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玲瓏郎君
作者:竹筍君      更新:2022-06-28 12:27      字數:3909
  第141章 、玲瓏郎君

    阮氏正在揉花泥打算做點兒麵膏玩兒, 水晶珠簾打在她身上顯得格外好看,張知魚有些不忍心破壞她難得的好心情。

    顧慈想到知府對魚姐兒說的話,笑道:“以後我們一定能讓娘日日都開心。”

    說著便邁腿進門, 看著娘道:“娘,你還不打算告訴我們爹的事嗎?”

    阮氏一愣, 熟門熟路地敷衍道:“還能有什麽事?不是都跟你說了嗎?隻要你專心考學,將來你爹也能高興了。”

    顧慈坐在桌上倒了杯蜜水給魚姐兒, 道:“千家想小魚去他們家給千啟明看病, 得日日都去,娘不跟我們說千家究竟是好是壞,將來小魚出了事怎麽辦?”

    阮氏聽著千家要找魚姐兒走,立刻臉色大變, 抓住她的手道:“不能去——”

    張知魚搖頭道:“千老先生素來便得聖心,外頭都叫他千聖人, 如今他們家拿了折子都遞到神京去了, 我不能不治千啟明了。”

    實際上事情遠遠不到這個地步,都是兩人詐她的。

    阮氏素來便信兩個孩子,心裏果然開始打起鼓,長長地歎了口氣,讓林婆子關了門道:“一晃這麽多年過去,當年的事跟還在眼前似的,竟然就已經到了不得不說的時候,其實我本來是想等到慈姑考完學再說, 免得他分了心,”

    “我們小時候就想到爹的定有隱情。”顧慈道:“娘現在不說, 我心裏總是掛心家裏, 還怎麽進得去考場?”

    阮氏默默地揉著花泥, 道:“你們想知道什麽?連我到如今都沒有想明白究竟是怎麽發生的,有時候不跟你們說,也是因為無從說起。”

    張知魚想起無類樓的字,問:“顧爹爹是不是千老先生的小徒弟?”

    阮氏想了想道:“這件事我也不清楚,或許是或許不是,玄玉這個人性子跳脫,從來不肯正經行事,他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不管是不是他的老師,隻要給了他一星半點的教導,他都願意認別人為良師益友。”

    阮氏想起顧玉的樣子,歎氣道:“姑蘇的河水捏成了他的骨頭,他總是喜歡這種為民請命的人,心裏崇千老先生,要認他為師太有可能了。”

    但在顧家他確實沒有叫過千老先生老師。

    顧慈得了這準話兒,又問:“爹生前有沒有得罪什麽人?”

    阮氏搖頭,道:“你爹交友廣闊,是鄉裏有名的善人,又會掙錢,還有個玲瓏郎君的歪名,就是討厭他的人也不會討厭到哪裏去,我這些年想了又想也想不出有誰跟我們家有深仇大恨。”

    雖然林婆子來顧家的時候阮氏跟顧教諭已經成婚了,但那會兒周圍還有許多跟顧玉結交的人,阮氏也常讓她回鄉裏給娘家送東西,所以林婆子對這些事知道得很清楚。

    就是因為清楚這兩口子是什麽人,顧家這一屋子丫鬟仆婦才沒有在顧教諭死的時候卷了包袱逃走,而是帶著她一起跑到了南水縣。

    林婆子想起在顧家鄉裏的見聞,歎道:“你爹當年是姑蘇數一數二的名人,教過他的先生每個人都說他隻要再考日後一定能封侯拜相。”

    但是顧玉沒有等到這一天就死了,一切都成了空談,當年姑蘇城內議論紛紛,還是因為千家老先生不久也死了才將這話頭壓下去。

    林婆子道:“你們生得好,沒有遇見過大災年,那年大旱在永寧七年夏天的洪水麵前根本算不上什麽。”

