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答案(3)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54      字數:4475
  楊鬆一言不發,他的視線越過叢林,投向遙遠的山峰。

  這時候,東方叢林外的深色地殼大片大片地呈網狀開裂,地下湧動的暗紅色岩漿發出灼熱的亮光,嘶嘶作響的熱蒸汽衝破裂開,噴上天空。熱氣與空中的冷氣流相會,暗黑色大雨緊跟著傾盆而下。

  再看西邊,卻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稀疏的雲朵在月光照射下呈現出朦朧的銀白色;雲彩下方綿延數公裏的是一條由叢林,沼澤,山巒形成的巨龍,東方天際的暗紅色與西邊天空的銀白色相互糾纏,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副類似太極八卦的奇異圖案。

  就在東邊天空的雲朵下,楊鬆眾人可以看見筆直的綠色光束在一片幽暗的“巨龍”上空來回晃動,就像是大型演唱會下,熱情粉絲手中不住揮舞的碧綠熒光棒。

  “那是什麽?”

  軍士長豹子放下手邊的“記東風”殘體斷臂,他走上前,帶著些好奇,自言自語地發問

  “是引導激光,用來精確指示前進方向的,類似機場的無線電導航台。”

  回答他的是另一位老軍士長“羚羊”。不同於主要接受各種殺敵技巧和爆炸物處理技術的“豹子”,軍士長“羚羊”是作為電子戰和三軍聯合無線電引導員角色進行培養的。因此,“羚羊”不但懂得如何殺敵戰鬥,也通曉從多種無線電,衛星通信設備到地麵雷達,電子戰設備的使用技巧。

  “這是很老的技術了。我在被選調到特種作戰旅之前,曾經短時間接觸過這種引導係統的操作培訓。那個時候,因為北鬥係統陸續開始服役,這種激光引導係統已經開始退役,從我們這一批學習班之後,後來的人都沒有接觸過它,最多在照片和技術資料上了解過這種激光係統的原理。”

  “我記得,這種係統的代號是“藍色蜂鳥””

  羚羊仔細看了半分鍾,他很肯定地點點頭,表示自己的記憶和判斷都沒有出錯。

  “給這些屍體拍照,然後幹幹淨淨地處理掉”

  楊鬆卻沒有繼續和“羚羊”討論這種“藍色蜂鳥”激光引導係統的技術原理,他回頭望了一眼堆積在一起的“記東風”軀體,很果斷地下達命令,然後背起地上屬於自己的戰術背囊。

  “豹子”等人心領神會,他們打開從遊擊隊營地弄來的大桶汽油,將燃料傾倒在帳篷,陷阱,遙控武器站和反步兵雷達上,又在關鍵設備下方安放了從40火箭彈和反坦克地雷中拆下來的炸藥塊,接著把兩枚大威力手雷小心地抽出保險環,用一些重物壓在手雷上,讓裏麵的雷管暫時無法激發。

  他們分別使用數碼相機和視頻記錄儀和“記東風”的屍體拍照,尤其是還可以辨析外貌特征的臉部,並且這些軀體上明顯可以找到的缺陷全都記錄了下來。

  “向那邊走“

  “打開無線電台“

  楊鬆下達完命令,就背上戰術背囊出發了。在他的身後,豹子和羚羊一左一右,手臂輕輕舒展,將兩束用連接環首尾相扣在一起的白磷燃燒手雷扔了出去。

  手雷落在堆積成一疊的“記東風“殘體堆裏,片刻沉寂過後,亮得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白色光芒忽然暴起,這道光是如此地明亮,即使眾人都背對著屍體堆,眼前還是閃現出幾道強烈藍白色光暈。要不是早有準備,短時間閉上雙眼,這會兒恐怕視野裏除了白茫茫之外,什麽也看不見。

  緊接著,是地動山搖般地連環爆炸,白磷燃燒彈的高溫不但把殘缺的肌體點燃,還引發了抽掉安全環的手雷。手雷的爆炸又造成了炸藥和火箭彈戰鬥部的連鎖反應。

  最後,高溫引燃了傾倒在河穀周圍的大量汽油。灼熱的高溫氣浪和巨大爆炸聲中,這塊營地曾經發生的殺戮痕跡被抹得徹底而幹淨。

  循著那道筆直地綠色激光色走了不遠,背著無線電台的“羚羊”突然停止前進,他抬起左手,做出收到信號的手勢。

  “是激光脈衝,應該是”天恒“係統中轉的信號。太好了,終於不再是孤家寡人了。”

