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上天入地
作者:竹筍君      更新:2022-06-28 12:27      字數:4181
  第90章 、上天入地

    誰願意做流民呢?葉知縣在時就告訴過他們, 開荒出來的地都可以歸了戶主做永業田。

    但真幹這件事的人卻沒有多少,連溫飽都不一定能解決,又哪來的力氣去開荒, 大家把衙門救濟的木頭賣了反用泥巴做房子,還不是因為窮麽?

    衙門和大戶可以救濟糧食, 但要活下來還得穿衣吃鹽巴。大家沒有經曆過江南的冬天,但農人討生活從來不會等到下雨了才收穀子, 未雨綢繆才是他們的習慣。

    河南道來的百姓被那一場大旱壓得直不起腰, 害怕不賣掉就連這個冬天都挺不過去。

    錢沒拿到,賊子拖著木材跑了,一場大雨下來,泥巴房子還沒幹透就被雨水衝垮, 裏頭還埋了不少人,還是張大郎和同僚一起, 帶著人一點一點挖出來的。

    挖出來的每一點土落到地裏, 都成了大家腳板上底跋山涉水沾下的泥。

    從河南道到南水縣,萬貫家財一場空,現在人也沒了這許多,再堅不可摧的心也有了裂縫,所以好些人明知道是做隱戶還是願意去,隻要能活著,再大的苦百姓都吃得下。

    如今這些還見得到的流民,已經被並入了人最少的大周鄉, 離著大桃鄉不算遠,撐船過去不過三刻鍾就能到。

    事情是長喜和小九在辦, 兩個人有些怵外頭人, 還回家叫了幾個兄弟一起去, 大周鄉的裏正聽他幾個說得這事,也沒說話,徑直就兩人領到一片桑田努嘴:“剩下的人都在這了。”

    春天是整桑的時候,鄉下人都得給桑樹鬆土追肥,夏日桑葉才長得好,喂出來的蠶才能白白胖胖的。

    整桑的活兒廢力氣,幾乎都是男人們來,但大周鄉的桑田裏都是女人。

    長喜和小九揉揉眼睛,來回看了幾遍,忍不住說:“不可能!裏正你真愛說笑。”

    裏正急了:“騙你們我有好果子吃不成?”

    但田裏這不都是都是女人嗎?小九和長喜還是覺得裏正這是拿著他們哥倆開涮。

    他們跟前正刨土的婦人就笑:“這有什麽不可能的,外頭招工都招男人,誰家招女娘去,她們不會熬蠶,織布也比不過周圍的娘子,不是我們留她們在地頭做些活兒,如今墳頭草都幾寸深了。”

    這些留在大周鄉的流民,幾乎都是死了男人的婦人和沒嫁人的小女娘,沒了爹娘的男童很快就能被不能生育的夫婦帶走做個螟蛉兒,找小女娘的人家就沒有那麽美好,大多都是那等髒地界。

    大家結伴而行這麽許久,剩下的女人們早將這些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牙都咬出血了也不肯讓孩子們跟著去。

    同為女子,大周鄉的婦人心裏瞧了也難受,就讓她們頂了丈夫的活兒,大家每日湊在一起給她們一口飯吃——葉知縣一走,大戶們見風使舵早停了救濟糧。

    但這樣也隻是餓不死而已,要想再多,那就沒有了。

    婦人眼珠子一轉,勸他們:“找女娘也一樣,我家那個幹活還沒她們幹淨利落,也不要你那麽多錢,比男人們少些也使得——你們工錢怎麽說的?”

    長喜為難:“三十五文一個人,中午也管一頓飯,但我們找的是男人,女娘幹不了開荒的活兒。”

    不是他看不起女娘,實在是開荒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就算是正值壯年的男人也有累死的,何況這些麵黃肌瘦的女娘呢?

    三十五文加一頓午飯。

    旁邊的娘子聽了便麵上一亮,屈指吹了個哨,很快大周鄉的娘子們就把長喜和小九幾個圍得密不透風。

    長喜被盯得發毛,但又不是他家的田,這是少爺和魚姐兒第一樁生意,他哪裏敢亂做主,這般想著,麵上的神色就有些不好。

    娘子們道:“你們主家說了隻招男子不曾?”

