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陰陽相濟
作者:山程水宿      更新:2020-06-22 22:03      字數:3121
  名師還沒回來,一切都要自己先琢磨。打掃完馬棚之後,辛歲繼續研究那些文書,在一張空白的紙上寫寫畫畫。

  他如今從文書中循絲成網的能力還不突出,就借助一些前世學的思維導圖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

  話說上一段人生學習的時候他覺得思維導圖這玩意兒就是個雞肋,除了畫得好看些顯得有譜些其實沒什麽大用。

  現在學著處理一些繁雜的信息和極具邏輯性的聯係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片麵了。畫圖是為了匯總分析,是為了理清思路,可不是為了好看和裝逼。

  想通了,就慢慢會用了,而且越用越有自己的風格,越能幫助思維的開拓和延伸,到匯總的時候也不至於因為發散得太開而收不回來。

  無數次經驗教訓告訴辛歲:原來不是學到的東西沒用,是我太沒腦子和太想當然……

  這次回來驛站,已經是芒種時節的第二候,對農家來說,是一年中重要的農忙時節。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此時節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莊稼變得十分急迫。

  而在第一茬農作物收割之後,晚穀、黍、稷等夏天播種的作物也正到播種最忙的時節。

  故“芒種”的意思即“快收有芒的麥子,快種有芒的稻子”。

  節氣有其對應的自然規律和萬物秩序,要明白節氣,順時而動,就要了解節氣背後的時間序列和此時對於世間萬物的意義。

  這樣才能不違時令,跟隨著莊稼作物的生長、雲雨風物的變幻不斷前進和適應。

  這一切,就是辛歲所掌握的二十四節氣的修煉法則。

  這次節氣變幻,辛歲並沒有得到新的法相,他也不在意,盡力去鞏固已經洗煉完全的脊椎骨。

  節氣物候顯然神秘非凡,而且每一步都與《楞嚴經》的經卷有關,如今自己不過擁有殘卷,想來是不能悉數領悟的。

  已經開了頭的“日月煉”卻大不相同,不僅修煉功法齊全,如今還有老師在前麵給自己探路,剛好還有剩的老山參,條件滿足了,自然要大刀闊斧大踏步前行。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雖然熬煉的過程痛苦些,可一旦完成,辛歲分明感覺到身體的協調能力上升了,整具身體變得更柔軟,能做出一些仿佛體操運動員做的動作。

  這當然不止能去發揚體操運動,更協調一致的身體保證了習練武藝的準確性,也讓人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好的控製。

  接下來就是一鼓作氣,把整個軀幹骨熬煉完畢,這一步以脊柱為基礎,正如大江之水破開崇山峻嶺,一往無前,要的就是一個衝字和猛字。

  王守仁之前根據所謂“一念生滅”的出門法則,給這入門境界起了一個名字——“生滅”境,據他估計,熬煉完軀幹骨以後,大約也就入了生滅。

  王守仁師徒並不知道,他們已經在對修行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自己探索出了從“尋氣”入“生滅”的入門之道,而且這當中幾乎沒有凶險,仿佛老天爺護著似的。

  這件事要是讓一向自詡為“百年來修行第一天才”的高十八高會長知道了,估計他得羞愧得去撞牆自盡。

  要知道,沒有前人的經驗和門派的磅礴積累,他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塊兒墳地埋著呢。

  這是聖賢心力的體現,也是遵守天時的造化。

  辛歲做好了準備,穩固好心境之後,赤著上半身坐在裝滿墨色藥汁的木桶裏,開始衝擊熬煉整塊軀幹骨。

  原本“日月煉”的功法之中,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藥膏的製作方法,它們采用多種草藥製成,最後塗在身上,用來增加對天地靈氣的吸引,也讓熬煉骨骼的過程少些阻礙。

  辛歲有效果更甚一籌而幾乎沒有副作用的山參根須助力,就用不著那些東西了。

  又是極為相似的疼痛從骨節裏生出,然後迅速蔓延至全身各處,不一會兒,盤坐著的辛歲額上就滿是汗水。

  一絲一縷的“氣”遇到匯合而來的天地靈氣,好像變成了一把利刃,從脊柱開始,一寸一寸地自前刺入胸骨,自左右刺入十二對肋骨,自下刺入骶骨和尾骨。

  此時若有一處堅持不住,“刀尖”未能刺穿而走,就會各處崩潰而前功盡棄。

  這時那混合多種草藥和參須精華的藥汁就起了作用,每當有堅持不住的感覺,身體吸收的藥汁就會恰到好處地出現在那裏,釋放出一絲暖意,緩解疼痛,也抵禦住崩潰的到來。

  辛歲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攻守戰中咬牙堅持了下來,木桶中的藥汁顏色不斷變淡,漸漸能夠看得清水中有些清瘦的軀體。

