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著急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749
  第35章 著急

    時人奉豬為六畜之首,在這裏,豬的地位本就極高。偏林立文養豬的名號又早被傳了出去,少不得就有人尋上門來買豬了。

    哪怕林立文再度解釋,他所養的豬並無外界傳言的那般功效,但架不住來人依舊執意要買:“我乃真心求購,還忘大郎割愛一次。”

    “啊?”林立文頓覺汗顏。

    不過是一頭豬而已,都被對方說成割愛了。

    “我家這些豬其實還尚未養至出欄時候……”林立文不是不願意賣這豬,實在是怕名聲太大導致對方盲目信奉。且他這話也不假,那些豬才剛養了三個來月,確實還需再多養上一兩個月才是最劃算的出欄時間。

    “我知。”對方依舊笑臉說道:“這其中的損失,我必不會讓大郎承擔。”

    林立文:“……”

    得,這讓他還怎麽說下去?雖說林立文不願意這時候就賣豬確實也有這部分原因在,但他要是繼續拒絕下去,對方怕會誤以為自己想坐地喊價了!

    大約是瞧著林立文依舊沒有鬆口答應售賣他豬,對方果然再度誠懇的求購了一遍,也把求購原因說了。

    這人姓張,乃是上塘村一家產頗豐的鄉紳。

    而這張鄉紳家裏麵呢,也有四月要參加府試的兒郎。對於林家大郎這個人,他早有耳聞。但真正開始吸引到他的,還是去歲在縣城見著了王縣令從錢家拿走的那顆肥碩大豬頭。且後又聽聞錢家地主家的三郎,在縣試前得了林家一對肥碩大豬蹄後考中後,便怎麽也在家裏待不住了,巴巴的跑來求購。

    “你家這豬,整稱作市價可行?”帶著不達目的不死心而來的張鄉紳,此刻便又開口說道。

    整稱的意思就是算毛豬,有多少算多少。

    雖說豬頭和豬蹄因為有著特殊寓意在這裏作價較貴,但它們卻是按個算的。所以真要按斤細算下來,是比不得上好的豬膘單價的。更別說還有豬皮豬血,豬內髒豬大骨等,對方也一並給予了市場豬肉的高價。

    可以說對方給的這價格,真就不低了。

    於是這話一出來,林老頭他們全都驚到了。

    因為家裏現在養的那幾頭豬就算還未到最適合出欄的階段,但重量也全都在百斤以上了,要是按照這個價格售賣出去一頭,可是能抵得上家裏往年的一年總存銀的一半了!

    林立文見著對方這般執意要求購,也實在沒法再拒絕了。

    如之前賣豬給錢老爺時一樣,林立文還帶著張鄉紳和他的仆從去了豬圈,讓他自行挑選一頭豬。

    林老頭瞧著院子裏,林老二和林老大他們合力抬著豬稱重的場麵,心裏委實有點發慌。便將林立文拉到一邊,壓低了聲音對他說道:“大郎,這價格會不會要得太貴了點啊?”

    “價錢確實是貴了些,但咱們也沒多賺什麽。”林立文卻麵色平靜的說著。

    一輩子地裏刨食,還從未這般做過生意的林老頭:“……”

    “爺,咱家這豬現在正是最長肉的階段。您自己也瞧見了,年前抓的這幾頭豬最近每日幾乎都要長上一點肉……這豬在最長肉的階段被提前殺了,那就不是損失了麽?我們的損失隻是沒擺在明麵上而已!”林立文雖一直以來對林家眾人都寬容大度,對村民們也顯得格外的大方……可那是因為他願意。

    這兩撥人,一撥是這具身體的血親,他們對林立文也回應了感情。而另一撥是這時代連基本的溫飽都艱難的弱勢群體,可以說他們觸動了林立文的心。

    至於張鄉紳,他哪一撥人都不是。那麽與他做起生意來,林立文自然是該怎麽來就怎麽來。

    他不會故意去占對方的便宜,但也不會實在到去損害自身的利益。

    沒一會,林老大與林老二兩人也將整頭豬的重量稱出來了。

    張鄉紳選的這頭豬稱出來的重量是一百八十來斤,換成這裏的斤兩便是一百一十二斤多一點,把零頭抹掉,最後林立文按照一百一十二斤來算。

    “張老爺,一共是這麽多錢……您這邊也算下看看數目可對。”林立文隨即就將錢數報了出來後,在張鄉紳借用了林家算盤細算之時,又折回了自己的房間。

    再次出來的時候,隻見林立文手裏麵拿著筆墨和空白紙張。

    先前林老頭的話倒是提醒了他一件事,今日這生意若想事後少些不必要的麻煩,最好還是先寫個憑證。

    待到張鄉紳那邊把具體銀錢數量算清後,麵對對方掏出來的銀錢,林立文並沒有直接去接,而是笑著把寫好的憑證先遞了過去。

    “大郎,這是作何?”張鄉紳詫異的問道。

    林立文這憑證上寫清楚了此次交易的具體金額外,還著重強調了兩件事。

    其一,他家的豬真沒有傳說的那般神效。其二,眼下這個價格是因為他養的豬未到最劃算宰殺時候的虧損彌補,非他惡意要高價。

    林立文更是還直接對張鄉紳說道,若是他現在後悔,今日這交易便就此作罷無妨,張鄉紳依舊可等一到兩月後再來家裏購買。到那時候,林立文願意按照正常毛豬價格出售一頭豬給他。

