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大家的姑爺
作者:小桂花婆婆      更新:2022-07-21 15:07      字數:4164
  第188章 、大家的姑爺

    前幾日, 周青林又往建造安置房的隊伍中添加了五十多個人,這些都是附近到縣城來找活計的村民,有了這麽多人的加入,速度果真比先前快了不少。

    楊縣丞有些理解不了知縣大人的做法, 總覺得他太心急了, 好像恨不得馬上就能把安置房都蓋好一般。

    周青林肯定急啊, 大女婿已經悄悄告訴他,那日在朝會上皇帝封他為大司農的事,還說可能過不了多久嶽父就該回京城任職了。

    話說,當知道皇帝竟然給自己安排了大司農一職後, 周青林簡直是又驚又喜,驚的是, 沒想到自己一下子跳的這麽高,居然連升九級, 喜的自然是大司農這個職位了, 這可是司農司的一把手,除了聽皇上的, 剩下的就是自己當家做主了, 多好。

    不過有一點周青林和女婿的看法不一樣,那就是聖上最快也得在新糧推廣結束後才會招自己回京, 也就是今年年末,那時糧食都已歸倉,一切都有時有終。

    周青林算了算,到年底還有近半年的時間。

    所以自己得趁著還沒調離南川知縣這個崗位前,把承諾給作坊工人的房子都造好並讓他們搬進去。

    可別讓人空期盼了一場。

    這樣想著, 周青林才會繼續增添建房人手, 免得拖延了時間。

    好在泥瓦匠的手腳並不慢, 就像他們自己先前說得那樣,蓋簡單的青磚大瓦房要容易許多,隻要東家能把青磚和瓦片及時供應上,建造起來並不費時。

    這不,才過了一個多月,第一批二十套安置房的青磚部分已快完工,再有個十來天,就該上梁蓋瓦了。

    而與此同時,第二期的三十套安置房的牆基已經開始打了,等那邊砌好了青磚,這邊剛好可以接上。

    都說居住不穩定,人心難安定。

    不管在哪個朝代,房子都是安身立命之所,有了房子生活才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有了房子心裏就有了依托。

    自新房開建以來,老鄭頭和小泥鰍爺孫倆,就連做夢都是香甜的。不單單是他們,作坊裏其他乞丐也都是天天好心情。

    這段時間眾人的生活日常就是:卯時起床,先到路澤塘看看蓋房子的進度,然後再回作坊吃早飯,接著開始幹活,幹活途中聊的都是新房子的話題,等忙好一天的活計,吃了晚飯後,眾人還會再去路澤塘走上一趟,想看看一天下來青磚壘高了多少,院牆有沒有到一人多高。

    每日就這樣不厭其煩,周而複始,充實又快樂。

    ,

    曉金村。

    吃了晚飯,村口大槐樹下又聚集了好些村民,大夥兒都在議論著最近聽到的新糧種的事。

    “昨日方王村的喬大寶說,那個叫玉米的新糧,郡城周邊的村農們都已經種上了。”

    “是啊,還有那個叫什麽薯的,聽說畝產量能有四千多斤呢,哎喲,想想都激動啊!”

    “激動啥啊,咱現下又種不上,等輪到咱們曉金村,怕都得明後年了吧!”

    眾人一聽這話,忍不住歎氣,這幾日到處都在傳高產糧種的事,可惜他們曉金村連新糧種的毛都沒瞧見。

    前幾日官府貼出告示,說是因為新糧種數量有限,所以隻能先滿足部分州府的村民試種,等種出產量後,再供應種子給其他地方的村民。

    唉,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輪上,心急啊。

    見大夥兒都是一副唉聲歎氣的樣子,周正鐵笑道:“這有啥好歎氣的,要我說啊,新糧種遲些也無妨,如今又不是吃不飽飯的那幾年,自免了田稅後,每年家裏就能多出這麽多糧食,你們想想看,這方圓幾十裏的村民,像咱們這種好日子的能有幾個。”

    張金富跟著附和,“說的對,咱們村的日子可比旁人好了不知多少倍呢。”