  “羚羊”熟練地調試了一會兒電台。這台由東宇公司地麵作戰係統分公司研發製造的“綜合通信電台”可不是傳統的短波無線電台那麽簡單。

  “綜合通信電台”完全由數字射頻電路發射和接收信號,並通過內置的強大微型計算機進行相應處理。電台幾乎可以從所有無線電波段發射和接收信號,也能接收剛剛投入使用不久的“天地激光通信“係統的鏈接信號。

  可是,在楊鬆帶領大家順著這道綠色激光束行軍之前,強大的電台除了微弱的靜電雜聲和來自宇宙星空的脈衝星電波之外,他們基本就是聾子和啞巴。

  沒想到,現在電台有了反應,接受到來自太空衛星的激光通信波束。

  可惜,這套激光係統還處於試用階段,他們除了使用預存在內存中的編碼發出信號之外,暫時還不能通話和使用視頻功能。

  不過,在“羚羊“的一番操作之後,大家都知道和科考隊終於聯係上了。楊鬆和科考隊的肖教授約定,大家同時向著那束奇怪的綠色激光前進,因為,激光束下,就是死亡聖殿的方位所在。

  肖海鷹教授與金發老者交談了一會兒,他發現,老者的希臘語確實從語法和語音,再到使用習慣,都是幾千年前亞曆山大大帝時代的。而且,在幾番試探之後,他發現老者無論是對於外部世界,還是變遷的時間長河,都是毫無概念。所有的跡象都表明,金發老者從沒有離開塞克族人生活的沼澤地帶,甚至沒有離開過這座造型奇特,建築風格與所有古代文明都迥異不同的巨大黑色建築物。

  “生就是死,死亡是永恒的,生命隻是步入永恒世界前的短暫旅程而已。“

  老者金發在天光下閃閃發亮。很明顯,他對徐望舒等人麵帶悲戚,流著淚尋找同伴被“黑蛇“粉碎的身體殘片的行為,表現出不理解。他用一種冷淡的表情自言自語,像是在朗誦一首詩歌。

  徐望舒,還有被黑蛇奪取一隻左手腕的科學家並不知道老者在說什麽,但他們都被老者冷淡的表情和言語所激怒。兩人尋找可用的武器,但一想到“液滴“化成的”黑蛇“,立刻不自覺地渾身顫抖,報仇的勇氣也一起化為烏有。

  肖教授卻笑了,他相信,老者這麽說並非出於諷刺,他的世界觀很可能就是如此。

  教授看了一眼活下來的科考隊眾人,除了自己之外,隻剩下自己的助手和學生徐望舒,以及掃了左邊胳膊的生化考古學家,至於護衛的戰士,三人裏也隻餘下通信軍士一人。

  連同老張在內,在這座大廳裏,科考隊損失了四位同誌。肖教授麵帶微笑,內心卻憤怒到了極點。

  他發誓,自己要忍耐,要細心,不管奪走戰友生命的是何方神聖,都要找出真相。

  “現在還不能出發,在夜色來臨之前,請允許我引導你們參觀一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興致?“

  金發老者黑色長袍在風中舞動,他手裏沒有了那把通體全黑的聖殿守護神劍,但卻沒有流露出絲毫惋惜之情。

  教授點點頭,跟著金發老者步出大廳。

  “老師,小心啊“

  徐望舒站起來,她麵露驚慌,一雙手慌亂地四下揮舞。

  “你們在這裏等著,放心吧,沒事的“

  肖教授這幾句話卻是用語速極慢的古希臘語說的,很明顯是為了讓老者也聽得懂。

  “招待好客人,他們是神劍審判過的使者,不可慢待了“

  老者也明白教授意思,他像是做出保證似的,再次向著塞克族眾人發出不容置疑的命令。

  肖教授跟著金發老者行走在這座巨大的黑色圓形建築物內,不同於剛才被塞克族人巫師帶進來的時候,這會兒他們行走的路徑全都被巨大的火把照亮了。

  教授覺得周圍有一股奇特的臭味彌漫,他抬頭看了看那火把,頓時感覺毛發倒立。

  原來,臭味是從點亮的火把裏發出來的。這些火把全都有一人高,一根粗壯的木柱上,用某種動物皮筋捆綁著大半截塞克族人軀體。這些軀體明顯是被油類物質浸泡過,燃燒時不斷發出“畢剝“聲,還有一滴滴脂肪油脂從充當燃料的塞克族人身上滴落下來,發出難聞的臭氣。

