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彭縣令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672
  第78章 彭縣令

    在些許的緊張消散後,這些從景縣而來的農家好手們也逐漸放鬆了下來,紛紛與林立文說起他們當地的情況。

    “我們那地種不出莊稼啊……”

    “沒人肯嫁咱們村裏來,村裏的男丁很難娶到媳婦……”

    “你快莫說娶媳婦回來了,村裏好些男丁都跑外麵去了……”

    就跟林立文所查到的信息一樣,景縣人口下滑得格外嚴重。且其最大的原因便是地理位置不好。

    而時下婚姻市場上,眾人判斷一個村子的地理位置好不好,便是看當地能種植水稻的良田有多少。良田多者為好地方,良田少者為差地方。

    景縣無可種之良田,更甚至其餘作物都很難種植成活,於是它便成了時下婚姻市場上最不受歡迎的地方。

    是人總要給自己尋活路的,景縣地理位置委實太差,便何止是村裏男子娶不到媳婦啊!這幾年許多機靈一點的男丁,都開始往外縣跑。

    這些男丁是沒法如女子一般嫁人,但是他們可以選擇入贅。如此一來,景縣的人口能不下滑的厲害麽?

    聽聞林立文上門拜見,崔刺史很是高興地接待了。隻是聽完林立文的來意後,崔刺史也著實被驚了一把。

    隻見崔刺史皺眉問道:“大郎為何突然想去景縣?”

    崔刺史是不大懂農事,但作為一州主官,其轄下各縣城的情況他還是知曉的。如景縣因湖田眾多導致當地多窪田,致使當地百姓們因種植不出作物而紛紛逃往外鄉一事,崔刺史不僅清楚,還很是為其頭疼。

    林立文說道:“大人,我在經過巡查與詢問後發現,景縣此地多湖田,百姓種植作物時便因此頗受水患之苦,最終致使當地百姓棄田而逃……但我若能想出法子解決景縣湖田水患之害,相信那些離去的百姓便會自行歸來。”

    就像當初皇朝新建時,那些因為戰亂而逃離的老百姓們為何會願意接受朝廷的歸鄉函告,重新返回景縣?

    難道在前朝時,景縣就無湖田水患之害了嗎?

    而那些還願意回去的老百姓,其中不乏許多已經在別處安家落戶了的。說到底,都不過是為了一句故土難離。

    若非逼到絕路,沒有人會願意舍棄自己的故鄉的。

    崔刺史果然心動了,隻一臉凝重地問道:“大郎,你果真有法子可解景縣湖田水患之害?”

    林立文便一臉誠懇地對他說道:“大人,我皇朝疆域遼闊,南北相距甚遠,便使得各地氣候,山川田地等均有不同……便是同一個府城,也會因所處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每一個地區便會有適宜當地所種植的作物與種植方式。所以,景縣也應是如此。”

    還是那句話,種地也要講究因地製宜。隻要肯用心,每個地方都會找到適合它們的農業發展道路。

    就像吉州的周北,過去那般苦寒。可自打去年棉花種植成功後,那邊據說已經有商者在當地開辦起了紡織工坊。

    而林立文會知曉的這麽清楚,是因為前些日子陪著錢秀秀他們去府城布店購置布匹衣物時,便有店家指著一些高檔布料與他們介紹說道:“這可是我家東家,花費了大力氣才從周北購置回來的上等棉!這可還是大郎親自教授所種植出來的……您瞧瞧這光澤與紋路,是不是比別處的棉質要來得更好?”

    猛不丁地從布店老板嘴裏聽聞自己的名字,林立文頗有點哭笑不得。但他也從布店老板的嘴裏看出來了一件事,不要小瞧了任何一個時代的商人。

    因為商人是最講究實際的,隻要能讓他們在其中賺取不少的銀錢,他們便願意對其花費大力氣。同時,他們也是消息最靈敏的,隻要周北的棉質遠優於其他地區地方所種植的棉花,便不愁引不去商家。

    而崔刺史也在聽聞林立文這一番話後,一臉鄭重地與他說道:“既如此,我便多謝大郎為景縣之百姓謀一生路了!”

    林立文忙躬身回禮:“下官萬不敢當!這都是我分內之事。”

    而景縣湖田水患之害若能得以改善,這等於是林立文白送崔刺史一個大功績了!因此崔刺史讚賞完林立文後,還表示讓他去了景縣後隻管大膽地去做事。行事中林立文若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可隨時去尋景縣衙門。

    今日到來之目的達成,林立文也很是歡喜,口中忙道:“下官何其有幸,能碰上大人這般愛民如子的好官!”

    於是崔刺史越看林立文,便越發地喜歡了。

    此時已是十一月中旬,來參加農業培訓班的各縣城的農家好手們也於月初時便早早歸鄉了。而林立文也為了不耽誤來年景縣的春種,從崔刺史那回來後便得開始收拾行禮,準備趕往景縣去。

    隻是這樣一來,即便林立文今年身處牧州,但也如之前在吉州一般,過年也無法歸家了。

    林立文便讓林老二今年暫時別陪著他去景縣了,而是留在府州與林楊氏一起等林立澤官學放假後,他們一同歸家過年。

    “大郎,真不用我陪著你一起去景縣嗎?”林老二一臉憂心地問道。

    “二叔,這次不用。”林立文笑道:“屯田司人手本就足夠我使用了的……萬一不夠,刺史大人也已經給景縣彭縣令下達過通知,命其盡力協助我……你便與二嬸二弟他們好生一道回家過年,待年後再來景縣尋我便是。再替我和秀秀與爺奶爹娘致歉,今年未能回家團聚盡孝了……”

