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終極較量(3)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52      字數:3626
  “1,6,3,4,6,1,1,2”

  對於劉西疆給出的最後兩分鍾時間提示,許艦長似乎充耳不聞,他隻是嘴巴中反複念叨數字,手指在主觸摸屏下方的輔助計算終端來回移動,看起來是在全神貫注於手邊的方案計算。

  劉西疆不再多說話,兩人麵對是對手敵特精心設計的連環陷阱,而這陷阱背後這是3萬8千伏特高壓電,隻要稍不留神,做出錯誤決策,這股看不見摸不著的強大力量就會在你大腦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之前,就徹底摧毀你的生命。

  他抬起頭來,注視著操作台旁的監視器屏幕,從無聲的畫麵上可以明顯看到,儲能艙中的冷卻水正飛速上升,那勢頭看上去就如同洪峰湧進缺口正不斷擴大的大堤,水麵線距離標示醒目紅黃色輸電線接觸螺栓口的越來越近。

  1分48秒

  再過一分多種,奔潰的3號配電盤將引發可怕的連鎖效應,這以後係統進入應急狀態,儲能艙中的電池組自動上線供電,而冰冷的水一旦接觸到輸電線,隨後引發的閃弧效應或許在幾十毫秒內就將擊穿水雷戰鬥部的安全引信,接近一噸的高能炸藥將在“文天祥”號戰機內部最深處爆發開來。

  1分45秒

  水越湧越快,顯示屏上標示危機的紅色警告燈接連亮起。

  3號配電盤在超過設計符合差不多5倍的情況下連續工作了半個多小時,現在已經無力支撐下去。

  “我有個辦法“

  許艦長臉色忽然舒緩下來,不再緊張,不再皺眉,而重新恢複到劉西疆第一次看到時的那份從容,鎮靜,堅毅,又不失儒雅的現代知識分子形高級指揮員形象。

  “電磁感應效應,低窪回饋輸電現象“

  許艦長雙手在觸摸屏上輸入參數,嘴巴中不斷吐出劉西疆壓根聽不懂的行業名詞。

  後來,在集控室內生死相搏,與看不見的敵人戰鬥結束後很久,劉西疆才通過查詢複雜的論文資料,得知了許艦長現在在做什麽。

  簡單來說,高壓輸電係統中的電能即使被切斷,也不會馬上消失,殘留的電能會以某種電容效應繼續留存,而存在的時間又取決於原本輸送電流的電壓高低。

  “文天祥“號上的安全係統以密集的傳感器檢測電壓變化,當傳感器組偵查到主電壓降低,計算機程序就馬上切換儲能艙內的電池組上線供電。

  許艦長的計謀就是,將3號配電盤存留的電容電流分配到幾個關鍵傳感器所在的線路節點,從而讓計算機誤以為供電狀況正常,從而不會在冷啟動的時候切換後備電池上線。

  許艦長雙手在觸摸屏上飛速點擊,劉西疆不但以前,就是在後來也再未見過有人這麽熟練的操作一個計算機係統,看上去,許艦長仿佛不是血肉做成的人,而是電力配送係統的外部延伸。

  1分28秒

  這個計謀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在3號配電盤奔潰前存留下的電量,這就需要許艦長精密無誤的計算,然後是令人炫目的分配過程。

  十幾年專業的電力知識學習,博士階段的無數次實驗,上千個在燈光下和筆記本電腦屏幕前度過的苦讀日月,現在,就將集中爆發於短 短的1分鍾內。

  “好了“

  終於,當時間隻剩下最後32秒的時候,許艦長輕輕說了說了一個字,麵前的顯示屏上,無數的白色字符,綠色符號在眼前滾動,係統開始了冷啟動前的最後準備。

  “老許,你幹嘛?“

  忽然,劉西疆眼見許艦長飛速穿戴好櫃子裏的安全服飾,雙手推開紅色隔離門,走向儲能艙內。

  “老許?“

  劉西疆預感到不好,他又喊了一聲。

  “老洪,哈,這可能不是你的真名,沒什麽關係,嗯,還有最後一件事需要我來做,你在這裏看著係統重啟,我來做自己的事。“

  說著,他走下儲能艙。

  “我來幹吧,我動作比你靈活多了“

  劉西疆不肯放棄,說了一句挺傷害人自尊的話。

  “必須我來,這是我參與設計的係統,最後一步工作隻有我可以做好。“

  說著話,許艦長一步步走下儲能艙,他嘴裏哼唱起一首歌曲的調子。

  博士艦長不是個好演唱者,他甚至五音不全,但劉西疆聽出那是很老的歌曲,“英雄兒女“上的主題曲。

  “硝煙滾滾,唱英雄“

  曲子從許艦長的嘴巴中哼唱出來,在靜謐的集控艙中仿佛越來越洪亮,那一瞬間,高科技的集控艙似乎變了摸樣,變成了滿是硝煙和彈片的上甘嶺戰場。

  “老洪,這底下,就是我的上甘嶺,就是咱們新一代中國軍人堅守的無名高地,海軍萬歲,祖國萬歲!“

  隨著曲調中斷,許艦長鄭重地說完最後一段話,然後用力關閉紅色隔離門。

  劉西疆的眼眶濕潤了,多年以來,這是他第一次留下淚水。

  誰說,軍人的戰場隻能是槍林彈雨之間,許艦長這樣看似文雅的人,在生命最後關頭,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自己人生的“上甘嶺“無名高地。