  火把兩旁都站著身穿白色亞麻服的塞克人,他們麵無表情,卻對老者極為恭敬。

  兩人順著地勢攀爬,肖教授感覺自己走在螺旋形階梯上,隻是時間久遠的緣故,他已經看不出絲毫階梯扶手的痕跡存在。

  階梯臉龐的石壁上開鑿了大量長度在兩米左右,寬度卻隻勉強容得下成年人身軀的凹槽。

  借著“火把“發出的亮光,肖教授看到那些密密麻麻,成千上萬的石壁凹槽裏全都躺著身體裹著白色亞麻布的塞克族人屍體。

  他抬頭向上望去,隻覺得這座圓形建築寒氣襲人,仿佛一座巨大的,存儲塞克族人身軀的墓地。

  “請看這裏,對,就是西邊,看到了嗎,那就是聖殿所在“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肖教授這邊還在出神,金發老者已經帶著他來到一處三邊毫無遮擋的狹窄平台上,指著西邊天際,平靜地說。

  肖海鷹尋著金發老者指點的方向望過去,他看到一束筆直的綠色激光在天空上舞動交匯,仿佛是在指示方向。

  “老記,記東風,藍色蜂鳥係統“

  肖海鷹嘴巴裏囁嚅了幾下,望著那道綠色激光,他的記憶寶庫頃刻打開,回到了三十多年的石城。

  1987年6月,那個夏天熱得簡直讓人無法忍受。不同於三十年後,當時可沒有空調可以用,大家能吹吹電風扇,吃一根馬頭牌冰棒,已經是倍感幸福。

  肖海鷹當時還在石城軍事醫學院當神經外科學助理研究員,成天泡在解剖教研室,與福爾馬林裏的標本屍塊打交道。

  在一個仿佛蒸籠似的桑拿天裏,肖海鷹正在專心寫神經外科解剖筆記,冷不防有人突然從背後拍了自己一下。

  “你,記東風?“

  回過頭來,原來是在同在石城的兒時夥伴,當時在中科院地質化學研究所當研究員的記東風。

  一番交談之後,記東風告訴肖海鷹,他被單位選中,參加非洲地質聯合考察隊,幾天後就要去燕京集中培訓,然後去東非恩德半年。

  那時候,出國可是個稀罕事,但去非洲卻有所不同,不但沒有便宜的日本家電可買,還要時刻擔心染上傳染病。

  不過,記東風和肖海鷹一樣,兩人都對科學本身無比熱愛,即使收入微薄,也不肯像周圍人一樣下海經商掙錢。

  記東風告訴肖海鷹,這次他們裝備了一套最新科技裝備,代號“藍色蜂鳥“的激光引導係統。有了這套係統,考察隊深處非洲叢林也不會迷路,再也不會因為找不到預定地點而半路返回。

  記研究員詳細描述了這套係統,還給肖海鷹看了不少係統工作時候的照片。

  兩人約定,隻要通信條件許可,不違反保密要求,就把考察中有趣的發現與同樣愛好自然科學的肖海鷹等人分享。

  肖教授記得,自己最後接到記東風的傳真電報,是那一年的十月國慶節後。傳真電報很簡短,大意是告訴肖海鷹和一眾好友,東非考察隊在一處計劃外的研究地點有了非常有趣的發現。

  肖海鷹清楚地記得電報結尾的一段話。

  “這處考察點處在火山地層邊緣,經過兩周挖掘,沒有找到有價值的鈾礦或者寶石礦。但是,在第三號地層斷裂帶裏,我發現大量氫元素和氦元素存在,這個發現,讓我和老師們都感到非常費解。“

  肖海鷹與一般朋友分析了這個發現,大家各自提出各種假說。但都無法合理證明。

  就在大家等待記東風回國,分享更多有趣發現的時候,卻等到了一個驚天噩耗。

  東非恩德聯合地質考察隊在東非恩德叢林深處意外失蹤,雖然尋找了差不多兩年時間,但因為技術條件所限和不斷爆發的內戰,最終一無所獲。

  聯合考察隊失蹤,被列入了八十年代科學考察史的不解之謎之一。

  “那裏,就是死亡聖殿“

  金發老者提高嗓門又說了一遍。

  “記東風,是你嗎?這是搞什麽名堂?“

  望著那道光學特征明顯的綠色激光束,肖海鷹教授自言自語。

  突然,一道閃電樣的靈感闖入肖教授腦海中。

  “氫元素,氦元素,可控核聚變,噴發殘留物,那是核聚變反應遺留下的痕跡嗎?“

  三十多年後,很多物理學領域有了突破性進展,站在這處可怕神秘建築物平台上,肖海鷹教授想到了當年記東風最後發現的可能解釋。

  “死亡聖殿?底蘊藏著什麽秘密?到底是何方神聖?“

  一個個問題在肖教授腦中來回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