    大夥兒紛紛點著頭,心道,這還都是托了青林兄弟的福呢。

    這邊村民正說著話,不多會兒便聽村道上傳來嗒嗒嗒的馬蹄響,聽著就是有很多馬的樣子。

    眾人忙轉頭望去,隻見村道上,一支大約有十來輛馬車的車隊正往這邊駛來。

    ,

    牛三和最前頭馬車的車夫坐在一起,趕慣車馬的人,識路的本事自然要比旁人厲害一些。

    這不,牛三也是剛被老爺買下的那會兒來過一趟曉金村,如今再找過來時,卻也沒有迷路。

    見車隊轉進了村子,原本發著愣的村民們立馬都回過了神。

    這樣的大排場他們可從未見過呢。

    再看趕著馬車的車夫全都是一身侍衛的打扮,大家心中更是惴惴,不知道這些人來曉金村幹啥來了。

    倒是周正鐵眼尖,他總覺著,坐在最前頭馬車上的漢子有點眼熟,自己好像在哪裏見過。

    可還沒等周正鐵想明白,就看見那人轉頭對身後的車廂說道:“大姑爺,二姑爺,咱們到村子了!”

    大姑爺二姑爺?

    眾人正疑惑著,這時車廂的布簾掀了開來,不多會兒,就見從馬車上下來兩位錦衣公子。

    隻見兩人相貌堂堂,器宇軒昂,端看周身的氣度,便知不是尋常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兒。

    來人正是江灝和沈蕭。

    此次兩人過來,是特地幫著嶽父送高產糧種到曉金村來的。

    從南川過來雲河鎮,倒比去京城還要近一些,三天的路程就能到了。

    慶陽郡治下七個州府,大小縣城更是有四五十個,買回去的糧種粥少僧多,周青林早就考慮到曉金村會排不上新糧的事了。

    是以就在幾日前,周青林特地安排了牛三,讓他和喜子兩人往曉金村送些紅薯和玉米過去。

    江灝和沈蕭知曉此事後,便提出要一起去的想法。兩人理直氣壯地認為,聖上派他們過來本就是為了推廣新糧而來的,這給百姓們送糧種上門,當然也在這一範圍內了。

    所以他們一定得去。

    連襟兩個肯定不會承認,他們就是很想去未婚妻的老家看看來著。

    聽到江灝他們要給百姓送糧種去,黃次輔自是舉雙手讚成的,心說,要不是自己還要坐鎮糧種收購之事,他也想跟著一起去呢。

    就這樣,江灝挑了十來個侍衛,駕著裝滿玉米和紅薯的馬車,與沈蕭就往曉金村來了。

    牛三正想打聽姑太太的住處呢,見到周正鐵他們後,忙上前問詢,“這位小哥,和你打聽個事兒,那周氏族長的家往哪兒走啊?”

    周氏族長?

    哎呦,那不就是向東叔嗎。

    周正鐵馬上反應了過來,再看對方的臉時,突然想起,這不就是青林家的仆人嗎,難怪方才自己瞧著眼熟來著。

    想到這裏,周正鐵忙笑道:“認得的認得的,我這就領你們過去!”

    說罷,他就快步走至一旁,給人帶路去了。

    其他人見狀,忙跟在了馬車的後頭,都想看看這些人找周向東為了何事。

    一行人很快到了周向東院外,周正鐵忙上前敲門,道:“向東叔快開門,青林兄弟派人回來了!”

    屋裏正和老頭子聊著天的劉氏一聽“青林”兩個字,忙唰地一下站起身來,而後三步並作兩步跑過來開門了。

    周向東也起身跟了出來。

    等開了院門,劉氏就被眼前的大陣仗給嚇了一跳,哎呦,咋這麽多馬車啊,還有,這兩個微笑著臉的公子自己不認識啊。

    劉氏還在納悶著呢,就聽到那兩位俊公子朝自己朗聲道:“姑婆!”

    姑婆?劉氏頓時吃驚不小,心說,這兩位貴公子怎麽喊自己姑婆啊,這不是大丫姐妹幾個這麽叫的嗎?

    對哦,大丫她們幾個,劉氏眼前一亮,這兩人莫非是大丫和二丫的夫婿?

    果然,就聽一旁的牛三說道:“姑太太,這是咱們府裏的大姑爺和二姑爺,此次特地給村裏送高產糧種來了。”

    村裏人知道是周青林讓人回來後,早就往這邊聚了過來,此時正屏聲靜氣豎著耳朵呢,所以“高產糧種”這四個字大夥兒可都聽的真真的,頓時人群中炸開了鍋。

    哎喲,他們曉金村也有新糧種了!

