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雨中的血戰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2      字數:3151
  沿著漢江而下奔襲的金城軍,沒能瞞過延岑城的斥候。

  發現進襲的軍力,均州斥候分成兩路,一路逆水去往金州報信,一路乘船順江而下先達延岑城,延岑城立刻城門緊閉據守。

  待得金城軍抵達延岑城,遇上了惡劣天氣,天空烏雲密布,大雨滂沱。

  五伯父下令冒雨攻城,進襲均州境內必須速戰速決。

  延岑城隻有了一千守軍,麵對來襲的金城軍,守將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下令征發城內壯丁守城,來自‘襄州’的行商被信任的征用。

  五十名潛伏將士有的被發給了長槍,有的成為力夫,搬運滾木石頭上城牆,留在城牆上負責拋出滾木下砸。

  大雨驟急的落在城牆上,水霧使得人的視線受阻,麵對金城軍發動的六路雲梯攻城,守將在城牆上走動外望的巡視布防,後麵跟隨六個屬下。

  忽然,旁邊蹲抱滾木的兩個力夫,一左一右的探臂抱住守將雙腿,一齊起身拋了守將飛天。

  守將一聲驚叫,整個人飛出了城牆,向城下翱翔而去。

  啊?一片驚叫,繼而周遭出現了亂戰,跟隨守將的屬下和城牆守軍,被一群征發來的民夫反叛,打的措手不及,有人大喊守將死了,城破了。

  金城軍自兩個雲梯,陸續爬上了城防缺口,加入了城頭大戰,能夠留守延岑城的軍力,大小將官都是馮行襲的親信,抵抗的非常頑強。

  等到戰事結束,守衛西城門的六百守軍死傷大半,金城軍也傷亡三百多。

  至於征發來的民夫,在聽到守將死了之時,大半畏縮的溜邊裝死。

  陷城之後,五伯父在占據的州衙發令善後。

  很多金城軍沿街高喊,公告城內:“馮行襲兵襲金州,與被罷職的太監楊複恭勢力勾結,皇帝陛下震怒,罷職馮行襲均州刺史,另任宰相之子,禮部員外郎韋巽外任均州刺史,如今是皇帝陛下發來了神策軍,請城內無需恐慌。”

  城內有膽大者出問:“你們真是朝廷的神策軍?”

  走告士兵理直氣壯的回答:“我們是京城神策軍之一的五千金城軍,我家將軍大人金城軍使,爵封石泉伯,新刺史大人不日會到,馮行襲已然是罷官逆賊。”

  延岑城內的軍民半信半疑,都保持了觀望態度,無人主動示好,也無人暗中敢於搗亂。

  ......

  延岑城在大雨滂沱中易主,西城縣城也遭遇了滂沱大雨的暴襲,東城門和西城門發生著殘酷的冒雨廝殺,血和著水,殷紅了大片城牆。

  韋扶風咬著牙,手執長槍親自上陣,在西城門的城牆內冒著亂箭走戰,補救被撕開的缺口,大雨阻隔視線,使得守城一方陷入不利。

  噗嗤!一聲慘叫,韋扶風出槍如毒蛇吐信,刺殺了一個登城的敵軍。

  韋扶風的身旁伴隨著林清雪,兩人一起互相配合的殺敵,基本上是一攻一守,林清雪主要是用長劍阻撥亂箭。

  ......

  東城門外,四十多歲的馮行襲,身材魁梧雄壯,臉上有著青色胎記,此時一雙眼睛通紅,仿佛一頭發狂的惡狼,凶狠的盯著城樓。

  進攻三日,折損了四千軍力,讓他心痛的幾乎發狂,那都是他辛苦多年的積累,原以為折損兩千軍能夠拿下東城門,但東城門的守軍,頑強的令人發指。

  “大人,家裏來了斥候急報,發現數千精銳軍力自商州方向而來,奔襲延岑城,但不知是那裏的軍力。”心腹將官低聲稟報。

  “你說什麽?”馮行襲震驚失聲,一雙紅眼凶盯了將官,將官低頭又說了一遍。

  馮行襲扭頭急思,過了一會兒惱道:“鎮守潼關的韓建?”

  將官點頭,道:“很有可能,韓建進奪了商州,虎視眈眈均州,趁虛奔襲。”

  “混帳,氣死某了。”馮行襲氣的大罵,擔心的忠義軍沒有出兵,北邊的韓建趁虛而入。

  “撤兵,命令在漢江待命的兩千軍力,乘船速歸延岑城。”馮行襲果斷做出了決策。

  將官領命,東城門的攻勢突然消失,咬牙衝鋒的均州兵聽到鳴金退兵,立刻飛快的退卻,均州聯軍拔營急去。

  “大人,應該告訴楊守亮一聲。”將官提醒。

  馮行襲冷道:“不要說是韓建進襲均州,要說忠義軍進襲了延岑城,若是楊守亮聽得韓建出兵,他八成也會退兵,哼!讓他在這裏對耗。”

  楊守亮接到了馮行襲的傳告,倒是沒有沮喪之意,反而有著幸災樂禍的快意,但他也耗不起,隻能再次分兵堵住東城門,轉入圍困態勢。

  ......

