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耬車(二)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351
  第9章 耬車(二)

    “大兄,大郎!你們怎的來了?”林二姑瞧見走進鋪子裏來的倆人,一臉驚喜道。

    縣城離林家村路程較遠,家裏沒有牛車的話,往來一次費時間又很是辛苦。所以自出嫁後,一年到頭唯有逢年過節她才會回去。

    就這還得看家中是否有事,看天氣是否糟糕。

    “一路走來累了吧?渴不渴?快把擔子放下來坐著歇會……”

    在林二姑說著這些話的時候,一個個子不算太高,皮膚偏白,身材也略胖的男人同樣笑著衝林老大喊了聲“大兄”。

    這男人就是林二姑嫁的人,叫黃書成。

    古代糧食產量低,老百姓大多吃不飽,因此一眼望過去,十個得有九個瘦。而像黃書成這般身材的,便意味著其家境不錯。

    這黃家跟林家一樣,下麵也是兩房。因為賦稅原因,黃家明麵上是未分家,但實際上兩房的吃住生活已經分開了。

    現在黃家二老跟著大房一塊住,因著林二姑肚子裏這會又懷上了,便把兩個孫女接過去帶著。至於這個雜貨鋪子,是林二姑嫁過來後,黃家公婆分給他們二房的,由他們兩夫妻管著。

    此刻,林立文也趕緊衝著倆人喚了聲:“二姑,二姑父。”

    林老大則指著卸下來的擔子對林二姑他們說道:“這些東西是爹娘收拾出來的菜和雞蛋,都是拿給你們的。”

    黃書成瞧著那些東西,便說:“勞嶽父嶽母記掛,大兄勞累了……往後人來了就成,用不著帶上這麽多東西。”說完又問:“大兄和大郎今日來,可是有事?”

    這時林二姑也端了兩碗涼水來,林老大接過一口喝完,才笑著回道:“是有事……我家大郎想出了一個好用的新農具,爹就讓我帶他上縣城找鐵鋪定做。”

    然後,將林立文這段時間做的事說了一遍。

    “最近那個叫什麽秧馬的,就是大郎想的?”黃書成訝異的看向了林立文。

    黃家一家都生活在縣城,雖然不種地,但是家裏卻並不是沒有地的,隻是都佃出去了。他們家的桑田還緊挨著林家村,當初黃書成跟林二姑的第一次碰麵也是因此而來。

    而且因著開的是雜貨鋪子,前段時間也有一些人上鋪子裏來問有無秧馬賣。因此秧馬這東西,黃書成雖沒見過,卻絕對是聽過不少了。

    今天卻聽林老大說,秧馬居然是林立文想出來的,也不怪黃書成如此驚訝了。

    對於林家這個大侄子,黃書成其實一直不怎麽喜歡。不過就是仗著去學堂念了點書,還是念了多年,什麽名堂都沒念出來的,對著人時卻整日裏擺出一副眼高於頂的模樣。

    不過黃書成到底是做生意的商人,這些不滿他一般都不會表現出來。

    對比之下,林二姑就不一樣了。

    “哎呀,我家大郎怎就這般聰慧!這般好使的農具也能想出來。”林二姑高興的對著林立文就是一通狠誇。知道林老大還要帶著林立文去鐵鋪那邊定製新農具,林二姑便讓黃書成陪著去一趟。

    在陪著去往打鐵鋪的路上,黃書成跟林老大邊走邊閑聊。

    聊的都是林家的一些事,基本上是黃書成在問,林老大在答。直到黃書成不經意聊到林立文身上,他方才知道林立文從學堂退學了。而現在在學堂念書的,竟是林家二郎林立澤。

    對這件事,林老大麵上還是能瞧出些難受。

    可林立文麵色出乎預料的平靜不說,竟還回道:“我入學堂多年都未曾念出成果,終是我資質不行,不好再拖累全家……二郎不同,周夫子都誇他天資聰慧,想來將來必能考取功名,金榜題名。”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滿怨恨,還誇了林立澤。

    這般態度,驚的一向來能說會道的黃書成都卡殼了。甚至一直到一群人從鐵鋪回來,黃書成還沒能消化完林立文這般大的轉變。

    守在鋪子裏的林二姑遠遠瞧著一行人回來了,連忙跑去不遠處的包子攤。

    都是長久挨在一塊做生意的,再加上黃家雖說也是日食兩頓,但不同的是,林二姑幾乎每日中途買上兩個素包跟黃書成一塊食用。

    因此包子鋪老板一見林二姑,便笑著與她說道:“可是跟往常一樣,要兩個素包?”