    哈哈哈哈,青林兄弟實在太好了!

    ,

    不說劉氏知道自家大丫二丫許了這麽好的夫婿後,是怎樣的激動心情,就是整個曉金村的村民們,看到從馬車上搬下來的一袋袋玉米和紅薯後,都高興的恨不得蹦上了天。

    等牛三和喜子十分自豪地告訴眾人,這家喻戶曉的高產糧食就是他們老爺種出來時,村民們驚詫之餘更是深深的與有榮焉了。

    此時的他們,很想跑到人最多最多的地方,然後大聲告訴眾人,高產糧食就是他們曉金村的狀元郎種出來的!

    對,狀元郎,六元及第的那種!

    而周氏族老們,則摸著黃燦燦的玉米和圓乎乎的紅薯,簡直舍不得鬆開手。

    幾雙老眼裏更是裹滿了淚,老天,這可是畝產好幾千斤的糧食啊,有了這樣的高產糧,往後的子子孫孫就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他們周氏出了個了不起的人物啊!

    而另一邊,劉氏心情愉悅地領著兩個侄孫女婿去了村西頭的家裏。

    雖侄女婿一家如今不在這裏住,可劉氏時不時的會過來打掃一番。

    特別是每到刮大風下大雨的時候,周大栓周大柱兄弟倆都會過來四處查看,生怕哪裏被吹了瓦或者漏了雨,屆時傷了宅子。

    江灝和沈蕭在屋裏轉了好幾圈,而後又到周邊的小溪和山林裏逛了一逛,眼前這空穀幽蘭的居住環境,居然讓打小就錦衣玉食的連襟倆有些羨慕起來。

    ,

    隻在曉金村停留了小半日,江灝和沈蕭兩人就準備回去了。

    聖上交代的收購糧種之事已差不多完成,過不了多久他們便要回京去了,所以不好在這裏耽擱太久。

    劉氏掏出兩個紅紙包分別塞進兩個侄孫女婿的手裏,笑道:“這是姑婆的一點心意,你倆可不許嫌少哈!”

    曉金村這邊的規矩,姑爺第一次上門,長輩可是要給見麵禮的。

    “哪裏哪裏。”連襟倆欣喜接過,準備回京後在未婚妻麵前顯擺顯擺。

    村民們也都出來相送,放眼望去,不管是周姓的還是張姓的,亦或是其他姓氏的幾家,大家夥都聚在了村口。

    看著相貌堂堂,氣度不凡的周家女婿,村民們心裏不禁自豪起來,心道,這可是他們整個曉金村的姑爺呢。

    ,

    七月底,黃次輔一眾人回到了京城,一同帶回的,除了玉米和紅薯,還有香甜軟糯的紅薯幹。

    不過這些好吃的,除了玉米和紅薯,那個叫紅薯幹的景康帝毛都沒見著,不是眾人舍不得分給皇帝吃,而是他們壓根忘了分享美食這件事,這不一下馬車,大家就各顧各的背上自己的那份,滿心歡喜地回家去了。

    嘿嘿,狀元郎可真大方啊,原先說好一人二十斤的,結果臨走前又給他們加了十斤。

    等景康帝吃上紅薯幹時已近年關了,是慧郡王特地給自己祖父送來的。

    吃著軟糯香甜的紅薯幹,老皇帝並沒有詢問這麽好吃的東西是從哪裏來的,話說他堂堂一國之君,總不可能連自己大孫子待在哪兒都不知道吧。

    癸卯年臘月二十六,這一日注定是個載入史冊的日子。

    大朝會上,景康帝出人意料的連頒兩道聖旨。

    邱公公手捧明黃帛卷,清聲朗讀:嫡長子李喆,日表英奇,天資粹美,今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係四海之心。

    音落,晉王接旨謝恩,而寧王麵色難看,附其者更是心下惴惴。

    相較於震驚滿朝的立太子聖旨,第二道封周青林為大司農的聖旨就並不那麽吸人眼球了。

    ,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5-26 22:04:36~2022-05-28 16:06:1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小五 5瓶;natsuki、魚找水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