  大雨磅礴,僅僅數日造成了漢江爆發洪峰。

  本來對於守城不利的暴雨,對於回歸的均州兵卻是成了噩夢,道路泥濘難行,而乘船而下的均州兵,也發生很多覆舟災難,憑空折損五百軍力。

  奪取了延岑城的金城軍,等不及韋扶風所說的兩千川南團練接管,事情發生的太緊迫,那兩千團練出發一半,還在大江之上驚心而行。

  主要是夏日江水暴漲急流,造成下遊的船隻回返困難,而川南不可能有太多的船隻,主事者不敢用竹排大量運兵,怕死多了獲罪不起。

  戰機不容錯失,五伯父常年在外打拚,本就是一位能夠變通的人物,他留下林虎所屬和兵馬使田文的營軍,計一千軍留守延岑城,親自率領兩千多金城軍精銳,出城尋找戰機。

  金城軍冒雨離開延岑城,沿著漢江北岸上行,走到鄖縣與武當縣的交界,尋了一處村落駐紮,使出五組斥候繼續上行探查。

  一日後,一組斥候乘坐漁船順江飄回,急報發現了回師的均州兵,不知道多少軍力,隻見到回師的均州兵在冒雨急行軍。

  五伯父當機立斷,主動出兵迎擊,他依據常理推測,急於回歸的均州兵,會在接近延岑城時修整,途中會不顧疲憊的趕路。

  如此大雨天氣,路途泥濘,行軍中的均州兵,難免疲憊的缺乏戰鬥力和鬥誌。

  金城軍沿著漢江北岸上行,五伯父不知道在村落駐紮休息的時候,有一千多的均州精銳,乘船走過的抵達延岑城,發起了攻城,林虎和另一兵馬使田文頑強抵禦。

  延岑城再次發生攻城戰的時刻,金城軍也迎上回師的均州兵。

  狹路相逢勇者勝,論人數,均州兵多了金城軍三倍,但有半數是房州兵。

  正如五伯父所料,途中冒雨趕路的均州兵疲憊不堪,身穿重甲的童山,一人當先的衝鋒在前,揮舞大槊的橫掃千軍。

  均州兵遭遇迎頭襲擊,猝不及防的極度意外,一下子被打蒙了。

  金城軍有備而戰,又獲得過新勝,士氣如虹,在勇將的開路下,個個爭先恐後的呼喊衝殺。

  均州兵不知道敵軍有多少,疲憊之下恐慌蔓延,先頭一被阻擊後退,造成一種潰退現象,結果演變成了大潰退。

  瓢潑大雨之中,將官的喝令組織能力大弱。

  均州兵一退,後軍的房州兵聽得喊殺聲,立刻止步不前,繼而出現了向後逃跑。

  房州兵在金州折損兩千軍,毫無所獲的前提下,不情願繼續轉戰均州,士氣低迷。

  七千聯軍就這麽被兩千多的金城軍追殺,疲憊的身體根本跑不多遠,大批的聯軍拋下兵器,四肢大張的趴在泥地裏投降。

  一時間,漢江北岸趴了密密麻麻的的士兵,綿延千米之遠。

  金城軍的後軍,飛快的收走地上的兵器,前軍一直追殺千米之外,隻有數百敵軍逃脫。

  投降之後的聯軍才發現,原來敵軍的數量並不占優。

  金城軍及時公告均州刺史換人,原刺史馮行襲勾結楊守亮反叛朝廷,被皇帝陛下罷官,新任均州刺史韋巽是宰相之子,禮部員外郎。

  俘虜們對於朝廷沒有多少感覺,但他們多數是均州和房州良民出身,對於官府非常敬畏。

  另外,底層士兵的心理流於現實,當兵吃糧,既然投降了,隻要新主公能夠給飯吃,給錢用,那就值得效力聽令。

  俘虜之中的隊正及以上將官,被五伯父下令押去別處全部殺了,屍體拋入漢江,之後開始收編俘虜。

  五伯父沒有用金城軍混編,而是繼續留用俘虜中的火長,用房州兵的火長和均州兵的火長混編,五百俘虜一營,使人為校尉統領。

  最後,獲得十二營俘虜軍,五千七百之眾,暫時不給發回兵器。

  隨後開拔鄖縣城,讓俘虜去往鄖縣城駐紮休整,借口是等待新刺史交接,以安俘虜之心。

  大軍抵達鄖縣城,通過一番交涉,鄖縣令知趣的開城投降,讓軍力進入城中駐紮。

  在鄖縣城駐紮不久,延岑城的求援使者與金城軍的一組斥候,來到了鄖縣城。

  聽得有一千多的均州兵精銳在攻城,五伯父命令童山,帶著二百金城軍去支援守城,金城軍的大部,繼續留在鄖縣城休息和震懾俘虜軍。

  次日一早,五伯父動用鄖縣庫藏,給俘虜軍發下軍餉,告訴房州兵,日後讓他們回去房州,待得朝廷任職了房州新刺史,讓房州兵歸屬新刺史回去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