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14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063
  (再重申一次,如果本書在這裏被禁了,大家可以去群裏,如果連群都被禁了,大家可以私下郵我。)

  之所以三大領導人意見開始出現分歧,是因為中央開始遙控鄂豫皖蘇區的鬥爭了。

  四方麵軍一直在鄂豫皖蘇區獨立作戰,除了一些大方向上的東西,諸如怎麽劃分地主富農成分之類(當時中國馬列黨對於中國農村的階級成分劃分基本參照《湖南農運考》),中央基本上不幹預任何具體運作。

  原因顯而易見,兩邊隔得這麽遠,遙控指揮什麽的,純粹瞎扯淡,而且在技術層麵上也不允許。

  然而從去年六七月份開始,中央開始給四方麵軍的電報突然多了起來,電報最頻繁的時候,電報房的同誌根本沒有休息,兩班倒連軸轉。

  至於這些電報的內容,陳政委總結了一下,大致上是這樣:

  一,目前形勢是日本意圖吞並中國,為接下來的世界大戰儲備力量。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民族矛盾將取代階級矛盾成為國內鬥爭的主要矛盾。

  二,白黨的階級性和買辦性質決定了其在接下來的中日戰爭中戰鬥力和抵抗意誌都十分可疑,甚至不排除其會與日本侵略者媾和之可能,因此抗日的主要責任勢必要落在中國馬列黨和中國紅軍的肩頭上。

  三,因應這個形勢,中國紅軍的任務應從推翻白黨反動政權轉為抗日救國,爭取在接下來的中日戰爭中盡可能減小全民族的損失,並奪取最終勝利。

  四,這就要求目前普遍“靠後”的紅軍各部放棄原有根據地,開赴抗日前線,並先期建立抗日根據地。考慮到日軍可能的進軍路線,以及國軍可能的反應,戰略轉移目標以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一線為宜。在南方以及各原根據地僅保留一定量遊擊隊。

  五,紅軍所進行的戰略轉移,是史無前例的,是偉大的,史詩式的轉移,我們稱之為長征,這既是對我黨我軍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是一次重大機遇,紅軍各部應借戰略轉移的機會,向沿途的社會各界人民群眾宣傳我們的抗日主張,爭取形成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共同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者。

  六,紅軍撤離根據地的時候,應向根據地人民做好解釋,並盡可能安排好善後工作,爭取盡可能減小白黨反攻倒算會帶給人民群眾的損失。

  七,總之,四方麵軍應於現在就開始長征的籌備工作。中央紅軍將於不久以後展開長征,四方麵軍應視情況予以配合。於合適的時候實現兩軍會師。

  對於中央發來的這些建議,或者說指令,張徐兩人的反應大致一樣:反正都是有些泛泛而論的東西,不用太過理會,四方麵軍該怎麽辦還怎麽辦。(徐帥認為,中央一切推論都是基於“世界大戰已經迫在眉睫”,但是因為情報渠道的缺乏,理論上中央應該不具備準確判斷國際,特別是歐洲形勢的能力,換言之以上這些判斷雖然有一定道理,也應該進行一些這方麵的準備,但也不用太當回事。對於這個判斷,張國燾也持讚成態度——當時陳政委對於中央的判斷也不以為然,主要還是覺得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根據地,不該這麽輕易放棄。當然,在去過未來之後,陳政委的立場已經轉為完全支持中央)

  除了有關長征的內容之外,另一部分的內容,兩人的分歧就大了。那些內容包括:

  一,中央已在敵軍內部建立極為可靠及有效之情報線。據該情報線反應,肅反工作對我軍的傷害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且有部分根據地的肅反工作,甚至是打入我軍內部的特務在主持,其對我黨我軍的破壞,已經大大超過了潛藏的特務叛變可能帶來的傷害,這一點從紅軍數量的變化可以得到證實。為保存紅軍有生力量計,肅反工作應暫停一段時間。

  二,有關在肅反中被控製,目前仍然在押的同誌之處理意見:1,除有確實無誤之通敵叛變證據者,不應再行槍決;2,可疑而無法證明清白的同誌,可暫行限製其工作。在最終掌握切實證據並定罪之前,仍應視彼為我們的同誌,不得予以人格上之歧視及身體上之虐待。

  三,四方麵軍可將現有羈押同誌名單報與中央,由中央通過內線予以查證。如果有新的被懷疑對象,也可報請中央通過內線予以查證。

  四,同樣是據可靠消息,以下同誌對革命的忠誠已得到證實,命令到處,已死者恢複名譽,仍在押著即行釋放,恢複工作。

  (這類電報後麵通常跟著一串名單,第一期中,曾中生同誌居首,程訓宣同誌赫然在列……)

  可以想象,徐張兩人對於這些電報的態度,實實在在是天壤之別。徐帥幾乎是無條件支持,據陳政委所知,拿到中央為程訓宣同誌恢複名譽的電報後,徐帥哭得淚流滿麵。

  另一邊,張副主席就非常不以為然了,他認為中央遠離根據地,根本不了解情況,至於說那個什麽厲害的內線……除非是常凱申手下的情報頭子反水,否則理論上不該存在這麽神通廣大的人物。退一步來說,計算這個內線確實有這麽厲害,他不注意調查敵軍的軍政動向,而把精力放在這些“無關大局”的事情上,根本就是不務正業。

  兩人爭論的結果……不了了之。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央發過來指導長征準備工作的電報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具體,張徐兩人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徐帥發覺中央放棄根據地,“長征”的決心似乎異乎尋常的堅決(八九月份的電報已經開始模糊透露一些有關未來行軍路線的信息了,並且開始明確指示四方麵軍應展開的戰略配合行動),在一邊嘀咕的同時,也真正開始思考起如何配合中央紅軍的行動。

  而張國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