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13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345
  (開始涉及到高層鬥爭了。

  地效很不擅長寫這個——畢竟沒有經曆,隻能憑空想象。而政治鬥爭又是出了名的錯綜複雜,但是這一段又實在是繞不過去,畢竟涉及了一大半的紅軍,所以……

  (對地效來說,這部書的寫作難度大致是:生活瑣事<理論<計算<心理活動<感情<軍事鬥爭<政治鬥爭,最後兩者中,軍事鬥爭因為可以寫成簡報,所以難度還稍微小點兒,政治鬥爭是真沒轍了)

  推翻了好幾次,反複重來最後也隻寫成了現在的樣子,雖然不好,我也再不能了,大家湊合看吧)

  ————

  於是魏承恭就跟著歐陽毅去跟土司老爺們做生意了。他們的成果如何我們暫且不提,現在先把目光轉移到副主席身上。

  這天中午,張國燾帶著自己的警衛部隊到達了大錄鄉,見到了徐帥以及陳政委。

  徐帥沒空,他現在忙得腳不沾地,從頭一天晚上到現在,也就是淩晨三點到六點左右的時候眯了一會兒,眼下正瞪著血紅的眼睛,盯著簡易沙盤(不太準確,所以稱為“簡易”沙盤),聽著魚貫而入的參謀更新一條又一條情報。

  看到這幅景象,張國燾知道徐帥眼下大約不會有精神關注戰鬥以外的事,所以沒有去打擾。於是目光轉向四方麵軍的另外一個領導,陳昌浩政委。

  陳政委也很忙,不過他畢竟不是指揮官,所以也就有精力處理所謂路線問題。

  “有空麽?”張國燾來到陳昌浩身後,小聲問道。

  陳昌浩回頭見是張國燾,愣了一下:“副主席,你怎麽來了?”

  張國燾偏頭看看徐帥那邊——徐帥臉色嚴肅,正在向參謀發布命令——略微躊躇了一下,這才道:“我們……是不是換個地方說話。”

  接下來要跟陳、徐說的話,都是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說的,當然要換個地方。

  陳政委也看了看徐帥那邊,覺得指揮部就算沒有自己,暫時大約也不會有什麽問題,於是向身邊一個參謀交代了兩句,就跟張國燾一起離開了。

  “聽說你受傷了?”行走在鎮子外的小道上,張國燾貌似不經意地問道,“不過現在看起來,你的氣色倒好像更好了不少啊。”

  “……還行吧,本來傷的就不是身體,又修養了這幾天,氣色當然好了不少,”陳政委當然知道張副主席想問什麽,他也隻有含糊其辭。

  至於他受的傷……這個口徑早已統一好了。由於肢體傷害不能成為高級指揮員離職修養的理由(畢竟他們主要是靠頭腦工作),再加上陳政委實在不像是受過什麽傷的樣子(雖然可以偽裝,但是偽裝也就意味著有可能露出馬腳),所以陳政委的傷從一開始的“遭遇冷槍,手臂受傷,需要休養”變成了“遭遇冷槍,手臂被擊中,不過並不嚴重——但是從馬背上跌下昏迷,醒來後意識不清”,簡單來說就是“腦震蕩”。

  沒辦法,想要糊弄張國燾這樣的老狐狸,整個事件必須非常真實而完整——事實上,在陳政委離開1935以後幾個小時,淩晨三點左右,政保大隊長吳烈就乘著陳政委的馬,在這邊真正經曆了這一過程。換言之,以上事情都真實發生過——雖然隻是演戲,雖然主角另有其人。

  顯然,腦震蕩這樣的傷害無法驗證,而傷到頭腦的話,暫停工作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不過即使故事如此完整,如此真實,卻還是不能完全取信張國燾這樣的老狐狸:腦震蕩?剛好湊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這麽巧?糊弄誰呢?我要是這麽輕易就信了那就是我腦震蕩了。

  特別是眼下還有一個佐證。

  “你的警衛員換了啊,”張國燾回頭看了看跟在不遠處警戒的警衛員。

  警衛員是欺騙計劃中最大也是最難處理的硬傷。作為領導的貼身護衛,可能在短時間裏不會注意到領導已經失蹤(比如吳大隊長頂替陳政委墜馬的時候);但隻要時間稍長,其必然會意識到一些情況的不正常。

  通過他們,張國燾能很容易套取到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至於說讓警衛員配合計劃……短短的幾天時間,想要把一個普通人培養到能跟張國燾這樣的老狐狸麵對麵過招,可能麽?

  所以隻能……

  “小吳犧牲了,”陳政委回答道,“就在那一次的戰鬥中。”

  小吳當然沒有犧牲,他被劉軍長帶去北方了。按照紅軍的傳統,從領導警衛員職務上卸任以後,就會到基層擔任連排一級的指揮員——你張國燾有本事自己去找他核實情況。

  當然不是說找不到,隻不過要從數千上萬這樣的基層指揮員中找出唯一的那個人,就需要非常準確的“關鍵詞”——像張國燾這樣的人,會特別注意某個警衛員嗎?

  還真是巧啊——張國燾心中冷笑——這是在鄙視我的智商嗎?

  不用說,這樣的安排肯定還是會引起張國燾的警覺。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已經是最能被接受的說法了。

  不過無所謂了,反正關鍵在於陳昌浩同誌的態度——顯然,中央是這麽想的,張國燾也是這麽想的。

  所以在鄙視了一番中央的做法兼智商之後,張副主席直截了當地向陳政委提出疑問:“老陳,有關我們紅軍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你怎麽看?”

  ————

  有關紅軍的發展方向問題……再說得大一點,整個中國革命的方向問題,這並不是近段時間才被提起的。事實上,這幾年他們一直都在討論相關問題。

  這是必然的事情:他們是紅軍的高級指揮員,且因為長期獨立鬥爭,他們是事實上的一支軍隊的最高統帥,作為最高統帥,勢必要考慮整體和長期策略。

  在這樣的討論中,隻要涉及到軍事問題,陳政委都是屬於是那種比較“沒有主見”的人。倒不是說他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而是他自知在這方麵比較差,所以更傾向於聽取更擅長軍事的另外兩人的意見。

  所以四方麵軍的動向更多取決於張徐兩人。在以往的戰鬥中,張徐二人的意見相似之處多,分歧之處少,即使偶有不同,也隻是在細枝末節之上,不涉及根本的作戰方針。

  正確的指導方針保證了四方麵軍的一路發展壯大。即使偶有錯失,對於紅軍來說,無非是“贏得多一點”或者“贏得少一點”,而不是“生存”或者“死亡”的區別。

  不過從去年六七月份之後,這種三大領導人的認識(大體)一致的情況有了一些改變。

  (就像很多書友指出的,張國燾本人的能力還是不能否認的,如果他總是拖後腿,很難解釋四方麵軍會發展到那種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