是當下好些人便動心了,紛紛選擇打道回村。而剩下的那些人,在猶豫了些許時間後,其餘的便也開始陸陸續續地選擇回村。

    招贅的事今年不成也沒關係,後麵隨時都可以繼續,更何況也不是說他們留在江縣就一定能將自己招贅出去的。因著這幾年從他們景縣出來的男丁們太多了,江縣這邊需要招贅的門戶終究不多。所以像早些年的時候還好,在江縣這邊是屬於被人搶著要。可越往後,他們便越不好將自己推銷出去了。

    而景縣這邊一日能賺十枚銀錢還又能吃兩頓大白米飯的事,對他們來說,還是頭一遭老天爺開了一下眼,給他們景縣人掉落了一次大餡餅。

    其實也莫說他們景縣的人動心了,便是江縣那邊的村民們聽說了這份消息後,好些人都想問上一句:林大郎可願要他們外縣人?

    而對林立文來講,他做這一切為的就是盡力留住景縣現有的男丁。畢竟一個縣城要想發展起來,沒了人也是不行的。因此外縣的人,林立文這邊隻能很抱歉地表示暫時沒辦法招收。

    事實證明,林立文這法子也確實是有點作用的。

    隨著村民們外出尋人,衝著那官府招工而回村跑來報名挖湖的男丁們在逐日增多。尤其是越往後,前來報名的除了許多男丁外,年輕的婦人也越來越多。

    衙役們按照林立文的吩咐,隻要但凡是體能合格的,不論男女,他們都收下。但是林立文考慮到所處的時代背景,為了以防一些不必要的口舌。他對這些征來做事的婦人做另一隊管理,還詢問了錢秀秀,是否願意過來幫忙。

    這是因為林立文瞧著此次林楊氏他們未能一同前來景縣,在自己忙起來的時候,錢秀秀便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錢秀秀一開始有點不是很自信:“大郎,我能行嗎?”

    “不過是跟著我一塊巡查各村挖湖情況……沒什麽不能行的。”林立文笑著鼓勵她:“若有不懂的,你還可以隨時來問我。”

    “好,那我去。”她最近這段時間也委實閑得有些發慌了,如今既能有點事做,且還是與林立文在一塊,錢秀秀便很是高興的應下了。

    景縣轄下五個村的挖湖隊伍,如今都分成了兩撥。

    一撥女隊,一撥男隊。

    現在人數一上來後,這挖湖的速度也就跟著一起上來了。於是也就那麽一個來月的時間,這五個村裏的一些地勢最低處的荒地就在林立文的安排下,逐漸變成了一座座或大或小的池塘。

    而那些被挖出來的泥土則被堆積在了所挖池塘周邊的一些荒地裏,使得地勢偏低的地竟因此得了改善。

    這時林立文又安排大家將這些得了改善後,地勢變高了些的荒地一塊塊地圍了起來。然後林立文又安排人對其進行開墾。且他在安排人開墾時,每一塊被圍起來的田地四周還被修建出了排水的渠道。而這些渠道的最終端,全都是對著村民們才剛挖好的池塘。

    到了這會,已經完全不需要林立文再來解釋,那些前來挖湖的村民們自己就全都看明白了。有道是水往低處走,在來年雨水多發的季節,那些原本淹死作物的多餘水流便可通過這些水渠流向它們附近地勢較低的池塘。

    所以,以往困擾他們許久的湖田水患之害真的是有辦法解決的!

    林立文這時候又對大家說道,這種法子不僅能解決湖田水患之害,如這些挖出來的池塘也可以用上。

    待來年水塘裏池水上漲起來後,村民們即可在水裏養殖魚蝦和種植一些如蓮藕,菱角等長在水裏的農作物,也可養殖一些如鴨,鵝等喜水的禽類。且水塘四周的岸堤上還可種植一些具有經濟效益的果木,待到果樹長成,這些也都可以給大家帶來不少的效益。

    如此一來,景縣這邊的田地便可形成一個“糧——畜——漁——樹”為一體的生態農業。

    於是眼下雖接近年關,在往年都是屬於一年當中老百姓最為閑暇的時日,可景縣卻前所未有地忙碌了起來。

    家裏但凡能動得起來的,都拿起了農具,去了林立文給他們做了標記的地方,動手挖起了池塘來。

    而這些做了標記的地方,都是林立文趁大家前麵一個來月給官府開荒挖湖時,走遍景縣的這五個鄉村的大部分田地,再經過仔細考察完後所確定的適合開墾池塘之地。

    畢竟這辦法雖好,但也不能一味由著村民們去隨意開墾。

    隻是這樣一來,勢必就會有部分村民們的田地是緊挨著一起的……這裏邊就需要當地的裏正去跟那些村民們逐一進行溝通和協調了。

    不過這些事,放在解決了景縣湖田水患之害的大事麵前,對於景縣的村民們來講,也都隻是一些瑣碎的小事了。且在往年,鄉間老百姓也常為著一些田土上的事情偶有爭執,因此真算不得什麽。

    各村的裏正便是因此變得非常的忙碌,他整個人也是歡喜的。

    一些老百姓在與鄉鄰們因為田地上的事情起著爭執時,也一樣都是歡喜的。

    哪怕後麵因為這些地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挖好後的池塘和周邊因此改善好的田地也都是他們的。所以既沒了官府給的一日十枚銀錢的工錢,也沒了那一日兩頓的大白米飯吃,他們也一樣歡喜!

    因為對於時下的老百姓來說,隻要付出後能回報給他們填飽肚子的最基本生存需求,他們便不怕吃苦受累!

    更何況這一次的苦與累,對景縣的老百姓來講,是他們曾經奢望卻一直求而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