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周北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5359
  第63章 周北

    幾乎是一眨眼的時間,就進入了春二月下旬。吉州這一年的雪季便又過去了。

    選了個天氣晴朗的好日子,林立文與林老二便坐上了趕去周北的牛車。

    雖說棉花種植技術已經傳授給各官田前來學習的農家好手,再由他們去到各自的縣城去教授當地百姓。但周北作為林立文在吉州各縣城逐一巡查過後,選定的最適宜種植棉花的地區。所以對於這一片的棉花種植,林立文還是打算自己親自過去。

    便是周北今年種植所需的棉花種子,都已經由林立文在去的試種棉花地裏,在跟嚴侍郎匯報過後,親自挑選留種出來了。

    此次隨林立文一同過去周北的,還有一些屯田司的衙役。此刻他們便坐在後麵的兩輛牛車上,順便看顧著放在上麵一並帶過去的棉種。

    林立文與林老二則都裹著厚重的棉衣,棉衣外麵還各自套了一件,年前那些官員們回贈給他們年禮裏的上等羊皮袍子用作擋風,然後坐在最前麵的那架牛車上觀看沿路的農田。

    畢竟是北地吉州,哪怕雪停了,如今這天也還是寒冷的厲害。

    今年林立文他們所看到的景象,與之去年過來這邊巡查時,自然是有了不小的變化。

    去年將火耕水耨的開荒法子與新農具推廣下去後,吉州的老百姓便紛紛熱火朝天的投入大開荒的隊伍中去了。

    於是他們如今這一路走下來,以前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荒地再也不見。更甚至但凡平整一些的地裏便可瞧見,上麵都明顯有著被開墾或是燒過的痕跡了。

    畢竟百姓們也不傻,以前不肯開荒是所耗費的力氣太大,趁手的農具他們又製作不起。可如今,開荒反倒是成了最簡單的那一步,老百姓自然就會搶著去開墾荒地了。

    這一路上,便是林立文他們偶然碰見的正在地裏幹活的老百姓,看著也比去年看著有活力些了。畢竟去年因為開了許多荒地,家裏糧食變多了。而且新皇朝在開荒賦稅上,其實真的還算友好的。頭五年是免稅,老百姓所開荒的地裏不管產出多少糧食,便都是他們的。

    家裏吃食多了,便用不著挨餓,而且冬日裏還有了火炕可保暖。

    於是往日最難熬的季節非但不再難熬,反而變得舒適了起來。而這種日子,是吉州這地的百姓們以前從未有過的,又怎麽能不讓大家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呢?

    日子一旦有了改善,人的整個精神狀態自然就跟著變好了起來。

    然而也不是所有老百姓的生活狀態都這般明顯看著好轉起來,尤其是在林立文他們乘坐的牛車進入到周北地界後,呈現給他們的依舊是與往年差不多的狀態。

    這跟周北的氣候有很大的關係。

    周北這個地方,當初之所以從未被永興帝看中,作為棉花的試種地的原因,便是因為它春季寒冷且降水量甚少。

    而很多種植作物,因為多是在春季播種。因此在春季期間,這些農作物對溫度對降水量都是有一定需求的。

    甚至還有一句話,叫春雨潤如油。

    偏周北這個地區的春季,甚至可以用得上幹旱來形容了。而且周北的霜凍期也格外的漫長,這裏的霜凍來得早,一般情況下八月下旬就會來,但卻能一直等到來年春四月初才會結束。

    “大郎,這周北真是吉州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林老二這一路瞧過來後,臉上便帶著滿滿的擔憂了。

    他們從吉州一路走來,中間穿過了兩個縣城。林老二在那兩個縣城沿路所看到的農地裏,甚至都有了老百姓在地裏勞作了。可自從進入到周北這地界後,卻明顯沒法比。

    天氣寒冷,地裏幹旱……

    林老二都覺得,棉花種子種在這樣的地方,別說是長多好了。隻怕種子還未到出苗時,便先被凍死在地裏了。

    如林老二這般疑慮的,還有周北的老百姓們。

    去年被派去吉州屯田司府衙上過農事班培訓回來後的農家好手們,早在年剛過完,便在他們縣太爺派來的衙役們的協助下,前往周北各村莊,教授大家棉花種植方法了。並且這些農家好手們還告訴大家,如今負責吉州棉花種植推廣一事的屯田司員外郎林大人,在經過考察後認定他們周北是整個吉州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

    不僅如此,他們這裏長出來的棉花將會比南方種植出來的還要好!

