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院試開考
作者:小桂花婆婆      更新:2022-07-21 15:07      字數:4189
  第69章 、院試開考

    之後的日子, 周青林便開始了兩點一線的書院生活。

    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早鍛煉,一百個俯臥撐外加八段錦。

    等天稍微亮一點後,他就會拿上鋤頭去後院繼續開墾菜地,原先挖好的那塊, 劉蓮芝已經買了菜籽種下去了。

    黃瓜, 茄子, 絲瓜,還有扁豆,每樣都撒上了一些,都是幾個閨女愛吃的菜。

    等忙到差不多卯時正, 周青林就停了手裏的活計,洗漱過後便拿出自己抄寫好的律文冊子, 一條一條地背誦起律法條文來。

    這書冊是他花了十幾個晚上才整理出來的,按照自己想到的法子, 周青林把律法書上的所有條文都直接劃分成了“構成條件”與“律法效果”兩大部分, 這樣就簡潔明了多了,閱讀起來也確實輕鬆了許多。

    背讀了這麽多天, 上麵的條文周青林已經熟記在心了。

    如今他隻要看到冊子裏的每一條處罰結果時, 腦海中便會浮現出很多與之對應的律條來,犯了哪些錯會受到什麽樣的處罰, 他都能正確地對答上來,可見自己的背書法子確實有事半功倍之效的。

    吃過早飯,和妻女分別後,周青林就背上書箱去書院了。

    知道爹爹這是上學堂念書呢,原本纏人的小丫也變乖了好多, 現在小姑娘不但新學會了好多字, 而且也開始跟著幾個姐姐在家一起學畫畫了。

    除了識字, 這段時間周青林已經開始教幾個閨女畫簡筆畫了,因為平時課業比較忙,所以他和孩子們約定好,自己每三天教她們一次新的內容,然後剩下的時間就讓閨女們自己多多練習。

    學簡筆畫線條是關鍵,橫平豎直都要一一表達到位才行,周青林讓幾個閨女從最簡單的物件開始畫起,慢慢再加深難度,幾個孩子的接受能力都很強,學得也特別認真。

    特別是二丫,自從爹爹把屬於她的那本畫冊也設計好送到書店後,小姑娘的學習熱情更是高漲了許多。

    從旺枝巷走到見知書院大概十來分鍾的路程,周青林把點掐得準準的,每次他到書院時,正好都是老徐頭打開班舍門鎖的時候。

    中舍班的學子和隔壁風棠書院的學生還是時不時的會打打嘴仗,周青林從最開始時的吃驚,漸漸的已經習以為常了。

    他打開書箱,從裏麵拿出一本中庸來,早讀課的時間,他一般都會用在四書五經上,基本論語、大學、中庸、禮記等幾本書輪著來,昨天自己讀的是論語,那麽今天就該是中庸了。

    在周青林背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時”,住在宿舍裏的學子便開始陸陸續續地過來了。

    大家都和周青林打著招呼。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如今上舍班的十九位學子已經相處得非常融洽了,相互之間也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眾學子中除了周青林、呂誌義還有應進慶是來自雲河縣的,其他的十六人分別來自常和縣,涇山縣,平翠縣和上爭縣。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是常和縣的劉長明與平翠縣的高興盛,兩人同年,今年都四十有九了。

    歲數最小的自然是呂誌義和應進慶兩人了,而周青林在班舍裏算是居中的年紀。

    這些人裏,最讓周青林印象深刻的就是四十九歲的劉長明了,因為對方參加這次院試的目的和自己是一模一樣的。

    前幾天午休時,劉長明就和大家說起了自己的事情來。

    劉長明說,自從二十多年前他考中童生後,就沒有再進一步了。

    最初連著考過幾回院試,可都落榜未中,後來兒子們成家,女兒嫁人,家裏的生活越來越拮據,他隻能靠慢慢積攢銀子考院試,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又參加過幾回,可惜都未能如願。