    林二姑搖了搖頭:“今兒我娘家大兄和侄兒來了,給我拿四個饅頭吧。”

    林二姑之所買饅頭不買素包,可絕對不是舍不得花錢財,反倒是她重視娘家人。說起來還是因為糧食產量低,因此在包子攤上,最貴的當然依舊是肉包,可純麵做的饅頭,它的售價卻是比素包貴上許多的。

    待林二姑將四個大饅頭買回來後,林老大還說道:“做什麽費錢去買饅頭,出門前你大嫂給我們做了菜餅,餓不著……再說就算要買,我瞧著那素包就挺好的,價格便宜不少,個頭還大上許多。”

    林二姑便回道:“素包裏麵全是菜,吃進肚裏哪能有純麵做的饅頭紮實。”

    這裏的素包可真就完美的詮釋了,什麽叫皮薄餡多。個頭都做很大,一口咬下去,外麵隻有薄薄的一層皮,裏邊全是滿滿的菜。

    隻是這些菜餡隻放了點鹽做簡單的調味,所以吃起來依舊是一股子草味。而購買這種素包的,都是沒什麽錢,隻追求簡單的飽腹之需的人。

    而純麵做出來的饅頭在個頭上,要比素包足足小上三分之一,顏色因為粉質的原因也偏黃。可林立文一口咬下去卻是滿口的麥香,兩個饅頭吃完後,肚子更是有一種自穿越過來後少有的飽腹感。

    使得林立文越發迫切想要趕緊把糧食產量搞起來,可鐵鋪那邊定製的農具需得等上至少三日才能做好,但他們卻是不能一直呆在城裏就這般等著。

    於是待到林老大和林立文將饅頭吃完,便提出要回去了。林二姑去收拾了一些自家雜貨鋪子售賣的東西往籮筐裏塞的時候,黃書成則對著林老大他們說道:“我隱約記得有人近期好似要回鄉裏,待我晚點再去問問,若果真如此的話,便托他幫你們把那農具捎帶回去。”

    林老大忙道:“那再好不過了。”

    進城一次就得繳納一次落地稅不說,光是來回縣城這一趟也不是個輕省的活。

    好比今日,天不亮就趕路,路上更是半點都不敢耽擱。但等到林立文他們回到林家村時,太陽已然不見,僅剩下一絲餘光在照亮著天邊的雲霞。

    林家餔食已經做好,被林老太放在灶上用餘火溫著。這會瞧著林老大和林立文都回來了,便連忙端上桌。

    林老太惦記著林二姑,等不及在飯桌上就問起了林老大。

    林老大回道:“我瞧著芸娘氣色還不錯。”

    “那就好。”林老太歎氣道:“我現在隻盼著芸娘這一胎能如願生個男孩才好。”

    這做娘的,哪怕閨女出嫁了,心裏麵終究也是惦記著的。

    林老太有三個閨女,林大姑嫁的是隔壁劉家村,雖說家底差了些,但林大姑爽利能幹,女婿也人好厚道,不用她多操心。而林三姑呢,家裏本念著她性子軟,特意選了個離家近的。哪想到當初是近了,可那一家子原是因為打仗逃難過來的,後來太平了,朝廷又發布歸鄉函告,這一家便隨大部隊歸鄉去了。

    那距離可遠了去了,林老太縱使想操心也操不著了。

    現在唯有林二姑這裏,雖說嫁的最好,公婆又明事理,早早就給了鋪子讓小兩口單過,還肯幫忙帶倆孫女。但叫林老太覺得唯一的缺憾,就是林芸娘缺個兒子了。

    為著能讓林二姑趕緊生個兒子,林老太最近沒少對著祖宗牌位祈禱。

    飯畢,林老太開始收拾林二姑送的那些東西。

    林立文則跟著林老頭,拎上十個雞蛋,去了錢家。

    開溝器已經交了錢在趕製了,要不了幾日黃書成還會找人幫忙捎帶回來。等開溝器一到,耬車的其他部位也能做好。但要讓其使用起來,還需要一樣東西——牛。

    牛在古代一直都是受官府保護的,每一頭牛都是要去官府報備並登記在冊的,百姓更不得隨意宰殺。

    林家沒有牛,整個林家村有牛的人家也隻有那麽少少幾戶,因此大部分人到了需要牛來幫忙耕地時,就得攜帶物資找有牛的人家租用。

    錢老爺家的牛是林家村最多的一戶,成年壯牛就有四頭,且另外還有兩頭母牛和三頭才三四個月大的小牛犢。

    人又和善,村裏人都喜歡租用他家的牛。這會錢老爺聽說林家要租牛用,一口就答應了下來,還笑著問:“隻租用一日夠了嗎?”

    林家雖然隻有十畝桑田,也不讚同林立文去開荒。可並不代表林家就沒有開過荒,相反他們開出來的荒地就有七八畝。這是因為當初他們開的早,搶到了較好一些位置的旱地。

    而現在太平日子已經過了十五年,好荒地早被搶沒了,林家這才不願林立文去開荒的。

    林老頭想到自家大郎做的耬車,便忙回道:“夠了,夠了……”哪怕最後與林立文說的有一點差異,他們自己也能趕出來,用不著多租。

    畢竟多租用一天的牛,就得多出上十個雞蛋。而且牛租回去了,當日喂牛的吃食也得他們準備,還得盡量置備好的,萬萬不能委屈了牛。

    牛確實是吃草為主,但卻不能隻吃草。

    而一頭勞作的壯牛,一日的吃食也需耗費不少。這在糧食產量本就極低的古代,更是使得一些老百姓哪怕買得起牛犢,也不一定能養得起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