    林老二聽聞林立文這般說了,這才作罷。

    將事情都交待完了後,第二日林立文便帶著錢秀秀與幾名屯田司的衙役一並朝著景縣出發了。

    之前去過一次景縣,林立文對當地的一些情況也是知曉的。隻是那次為的巡查當地的氣候與田地間的情況,因此林立文並沒有去往景縣縣城。

    而這次不同,既是為著公事而來,林立文首要的便是先去景縣縣衙與當地屯田司衙門。

    景縣衙門倒還好,雖破舊狹小,但該有的一應還是俱全的。

    景縣彭縣令這人是個瘦小的老頭,見著林立文到來後,整個人顯得很是惶恐。

    在來之前,林立文也曾去打探過彭縣令這人。知曉他是景縣本地人,今年已經五十有三,早些年考中進士後,因名次太低又無任何背景才被調往景縣當這縣令的。

    算起來的話,彭縣令在景縣也是連任了。

    畢竟景縣因湖田水患之害導致人口每年都在快速流失,是屬於下縣中的下縣,稍微有點門路的官員都不願意過來。

    彭縣令也自知自己的情況,且他本就是景縣人,故也安心地留在這裏了。

    此刻彭縣令麵對林立文惶恐是因為屯田司整個府衙破敗不堪,僅有幾間殘存的小屋,供其司內各衙役做宿舍居住。

    而那些個在官田裏做事的農家人,需要幹活時便前往官田裏做事,但卻都是住的自己家。

    按照皇朝規定,這些農家人是無官職品級在身的,並不屬於非要居住屯田司宿舍的那一波人。但是如林立文這般有明確官職在身的,是必須入住的。

    彭縣令此刻便慌亂到汗都冒出來了:“大,大人……今晚且先隨我入,入住縣衙。我這便差人將,將府衙修葺完畢。”

    可是修葺房屋哪能那麽快!

    再者,修葺房屋也是需要花錢的!

    景縣曆來貧窮,人口一年比一年減少,別說每年向朝廷繳納的賦稅過少,便是縣城能增收來的其他稅收也是少得可憐。

    在這種情況下,彭縣令的俸祿也要比別的縣令來得低些。因為皇朝對他們這種一地主官的品級上,也是有劃分的。如曾經任職中下縣的衡縣王縣令是從七品上,而任職下等縣的彭縣令便隻有從七品下了。也就是彭縣令這人到了年紀,留在景縣也是一門心思地想著靠著俸祿養老。

    因此彭縣令就是屬於那種雖無大作為,但也不貪婪剝削百姓的官員。

    剛剛彭縣令在說差人修葺時,他心也在肉疼得很。

    林立文卻麵色平靜地說道:“勞煩彭大人去多尋幾個人來,先修葺兩間房屋夠我們入住就行。”

    至於修葺房屋的銀錢,林立文也沒讓彭縣令承擔,而是入賬了屯田司。畢竟這是用於修葺屯田司府衙的花費。

    這讓做好了割肉一把的彭縣令頓時大喜,對著林立文一拱手行禮完後,連忙跑去找人來修葺房屋了。

    眾人便瞧著這一幹瘦的小老頭,跑起來還挺快的。

    因著隻需修葺兩間屋子,且林立文對住宿的要求並不高,因此趕在這日天黑前便修葺完畢了。

    但簡陋也是真簡陋,莫說拿去跟牧州府城屯田司衙門相比,便是以前的林家也是比不得的。

    這對林立文來說,倒沒什麽住不慣的,畢竟他在吉州時,入住過的驛站比這更差的都有。且吉州那地的天氣,哪怕開春了也依舊冷得厲害。而對比起來,景縣這地雖然破舊,但它氣候溫暖。便是如今已是十一月了,林立文尚且還不需要棉衣上身。

    林立文隻是有點愧疚錢秀秀:“怕是要委屈你與我在這住上幾個月了。”

    其實林立文之前也問過錢秀秀,要不要隨林老二他們一並回家過年。畢竟他們距離上一次巡查回去過一次林家村後,到如今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未曾回去了,林立文怕錢秀秀會思念錢家老兩口。

    錢秀秀卻搖頭,說她要與林立文一同前去景縣,還對林立文說道:“我這些日子跟二嬸與範家嫂子也學會了不少東西……”

    範家嫂子便是林立文請來的廚娘,錢秀秀與她學的是灶麵上的活計。而學這些,錢秀秀為的便是能更好地照顧林立文。

    此刻錢秀秀也是一樣,還很是高興地說道:“隻要跟大郎在一塊,秀秀不委屈的。”

    於是林立文更為觸動了。

    隻是錢秀秀很快便又皺著眉,欲言又止地說道:“大郎,我瞧景縣這狀況,委實不大好……”

    而林立文這會,便是想歎氣了。

    景縣甚是貧窮一事他是早就知曉的,但是讓林立文沒想到的是,景縣竟會貧窮到這般地步。如彭縣令這種一縣主官,在得知不用他出錢簡單修葺兩間屋子時都能高興到那般程度,那便讓林立文無法去想象,當地的老百姓得窮到什麽程度!

    因此林立文這會也算是明白了,什麽叫永遠沒有最窮的,而隻會有更窮的這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