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韋巽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2      字數:3160
  午後,延岑城再次來人,說城外的均州兵,聽說馮行襲被朝廷罷官,表示願意歸降新刺史。

  五伯父顧慮有詐,讓來人回去告訴,絕不能讓城外的均州兵入城,讓願降的均州兵去往武當縣城駐紮,等候新刺史的到來。

  又次日,延岑城來人稟報,城外均州兵離開去了武當縣城。

  鎮守延岑城的三個兵馬使傳話,絕不懈怠延岑城的防禦,請軍使大人放心。

  延岑城那裏能夠暫時放心,但俘虜軍成了金城軍的巨大包袱,不敢帶離均州,不敢為用,時刻謹慎提防的可能反叛。

  五伯父犯愁,金城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正愁思如何能夠兩全之策,忽又一組斥候返回,稟告有金州三千團練兵,去往了延岑城。

  五伯父愕然,金州團練?

  隨後聽了斥候稟報,才知道均州兵撤離東城門之後,韋扶風傳令打開東城門,命令琥珀父親,率領候命的三千團練兵出城。

  原來,韋扶風擔心金城軍兵少吃虧,在楊守亮軍未及圍困東城門之時,讓琥珀父親領軍支援金城軍,隻是回師的均州兵走的相對為快。

  另外,金州的三千團練兵不堪大用,琥珀父親害怕均州兵殺個回馬槍,一路行軍謹慎,遲緩。

  五伯父長出口氣,心懷大暢,不堪大用的三千團練,卻能解決了燃眉之急,看守沒有兵器的俘虜,可堪大用。

  在兵馬使童山的引領下,琥珀父親率領兩千金州團練,離開延岑城抵達鄖縣城,有一千金州團練留守了延岑城。

  兵馬使童山奉命帶著二百金城軍,一起回到了鄖縣城。

  五伯父要帶領金城軍回去金州,伺機劫奪楊守亮軍的糧草,所以需要帶走善戰軍力,童山勇猛,能夠激勵軍心士氣。

  有了兩千金州團練鎮守鄖縣,五伯父留下一營精銳金城軍輔守,他率領兩千金城軍精銳,加上三千發給長槍的俘虜軍,開拔離開鄖縣。

  均州的事情,授權給了琥珀父親總管處置。

  ......

  西城縣城,均州兵撤離之時還下著大雨。

  韋扶風在西城門得到急報,推斷均州兵是真的撤離,自省低估了均州兵戰鬥力,情急之下,命令在大街候命的團練兵離開城池。

  韋扶風不知道東城門外的是均房聯軍,他擔心五伯父兵少虧輸戰敗,盡量的予以補救。

  均州兵撤離的過於突然,以至於三千金州團練離開城池,楊守亮軍竟然沒有發覺,渾然不知城中少了很多戰力。

  三千團練的走離,一下子顯得城中空曠很多,但是均州兵的撤離,也給城池守禦減少了壓力。

  楊守亮軍在均州兵撤離之後,也消停的不再攻城。

  韋扶風暗鬆口氣,城中隻有了六千能戰軍力,雖然能夠征用民夫成為團練,但容易引起城中恐慌,城中的民夫竟然藏有四千敵軍。

  很多主動請求助戰的民夫,被分批弄去了縣衙考察,本地的收編入團練,外地的隔離嚴審加上重賞引誘。

  結果抓到了大魚,楊守亮的行軍司馬李子奇,被認識的士兵供出。

  李子奇拒絕投降,就是答應了投降,韋扶風也是不敢相信,他沒有嚴刑李子奇,指使屬下繼續通過一般敵兵,逐步找出敵將予以關押。

  三千團練的缺口影響軍心膽氣,韋扶風不得不予以補缺,他擇強壯民夫成為團練備軍,每日簡單的集訓一時,發給一半的團練軍餉,不發兵器的繼續做工。

  ......