    然張鄉紳會今日前來求購,自是因為等不到那時候了,他便歎了一句:“大郎做事竟這般謹慎!”最後還是把憑證簽了。

    “張老爺可要幫忙?”林立文接過對方簽好的憑證後,笑眯眯的在那說道:“若是需要的話,我這邊可幫你送送。”

    “那可真是多謝大郎了!”張鄉紳倒還未想到能有這服務,頓感意外之喜了。

    林立文隻是本著生意人的態度,見著張鄉紳就一架牛車,且隻帶著一個老仆,要將這一頭豬活著拉回上塘村許是會有些不便而提供了一些便利的售後服務。

    畢竟這種願意花高價直接買上一頭整豬的富戶,適當的維護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因著今日他還要下地給棉花種子製作營養缽,最後林立文隻能讓林老二上錢家去租借了一架牛車,讓他架著那頭肥豬幫忙送去。

    “爺,這憑證您收好。”待到張鄉紳他們一走,林立文便把憑證交於了林老頭,還笑著與他說道:“有了它,這下您可能放心了吧!”

    “放心放心!爺一定好好收著它。”憑證裏的內容,林立文之前也口述了一遍。因此林老頭是喜笑顏開的接過憑證,與那賣豬的銀錢一塊又交於了林老太,叮囑她一定要好生收著。

    隻要有了這憑證,便是張鄉紳日後反悔,自家也不怕背後遭人議論了。

    賣豬的事到這便算是忙活完了,之後留下林老太在家裏看家,家裏其他人繼續出發去往地裏忙活。

    林家去歲買的那兩頭牛犢到現在已經有八個多月了,已經可以開始讓它們練習下地幹活等事了。

    但到底月份還不算很大,所以如之前拉豬送去上塘村的重活,林家還是沒舍得讓它們去幹。

    這一回也隻是讓兩頭小牛犢將這次所需的棉種和腐殖土,還有製作營養缽的幾個器物,以及兩桶不算太多的水一並拉到荒地後,林老頭立刻就又把它們帶到一處青草茂盛的地方去犒勞了。

    林立文則已經開始蹲下身去檢查,他前段時間已經經過初步培育的苗床。

    因為沒有各種複合肥可用,因此林立文用的是腐殖土和發酵腐熟後的家畜排泄物,再與土地裏原有的土混合到一起做的苗床。

    昨晚上又下了點春雨,因此這些土壤林立文摸在手裏的感覺便是較粘重。這樣的話,倒是不用他再往裏麵倒一點水用來增加土壤的粘度了。

    省卻了這一步後,林立文直接就拿出一個製作營養缽的器物,開始如製作蜂窩煤球時一般,先用力在這些土壤裏壓上幾下。待感覺裏麵的土收的差不多了時,他又走到旁邊的空地,用腳踩在出口處上端的橫踏處,一個中間帶著孔洞的土製營養缽便被擠了出來。

    而今日出發的時候,林家雖並未再去請村裏人幫忙了。到這會到了地裏,一些本在附近忙活的村民們瞧見林立文來了後,有不少人便笑嘻嘻的跑過來便瞧熱鬧,邊如往常一般學著做了起來。

    因此林立文一邊做,還得一邊提醒學著他這般製作營養缽的眾人:“往裏麵打土的時候,土一定要打的多且嚴實些,要不然製作出來的營養缽容易散掉……”

    結果他剛說完這話,那邊就有人因為打土不夠多,擠出來的營養缽便散在了地裏。

    “大郎,這,這可怎麽辦?”對方猶如做錯了事般的,頗有點無措的站在那。

    “無妨。”林立文耐心十足的說道:“你先將散掉的土打進去,再往裏麵壓多點土,重新製作一個試試看。”

    對方聽從林立文的話,再次重試了一遍後,果然這一次打出來的營養缽便沒有再碎掉了。

    “大郎,你快瞧瞧,我這可算是製成了?”那人又趕緊招呼林立文去看。

    “不錯!製得很好!”林立文檢查了一下後,也毫不吝嗇誇讚。

    而他這一誇,換來的是對方嘻嘻哈哈的笑聲。

    ……

    其實打營養缽也不算多難的事,隻是村民們從未做過,一開始才會有點失誤。待到大家掌握了其中的要點後,一個個的不僅速度上來了,且營養缽也越打越好。

    這些人還覺得打營養缽這事挺新奇的,甚至到後麵都沒林家人動手的機會了。

    林立文見著自家人閑了下來,便拿來棉種,分與林老頭他們,讓他們幫著一塊往打好的營養缽裏下棉種。

    “大郎,你這麽做能行嗎?”林老大拿著一籃子的棉種站在那,總覺得心裏十分的沒底。

    他是真沒見過,誰家種棉花,是這樣來種的。

    “能行啊!我這棉花到時候肯定能比村裏的收成高。”林立文說著,拿過裝滿著他剛調配好土的畚箕,開始往放好了棉種的營養缽上撒去一層土,將其覆蓋住。

    麵對這般自信的林立文,頗為憂心的林老大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勸說了。

    林立文這時卻還提議道:“爹,咱家露田那邊不是每年也要種上幾畝棉花麽?要不咱們這次順便也把那邊棉地的苗給育好?”

    “暫時先不了。”林老大連連搖頭表示拒絕。

    同樣在一旁幫著放棉種,聽到了林立文這一番話的林老頭也說道:“我們那邊地先不用你操心……你隻需顧好你這邊的地。”

    說白了,就是他們現在還是不相信林立文這法子能把棉花種好。

    “唉!”林立文不由得歎了口氣。

    林老頭和林老大他們憂心自己不能把地種好,可林立文看著他們這樣種植,心裏也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