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村中閑話30
作者:路歸途      更新:2022-07-13 21:44      字數:7031
  第30章 村中閑話30

    秋日田間風景好。

    滿打滿算還有半個多月水田的稻子要熟了。上完肥後,村裏人沒事便去上過肥的田裏瞅瞅,眼看著結了稻穗,也沒比去年少才略略鬆了口氣。

    上肥的時候全村都熱火,上完了翻來覆去睡不著,又後怕,怕燒了苗子不長了,沒啥用倒是沒啥,隻要稻子有就成。這是不少人心裏想的。

    黎周周和相公拎著籃子出村,一路上還遇到不少在田裏的村人。

    “顧書郎、周周幹嘛去啊?”

    “回嶽父家瞧瞧。”黎周周如今說這句話有些許底氣了,他聽相公的。相公說了,去顧家他要拿出威風來,不然相公和他都要被欺負,以後要是考上學,就怕後娘借機生事。

    黎周周別的不怕,他自己累點、辛苦點沒啥,但要是說對相公不利沒好處的,那可不成。

    村裏人最初聽覺得不習慣,現在早都習慣黎周周說顧家是嶽家這事。

    人顧書郎都沒生氣,還和和美美的牽著黎周周的手。

    “顧書郎,你幫我瞧瞧,我家這水田稻穀結的咋樣?這塊是上了肥的,我咋看出來啥效果?”

    顧兆說:“大伯,我種地是門外漢不如您眼神好使,問我我真看不出來,您別急,等收成到了就曉得。”

    “知道是這個理,不過心裏惶惶的,唉算了,你們快去吧。”

    黎周周和相公應了聲,便繼續走,出了村就沒人打招呼了。顧兆想,村裏人明明心裏也擔憂田裏莊稼,不管是村長的話也好,還是本性淳樸,也沒讓他擔責為難他。

    不過顧兆問過爹,他家水田的稻米長得挺好的,那肥料是沒啥問題。

    到了東坪村,正巧趕上飯點,家家戶戶門戶緊閉,正巧避免一串的客氣應付回話。

    到了顧四家,院門也關著。

    顧兆抬手敲門,過了好一會,裏頭才傳來鐵蛋的聲音:“誰啊?”匆匆忙忙的跑來開了門。

    鐵蛋嘴上油還沒擦幹淨,家裏中午應該是吃肉,這會見是大哥大嫂回來,又顧著飯,怕肉被虎頭吃沒了,嘴上招呼叫人,腦袋往回看。

    “你回先吃飯,我關門。”顧兆對鐵蛋說。

    “好誒。”鐵蛋答應了聲,往回跑,裏麵堂屋傳來後娘李桂花聲:“誰啊,不長眼的這個點來,別是聞見味來討飯的。”

    李桂花還以為是村裏誰,故意下臉說的。

    鐵蛋扒著飯進嘴,含糊不清說:“大哥大嫂。”

    李桂花就沒聲了。

    黎周周和相公進去,顧家一家人正吃,粗瓷碗裏隻剩下幾片白菜黃瓜,肉都是吃的幹幹淨淨,虎頭鐵蛋嘴上還是油乎乎的,顧父坐在一旁喝茶。

    李桂花抹抹嘴,站起來熱情笑說:“瞧著不趕巧的,不知道你倆要來,早上你爹說好久沒見葷腥,晌午我就拿肉片豬油炒了一鍋菜,早知道你倆要來就等等你們在吃,你看現在這樣——”

    言外之意就是你倆來的不巧沒飯沒肉,識相的趕緊說不吃/吃過了。

    “家裏還有肉的話,我再去炒一份,不牢娘動手了。”顧兆笑眯眯說。

    李桂花:……

    臉上笑的表情空了下,都不知道咋說,她家虎頭還好好好的叫說肉沒吃夠吃盡興還想吃,問大哥做的時候能不能給他也吃些。被李桂花磨著後槽牙狠狠在腦袋上拍了一巴掌,“吃吃吃跟豬一樣,咱家還有啥肉,沒有。”

    顧兆也不是真稀罕吃顧家的肉,主要是先杠一回後娘,後麵後娘有啥過分要求就自己思量,不要冒然開口,這會便笑說:“我和周周來時在家裏吃過不餓,剛開玩笑的。”

    “那咋成?娘給你倒點水,家裏還有新鮮的棗子,你和周周坐著吃。”李桂花一聽顧兆不吃肉了,又高高興興熱情招呼,當然也是想起來‘正事’。

    “你等會,先和你爹坐著說會話,我收拾完過來。”