  窗外,開始落起了稀稀拉拉的雨滴。

  很快,風聲大作,滴答聲變得連綿不絕,看天上的厚重雲層,又是一場大雨。

  芒種時節,有季風經過的地方都已進入或即將進入雨季,大明疆域的南方地區降雨頻率和程度偏向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

  許多莊稼成熟的地方雨天多,雨量大,日照少,因此伴生的低溫、冰雹、大風等常常對小麥的收割造成很大的影響,即使收割完成,也對脫粒、貯藏等產生不利影響。

  要是一個步驟拖了收割時間,長成的莊稼就會毀於一旦,因此“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實在不僅僅是一句農諺。

  辛歲聽到了雨聲,想到了如救火一般緊急的收割莊稼,也麵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

  如今他的心神精力已經被損耗得七七八八,可是還有一部分骨骼尚未凝練完畢,此時如果放棄,前功盡棄不說,還有可能留下後患。

  但要是再往前衝,又何等樣的結果,卻不是自己能夠知道的了。

  能不能堅持到最後一刻,也實在是個未知數。

  在“快收有芒的麥子”之後,“快種有芒的稻子”也不能落下,宛如救火撲滅火勢之後立馬著手重建已經燒毀的屋舍,容不得半點猶豫懈怠。

  時間就是產量,就是作物的絲絲生長,即使遇到不利播種的情況,比如幹旱,也要積極抗旱造墒下種,萬萬不能猶豫待雨,錯過時機。

  想到這裏,辛歲不再猶豫,順應天時,抓住時機,方能一舉功成!

  他匯聚了剩下的所有氣力,向剩下的軀幹骨做最後的衝刺,即使此次不成,心中也無有畏懼。

  木桶中的藥汁變成了徹底的清水,辛歲再也不能保持原來的盤坐姿勢,身體歪倒斜倚在木桶壁上。

  他苦笑一聲:“還是不行啊。”

  最後的衝刺舉動過於毛躁了,沒有顧及到每一處細節,結果還是功虧一簣,雖然看起來像是已經熬煉完整,但一些細微的地方已經被粗暴的靈氣震出了微小的裂痕。

  看來這煉骨的進程得停一段時間了。

  辛歲艱難地挪動身體,準備從木桶裏出去,下一刻卻呆滯住了:

  他在意識空間中看到了一副新的法相,那是一株芒葉鋒利、顏色金黃的成熟小麥。

  沒想到在這煉骨失敗的檔口,新的物候法相卻出現了,實在不知道該說是幸運還是不幸。

  辛歲的心神沉浸在了法相當中,他看到了螳螂在前一年深秋產的卵因為感受到陰氣初生破殼而出;

  他仿佛聽到喜好陰涼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感陰氣出現而鳴叫;

  與此相反,他也看到學習其他鳥兒鳴叫聲的反舌鳥,因為感受到陰氣出現而停止鳴叫,靜立在自己的巢穴中整理羽毛。

  這些就是芒種時節的三種物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天地之間存在著陰陽二氣,也隨著時間變化而出現或是消弭,所謂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唯有陰陽相濟,萬物才能生長,生靈才有秩序。

  辛歲明白了,先前他雖一鼓作氣橫衝直撞衝開了軀幹骨的所有路徑,卻也因為過於剛猛不知變通而留下隱患,未能成功。

  在這天地陰氣初生的年中時節,人身的修煉也要合乎天地陰陽之理,如此剛柔並濟,才是沒有瑕疵的奠基。

  幸好法相及時出現引導他,不然等猛力衝出的裂痕固定,即使明白也晚了。

  辛歲勉力繼續盤坐運功,卻不再如先前一樣感受吸取那些普通的天地靈氣,而是從雨中,從周遭萬物中尋找那一絲絲自然生發的陰氣。

  陰氣如絲如縷,漸趨入骨,滲入了那些微小的骨裂之處。

  裂隙漸漸平複,剩餘的陰氣也逐次遊走於先前熬煉過的骨骼之上,辛歲分明感覺到,那些殘存的痛楚被撫平,骨骼也好像泛起一層溫潤的淡淡的光。

  有些煩躁的心變得安靜,外麵的雨聲也和心一樣沉穩下來,變得優雅而動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