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秧馬其物(二)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282
  第7章 秧馬其物(二)

    待林立文把秧馬讓出來,林老頭坐在上麵就不舍得下來了。他還樂嗬嗬的吆喝相熟的村人過去瞧,讓人家看他坐上麵忙活,聽他嘴裏一個勁的在那炫耀:“哎喲喂,這‘馬’好使!真好使……”

    這種話若是放在平時,少不得讓聽的人酸上幾句。但這會,大家全都一臉笑容的跟著林老頭一塊誇。

    誰讓他們是真眼饞這個“馬”呢!

    而林立文這邊呢,秧馬給了林老頭,他幹脆主動跟大家講起秧馬的製作來:“製作秧馬最要緊的,其實就是兩個地方……其一是最底下那層,首選榆樹或者棗樹,方便田地裏麵來回滑行……其二是上麵這部分,得選體輕的木製,比如楸木或者梧木……”(注1)

    “這些木頭我家有!”林立文說完,人群裏立刻有人就喊道。

    “我家也有……”

    主要是這幾種木頭都是村裏常見的,大夥聽說隻需要這些木頭就能製作出這般好使的木馬,一個個的都興奮了。

    至於怎麽做的,秧馬這東西還真沒什麽太大的技術含量。會點木工的,隻需瞧上一眼就能做出個七八分來。甚至哪怕不會木工的,手巧一些,再稍微琢磨一下也差不離了。在古代還沒什麽專利保護,便是人家學了去也沒地方說,這也就是林立文為什麽會把製作方法跟大家直接說出來的原因之一。

    其二則是林立文想要打好村裏關係。

    哪怕是在現代,在農村待過的都知道,越是鄉下越需要人際關係。關係處好了,家裏有點什麽事,稍微吆喝一聲,大家一股腦的就幫忙做了。關係要是處不好,如嘴角上的一些摩擦那都還是小事,背地裏的各種小動作才更惡心人。

    更別說,這裏還是古代。

    古代律法沒有現代齊全,官府執行力更是沒法比,將來還需要在這裏開荒打下事業第一步的林立文也因此更重視在村裏的關係。眼下能用一個簡單的秧馬,扭轉大家對他的看法和拉進林家跟村裏人的關係,對林立文來講,簡直是太值了。

    “整個秧馬的製作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這些了……”林立文還說道:“大家回去做的時候,若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到時候也可以直接來問我。”

    人群一片嘩然,誰也未曾想過一向來眼高於頂的林家大郎不僅大大方方的把秧馬製作方法說了,態度還這般的和善,頓時讓他們生出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大家頓時萬分感謝:“要是真做出來了,可得好生謝謝大郎……”

    林老太,林老大和林周氏這會也是又驚又喜,不僅林老頭和林立文那邊有人圍著滿口的誇讚,就是他們這邊也有。都是往日關係好的,一個個的滿嘴也都是誇他們家大郎。

    “大郎真不愧是讀過書的,從沒下過地,也能想出這麽好使的農具來……”

    這狀況往日他們哪碰到過啊,林老大和林周氏又不是那種活絡人,頓時就有點手足無措。還是林老太比較淡定:“我家大郎打小就聰明,就是嘴不大愛說話。有什麽事,隻自己偷偷琢磨……”

    其實是以前的原主自持讀書人身份,看不起村裏人,覺得人家都是一群泥腿子,不屑跟他們說話。不過這會,村裏人都深覺林老太說的對。

    瞧瞧,多好的林家大郎啊,以前會被大家誤會成那樣,都是因為他嘴不太愛說話了點。

    有了早上這一出,幹完白日的農活後,當天下午就有人回去搗鼓起秧馬來。

    大家都是第一次製住秧馬,少不得就得去林家詢問。而林立文也像他早上說的那般,甭管是誰來問,都獲得了他仔細的回答。

    當詢問的人實在過多時,林立文索性喊了林老二過來幫忙。畢竟昨晚上林老二有幫忙做過秧馬,他也算有經驗了。

    於是眾人將林立文和林老二圍了起來,由林立文進行口頭上的指導,林老二來演示實際操作。

    在林立文教授眾人時,林老頭和林老大他們也在跟著一塊學。他們家現如今也才一個秧馬,白日的時候大家輪流著使用了下,感受了一把秧馬的好使後,最後大半的時間還是歸了林老頭和林老太。所以明日下田的時候若想全家都能用上秧馬輕省點,今晚必須得連夜趕製出來才行。

    於是這一晚,林家燈火亮了足足大半宿。一直到夜深,且顧著明日白天還需下田幹活,眾人這才陸陸續續的從林家離開。

    第二日,村裏就有不少的人都在田裏用上了秧馬。

    坐在秧馬上忙活的眾人,還沒覺著有多累,眼前一大片的秧苗就被拔完了。也不隻是拔秧的,插秧的也一樣。隻覺得自己也就是動了幾次秧馬,秧田裏就被插了一大片秧苗。

    等一日忙活完,有那家裏水田較少的村民便發現,自家往年需要兩三日才能忙活完的秧田,在有了秧馬後,竟隻花費了一日就幹完了。

    像是一些家裏水田多的就更驚喜了,因為他們的水田越是多,就越能感受到秧馬的好使之處!