    長喜看一眼小九,兩人都搖搖頭,但也沒鬆嘴,開荒這麽苦,他們怕娘子們吃不了,辦砸了差事自己也跟著吃掛落。

    娘子們更滿意了,笑:“再苦還能比逃難苦?不就是開荒?隻要你不嫌我們娘兒幾個,保準給你開得好好的。”

    “再不然你帶我們去一趟,不行我們還回來,肯定不給你添麻煩。”

    “就是就是。”周圍娘子們附和。

    長喜和小九對視一眼,看著麵前這群穿得破破爛爛卻依然很幹淨的娘子們,最後掙紮了一下:“我們船小,帶不了這麽多人回去。”

    裏正豪爽一笑:“不妨事,我們鄉有的是船,讓蠶娘幾個帶她們過去,不成還能一起回來。”

    長喜和小九沒了招,兩人都還沒娶媳婦兒,麵上嫩得很,稀裏糊塗就帶了一群娘子浩浩蕩蕩地順河劃進了大桃鄉。

    長喜和小九心中不安,隻怕魚姐兒怪罪他們自作主張,但這也是白擔心。

    魚姐兒瞧見這二十位女娘什麽話也沒說,大概看了下她們的身體,不見有什麽病後,直接就分配了工作,讓她們五人一組,指定了位置開荒。

    就連張阿公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張知魚是現代人,接受的是男女平等的觀念,八年下來多多少少都影響了整個家庭的思維。

    張阿公老想著抱孫子,現在不僅把想傳長孫的醫術傳她了,還被兒子攛掇得決定將這個家交到魚姐兒手裏,就連自己的幾個閨女,他老人家都不是很願意外嫁。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梅姐兒自己能接繡活養活自己,魚姐兒能治病救人研究藥品和胭脂水粉養活自己,這還要嫁麽?直接招贅得了。隻要張大郎和他活著一天,就不能讓外頭人欺負了她們去。

    但梅姐兒運氣不好,她跟著家裏吃的苦多嚐的甜少,等家裏情況好起來,她已經有了親事,幸好她自己也樂意,不讓真讓張阿公睡都睡不安穩。

    至於月姐兒幾個小女娘,暫時年紀還小看不出什麽來,但張阿公想先看她們有沒有本事養活自己,若有本事掙出命來,到時候再說如何嫁的事。

    存了這個想法後,再看麵前的這群人,張阿公覺得跟毛毛雨似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物超所值。

    不過這群娘子很爭氣,拿起鋤頭挖地的姿勢比張阿公都熟練得多,不僅把草拔得幹淨,還會把底下的土翻出來敲碎連根都撿走,這樣就不會一下雨就被打回原型。

    每日早上大周鄉的娘子們會撐船把她們送過來,中午魚姐兒雇了大桃鄉的婦人,用趙掌櫃和狄夫人運過來的米糧做飯,太陽落山前,大周鄉的娘子還會來接她們回去。

    張知魚跟阿公商量後,工錢還是算的三十五文,都是苦命人,張家一年前也還在掙命,這種人的錢兩爺孫都下不去手還價。

    張阿公悲憫地念佛,轉身就悄悄捂住了胸口——幸好這錢不是他們家出的!

    但張知魚很快就發現,娘子們幹活幹得更快更賣力了,原本她估摸著這活能幹十天,現在看來不過七八日就能幹完。

    雖然請了人,但張家的女孩子依然要下地,防人之心不可無,主人家在地裏起了邪心的人都會忌憚幾分。

    更重要的是,幾個小的太不像話,一回鄉就撒丫子玩瘋了。

    城裏的天就那麽大,又什麽人都有,李氏再不許她們一個人出門。夏姐兒和水姐兒兩個都六歲了,去過的地方還沒小寶多。

    鄉下就不一樣了,可以跟大桃和去河邊打野鴨子,還能用網去河邊勾魚蝦,牛哥兒還給她們搗鼓了一個射程很遠的彈弓,大家正琢磨著往天上打燕子,就這還不知足,若非水太深,大夥兒都得紮到池塘裏挖它個三百斤老藕出來。

    張知魚不得不拘著小姑和妹妹,讓她們在地裏幫忙算賬,每天大家要花多少錢,她和月姐兒記一份不算,水姐兒和夏姐兒也得記。

    奈何九九乘法表表和阿拉伯數字威力太大,張家的幾個女孩子算數都非常好,都不用細想口算都算得下來。

    讓她們做飯吧,才吃了一頓,地裏幹活的娘子們就說願意分了米家去自己燒。

    張阿公遠遠地就瞧見大孫女在田裏指揮夏姐兒幾個幹事,生怕看孩子這事落到自己身上來,扭頭背著手就踮著腳溜了。

    他許久不曾在鄉裏待這麽久,跟大夥兒有說不完的話,這天裏正也在人堆裏扯閑話。

    正是春深日暖時,田裏跑過來幾個婦人,遠遠地就喊:“張大夫快來!夏姐兒正領著全鄉的小孩在你們張家的墳頭發了糖,挨個磕呢!”