    李桂花收拾完碗筷去灶屋洗,鐵蛋幫著搭把手,期間屋裏炕上睡著的嬰兒哭,顧父就像是沒聽見一樣,動都不動一下,坐那喝茶,被吵得煩了,抬著嗓子喊了聲李桂花大名。

    意思讓李桂花過來哄孩子。

    “我去瞧瞧吧?”黎周周見嶽母忙不過來便想著搭把手,就是看看孩子,也不是啥大事。

    顧父不管這些,有人哄、看孩子就成。顧兆:“我同你一起。”

    炕上的嬰兒八個月大,白白淨淨的,可見是李桂花養的好喂得好,本來嗷嗷哭嗓音也洪亮,黎周周和顧兆一來,哭聲便停了,大眼睛滴溜溜好奇的盯著兩人,蹬著腿晃著胳膊,然後嘴一癟又哭了。

    “這是咋了相公?”黎周周也沒帶過孩子還是新手,一聽孩子哭手足無措的看相公。

    顧兆哪裏知道,隻是猜測:“是不是尿了?還是餓了?先抱著看看。”

    黎周周有些不知道咋下手,他幹慣了農活,怕手裏沒個輕重,傷著小孩。

    顧兆便揭開孩子身上蓋的,一股味就出來了,“周周,尿布遞一下,應該是拉了。”

    尿布就放在旁邊疊著,黎周周趕緊給相公拿,看著相公生疏但輕柔的給換下東西,髒的放在一旁,換好了幹淨了,小孩也不哭,還高高興興的咧嘴笑。

    “周周要不要抱一下?”顧兆把小孩給周周看。

    黎周周緊張又小心的接過,抱了會,小孩還衝他笑。

    真是可愛。

    李桂花洗完鍋碗,手裏的水都沒擦,匆匆忙忙進來,沒聽見孩子哭,進來就看見顧兆和黎周周抱著孩子正哄著,腳步也慢了,說話聲輕了,“狗蛋睡著啦?給我吧。”

    “咳咳。”顧四清嗓子。

    李桂花知道這是提醒她別忘了說正事,便把睡著的狗蛋放床上,還好這孩子好帶,沒有動不動讓人抱。她又出去端了一碗洗過的棗,還有倒好的茶水,說:“你倆吃喝,今年下來的棗子特別甜,一會走的時候給你倆裝一筐帶著回去吃。”

    “好,謝謝阿娘。”黎周周道謝。

    李桂花才繼續說起來,說了一大堆,從狗蛋生下來,家裏田多負擔重不容易,雜七雜八的扯了一大堆,最後才問起聽人說你家的田今年收成好,光是上糧食稅就交了快兩石,九畝田三十六石的糧食是不是真的。

    “是,去年雪水足,加上上了肥,今年家裏糧食收的好,賣了一大半要供相公讀書。”黎周周聽相公的,嘴裏也說著家裏緊張,“光是紙筆就是一筆銀子,還有給夫子束脩。”

    李桂花頗有同感點頭,還要拉扯別的,旁邊顧父咳了咳,等不下去了,說:“你們上的那個肥是啥?真田裏收成就那麽好了?”

    “是啊。”顧兆接了話,這次給了直接話,“旱田裏就是麥秸稈燒的草木灰,平日裏犁地也不用,燒了麥茬就成,麥子窩個冬,來年開春雨雪化了沒幾天再追一次肥,糞便、尿、草木灰,還有添著水,不怕稀,上就成了。”

    “這是你琢磨出來的?”顧四問。

    顧兆嗯了聲,“我看書上,跟著爹說了,爹說試試看,沒想成了。”

    顧四還反應了會啥時候跟我說的,然後才想起來兒子說的爹是黎家那位,頓時想起來兒子顧兆入贅上門成了黎家人,一時心裏說不上來啥滋味。

    顧兆不等再問,把水田肥法說了,還說今年第一次試也不知道成效咋樣,想著要是好用了,過年時回來跟家裏說。

    顧父便點點頭,這茬算揭過。李桂花還有一事,擠出個笑臉,說:“兆兒,你讀書好有文化,能不能給狗蛋起個大名?”

    原本收了黎家十八兩,李桂花想著送虎頭去念書,可後來懷孕大著肚子,家裏房子不夠使,要蓋房子,又生了個小兒子,這些事堆著一起,李桂花歇了送虎頭的心,想著先把房子蓋起來,緩個幾年,送狗蛋去讀書。

    花錢請趙秀才起名字,李桂花舍不得,這不是有現成的嗎。

    顧兆雖然沒功名,但也認字讀書,總比他們泥腿子起的強吧?

