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高僧一寧
作者:水冷酒家      更新:2022-06-02 01:55      字數:2098
  “四萬三千座!”

  這麽多!王連臉上泛出苦澀,這要是挨個寺院進行估價,隻怕十年也走不完,到那個時候,趙若兮早就嫁了。

  “隻能選擇上策,但這也太危險了。”

  “桑哥禍國,黎民水火,人人得而誅之。 ”趙孟頫這句話等於沒說,想讓王連秉承正義,別顧忌個人安危。

  “大人,我要想接近他,這個名字不能用,修建會通河,也有些官員知道我。”王連道。

  “此事不難。”

  趙孟頫說著,進了裏屋,找出一張空白的戶籍證明,王連想了想,還是化名為王祿,趙孟頫立刻寫在上麵。

  酒菜很簡單,王連也是餓了,沒客氣地跟趙孟頫一起吃吃喝喝,繼續打聽關於楊璉真加的情況。

  毋庸置疑,楊璉真加是一名很有權勢的僧人,正是在他的極力推動下,道教陷入黑暗時期,忽必烈甚至下令燒掉了除《道德經》之外的所有道教書籍,是傳統文化的重大損失。

  楊璉真加目前在平江城楓橋寺,也就是蘇州城外的寒山寺,並且將那裏經營成他的私家辦公場所。

  “大人,有沒有曲譜,給我找兩張。”王連道。

  “嗬嗬,未曾想到,你還懂得音律。”趙孟頫笑道,很隨便就找到幾張曲譜,交給王連。

  王連取出鳳鳴笛,在趙孟頫的指點下,吹奏出這些曲目,旋律沒得說,但傷感哀婉,令人心情有些沉悶,但趙孟頫卻非常受用,對藝術的欣賞品味不同。

  元曲,也就是戲曲,流傳後世的知名作品就有《竇娥冤》、《西廂記》等,還漸漸發展成昆劇、粵劇。

  “此玉笛來曆不凡吧?”趙孟頫好奇地問。

  “偶然所得,除了水利,我也就這麽點愛好。”王連道。

  “嗬嗬,君子不奪人所愛,王大人盡可放心。”趙孟頫笑道。

  對於鳳鳴笛的來曆,王連不便多講,他研究元曲,隻是學習記錄曲譜的方法,他所能想到接近楊璉真加的途經,隻有音樂這一項。

  楊璉真加不缺珍稀之物,獻寶是沒用的,更何況王連也沒有寶貝,他想起了現代的《大悲咒》、《心經》等佛教歌曲的旋律,既然楊璉真加是僧人,或許能夠用這些打動他。

  跟趙孟頫相談很融洽,王連覺得能夠要來他的書畫作品,卻沒開口,帶著這些,就等於昭示了他跟趙孟頫的關係,還不如沒有。

  很晚,王連告辭趙孟頫,找到一輛馬車,回到驛館休息。第二天上午,王連整肅一新,離開大都,趕往南方的平江。

  這次出行的方式,王連選擇了泛舟運河,乘坐車馬來到通州,坐上客船,沿著元朝大運河的路線,一路向南。

  首先經過一段運糧河,進入海津稍作停留,接著又通過當時的禦河,進入剛剛疏浚的會通河,然後是濟州河,就這樣走走停停,一個多月後,王連到達了徐州。

  徐州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曾經叫做彭城,被曹操改變為徐州,一直延續至今。

  此時,徐州已經成為元朝大運河的樞紐城市,向西為古汴水,向北、向南為古泗水,兩水匯集,水量充沛,而黃河改道,奪泗入淮,不但成為運河水道的一部分,更是成為了水上交通的大動脈。

  王連在運河跟黃河交匯處下了船,沿著黃河岸邊行走,看到了兩處高大的牌坊,上方分別寫著“渠通南北”、“大河前橫”,字體渾厚,很有氣勢。王連記起,後世這裏還有個牌坊,上寫“五省通衢”。

  在這裏,到處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氣息,王連途經高崗上的一個小村,就看見一處石碑上麵刻著孔夫子的感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拿著兵部的文書,王連挑了一家上好的驛館,就在徐州住下,順道欣賞一下這裏的人文風光,照比東昌城,這裏更顯得繁華,人流量很大,遍地商賈。

  可看的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都跟漢朝文化有關,因為這裏就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大元的鐵騎破壞得也不多。

  正是陰曆的九月九日,王連手拿一把折扇,來到位於洞山南麓的茱萸寺,這裏也是當地最興盛的寺院之一。

  站在寺院前方的山坡上,王連不禁想起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感歎地念誦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位施主,定是來自於遙遠的異鄉吧!”

  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王連被嚇了一跳,什麽人啊,走路也沒個動靜。回去看去,卻是一名四十多歲的僧人。

  此人兩側額角凸起,顯示出修為不凡,兩道濃眉如墨,形成標準的半圓形,眼睛不大,神光四射,身穿淺灰色僧袍,腳下一雙草鞋,手握一串念珠。這串念珠非常特別,灰色白,竟然被雕刻成人類頭骨的形狀,頗有些詭異。

  “大師,幸會,在下王祿。”王連抱拳道。

  “貧僧一寧,聽聞施主感歎,打擾了。”

  “大師客氣了!”

  “相識不如偶遇,不妨移步貧僧舍內一坐。”一寧發出邀請。

  “好吧!”王連點頭,又問:“您是茱萸寺的高僧?”

  “非也,貧僧自幼出家,一直在普陀山,也是途經此地,便向寺院要了一處地方歇腳。”一寧道。

  王連跟著一寧,翻過山崗,麵前是一座小小的寺院,上方並沒有牌匾,冷冷清清,進入裏麵,也隻有幾名老僧,正在清掃庭院。

  看到一寧進來,老僧們齊齊施禮,從這一舉動看來,一寧的身份卻也不簡單。

  茱萸寺就在不遠處,熙熙攘攘,而這裏卻並沒有人來,一寧邀請王連坐在一株百年銀杏樹下,有老僧奉上清水兩杯。

  “一杯清水,悠然心跡,聲色無痕,是為般若。”一寧道。

  “大師的境界,在下不能及也!”王連道,一杯清水都能看出智慧來,讓他不知道說什麽好。

  “施主並非此紅塵中人,因何非要踏入呢?”一寧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