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王建討封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5      字數:3212
  將官點頭,王建又道:“若想長久統治,軍力如臂使指,還得漢軍居多,所以下一步奪取李茂貞的地盤。”

  將官說道:“李茂貞強勢,怎麽能夠奪取?”

  王建嘴角淡笑,說道:“你沒聽說嗎?李茂貞稱帝。”

  “鳳翔軍說,那不是真的。”將官回答。

  王建說道:“不是真的也是真的,李茂貞愚蠢的洗劫長安,已然打上反唐烙印,做過之後又不願承認反唐,結果裏外不討好。

  鳳翔軍內部多少驕兵悍將,他不稱帝立國,會讓一些渴求大官的屬下失望,也會讓一些屬下惡其反唐,要知道關內是大唐中心,很多人是大唐官吏或勳貴後代,骨子裏不希望大唐覆滅。”

  將官想一下,搖頭道:“大唐已然名存實亡,屬下沒什麽感覺。”

  王建不再多說,吩咐:“傳令,發兵。”

  王建在蘭州金城留守五千軍力,繼續裹挾李繼麟的鳳翔軍,發兵會州進攻黨項軍。

  黨項軍聞訊,驚惶的不得不退往原州,結果被阻擋在隴山關隘。

  韋良大軍先一步抵達涇河流域,曾浩自薦鎮守原州。

  韋良允許,交給曾浩三萬軍力,然後去往邠州接管。

  黨項軍突破不得關隘,被王建聯軍圍堵不能走脫。

  李繼麟遣使勸說下,黨項軍歸降王建,不想王建屠殺數百黨項頭領,徹底吞並數萬黨項人口。

  李繼麟大懼,請離。

  王建不答應,裹挾李繼麟軍力回到蘭州金城,渡過黃河進攻河湟吐蕃,承諾給予李繼麟豐厚戰利。

  河湟吐蕃屬於很多部落聯合體,吐蕃也有過鼎盛時期。

  唐玄宗後期,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調走河西隴右軍力平叛,使得吐蕃趁虛奪占,統治百多年。

  後來吐蕃發生讚普內戰,四分五裂,眾多部落一盤散沙。

  沙州張義潮造反吐蕃統治,一度奪取河西隴右,被大唐朝廷認可為歸義軍節度使。

  由於回鶻人的威脅,歸義軍不得不重點保衛河西老巢,隴右再次被吐蕃占據,形成河湟為中心的吐蕃統治。

  ......

  七萬吐蕃軍的折損,造成河湟吐蕃貴族之間發生激烈爭吵,後果不和。

  不和造成防禦懈怠,習慣性的還當與韋良的交往,想不到達成談判的敵人,這麽快的進犯。

  王建的十幾萬大軍挺進,勢如破竹的不斷擊敗河湟吐蕃軍力。

  戰爭中,提拔曾經的吐蕃俘虜,最初俘虜的五萬吐蕃軍,有兩萬是奴隸兵,成為王建著重收歸麾下的軍力。

  河湟原本是大唐疆域,吐蕃占據之後,漢人的多數淪為奴隸,經曆百年的淪陷,漢人的後代多數是混血,純種漢人很少。

  僅僅大半月,象征統治中樞的青唐城,陷落王建之手。

  隨後,王建憑著戰勝威望,掌控優勢軍力的威勢,強製推行新的軍政統治。

  十三部落成為十三領主,抽調聚集的軍力大半不肯歸還部落,建製六軍。

  十三部族首領敢怒不敢言,他們原本是小部落首領,容易知足,缺乏成就大勢的魄力,被王建統治多年,畏懼入骨。

  李繼麟終於能夠離開,這一次出征隴右,三萬軍力剩下兩萬。

  王建沒有空口白話,戰利品的金銀財寶,一半給了鳳翔軍,一半給了十三部族首領安撫。

  隻有糧食,牛羊馬匹和軍器,王建嚴控在手。

  李繼麟巴不得遠離王建,也不計較歸途給養,匆匆率軍回歸。

  一路上為了節省糧食,不得不挖草根,甚至於殺馬,總算熬回了鳳翔軍地界。

  李繼麟見到李茂貞,如實稟告,李茂貞當場一大飛腳。

  李繼麟胸口中腳,差點被踢死,自此再也沒有獨自領軍的機會。

  .....

  十月下旬,王建的使者抵達華州,請見皇帝陛下報捷。

  韓建了解之後,允許使者覲見皇帝。

  自從接來皇帝落足華州,韓建的日子並不安生,一是顧慮鳳翔軍殺來,二是擔心皇帝的兩萬軍力發難。

  皇帝畢竟是皇帝,有資格與其它藩鎮勾結。

  韋昭度就在商州,皇帝若是與韋昭度勾結,韋昭度能夠引來川南軍,一旦裏應外合,則潼關危矣。

  唯一的安慰,原先向朝廷貢賦的藩鎮,繼續貢賦運至華州。

  貢賦藩鎮有川南軍,忠義軍,淮南軍,河中軍,河東軍。

  其中川南軍貢賦最多,其次河中軍貢賦的池鹽,解決了潼關軍的用鹽。

  王建使者是一名身穿甲衣的武將,方臉棱角分明,氣度彪悍,從容不迫的威武虎步,走入行宮大門。

  事實上就是一座宅院,臨時搭建了一座高起門樓,簡陋的類似行軍轅門。

  不過行宮的守衛森嚴,裏外長槍兵林立,一名宦官引領王建使者和韓建。

  韓建後麵百名披甲精銳,威武精悍,對比之下,眾多林立的麻衣長槍兵,黯然失色。

  走過堂道,進入大廳,廳內正麵一隻雕花大椅,昭宗正容端坐。

  六名宰相左三右三的側立,宰相後麵,貼牆站立十數宦官。

  “陛下,王建使者覲見,請陛下詢問。”韓建大刺刺開口,神情隨意的說道。

  昭宗不動聲色點頭,看著將官問道:“你是王建的屬下?”