    一聽說他們這裏是最適合種植棉花的,還會比南方長的棉花都要好後,許多周北的老百姓都露出強烈的懷疑。

    “就咱們這地方,種個水稻,豆子都遠比不上其他地方有收成……沒瞧著那些外麵的姑娘,一聽說周北,就都不願意嫁過來了。”

    隻春季寒冷又無雨這一點,就注定讓這年代靠天吃飯的周北老百姓們,日子過得比別的地方要來得更為貧苦了。

    就更別說,對於北地吉州來講最為難種植的棉花了。

    “大家莫急!”負責這次事宜的當地官田趙主事,便又告訴大家一件事,那就是此次棉花種植的種子是免費的,還將由林立文帶領大家一起進行前期的培育苗種。

    而且這事采取的是自願模式,但凡是願意種植棉花的老百姓,隻需要先過來找他們報名,且將各自預計種植棉花的畝數一並匯報,並摁上手印用作憑證即可。

    他們會按照這些統計的數據,先一步帶著大家將一些棉花種植的準備工作做好。然後等到林立文到來後,再帶著大家一起培育棉苗以及培育成功後的棉苗發送。

    當然,若是沒有在這上麵報名的,到時候如果改變主意,也還是可以跟著大家一起來學著種植棉花的。隻有一點,因為棉花育苗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需要提前將具體的數據統計好再進行培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所以後麵改了主意想要跟著種植棉花的,他們是沒辦法獲得屯田司幫忙培育的棉苗了。

    “真的假的啊?官府還給我們培育棉苗?”有人雖依然還是對周北能種植出棉花一事而強烈不信,但是卻對官府幫忙培育棉苗一事,頗有些心動。

    “自是真的!”趙主事還大聲說道:“我之前都說了,林大人還會親自過來,帶著大家一起培育棉苗!”

    眾人聞言,開始議論紛紛。

    趙主事見狀,便又大聲說道:“這事還請大家仔細考慮好……也不必急著下決定,可有三日思考時間……三日內,有意願種植棉花者,自行前去各自村裏正那裏報名即可。”

    而三日後,官田這邊會按照各村裏正交上來的名單和數據,進行統計。然後開始籌備眾村民們前來學習之前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的第一件事,便是周北縣屯田司衙門將棉花苗床的具體位置與畝數,按照各村裏正交上來的數據初步確定下來。

    這第二件事,則是按照交上來的數據,再根據各村的具體情況,選出前來官田學習棉花育苗的具體代表。按照林立文的設想,是先盡量做到一戶一位代表,但若是某村意願種植棉花的戶數較多,便按照族譜上的登記,未出五服統一隻派出一到兩個為代表。

    畢竟棉花育苗從播種到能移栽的整個時間較長,為了避免日後大家種植棉花出現不懂之處,最好整個培育過程,這些各村的代表們能留在官田跟著一道學習。

    且不止是周北縣如此。

    因為早在去年棉花種植成功之時,林立文隨嚴侍郎的奏折一並交上去的棉花種植計劃書裏,就已經跟永興帝提議了在十二縣城的各官田附近建設學習農業種植場所的事。

    修建的屋子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多好,直接按大通鋪的方式修建便可以了。

    這種建設費用並不大,用地對於這年頭整個皇朝全國各地都是地廣人稀的情況下來說,更是不值得一提了,而且這屋子修建好了後還可以重複使用。因此對於朝廷派人傳授老百姓農業種植技術來說,可以說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

    至於百姓吃這一問題,若是學習時日較短,可命其自帶幹糧而來。但像此次屬於第一次教授大家育苗技術,便屬於特殊情況。林立文的建議便是可讓老百姓按照規定帶上一定的口糧,官府這邊再補貼一部分。整個花銷算下來,便也不大。

    便是免費派發村民們棉苗一事,林立文在計劃書裏也做了詳細的數據解說。

    原本朝廷就不僅有鼓勵老百姓開荒便有免費贈送種子,和租借農具的政策。如某種農作物在進行大力推廣時,朝廷還會給當地百姓免費贈送一部分相對應的種子。既如此,林立文便覺得,那麽這一次吉州的棉花種植推廣所贈送的棉籽,何不由屯田司統一帶著大家一起培育。

    這樣的話,不僅能更好的節省種子,對老百姓種植成功棉花的係數也會變大。而且老百姓經過係統的帶領學習,對其來年的棉花種植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便也是去年冬月,林立文致力要各縣城官田派遣農家好手,前往吉州屯田司府衙學習的原因之一。

    對於格外看中吉州棉花種植推廣一事的永興帝,很爽快的便將此事批了。

    而第三件事,便是製作出足夠數量的打營養缽農具。

    這些打營養缽的農具官田這邊會準備一些,但更多的,還是先教授給各村村民們,讓他們自己在家裏製作好,待到播種那一日,從報名棉花種植名單裏所選舉出來的學習代表,再各自拿著自家的農具前往官田棉花苗床處學習製作。

    雖說是有官府負責帶領大家培育棉苗,使得一些老百姓心中鬆動了起來。隻是大家心中對周北的氣候多少還存了些憂慮,故他們報上來的棉地數量卻不多。

    比如一戶人家,數量多的也不過是三到五畝,數量少的,則隻打算試種一畝地。

    而周北縣,還屬於下縣。

    下縣便意味著,整個周北縣所有登記在冊的戶籍的總數,是在一千戶以下。而且這一千戶裏麵,也並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有報名種植棉花的。