    “成啊。”顧兆也不問李桂花對狗蛋啥盼望期許,總之不可能是平平安安健康,大抵是聰明有前途能發財,他想了下,說了幾個,都是光輝燦爛有希望的好意頭。

    李桂花選中了顧晨,“這個好,狗蛋就是早上生的,太陽出來了,嗷嗷叫,以後一定是個有出息的。”

    顧狗蛋便有了大名叫顧晨。

    說完話沒多久黎周周和相公便要走,李桂花滿臉笑容將黎周周哪來的籃子裝滿了棗子,送兩人到外頭,一路還說:“家裏最近要蓋屋子,到時候蓋好了,讓鐵蛋過去請你們回來吃酒。”

    “好。”黎周周答應上了。

    可能今個顧兆沒鬧幺蛾子吃李桂花的肉,占便宜,反倒李桂花還替小兒子討了個吉利名字,對著黎周周顧兆兩人也有幾分真心,真是滿臉笑意。

    送完了人,李桂花還想,幸好顧兆上門入贅了,不然還要她供著繼續讀,哪裏敢吃肉敢蓋大瓦房,現在都是黎家累贅,府縣的官老爺都說了,顧兆讀書沒啥指望了,黎周周還不死心,真是可憐。

    之後日子,黎家生活回歸往日的平靜。

    黎周周又抱了一隻豬崽、十隻雞仔,相公倒沒說什麽,後來黎周周曉得了,這些雞仔、豬崽相公也會幫他喂。

    “不用,相公你去好好讀書。”黎周周說:“現在還沒到農忙時候,我忙的過來,家裏就喂養這些,沒別的活了。”

    顧兆便答應,他前段時間確實精力放在田裏太多。七月份農假,朱秀才從府縣回來帶了兩本手抄本,還帶了一份自己做的摘抄筆記,顧兆自然是感謝萬分,跟朱秀才說了一下午。

    朱秀才說他基礎尚可,就是缺少變通,要是明年下場可能危矣。

    顧兆便說沒想明年下場,後年再試試看。

    他現在一個月去趙夫子那裏九天,趙夫子的基礎還是紮實的,又帶孫子趙澤,顧兆便和趙澤一起重新複盤鞏固了一遍四書五經這些基礎科目。

    朱秀才帶回來的一本是大曆大儒撰寫的《益國論》,說是熟讀這個,可以幫助開拓思維有助寫策論的,如今在位的康景帝很推崇。

    這本書可能是各個府縣官學的必讀之物了。

    《益國論》不厚,全本一共七篇,中心思想是民為重,重點講了百姓賴以生存的田,讚頌大曆開國皇帝的英明,稅率低,輕徭役,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然後歌頌稱讚如今的康景帝勵精圖治開啟盛世,最後來了句警醒,意思稅率現在可以了,不敢在往上加了。

    又談了商業,罵了貪官汙吏,蠹眾木折,易壞國之根基。

    這位大儒寫的言之有物又很中和,開篇便誇康景帝,寫農田就寫康景帝在位時親自農耕,時常為了百姓地裏莊稼收成憂愁夜不能寐,如果大旱時便親自去往天壇祈福,然後沒多久雨就下來了,老天爺也為康景帝感動如何如何。

    再說自己的觀點,最後祝福希望國家長治久安盛世燦爛不衰。

    曆來曆代都是商最末,可這篇談了商人價值,自然是誇皇帝先,吹完彩虹屁才說一些自己想法,比如商人的稅收可以少一些雜稅,如今稅目太多等等。

    朱秀才談起時,極力推崇誇讚的便是田根本篇和盛世篇,其次是蠹政害民篇。

    顧兆倒是很喜歡經商篇,不過從這本書的排序,還有朱秀才以及官學老師的推崇來看,如今在位的康景帝更喜歡中庸之道,上位者對經商還是鄙視。

    至於蠹政害民篇,顧兆覺得上位者可能也不是很喜歡,都說了康景帝在位期間百姓安居樂業盛世太平,都盛世太平了怎麽可能還有這麽多蠹蟲?