    “你說什麽——發糖?”張阿公頸子跟被鬼掐住似的,發出一聲破鑼音,謔地站起身,忙不迭往祖墳跑。

    裏正也嚇得花容失色,張姓在大桃鄉占了三分之一,本來人就多,還老是隻生得出女兒,其他姓多少要嫁出去一些,張家入門的倒比出門的多,所以別看這代張家人不算多,但光數墳包張家肯定是最多的!

    這挨個磕下去,豈不是叫自家爹爹多認一條街的外公去?

    家裏沒孩子的人家倒是不急,想起是夏姐兒這條小娘魚甚至還覺得這事辦得還挺合理。

    裏正的婆娘就在旁邊小聲嘀咕:“我說什麽?他家是不是一點虧不吃?先頭才有人在他家墳邊兒上拿了點土,這才過去多久,倒讓全鄉的孩子喊他們老祖宗。”

    裏正麵上斥她:“慣會說嘴的老婆子,天天吃飽了就在這嚼白蛆。”回家就將二十來歲的兒子喚回來再三念叨:“我記得你小時候偷過老張頭一盤子桑葉喂蠶,明兒你悄悄的拿兩簍子昨兒網的小白魚給張大夫送去,他若問起來,就言是祖上欠下的,千萬把自己擇幹淨。”他可不想到地下被祖宗按著揍!

    那頭夏姐兒和水姐兒兩個魔頭正在大房院子頭罰站,兩個孩子以往年歲小從來沒拜過祖墳,今兒得空瞧著張大伯去墳邊巡邏就起了心,她兩個磕了還不夠,想著書裏說一堆人才叫祭祖,遂發動了全鄉的蘿卜頭過來。

    張知魚看著她兩個花貓似的臉,心頭直鼓掌。

    大人們卻愁得不行。

    張老大是全鄉頂頂質樸的老頭子,張家大房也全是出了名的憨厚老實,張阿公自己自詡如今高低是個文化人,看著兩個姐兒這般不著調就上火,氣得胡子一抖一抖的,罵:“都幾歲了還在耍泥巴,燒灶不會,繡花不會,上天入地第一會!”

    對此夏姐兒很有意見:“都是姓張的祖宗拜拜怎麽了?阿公你不要那麽小氣,我給咱們家墳頭放的是兩顆糖,其他家我都隻放了一下就撿起來揣走了!”

    張阿公給掀了老底,氣了個仰倒。

    夏姐兒今年六歲了,再在外頭打她也不像話,遂還派了她們去田裏勞動改造。

    張知魚看著跟在自己屁股後頭說個不停的小妹和小姑,默默看天,怎麽阿公你罰的看起來倒不像夏姐兒呢?

    張阿公這回不是故意的,本來他還想著再磨蹭兩日去給孩子們看平安脈,現在拜了墳就不得不提前安排上。

    拜墳是大事,若衝撞了什麽東西,生了病也得要命,雖然這事已經過去兩天,鄉裏的孩子還是活蹦亂跳的——除了屁股腫了點,但大家還是都想讓張阿公給看看,有什麽不對,是喝符水還是灌苦湯,大家心裏也有個底。

    這是高大夫布置的作業,魚姐兒也得一起去呢。

    作者有話說:

    改了下設定,前邊說派太子去送金銀花,改成了長平公主。

    需要說明一下,古代河南道很大,包括現在的江蘇北部,來南水縣的流民跟孫婆子的家鄉不是一個地方。

    感謝在2022-05-04 08:58:49~2022-05-05 08:08:5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福爾瑪吉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言火火又又 50瓶;簡單生活 30瓶;是小可愛啊~、可可可渴 10瓶;玥公子、lilycheng 5瓶;當時明月在 3瓶;helen0408123 2瓶;麽麽兒老幹媽、絕不混吃等死、羊羊羊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