    於是大家看林立文的眼神便又不一樣了,碰上林家其他人,也一個個的要多親熱有多親熱,要多熱情就有多熱情。

    就連錢家老爺,也因為這事對林立文感觀好上了許多。雖說他家桑田全是佃出去給人種的,可農活上的一些事,錢老爺也是關心的。

    林立文搞出了秧馬,現如今不單是整個林家村的人都用上了,便是那外村的,近日裏也有不少人過來打探詢問了。他們種植水稻的田地也是緊挨著河邊,這段時間沒少瞧見林家村的人騎著奇怪的“凳子”在水田裏勞作。

    瞧得多了,見著這東西的好使之處了,便有不少人心動,林立文借機做起了秧馬的生意。

    秧馬確實沒啥太大的技術含量,經過多方考慮的林立文沒指望它賺村裏人的錢。可對外鄉人,林立文卻不需要顧慮那麽多了。

    因此最近這段時間,林家忙活完水稻栽種的事情後,一家子都在忙著趕製秧馬。畢竟水稻移栽種植是有時間的,這生意也就這段時間好做。那些願意花錢買秧馬的外村人,大多數考慮的也正是這一點。

    至於林家村的其他人,哪怕他們現在都會做秧馬了,可這手藝到底是林立文白白教給他們的。別的不說,起碼短期內林家村的人是不好意思去搶這門生意的。

    於是錢家老爺瞧著林家這秧馬的生意做的竟然還不錯。

    早些時候,林老大還帶著林立文上家裏來了一趟,給他們家送來了兩個秧馬。

    錢老爺自己用不上這秧馬,但是卻滿意林家的態度,在家裏就跟錢夫人說道:“我瞧著現如今的林家大郎,倒也不是那麽不堪了。”

    “再是不錯,林家那家底子擺在那裏,能好到哪裏去?”錢夫人哼道:“那麽大一家子,攏共才十畝桑田,還要供個讀書人不說……等到將來上麵兩個老人走了,這十畝桑田還得分一半出去。你來說說,這日子咋過?”

    真就不能怪她嫌貧愛富,還是那句話,自家嬌養著長大的閨女,當娘的哪舍得她將來嫁出去吃苦。

    “行了,親事都已經定下來了,現在說這些都是白搭。”錢老爺皺著眉頭道:“咱們之前不是都說好了嗎?等到秀秀將來出嫁,給她多陪嫁點田地……”

    林家這邊,林立文可完全不知道錢家有給閨女陪嫁田地的打算。更甚至,他還在琢磨著如何能在不損害錢家的情況下把這門親事給退了。

    一來這門親事是原主算計得來的,在林立文看來,錢家那小姑娘就是個受害者。隻怕錢家那邊對這親事也是各種的不情願。二來,錢家那小姑娘年紀真就太小了,十三四歲這個年紀放現代,人家還可以過六一兒童節呢!

    隻是這親事並不是那麽好退的,要不然當初錢家早就想辦法給推掉了。

    林立文這一時半會的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便隻能暫時將這事擱著。而且最近這段時間,他也特別的忙。

    隨著秧馬的推行開來,最近這幾日,越來越多的人摸到林家村來求購秧馬不說,還有一些挑擔的賣貨郎尋來了。

    這段時間為了趕製秧馬,林家前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麵堆積了一堆堆的木頭,林家眾人在其中忙忙碌碌的身影……儼然已經有了一個小工坊的感覺。

    隻是這門生意時效不長,前前後後加一塊也就做了二十來天的時間,每日過來購買秧馬的人便漸漸沒有幾個了。而早在幾天前,林家這個秧馬的作坊裏也隻剩下了林立文和林老二倆人在忙活。

    林家畢竟還是靠著種田吃飯的莊稼人,而這段時間正是農忙日,地裏的活還有大一堆等著要做的。也就是今年得了秧馬的幫忙,秧田裏省下了不少時間,他們前段時間才能有空閑掙這個製作秧馬的錢。

    林老頭十分滿意於這段時間家裏的進項,等又過了兩日,瞧著一整天賣不出去一兩個秧馬後,林老頭便打算讓林立文和林老二也把製作秧馬的活放下。誰知他還未來得及說這事,這日下午幹完活歸家,便瞧見自家大孫子滿臉笑容的拿著一張圖紙,雙眼放光的盯著自己。

    隨後,隻聽見大孫子說道:“爺,我又想出了一個好農具,隻是這次需要家裏掏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