    基層考秀才,還是別想策論寫的花樣立意出新,先苟隨大流。

    最穩妥的便是民為重的總結誇誇篇和田根本。顧兆仔細讀,有什麽想法不懂的去問趙夫子,趙夫子一瞧顧兆拿的是大儒的《益國論》,先看了半天,然後讓孫子趙澤抄了本。

    這是占顧兆便宜了,畢竟顧兆買這個可花了一兩半銀子,不過顧兆沒說什麽,就和現代發的教材一樣,一個班那麽多同學都是看同一本教材,有的學習成績好考的好,有的差。

    這個沒啥。

    要是趙澤能順利考上童生,顧兆也替趙澤開心。

    趙夫子一輩子讀書人的指望夢想都壓在九歲孫子肩頭,一起讀書時間,趙澤看著隻管讀書,旁的都不幹,吃個飯都是他娘恨不得喂嘴裏,趙澤能多看幾眼書。

    明明是小學生的年紀,趙澤卻穩重老成,小小身子整日的責任就是學習看書默書,沒見玩過笑過。

    因為趙夫子占了便宜,當天還好心留顧兆在家吃便飯,當然顧兆沒答應謝辭了,趙夫子家的用餐氛圍,他怕吃的不好消化,還不如回家吃。

    顧兆踏實看了半個多月的《益國論》,全篇背誦,包括彩虹屁。看看人古代大文豪的彩虹屁,到時候自己硬著頭皮沒得寫了,還能好文好句逐句摘抄分析再誇一遍。

    嗯。

    他就是這麽想想。該讀還下功夫還得認真。

    等一晃神,水田裏的稻子已經熟了,到了收莊稼的時候。村裏九月份上了肥的,隨著一天天過去,如今到了收成時候,反倒心裏鬆快了。

    就和黎大一樣,都是莊稼老手,上手一摸沉甸甸的稻穗心裏八九不離十,不知道好不好,反正沒差,最壞不過就是白瞎了一袋石灰的錢。

    沒種壞已經是天大的好事了。來自老實本分後來後悔上肥的莊稼漢。

    稻子和黃米差不多一個時間收,稻子能早半個月,剛好收完弄完收黃米,再說就是黃米晚幾天也不怕,先緊著稻子。黃米家裏人少的就種個一兩畝,也不敢多種,怕旱田不肥,來年麥子長得不好收不了多少。家裏人多的就多種一畝。黃米都是自家吃,村裏沒人賣。

    稻米就不一樣了,金貴著呢。

    十月初,馬上要收稻子了。

    “咋樣,你家是不是上肥了咋樣?好使嗎?收成高了嗎?”

    “先收上肥的,我瞧著大家都差不多,應該是沒收多少吧?”

    村裏沒上肥的,這會急了,先拱著人收上過肥的水田,想看看效果,嘴裏說沒多少變化,那也是和自家對比,看著人家水田好像是好一些,但不敢承認啊。

    誰讓當時害怕/摳搜沒上肥。

    王嬸也急,田裏稻子眼瞅著要收,急的嘴上燎泡,當時心裏想黎周周可能不安好心哪裏會免費給你好法子,現在要收成了,還是怕,就想黎家給的法子最好有用。

    在地裏莊稼變現成銀錢的麵前,王嬸心裏疙瘩已經不重要了,起碼現在沒工夫把黎周周往壞處想,隻盼著是好的。要是黎家法子壞,壞的可是她家田,試了五畝水田,按往年起碼得賣一兩。

    王家從不留稻米,都是全部賣出的。

    終於有人開始收稻子了,是村長家。村長也好奇上了肥的稻子今年能產多少,去年他家一畝地有個兩石三鬥的樣子。

    二百六十斤。

    今年提早了兩天收,給村裏不敢下手的打個樣,先收一畝田看看。

    村裏人上肥的沒上肥的都跑來瞧熱鬧,精壯的漢子主動開口要幫忙,村長樂的高興說好啊,便借出自家鐮刀,在一旁喝茶看著。

    要幫忙的人太多。

    “其他的可別碰,過兩天才是時候。”村長喊。

    “曉得曉得。”

    大夥也知道村長提早兩天收是為了安大家的心,當然是不敢亂來了。人多力氣大,不消片刻,一畝地的稻米就收好了,村裏人急著看多少收成,村長便讓兒子把家裏打穀子的工具搬到了大壩壩上。

    村裏人烏壓壓圍著看,那穀子箱裏打出來的稻穀越來越多。

    “這是一畝的田?不會收多了吧?”家裏沒上肥的都嚇著了。

    誰家不打穀子,一畝田的穀子多少心裏還是有數的,都是一樣的老天爺賞雨,怎麽就今年村長家的要多?那還能有啥,肥田法子啊。

    村長也驚了,坐不住了,這可多的不得了。

    “趕緊稱稱,有多少。”

    上了肥的臉上壓不住的笑,美滋滋的等著上稱。村長兒子趕緊上了稱,瞪大了眼,口幹舌燥的結結巴巴說:“爹,四石一鬥。”

    “啥?!”