    屢敗屢試,屢試又屢敗,四年前,劉長明終於徹底死心了,至此放棄了自己心心念念了幾十年的科舉之路。

    本以為自己到死都不會再和四書五經打交道了。可就在今年,他家大兒子在徭役中不小心傷到了腿,至今還不能下地,大夫說瘸腿的可能性很大,這讓劉長明心傷不已。

    徭役年年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他萌生了最後再考一次院試的念頭,想著要是萬幸能讓自己考中秀才的話,那麽以後他們家就不用再服徭役了。

    於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拿著家裏的積蓄獨自到了安州府,劉長明本想先在這邊租個房子,然後邊抄書邊自習,等考了八月份的院試後再回去的,哪知正巧在書店聽到見知書院到處招學子的事,所以他就到書院裏來了,準備做最後的一博。

    聽了劉長明的話後,在場的眾人都沉默了良久,心裏都不是滋味,紛紛感歎讀書人的不易,有多少人從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考到白頭老翁,又有多少人“齎誌以歿,抱憾終身”啊。

    自那天後,眾人比以往更用功了許多,周青林也不例外,每次崔講學的詩賦課他都聽得非常認真。學以致用,如今對著書院裏的石榴樹,他已經能連著作出好幾首不同的詩來了。

    周青林心道,看來自己的拚湊大法終於要退出曆史舞台了。

    如今上舍班裏的學子也都開始做起課堂筆記來,就像周青林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自從做了隨堂筆記後,大家都驚喜的發現自己的腦子開始好用起來了,聽課時自己的思維也會跟著夫子走了,特別是注意力,都集中了好多。

    這樣的法子對兩個年紀大的學子尤其管用,把夫子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都記錄下來後,等發現自己有忘記的地方,就可以去翻閱一下課堂筆記,重溫夫子講過的知識,這樣來回個兩三次,用周青林的話來說:“就算是豬頭都能燉熟了”。

    隻是劉長明和高興盛兩人的手速不快。做記錄時常常會漏掉幾段,這時班裏其他學子就會拿出自己的隨堂筆記讓他們把缺漏的部分補充完整。

    崔講學見了,越發鄙視起自己當初的武斷來。

    他覺得自從周青林來到上舍班後,班裏的學子不但學到了他好的念書法子,且整個班舍的學習氣氛也跟著濃厚起來。學子們相處得也好,崔講學時常感歎,當夫子多年,自己還從未碰到過這麽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班舍。

    吃了中飯,十幾人都回到了宿舍,天漸漸熱了起來,從月初開始,書院裏的午休時間就從原來的兩刻鍾改為現在的一個時辰了。

    這本是書院讓學子們好好休息的時間,可是隨著院試的時間越來越臨近,上舍班裏的學子誰還睡得著啊。

    這不一回到院落裏,老老少少十幾人就捧著題卷又聚到了周青林這邊院子的亭子裏了,大家拿著筆一道一道仔仔細細做了起來。

    這是昨日還未做完的帖經試題,他們得加快速度做完成才行。

    自從學了周青林課堂筆記的法子,加上對方又是府試案首,現在上舍班的所有學子都開始以周青林為中心了。

    有什麽問題大家都喜歡問他,時不時會拿著試題過來和他探討,而周青林也從不吝嗇自己的所學,隻要自己懂的他都會告訴人家,在教他們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知識的重溫,何樂而不為呢。

    如碰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他也會謙虛向同窗請教,不都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嗎,周青林一直都相信人多智慧多,大家集思廣益,肯定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要是碰到大家都不會的難題,那麽眾人會記錄下來,然後再去教學齋找崔夫子解惑。

    韓齋長看到之後,滿臉的笑,心道,你們這幫學子可要給書院爭氣點啊,哪怕給我考一個秀才出來,也不枉自己前段時間跑抽筋的腿啊。

    “哈哈,按周兄教的這個法子,現在背這些律法輕鬆多了。”呂誌義笑著說道。

    “是啊,有了這個法子後,我倆也不怕背律法條文了。”

