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普賢十忍
作者:山程水宿      更新:2020-05-28 03:55      字數:2496
  在這一刻張六日人如其名,仿佛真的成了太陽,讓人不敢直視。

  等星雨初歇,天幕已不複之前的明亮,變成比傍晚更晚些時候的一片深藍,幽靜而澄遠。

  水潭中翻騰的銀魚也沉寂下來,好奇地看著水邊更為光亮的所在。

  張六日一直是有意識的,不過他沒怎麽關注外界的變化,而是震驚於自己意識所感受到的奇異場景。

  第一顆光點接觸到他之後,他的念頭就忽地進入了一處狹窄的灰蒙蒙空間。那顆光點融入了空間,不見蹤影。

  接著是第二顆,第三顆,成千上萬顆光點,都融入了此處空間,給它帶來可以以意識“看見”的急劇變化。

  空間迅速擴大,拓寬,漸漸一分為二,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藍黑色的天幕;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厚實的土地。

  仿若開天似的,張六日的意識空間迅速成長成為一處小天地。

  把空間拓寬到一定程度,光點就不再融入,而是升上天幕,各安其位,星空如來圖再現。

  頷首微笑的大佛如來雙足跏跌呈降魔坐,手結定印。

  張六日觀想如來,動作漸和大佛相合,外界,其身也行此動作,閉目入定。

  一個宏大但不駭人的溫和聲音,開始把一句又一句的經文秘典,細細講給他聽,把它們悉數印刻在他的腦海之中。

  …………

  這一入定,就過了三日。

  夏日清晨的峨眉,生機勃發,鳥雀啾鳴,乳虎長嘯。

  一滴又一滴露水從高處不堪重負的細長草葉上滴落,張六日的頭發衣衫已經被打濕了一多半。

  他正閉目定坐在一處地坑裏,落腳處生長著一層厚厚的青草,往上看去,可以看到一塊橢圓的天空,大約距離坑底有三四丈高。

  原來所謂的落入無底深淵,不過是落入了這處顯得十分安全的地陷當中。

  一滴清涼的水珠恰巧落在了張六日的眉心,隻見那兩條濃密的眉毛顫動起來,聽經聞法三日,他終於自入定中醒了過來。

  這三日之間他水米未進,可醒來時也不覺饑渴難耐或是渾身無力,想是因為那一切奇異場景的其他益處。

  不過張六日並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隻是覺得聽那些法門應該過了挺久的。

  他很能接受現實,仔細檢查檢查發現自己腿腳利索,沒少什麽零部件兒,心裏自然高興。

  醒過來了,就趕緊想法子回家吧,爹媽估計都著急死了。

  看看頭頂的井口大小天空,雖然高了些,想想辦法總比呆愣坐著強。

  為了回家,為了媳婦,奮鬥吧。

  他這三日間記下了不少東西,此時都在腦子裏浮浮沉沉地放置著,不過好像沒有可以平地飛升的法子,就暫且不去考慮它們,當下最主要的,還是出了地陷見到天光。

  這地陷是一個底寬口窄的大肚瓶形狀,坑壁上也沒什麽生長牢固可以用來抓手的植物,要出去實在有些束手無策。

  當下唯一的辦法,也隻能是在坑壁上打洞,斜著往上打到地麵去,這實在是個吃力不討好的笨辦法,手邊又沒有什麽工具,對個人而言算是個大工程。

  沒辦法,為了回家,為了媳婦,開幹吧。

  張六日把自己的褂子撕了,包在雙手上,就尋了一塊較為鬆軟的坑壁開始挖土。

  雙手不斷動作,把鬆軟的泥土從洞中掏出來,漸漸倚著坑壁壘到一個較高的位置,也是減少到地麵的距離。

  張六日也想過有沒有可能不斷挖土壘到出口,不過想要在這個底部寬闊的坑裏堆起一個穩固的土台,工作量會更大,還是老老實實繼續挖洞吧。

  找好方位以後,這就是件非常枯燥的工作,於是他手上不停,腦筋卻轉動起來,開始思考這幾日來學到的東西。

  他已經知道,自己念頭初始進入的灰蒙空間,也是後麵拓寬後的一方天地,就是所謂的意識空間,也可以稱之為“神境”,即是人思想意識所在之處。

  普通人的“神境”大多像張六日剛進入的那般模樣,頗為狹窄局促,於是感知體悟能力也隻算一般。

  張六日此番得了大機緣,不僅把神妙的星空如來圖刻畫在神境當中,還借那千百萬光點使自己的神境獲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時他已經能把意識探出身外,即使封閉視聽觸等覺,也能清楚地感知到三四丈外的一應細節。

  這還不算是此次莫名機緣的最大收獲。

  張六日觀想如來圖定坐時,為他講法明理的聲音最後顯出一個身形來就飄忽不見。雖隻一瞬,也沒有看清那位老師的麵目穿著,但一隻六牙四足的威猛白象還是映入眼簾。

  生長在峨眉山下,每年都要跟父母上金頂拜菩薩,張六日自然明白騎在白象上的是誰。

  正是道場坐落在峨眉山的大行普賢菩薩!

  那一刻,張六日清晰地記起父母所說的自己出生時佛光映照、雲霧成環、六日齊出的場景。

  原來自己跟菩薩,真的是有緣啊。

  他忙不迭在意識空間中拜倒,狠狠磕了三個響頭,感念菩薩的恩德和教誨,發願自己一定勤勉修行,謹記菩薩的囑托。

  菩薩講授的諸多甚深經典牽扯到許多東西,他尚不能盡數理解,不過印刻在了記憶中,逐步修行體悟。

  菩薩言說世間許多禍患將起,生民百姓將陷入無邊苦難之中,這是一場劫難,能否化解尚未可知。

  為護佑百姓,一些先賢大能借此變化之機降下恩典,希望能緩解些許劫難。

  不過張六日對這些雲裏霧裏的,也不太懂什麽禍患將起,大明不是好好的嗎?於是也沒有放在心上,把心思悉數放在了自己的第一步修行上。

  菩薩為張六日講的主要是《法華經》,卻不是僧眾給百姓講的佛理禪機,而是一部高深的修行法門。

  《法華經》係如來成道後之第二個七日,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之自內證法門,張六日需從中修習的第一處,便是“普賢十忍”。

  在《華嚴經·十忍品》裏,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於一切佛法無礙無盡。

  而張六日修習的這一法門,是鑄成修行基礎的精神訣竅,得此十忍,則身識皆通,上境無有阻礙。而且其中諸多神通,都是以往歲月中數一數二的存在。

  “普賢十忍”分為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空忍。

  十忍各有不同又相互聯係,其中妙用,要張六日自己去一點一點發現了。

  現在當然不可能去考慮怎麽修行,張六日一邊挖洞,一邊考慮最多的卻是:

  按道理說我現在是成了菩薩的弟子,但是當了菩薩弟子不一定要出家做和尚的吧?

  我連媳婦都沒見到呢,現在可不能出家……

  就是娶不到媳婦,也不能去當和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