    接連不斷的大雨下了幾個月,橋垮了一座又一座,整個江南幾乎都快被水淹沒了,顧家祖籍在常縣的小鄉,雖然也豐美,但比起金陵姑蘇這樣重要的地方,它又不是那麽重要了。

    顧家一直是鄉裏的富戶,那一年也顆粒無收,靠著發黴的糧食過活兒。

    顧玉當年才隻有十四歲,他享受了整個鄉的最好的教育資源去了城裏念書,便把藕花鄉視為自己的責任,決心要供出更多的讀書人。

    所以在大水過後,顧玉就帶著周圍鄉裏大片的學子一起聯名向縣衙要錢修路,縣衙沒有錢他們就一路吃著發芽的種子勒緊肚皮自己劃船上了姑蘇。

    永寧七年冬,這群來自常縣各地的學子將衙門團團圍住,他們都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已經知道怎麽才能讓自己的熱血灑塗在有用的地方。

    顧玉跟大家一起想了個辦法,他們兵分三路,一路上姑蘇,一路撐船去神京,一路在家寫了大量的詩稿站在各處城樓,隻要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這些紙張就會飛遍大周。

    知府麵對這樣一群立了死誌的學子,隻能分出錢給常縣。

    這些錢是杯水車薪,但有了縣衙開頭,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大家分了錢財帶回鄉裏,開始問豪門大族要米糧錢財。

    災年的糧價堪比黃金,誰家舍得無償捐給鄉裏?最多也就是給口飯不讓餓死,趁此良機買了人過來做隱戶豈不美哉?

    阮氏記得那會兒鄉裏已經有很多人想要賣掉自己,但顧玉攔住了他們,背起包袱又上了路。

    顧玉餓得隻剩一把骨頭,但還記得將剩下來的口糧送給阮珍。

    顧玉說:“你在家勸住爹娘,我會把糧種帶回來,大家熬一熬總能過去的。”

    說完便上了路,顧玉請了教導自己的先生,挨家挨戶地去請人修橋修路,隻要有活兒就有工錢,有工錢人就能活了。

    富戶沒有那麽容易被請動。顧玉便讓先生使勁兒誇自己是良才美玉,將來一定能飛黃騰達,現在花出去的錢將來顧玉都會還回來。

    富戶看他腳底都磨破了,有些動了惻隱之心,便同意捐些出來,更多的自然是指望顧玉將來飛黃騰達,來雙倍奉還自己的錢財。

    顧玉一聲不吭地背下了巨債,每日都勒緊腰帶招工修路,但是美名都在富戶身上,顧玉還要請人給每一段認捐的路立功德碑。

    但是他說:“他們肯伸手,不管是為了什麽,這個手就是伸了,鄉親們念著這些人也不壞,再說都是大善人將來大夥兒去借錢,還怕張不開口麽?”

    一袋一袋的糧種從豪富家中散落到了常縣的土地上,鄉裏有些知道顧玉一定花了很大的代價——因為他不逃學了。

    第二年顧玉就中了舉,還是永寧八年,姑蘇災後的第一個案首。

    姑蘇很多官兒都記得這個差點就讓自己血濺三尺的學子,但大家都沒有去動這些人,因為他們已經在皇帝心裏有了名字。

    當年和顧玉一起上姑蘇的學子後來都已經在外地做了官兒,有的還官至三品,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富戶想問他要債了。

    顧玉已經跟阮珍成了親,但是他說人情債難還,能用錢還的絕不能用情還,於是他便一直在姑蘇做著教諭,一邊教書一邊經商。

    他不肯讓這些商戶做大,便隻願意還銀子,私下則讓人帶著船隊出海販賣絲綢茶葉,這種快財做了三五年,顧玉也裝病去了幾趟海上,顧家就這麽富起來了。

    阮氏道:“那些銀子多的都能把這個家埋了,你爹眼也不眨地就往別人家拉,那會兒家裏的枕頭芯都是錢做的。”

    等還完了債,顧玉就想再考,他做事向來決定了,就一定要做,船隊說散就散,這些生意說不做也就不做了。

    顧玉開始專心考學,當時的知府把他舉薦給了回鄉榮養的千老先生。

    千家門下出來的學生,不說學識怎麽樣,官場上總要好走一些。

    所以後來顧玉死後,顧家宗族也沒有來找過大麻煩,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擔不起欺辱顧玉遺孀的罪名。

    顧慈聽著娘的話,想著娘對千家如此緊張,便問:“娘手裏有千家害了爹的證據?”

