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耬車(一)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355
  第8章 耬車(一)

    林老頭不識字,看著被塞過來的圖紙,一臉茫然道:“大郎,這是何物?”

    “爺,這可是好東西!是我近日才琢磨出來的……”林立文說道:“隻要有了它,咱們以後就可以做到一日播種十畝地!”

    早些時候,林立文見著秧馬的生意越發下滑,心裏便開始琢磨著打造第二件農具。正好這段時間,水稻種植完之後,林家開始準備種大豆。於是林立文便想到了一件適合在旱地使用的農具——耬車。

    耬車也叫耬犁,是一種需要依靠畜力的播種農具。(注1)

    心裏有了這個想法後,林立文就找林立澤要了幾張白紙和一點墨水,拿刀削尖了一根竹子,把這耬車的製作圖畫了出來。

    此刻,林老頭聞言,拿著圖紙的手都有點發抖了:“你說什麽?這東西一日能播種十畝地?”

    “真的假的?”

    林家其他人聽到聲音,也都看了過來。

    “當然是真的!”林立文走到最近擺在院子裏,用來盛放製作秧馬工具的桌子處,把上麵的東西挪開,再從林老頭手裏拿過圖紙,往桌上一鋪。

    林家眾人便一臉嚴肅的圍了過來。

    林立文開始指著圖紙給大家介紹:“你們看我想出來的這個新農具……上麵的這個是種子箱……下來這裏是排種器,輸種管,以及帶孔的開溝器……在操作時,隻需要後麵一人扶柄,前麵一牛牽引,就可以同時將開溝,下種,覆土三樣活一並完成!”(注2)

    林老頭是邊聽邊點頭。

    先前他是沒看懂圖紙,但到底是幹了多年的老莊稼人。因此林立文指著圖紙這麽一解釋,林老頭是一下子全聽明白了。越是明白,也就越清楚林立文說的這些確實是可行的。這個叫耬車的東西一旦做出來,即便是達不到日播種十畝,隻怕也差不到哪裏去。

    “爺,你想想,要是一人一日就能耕種十畝地。咱家這麽多人,那能多種多少地,多收多少糧食回來啊?”糧食就算產量低也不怕,隻要地種的足夠多,還怕沒糧食嗎?

    在這裏,別的都缺,唯獨不缺的就是無主的荒地!

    林立文還不忘畫大餅:“到那時,咱家就也能跟錢家一樣,日食三餐,還是頓頓幹飯的那種……您就想想它美不美!”

    美!

    真的美!

    林老頭都被林立文說的,腦海中都有畫麵了。

    “所以啊!”林立文趁熱打鐵,繼續蠱惑道:“爺,您就說,這麽好的農具,咱能不去做它嗎?”

    “那不能不做!”林老頭忙道。

    於是,林立文微笑著看著他說道:“那爺您給我點錢吧,我打算明日就上縣城找鐵匠定製耬車裏麵的開溝器。”

    “需要多少錢?”林老頭本來已經激動到臉頰漲紅,雙眼著迷的盯著桌子上的那張圖紙了。一聽林立文這話,理智這才回歸了些。

    林立文回道:“我這次打算先做個三腳耬車,這樣耕種起來速度也能快些。”

    耬車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根據需求,做成單個或者多個腳。每多上一個腳,一次便可多播種一行地。

    隻是每多一個腳,也就意味著需要多上一個開溝器。而開溝器正是整個耬車裏麵,必須用到鐵的部位。

    鐵在這時候,屬於朝廷管控物,可不便宜。但農具若想好使,是必然離不開鐵的。

    這也是這個時代,農業一直發展不起來的一個極大的原因。

    縱使荒田再多,單靠人力開墾,終究不行。

    林立文是算著這段時間家裏靠著秧馬掙了些錢,今日才來跟林老頭開這個口。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心裏麵時時刻刻的還在惦記著開荒。

    要知道在這裏,荒地不僅賦稅低,還能多到讓人隨意開墾!雖說不能充作桑田傳給後人,但生死才歸還官府也不是現代能比的。這對於從現代穿過來的林立文來講,條件已經給的足夠優越了。

    而且穿過來也接近一個來月了,主食日日摻雜野菜的吃法,也讓他實在難以忍受。尤其是晚上,因為一日隻食用兩頓,林立文幾乎夜夜都在忍受饑餓。最後餓得狠了,他隻能每晚睡覺前,往床頭放上一碗水。