  長安城,楊守亮軍進襲金州之事,沸沸揚揚的盡人皆知,但朝廷保持沉默,沒有采取任何回應,不過朝廷裏的大人們有過爭執。

  首相杜讓能,認為不能縱容楊守亮擅兵,應當下旨嗬斥其退兵,若不從則罷其職,發兵討之,以求匡正朝廷威武。

  同中書平章事(宰相),新任兵部侍郎崔紹緯反駁,言金州形同藩鎮,楊守亮的進襲屬於藩鎮之爭,朝廷出兵幹預,後果得不償失。

  前車之鑒,河東之敗的主因是將官與河東軍勾結,神策軍討伐楊守亮,或許發生臨陣投敵的嚴重後果。

  結果,昭宗抉擇了觀望,河東之敗讓皇帝的心態趨向謹慎,也確實擔心崔紹緯所言的後果,若非顧慮神策軍不穩定,皇帝早就繼續對付了楊複恭勢力。

  金州被進襲的第十六日,吏部侍郎李磎,在二兒子李賢的勸說下,硬著頭皮覲見皇帝,韋昭度被貶,他不願出頭惹事,隻想中庸的自保。

  但兒子李賢告訴他,金州韋氏不會無緣無故的求取均州刺史,要一個不能任職的均州刺史有什麽用,或許是韋扶風自川南調軍進取了均州。

  金州之圍看似落入了覆滅之危,實則可能是韋扶風的一步險棋。

  李磎依然躊躇,顧慮出頭敏感之事得不償失,被抓住失誤而擔上罪責,受到彈劾罷官。

  李賢告訴父親,崔紹緯做了宰相,崔紹緯不待見父親,就算父親中庸自保,早晚還是會被崔紹緯排擠,如今幫助金州韋氏就是自救。

  李賢有自己的趨利想法,一旦父親失去了吏部侍郎官位,他還可以跑去川南做刺史,若與金州韋氏有了離心之事,那就斷了一條後路官途。

  李磎入延英殿覲見昭宗,雖然他不是宰相(同中書平章事或侍中),不能參與日常議政,但有事情可以進奏皇帝,算不得權限逾越。

  昭宗這些日子也是難熬,雖然決定了觀望,但他明白觀望也有不良後果,金州刺史堂堂正正的尊崇朝廷,不救的後果,讓尊崇朝廷的地方勢力寒心。

  事實上,昭宗的觀望,還有一個不能說的原因,就是韋氏占據了金州,擁有了獨立的軍政,會不會演變成篡位大患。

  別看昭宗即位以來,倚重宰相治國或出征,但也顧忌宰相擁有不受朝廷節製的兵權。

  大唐天下的由來,勳貴唐國公李淵篡奪大隋江山,而京兆府韋氏在長安城,屬於擁有強勢的勳貴望族。

  故此,昭宗的想法是拖延觀望,讓楊守亮與金州火拚,待得金州城破之時,他在發兵征討,自覺能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昭宗見李磎進來,溫和問道:“卿有何事?”

  “啟奏陛下,臣昨日見到金州刺史的求告信使,信使言均州刺史馮行襲勾結楊守亮,合兵進攻金州,金州刺史請求罷職均州刺史,外任禮部員外郎韋巽為均州刺史,以求打擊敵軍,振奮守軍人心。”李磎恭敬說道。

  “哦?均州刺史與楊守亮勾結?”昭宗意外的皺眉道。

  “陛下,臣認為不可姑息,否則引起更多的地方勢力依附楊守亮,請陛下罷職馮行襲,明確歸附楊守亮,就是在與朝廷敵對。”李磎依照兒子的建議說道。

  昭宗下意識點頭,他願意觀望楊守亮與金州火拚,可不願縱容其它勢力歸附楊守亮,說道:“準卿所奏。”

  “臣領旨。”李磎放下心的恭敬回應。

  不想昭宗又問道:“金州刺史竟然使人求告卿家?”

  李磎心一緊,神情恭敬道:“陛下,臣與韋昭度大人和睦,不認識金州刺史,若非涉及重大國事,臣能夠不予理會。”

  昭宗知道韋昭度去了洛陽赴任,溫和道:“卿家忠心,朕明之,上次卿家帶回五千軍力,實屬有功,不過為了顧及其他大臣的感受,朕沒有為卿家加恩。”

  “陛下,臣能夠帶回五千軍力,實是恐遭了徐大人的後塵,不敢居功。”李磎咽聲道。

  昭宗滿意點頭,溫和道:“卿家去做事吧。”

  李磎恭敬告退,看著李磎離開,昭宗想一下,忽搖頭作罷,他想召見韋巽慰勉一二,但目前無心再用韋昭度,遂作罷。

  ......

  李磎領旨後立刻走程序辦理,公文,聖旨,官袍一一獲得,使人送去了李賢那裏,李賢立刻拿著聖旨,官袍和公文去了禮部。

  在禮部閑坐的韋昭度之子韋巽,是位容貌儒雅,麵如冠玉,年近四十的中年人,在禮部一向持重為官,父親被貶後,他更是謹慎沉默。

  李賢的找來讓韋巽意外,不知道李賢為什麽過來,隻能受邀的一起離開官署。

  到了官署外,李賢拿出公文和聖旨給韋巽看,韋巽看後吃驚的看了李賢,他第一個念頭,竟然是自己被貶了。

  “這是你的叔父金州刺史,求上家父做成的,請大兄立刻離開長安城,小弟使人送大兄去一個所在等候信息,再定行事。”李賢解釋道。

  “叔父所求?這不是貶官?”韋巽意外道。

  “是不是貶官不好說,禮部員外郎雖然是從五品的清水官,但畢竟在職,均州刺史的正四品官位屬於大兄高升,小弟要尊稱韋使君。”李賢回答。

  韋巽苦笑,道:“吾回去準備一下,就走。”

  “大兄不可停留,崔紹緯若是知道了此事,必然反駁大兄外放,快走。”李賢不由分說的扯了韋巽離開,親自送上車,讓韋巽離開長安城,去往扶風軍駐地。

  韋巽抵達扶風軍駐地之後,五伯父率軍回歸,見到了大兄韋巽,心頭大悅,立刻命人護送大兄去往均州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