    大壩壩上炸開了鍋,四石一鬥啊,一畝田咋可能有四石一鬥,最好的時候也不過是兩石五鬥,三百斤出個頭,現在都四百二十斤了,能不咋呼。

    平時大家一貫都是二百五六十斤的平均值。

    “沒稱錯?咋可能,我來稱。”這是家裏今年沒上肥的不信,非得自己上手看,結果一看,旁人都問咋滴咋滴是不是四石?

    那人巴巴沒話了,拍了大腿一巴掌,“誒呀我怎麽當初就不信呢!”就差抽自己臉了,當初都說了試個三畝田的,他都去登記了,結果家裏老娘說不成怕出錯,買石粉那天愣是攔著他沒讓他去。

    這樣動作,誰還不信?心裏都知道真的是四石一鬥。

    “我的老天爺啊,咋就這麽多。”

    上了肥的鎮住了,而後臉上揚著笑,喜滋滋的恨不得現在就下田裏收,沒上肥的則懊惱悔恨不已,還有吵嘴罵仗的,無外乎就是當初他/她同意上,家裏人攔著不成,結果呢。

    村長臉上褶子都是舒坦,看還有動起手的,趕緊讓拉開,嗬斥:“像啥樣子!當初說了,不做就不做,好壞自己擔子,就是今年一茬還眼紅的要動手啊?眼紅就受著,明年種也成。”

    雖然眼紅這一年收成,但沒法子,已經晚了隻能等來年了。

    這天從大壩壩上回去的,都先往自家田頭去,有的人還小心,就怕今個村裏有人眼紅夜裏來破壞,睡在田頭了。王嬸男人也是,睡田裏,還幫黎家看看水田。

    要不是黎家,也沒那麽多收成,一畝田可抵得過兩畝了。

    結果還真有晚上來使壞的,王嬸男人看著鬼鬼祟祟影子,喊了聲,嚇得影子趕緊跑,白天把這事說了出去,村裏人人害怕,當下也不管在等一天,趕緊收,收到自家院子才踏實。

    於是今年收成提前了。

    黎家是十畝水田,今年是收到最輕鬆的時候了。顧兆本想和收麥子那次一樣,去地裏幹活,結果就有人來他家敲門了。

    村長家的二兒子,長得黝黑壯實,開口說:“我爹說,我家水田上了肥的就剩四畝地,有他和我大哥還有小弟,悠著收不急,黎哥你家地多,讓我先過來幫忙,哪還能勞累顧書郎,讓顧書郎踏踏實實看書就成。”

    二兒子說話一口白牙,笑的美滋滋,從昨天知道收成後就沒合攏過嘴。

    黎大便接了好意,今年十畝水田是收的最輕鬆時候,兩天就結束了。沒上肥的人家也過來幫忙,最後連黎周周都不用下地,隻管做飯就成。

    村裏倒是也有眼饞黎大家的收成,黎大家可是今年十畝水田都上了肥,都不敢算,算了這數字心肝跳啊,可又一想,這肥田的法子也是顧書郎黎大家免費說給大夥使的,今年他家沒上,來年上就成。

    雖是眼饞,倒也沒使壞。

    上了肥的田,基本上和村長家差不離,有的養的精細些還能多個一升兩升的,不由對黎大一家誇了又誇,這次是真心實意的。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當初上肥心裏沒數,現在實打實的糧食,那是真對黎家佩佩服服尊敬的不能再尊敬了,連田氏有一天上門還給黎周周塞了幾個蛋,腆著臉說過去都是她不對,歡天喜地的還抽了自己嘴巴一下。

    黎周周都懵在原地,田氏說的快,美滋滋抽完自己嘴巴,給黎周周塞了蛋就回去,今年能給大牛尋摸媳婦了!

    稻米晾在院子,然後打穀子,等穀子裝麻袋堆在糧庫,天晴了拿出來曬,夜裏收回去。

    黎大一人把地裏兩畝黃米給收了,看著連柴房也裝不下的麻袋,樂的裂開嘴,回頭就跟周周說:“殺隻雞,給兆兒好好補補身子,他最近看書辛苦了。”

    兆兒:……

    也樂開了。

    今晚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