  “是,皇帝陛下,某是報捷的,我家大人收複了隴右。”王建使者從容說話,不卑不亢,但對於皇帝而言,缺乏恭敬。

  昭宗不悅,淡然道:“隴右本就收複,何談報捷之說,王建不是在雅州嗎?”

  王建使者回答:“皇帝陛下,隴右最重要的地域是河湟,我家大人發兵十幾萬,戰敗河湟吐蕃,如今擁兵二十萬,至於占據蘭州的金城軍,已然敗走退出隴右。”

  昭宗動容愕然。

  “你在說笑話嗎?王建擁兵十幾萬,他願舍近求遠的放棄西川不奪,跑去隴右吃草。”一位老臣譏諷道。

  王建使者扭頭瞪眼,罵道:“你個老不死的,隻會指手畫腳的空談誤國,大唐如此不堪,就是你們這種蠢才居於廟堂之上。”

  “你?...你放肆。”老臣氣的渾身顫抖,其他人的臉色頓時難看,隻有韓建不動聲色。

  “某放肆嗎?某可比不得李茂貞。”王建使者冷笑譏諷。

  昭宗臉色頓時陰沉,挑眉道:“王建使你來,向朕耀武揚威嗎?”

  王建使者立刻爭辯道:“陛下,某是來報捷,是他挑釁妄言,目無陛下。”

  老臣聽的差點昏厥,氣的說不出話來。

  昭宗冷道:“報捷,朕知道啦,還有要說的嗎?”

  王建使者昂然說道:“有,某觀陛下不信,某說一下,我家大人在雅州傭兵數萬,但是扶風侯的烏龜戰法,讓我家大人無處下口,硬拚隻能兩敗俱傷。

  於是我家大人率軍北上,聯合鳳翔軍三萬軍力,戰敗金城軍,俘虜黨項數萬,繼而又伏擊進犯蘭州的七萬吐蕃軍,一戰俘虜五萬。

  我家大人的麾下一半是吐蕃部落,故此能夠收用吐蕃俘虜,之後十幾萬大軍進襲河湟,盡獲隴右之地。

  我家大人是大唐官員,心向大唐,故此讓某跑來報捷,另外請求陛下任職隴右節度使,封爵秦王。”

  昭宗陰沉著臉,扭頭看了一眼,一名宰相領會,說道:“王建隻是占據隴右,所屬多是黨項吐蕃,安知能否長久。”

  王建使者扭頭麵對,說道:“城頭變幻大王旗,某說長久你們也是不信,我家大人願意請封,那是心裏眷戀大唐。

  假如皇帝陛下,吝嗇的一張聖旨也不願付出,那就別怪我家大人倒行逆施,出兵幫助李茂貞。”

  君臣臉色驚變,一下被刺中要害,靜默無語。

  韓建咳嗽一聲,問道:“若是給予賜封,王建可願響應朝廷討伐李茂貞?”

  王建使者回答:“不會討伐,李茂貞幫助我家大人奪取隴右,怎麽也不能恩將仇報,若得皇帝陛下賜封,也就有了理由中立,願為朝廷守衛邊疆。”

  韓建點頭,轉頭道:“陛下,既然王建傭兵二十萬,又心向大唐,陛下賜封功臣,李茂貞必定忌憚防範,不敢大軍東來。”

  昭宗隻能點頭。

  王建使者立刻軍禮:“謝陛下賜封,我家大人還有一個請求,請求賜封涼州留守王大虎武威郡王,河西節度使,以求分化川南軍,川南軍的地盤太大。”

  昭宗意外,神情若有所思,數息後,淡然道:“此事延後再議,你退下候旨。”

  “謝陛下,某告退。”王建使者恭敬回應,轉身獨自離開了。

  韓建說道:“陛下,王建的提議值得采納,扶風侯南北地盤太大,雖然失去隴右,但聽說進奪了南詔,至今也未向陛下報捷。”

  昭宗輕語:“王建的用心,無非是欲求奪取涼州,王建梟雄,若是助長其勢,日後必然尾大不掉,禍害愈烈。”

  韓建辯論:“涼州易守難攻,王建想要得之實非易事,反倒是川南軍,已然是大唐腹心之禍。

  臣獲悉敗走的金城軍韋良,如今跑去邠寧落足,臣建議任職韋良邠寧節度使,北麵招討使,賜封郡王,進一步分化川南軍。”

  昭宗若有所思,十幾息後,抬眼掃了一眼,群臣眼觀鼻,明顯沒有異議。

  昭宗心知肚明,自己的這些大臣,畏懼韓建加害,不敢唱對台戲。

  “依卿所奏。”昭宗麵無表情的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