    等到覺得餓了的時候,林立文端起水碗灌下去,肚子裏有了些許飽腹感後便趕緊眯眼睡覺。

    林老頭也實在是被林立文說的心動,最後一咬牙,同意了明日讓林老大陪著他一塊去縣城定製開溝器。

    林家村離縣城得有一二十裏地,於是第二日天還未亮,林立文就被林老大喊醒了。

    林老太和林周氏起的還要早,等到林立文起來時,林周氏已經做好了讓他們捎帶在路上吃的野菜餅子,林老太那邊也收拾出來一擔子的東西。

    有各種野菜野筍,還有一些雞蛋等等……這些都是讓他們順帶給嫁在縣城裏的林二姑的。

    家裏也沒有牛車,這一擔子的東西就隻能靠人力擔著走。

    “大郎,你這走的也忒慢了,還是把擔子給我吧!”在去往縣城的鄉間小路上,林老大站在那,對著身後越走越慢的林立文笑道。

    林立文一聲不吭的紅著臉,把擔子換了過去。

    他本來是心疼林老大,想著幫忙擔上一段路的。無奈這具身體素質委實太差,擔子落在肩膀上才一會功夫,他就有點吃不消了。

    “你原來是在學堂念書,沒吃過這些苦,不打緊的。”林老大穩穩當當的擔著擔子,口中還安慰他道:“爹跟你不一樣,爹幹這些活幹習慣了……”

    可沒人生來就該幹活幹習慣的。

    “爹,等以後我掙了錢,一定給家裏買一輛牛車。讓咱們以後去縣城,誰都不用再辛苦的擔著擔子走路。”林立文說道。

    聞言,林老大咧開嘴笑得格外的歡快:“成,那爹以後就等著你給我買牛車享福了!”

    往日裏,大郎總用著嫌棄的語氣來跟他對答,像剛剛這般貼心的話,林老大還從未聽見過。以至於聽見林立文這麽一說,林老大高興到在去往縣城的這一路上都是帶著笑的。

    越接近縣城,一路上碰到的行人便越多。

    等到了城門口時,林立文更是看到了一排長隊。這些都是跟他們一樣要進城的人,在這裏排隊是因為進城之前,要受到城門守衛的詢問和登記。

    除此之外,還需要繳納落地稅。

    這就是為什麽這個年代的人,如非必要,不會輕易往城裏跑的原因。因為每進城一次,這落地稅就要繳納一次。

    隊伍排了接近半個時辰,方才輪到他們。

    守衛問道:“哪裏人士?進城作何?”

    “堰塘鎮林家村人,進城探親,購置農具。”林老大趕忙回答完,又扭頭示意林立文把戶籍拿出來。

    守衛接過戶籍查驗無誤後,把戶籍給林立文還回去,又接過林老大遞過來的兩枚落地稅,最後目光落在他擔著的擔子上,提醒道:“若是要進城做買賣,需得往南市去。”

    林老大忙點頭回道:“多謝官爺提醒,我這個是送親戚的。”

    對此,守衛什麽都沒說,放他們進城了。

    這倒不是說守衛就信了林老大說的話,而是等到了進城後,若是林老大真的有做買賣,南市那邊自有負責這一塊的守衛做登記並收取交易稅。

    他剛那話,隻是提醒林老大,切勿跑錯地方。因為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允許百姓私自擺攤售賣東西的。比如在他們縣城,講究的就是東貴西富。

    東邊便是他們縣衙的所在地,而西邊則是城中眾富戶居住地。

    如行商這種行業,就被劃分到了南市和北市。其中南市以各種小商販為主,北市以各種家畜為主。

    畢竟古代沒有各種現代化設備和手段做協助,如果管理不嚴格些,很容易就會弄出大亂子來。

    然而也別看城門處管的這麽嚴格,但等到進了城門後,沒走上多長的路,林立文他們就到達林二姑那裏了。

    這不是說林二姑家住的離城門近,相反,林二姑嫁的人姓黃,是在南市較中心的地段開著一間雜貨鋪子。

    說到底,是因為這個年代的大多數縣城都並不大。除非是一些富饒之地,否則很多城鎮麵積都非常狹小,比如他們縣城,尚且不足兩個平方公裏。

    也就是還不到二十萬平方米。

    這數字乍一聽是挺多的,但要知道在現代一個標準的足球場就有七千多平方米。

    至於人口,那就更沒法跟現代比了。

    林立文以前上學的時候就曾聽老師說過:“在古代,衡量一個縣的標準之一,就是人口。比如唐朝,六千戶為上縣,兩千戶為中縣。”(注3)

    這個數字指的還是整個縣城所有登記在冊的人口,若隻是單說縣城城鎮常駐人口,那就更少了。畢竟一個縣城,還是以種田的百姓居多。

    所以穿越過來這麽久,林立文就沒打算在古代做什麽生意。一來生意要做大做好,需要背景和資本,這些他沒有。二來,就算是做一些小生意,如一些穿越小說裏寫的,像在縣城開個鋪子,賣點新奇的吃食在這裏也根本沒寫出來的那麽容易。

    畢竟整個縣城人口數量擺在這,除非是一些貼近民生的必需品,否則真掙不來什麽錢。便是林立文前段時間做的那個秧馬生意,也就是卡在了農忙期,又先讓眾人感受到了其好使之處,這才碰巧掙了點錢。

    而過了那段時間後,這秧馬的生意除非林立文能做到外地去,但在本地卻是很難再做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