    劉長明和高興盛兩人也齊齊點頭,他們都快五十歲了,腦子反應也沒有原來快,他倆本來還擔心會記不住這些條文呢,如今好了,有了周青林教的這個法子,自己就再也不怕背律法條文了。

    自從周青林把自己整理出來的律法冊子給大家看過之後,上舍班所有的學子也都馬上按照這個法子把律法書上的律文仔細做了劃分。

    現在他們隻要直接背誦自己分類好的律條就可以了,這樣既方便又快捷。

    “昨日府衙已經把院試的名單貼出來了,這次院試可是有四千多人參加呢,你們聽說沒,咱們隔壁風棠書院就有近四百人參加呢。”

    做好了帖經,眾人坐在亭子裏說起了院試的事來。

    昨日府衙把八月二十八日參加院試的童生名單貼出來了,安州府治轄七個縣以及府城共有四千六百八十一名童生參加,比起前幾年,今年院試的人數要多出許多。

    應進慶嚇了一跳,忙開口問道:“不是說隻有三百來人嗎,怎麽又成四百人了?”

    “那是在去年,今年不是又從咱們書院轉過去一百多人了嗎。”一名學子接著說道。

    “對哦,我怎麽把這事給忘了,聽說這些人裏麵有好多都是崔夫子的學生呢。”

    “也不知道是誰造的謠,好好的弄得咱們書院都快辦不下去了。”

    “還能是誰,肯定是隔壁書院的人唄,我昨日出去買點心時,聽到老徐頭和對麵門房又吵起來了,聽說是對麵先挑的事,他說咱們書院是秋後的螞蚱,老徐頭罵他們是秋後的瘌痢頭。”

    呂誌義把自己昨日看到的事學給了大家聽,想起那老徐頭罵人的話,他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幾天,兩家書院的門房也開始吵起來了,不過每次都是老徐頭完勝,有好幾次把對門氣得直翻白眼。

    “唉,也不知道這次院試我能不能考中。”一旁的何文昌有些擔心,他和高興盛一樣都是平翠縣的學子,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參加院試了,要是自己這次還沒考中的話,隻怕以後都不能再考了。

    他家隻是普通農戶,每參加一次院試就得花十幾兩銀子,這些銀子除了他自己種地攢的,還有妻子一針一線繡荷包掙出來的。

    想到每日繡花針不離手的妻子和頭發發黃的幾個孩兒,何文昌哪裏還能忍心繼續再考下去。

    要不是這次書院給他免了全部的食宿束脩,且連廩生的保費都給免去了,自己怕是連這次院試的機會也沒有吧。

    聽了何文昌的話後,呂誌義原本笑著的臉立馬垮了下來,唉,他也好擔心啊。

    “周兄你說咱們這次能不能考中啊?”呂誌義有些發愁。

    在場的眾人立馬轉頭看向周青林,十幾雙目光裏滿是希冀,這可是他們上舍班的主心骨呢。

    周青林很想上去踢呂誌義屁股一腳,娘的,能不能考中他怎麽知道啊,他又不是扛大旗算卦的。

    看著一雙雙期盼的眼神,周青林很想對在場的眾人大聲說出心裏話:老天,這麽多人考試,才入取前五十名啊,這還讓不讓人活了啊!太難了太難了,他也很擔心來著,他也怕自己考不中,他心裏也發焦啊啊啊……

    可是他不能這樣說,前世的從教經驗讓他不得不收起自己心裏真實的想法。

    周青林拿起自己的水壺喝了一大口早上劉蓮芝給他泡的金銀花茶,然後笑著對眾人說道:“咱們不要去管這次到底有多少人參加院試,也不要去管隔壁書院的能人有多少,咱們隻考咱們的,把會的和懂的都寫出來就行了。”

    ……

    庚子年,八月二十八。

    安州府院試終於在眾學子的期待和緊張中如期來臨了……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1-14 16:28:09~2022-01-15 17:11:3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遊手好閑妞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紅塵醉夢 2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