    最後統計下來,整個周北報名試種棉花的戶數隻有三百多戶。將所有的棉花畝地種植數,加一起也才九百多畝地。

    這對於占地麵積甚為廣闊的周北縣來講,比例是很小的。

    到了周北官田裏,將趙主事遞上來的這些數據仔細看完後。對比起趙主事略帶忐忑的神情,林立文的麵色便顯得很是平靜,還說道:“從未試種過,大家謹慎些是對的。”

    也莫說這些周北的鄉民們了,便是永興帝也很清楚,吉州棉花的難種植。故今年的棉花推廣,他交給林立文的棉花收獲任務並不大。甚至可以說很小了,便是百姓不參與進來,隻靠著屯田司在各縣城所擁有的官田,進行棉花種植的話,林立文便可輕易的將任務完成了。

    因此,對林立文來講,這次棉花推廣隻需保證種植成功便可。

    隻要能讓周北的老百姓看到今年的棉花種植成功,到了來年,他們便會跟之前林家村的村民們一樣,主動求著去種植的。

    最後因為隻有三百多戶報名,故參與了報名棉花種植的老百姓,幾乎都能前往官田這邊進行學習。

    林立文便將這三百多名老百姓,進行六組來分。每一組的人數分別在五十到六十人之間,且每一組的棉花種子與苗床畝數,也都是跟組裏麵老百姓報上來的棉花種植畝數相對應。但為了保證後麵棉花足夠分配,林立文會在這些數字上稍微增多一小部分比例。

    將其一一分配好組別後,林立文再讓之前與他在吉州屯田司府衙裏學習過的那些農田好手,按組對這些老百姓進行分別教導種植。

    而林立文則在他們對老百姓進行教導種植時,逐一進行巡查。隻有當其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才會插手。

    而這一次的棉苗的培育,是從春三月二十六這一日開始播種的。待到四月下旬時,棉苗已經順利長成到能被移栽進棉地裏了。

    林立文便吩咐下去,讓官田這邊準備給此次前來學習的老百姓分發棉苗了。同時他還提醒老百姓,讓其趕往家去,喊上家人一並前來領棉苗。

    於是發棉苗這一日,老百姓們便帶著各自的家屬和裝棉苗的工具,照舊是按照他們所在的組別,分別前往各自所參與的苗床處,排隊進行棉苗的領取。

    而在整個領取過程中,幾乎每一個老百姓的臉上都充滿著難掩的喜色。

    “這棉苗竟真的成功種植出來了……”

    “我瞧著這些棉苗長得還很是壯實,一點也不孬!”

    “……”

    等到這些棉苗被他們領回到各種的村裏,進行移栽種植時,更是滿村的人都跑來瞧情況了。一些人瞧著這般長勢好的棉苗,便不由得後悔在一旁說道:“早知道,我當初也報上一些地來試試……”

    但也有一些人,此刻還是說道:“這棉苗是看著長得不錯,但是後麵到底能不能有收成,還不知曉呢!就咱們這裏的天氣,秋季也幹旱,再者這霜凍一來,晚上天更冷得厲害,往年咱們地裏所種的好些莊稼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遭不住的!”

    這話也算說得有幾分的道理,於是原本因為沒有報名而羨慕且心生了絲悔意者,心緒便又平複了些。

    對哦,棉花出苗成功不等於種植成功。具體如何,還是得要等到棉花成功收獲了才能算數。

    但那些前去學習了棉苗培育者卻不認同,他們此次在官田那邊待了一個來月的時間,可不光隻是學了棉苗的培育,連帶著後麵的棉花整個種植過程所需要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也一起學了。甚至還有棉花不能在同一片地裏持續連作,但是可配合高粱,大豆,或者是麥子等進行輪作等農業知識也都學了。

    所以他們便開始反駁道:“你們知道麽?這次教授我們棉花種植的林大人,便是教會大家開荒和火炕的林大郎!”

    反正不知道什麽時候起,林立文在北地吉州的老百姓嘴裏,也有了專屬稱呼“大郎”。所以若說林大人是誰,他們不一定知曉。但是林大郎,他們卻是知曉的。

    可趙主事之前前來村裏對老百姓們推廣棉花種植時,作為屯田司旗下,林立文所直管的下屬官員,他是絕對沒法大著膽子對著村民們,一口一個大“大郎”這樣子去稱呼林立文的。

    於是村民們便都不知曉,林立文原來就是他們的“大郎”。

    所以這話一出來,人群便開始鬧騰起來。

    “我並不知他是大郎啊!”

    “正是!當初那位主事大人來村裏時,怎的也不早說是大郎……”

    “就是,他若早說了這林大人便是大郎,我這次肯定願意報名的!”剛剛才說了棉苗瞧著好,但棉苗不一定能種植成功的那些人,此刻一個個臉上全是懊悔了。

    偏那些報名了棉花種植者還又說道:“且這些事情,大郎也早就與我們說了……他說我們周北雖然春秋季幹旱,土壤疏鬆,但是白日光照足,所以反而更能種植出上等的好棉花來。便是後麵秋季的霜凍,可那時候棉花基本已經成熟采摘起來了,這時即便遇上了些許,那也是無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