    “我也是猜的,玄玉身體向來健壯,他又精通醫理,怎麽會莫名其妙的一病不起?”阮氏看著兩人,強忍著沒有掉淚,道:“永寧十八年春天,他去給千老先生祝壽回來,就生了病,臉白得不像話。”

    但是沒過幾天他就一如既往地活蹦亂跳了,還照樣日日去給千老先生請安,阮氏便以為他將自己治好了。

    “玄玉向來都是這樣,他總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醫家,隻是錯做了官兒,平日有個頭疼腦熱,都是自個兒治,有時還得跟大夫吵起來。”說到這裏阮氏破涕為笑,又很快低落下去:“但這一回,玄玉沒有好,他都是騙我的。”

    阮氏喃喃道:“你爹想要騙一個人,就能騙得人一生都不知道,他實在太會裝了。”

    顧玉不知道在哪裏學了一種針法,紮在身上就能讓人快速地臉色紅潤,再紮狠一點兒便會渾身發燙,跟病了似的。

    小時候他常用這個法子逃學,阮氏愧疚道:“但我竟然將這件事忘了。”

    林婆子掉淚道:“老爺自從中舉哪一日不徹夜理事,別說偷懶,就是吃口飯的工夫也要問外頭的事。誰也想不到他會這樣刺激自己的氣血,來裝個健全人。”

    張知魚聽著阮氏說了幾次顧教諭逃學的事,忍不住驚訝道:“我還當顧教諭從胎裏就在念書,想不到還有逃學的時候。”

    阮氏笑:“他念書隻是為了當官兒,過點好日子,鄉裏種地實在太苦了,他自幼不說錦衣玉食,但也不缺吃穿,自從顧家有了親生子就讓他去種地,種了幾次他就發憤圖強了,不然也考不上秀才,但真認真起來還是在災後。”說完又看兒子道:“這一點兒你跟你爹是一樣的。”

    顧慈咳了一聲,道:“我現在已經知道官不是那麽好當的了。”

    阮氏道:“做官難,做人更難,玄玉素來想做個人官,而不是官人,這就更難。”

    他極速地衰弱,終於在中秋那天倒了下去,連喪都是千家幫忙發的,後來千家老太爺也去世了,千家扶靈回鄉,丁憂後便出了仕,從此兩家便再也沒有來往。

    至於周圍的舊鄰,也早就不在了。

    阮氏道:“官家的人幾年一換,我回來時就托人打聽過。”

    但是這條巷子裏的住戶都已經是陌生的口音

    往事如流水,姑蘇這樣的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才子和故事。

    到了今天,姑蘇城裏已經再也沒有人提起顧玉,就連顧玉的同窗都外放的外放,回鄉的回鄉。

    當年的事,除了死掉的顧教諭已經沒人知道。

    張知魚握住她的手說:“隻要受過顧爹爹恩惠的人沒有死絕,我們總能找到真相。”

    顧慈看著窗外灰蒙蒙的天,忽然對阮氏道:“我要回一趟顧家。”

    阮氏看著長身玉立的兒子,默默地點了點頭,道:“顧家已經舉族搬到了浣花溪巷,老家如今已經沒有顧家人了。”

    顧慈聽了道:“先去常縣,免得打草驚蛇。”

    作者有話說:

    今天出門吃火鍋去了,明天多更點。

    感謝在2022-06-18 22:31:55~2022-06-19 23:59:1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一隻布偶 50瓶;野原葵、月暖凹晶館 20瓶;Suki、夏夏的冬至、不瘦到96斤不改名 10瓶;好難啊 6瓶;3291524、圓滾滾 5瓶;晚霞晚 2瓶;helen0408123、一口吃掉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