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15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216
  說來可能有些諷刺,這個時候的張副主席,是中央決策的積極擁護者。

  徐總指揮隻是開始思考放棄根據地長征的問題——陳政委甚至覺得,他雖然開始考慮長征,但是更多的,卻是在考慮真的開始長征之後,在原根據地的鬥爭該如何開展。對比之下,張副主席直接領導的根據地行政部門可是實實在在開始了準備。

  造成張副主席這麽積極的原因是……劉湘從33年10月份開始發動的空前規模的“六路圍攻”到了緊要關頭,蘇區被嚴重壓縮,眼看著就要覆沒——就算能勉強打贏,大約也難以繼續堅持。這時候,張副主席就傾向於放棄原有根據地,戰略轉移了。(以上是史實,徐帥回憶說:“張國燾同我閑談時,曾問我:你看將來怎麽辦?現在根據地物力、人力很困難,如果劉湘再發動新的進攻,該怎麽個打法?去漢中行不行?”)

  進入9月份,隨著黃貓椏之戰結束,局勢逆轉,四方麵軍轉入全麵反攻,張副主席的工作勁頭一下子就懈怠下來——倒不是因為局勢好轉,不想長征了,而是對整個中國革命都不抱信心了。南方的局勢越來越緊張,張判斷中央蘇區已經難以堅持,即將開始戰略轉移,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依托蘇區作戰尚且難以堅持,更不用說深入敵陣的無後方無補給作戰了。中央紅軍的覆滅是可以預見的事。中央紅軍被消滅後,作為國內勢力最大的一支紅色力量,四方麵軍勢必受到常凱申的全力關注。打一個劉湘都這麽辛苦,更不用說力量遠在劉湘之上的常凱申。

  如果不能得到蘇聯方麵的大力援助,四方麵軍接下來的日子,可能不會很多了。

  相比之下,在與陳政委協調了之後,徐帥領導下的軍隊的準備工作倒是充實起來。徐帥一邊調兵遣將,痛打落水狗,全麵恢複了被占領區,兼且劃拉東西,另一方麵讓撤下來修整的部隊開始了長征的準備——比如在擴紅工作中,就明確按照中央的要求,開始吸收知識分子。

  紅四方麵軍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不接受知識分子參軍,哪怕這個知識分子傾向革命也不例外。具體標準是初中生以上(含初中)不要。在這個時空中,中央曾明確要求四方麵軍應擯棄成見,大力招收知識分子參軍,力爭做到“隻要不是反革命,知識分子就應該參軍”——哪怕是要吸收知識分子進行地方工作,也要先讓他們到軍隊裏打個轉再說。而四方麵軍對這個指令的執行辦法就是,反革命言行審查大大嚴格,把很多知識分子也打成了現行反革命,就算不是“反對革命”,起碼也是“傾向反動而不革命”。

  現在徐帥是打算把這些人一網打盡了——因為以前擴紅都沒有招收這個群體,導致這個群體的數量居然(相對而言)很不少。而針對這些人的特點,新兵訓練內容也以越野跑作為最優先項,刺殺,射擊,投彈之類的技能反倒是相對要弱一些。

  總之,在九月份之前,對於中央“準備長征”的要求,張、徐兩人的反應是徐冷張熱,到了九月份以後,就變成“張冷徐熱”了。

  張副主席的“冷”一直持續到十二月,湘江大捷的消息傳來,才有所好轉。這一戰證明了即使在脫離根據地的條件下,隻要指揮得當,紅軍也不會完全被動挨打,中央紅軍的前途……

  依然是風雨飄搖。因為幾乎是一轉眼,中央紅軍就陷入了四十萬敵人依托長江天險構築的大包圍圈中。所以,張副主席雖然沒有像正史上那樣,因為湘江慘敗而受到極大打擊,卻也沒有因為湘江勝利就真正振作起來。

  要說明的是,這段時間為了配合中央紅軍的行動,四方麵軍曾積極向東運動——不是佯動,徐帥他們曾真的考慮三軍夾擊(包含賀帥所部),在湖北境內會師。

  之後就是四渡赤水,主席指揮紅軍把幾十萬敵軍耍得團團亂轉,然後是搶渡大渡河,真正跳出了包圍圈,再加上嘉陵江戰役(在正史上這個是挾大破“六路圍攻”之勢的順風仗,犧牲不大,獲利不少,當然要打——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哪怕是為了準備接下來長征,也應該打)頗有戰果;到了這時候,張副主席才真正結束了自己的“冬天”,開始認真思考兩軍匯合後可能的戰略走向。

  思考的結果就是“如果中央紅軍還保留有五萬以上的兵力,那麽就可以策應四方麵軍,一舉攻入川中。按照斯大林同誌的意見,赤化全川。”

  徐帥並不讚同這個想法,他認為:第一,中央迭經大戰,大約很難保有五萬以上的兵力;第二,即使中央真的保有相當的力量,兩軍也很難一口吞下川西,即使勉強吞下,紅軍也會極大消耗,很難應付接踵而至的敵人——隻從中央發來的指令就可以看出,中央對於這樣的想法,完全沒有信心。

  不過作為一種思路,徐帥他們還是把這個想法電報了中央。果然,中央沒有同意這個計劃,而是明確指示他們到川北地區開辟臨時根據地,準備接應中央紅軍。

  於是四方麵軍也正式開始了“長征”——這裏的“長征”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四方麵曆史上的長征其實主要是指“西征”,那是張國燾分裂中央以後的事;如無意外,在這個時空,四方麵軍大約不需要走那麽多冤枉路,付出那麽多不必要的犧牲了。

  等到兩軍會師以後,得知中央紅軍居然還有六萬多人,張、徐、陳三人都有些傻了眼,張國燾不住惋惜,認為如果在三四月份的時候,聽從自己的建議,兩軍夾擊,說不定這時候已經打下成都了,就連徐帥都略有些疑惑,覺得中央的決策似乎確實有些保守了,這個力量已經足夠到川西轉一圈(他倒是沒有想過在川西建立根據地),能極大補充紅軍的人力物力。

  隨後,張副主席就不可扼製地陷入了南下論中,而徐帥則認為三四月份的時候進軍川西的想法可以;而現在中央紅軍已經到達川北,中央軍尾隨而至,四方麵軍南下的條件已經不複存在,不應再考慮了。

  總之,對於中國革命的走向,四方麵軍這三巨頭,可是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