  “我叫劉西疆,咱們下輩子做兄弟 “

  劉西疆輕輕說了一句,可惜,許艦長是聽不到的。

  指揮中心艙內,張高嶺也在打仗,他的武器就是高科技製造的導彈,目標在200多千米之外的海岸峻嶺間。

  “鷹10,飛行正常,最後目標校正“

  負責操控鷹擊18改彈的導彈軍士長緊緊盯著屏幕,三枚導彈現在貼著海麵,在差不多5到8米之間的低空保持大約2馬赫的超音速飛行狀態。

  “文天祥號“內的人看不到導彈是如何在波穀浪鋒中穿行而過的,他們唯一知道的是,代表導彈的光點越來越接近海岸深處被鎖定的”宇宙“係統數據傳輸中心。

  隻要打掉這個數據中心,哪怕還有幾百枚各種反艦導彈,不管操作的是人還是人工智能,它們都無法正常發揮作用。

  至少是今天,是這個無比漫長的黑夜。

  “雷達保持跟蹤,到達發射點“

  張高嶺的視線剛剛集中在三枚打擊數據中心的導彈上,負責反導攔截的對空導彈長又緊跟著發出報告。

  “反導攔截彈,發射“

  張政委決定不再等待,雖然再過十秒鍾左右,當布拉瓦完全進入太空之後攔截的成功率更高,但“文天祥“號自身麵臨的危險也會成倍提高。

  “數據修正,完成,數據上行注入,完成“

  導彈長席位上,三名軍士聚精會神地操作,三枚鷹擊18改導彈已經飛過慣性導航點,通過自身與Y係統兼容的通信天線和“文天祥號”進行數據交聯,修正了彈道偏差。

  戰場態勢圖中,三個光點距離彎曲的海岸越靠越近,但目前為止,俄軍部署的遠程和中程防空係統都沒有任何反應,也不知是沒有發覺導彈來襲,還是在宇宙係統控製下,整個防禦體係變得不那麽靈敏。

  “末端製導,開機“

  “數據捕獲,正常“

  導彈長報出一串狀態名詞,三個光點忽然同時躍升,仿佛海豚表演那樣。

  導彈長不知道這是為什麽,鷹擊18改導彈高度智能化,可以自主判斷戰場情勢,並作出合理的戰術動作。

  直到事後數月,張高嶺才通過中俄雙方的情況調查報告得知,原來數據中心掩藏在海岸深處的兩座高山峽穀之間,進入峽穀必須飛越類似“一線天“的穀口,而鷹擊18改的末端製導係統中的毫米波雷達掃描到山穀形狀,由東宇公司研製的微型計算機做出了正確判斷,循著唯一的路線逼近數據中心。

  但是,這個瞬息間的躍升立刻引起連鎖效應。

  導彈上的相控陣電掃毫米波雷達完全鎖定住目標了,這個蘇聯時期修築的100號設施,原本是應對冷戰核大戰的堅固指揮所,整個形狀宛如冰冷的正方形水泥棺材,而海岸數據中心深藏在棺材下的地下加強掩體內。

  山穀內,受到宇宙係統那宛如章魚般神經連接指揮的鎧甲S1近程防禦裝置終於發現了逼近中的鷹擊18改導彈。

  漆成難看土黃色的鎧甲S1轉動自身的跟蹤雷達,反複嚐試鎖定住來襲導彈。

  “噗“

  “噗“

  2枚,3枚,6枚,8枚9M335防空攔截導彈從“勇士“全地形車底盤上,如同被激怒的馬蜂一樣,蜂擁撲向來襲的三枚導彈。

  在峽穀兩端,四輛沿著山脊線布置的鎧甲幾乎同時開火了。

  “1號,失去位標回應“

  “文天祥號”上,導彈長有點沮喪,看起來1號導彈不是出了故障,就是被對方的防禦係統所攔截。

  “紅外成像回傳“

  導彈長話音剛落,有點模糊的灰度影像出現在顯控台中間屏幕上。

  隻見,2號和3號鷹擊18改導彈發覺自己遭遇攔截,不斷進行蛇形和高度機動,加上山穀電磁幹擾厲害,鎧甲發射的攔截彈除了命中1號之外,基本沒有傷到另外兩枚導彈。

  “糟糕“

  導彈長叫出聲來,紅外掃描成像下,那個棺材樣的建築絲毫看不到可以攻擊的薄弱點,在這樣的超強防護下,導彈上的戰鬥部最多損害外部圍牆掩體,進入不到數據中心內部。

  更糟糕的緊接著發生了,最後麵一輛鎧甲發射完全部9M335導彈,改用30毫米速射炮進行火力阻攔。

  3號導彈不幸被一枚30毫米炮彈擊中,突然搖晃兩下,偏離正常飛行路徑,斜著插入到水泥棺材外的一個角落裏。

  屏幕上爆出一團白光,緊接著畫麵切換,這是後方2號彈紅外成像掃描索捕獲的。

  “跟進去“

  張高嶺大吼一聲,他看到在被3號彈破壞的牆體下出現一個非常模糊的不規則灰洞。

  一種獵手的直覺發出警示,他馬上做出判斷。

  指令從“文天祥“號上發出,Y係統的電磁波以光速抵達最後一枚鷹擊18改導彈的接收天線上。

  導彈長長的氣動尾翼做了個大角度偏轉,2號彈硬生生地壓低坡度,來了個幾乎不可能的滑翔回轉。

  2號彈對準被3號彈炸開的灰洞,毫不猶疑地鑽了進去。

  這個洞,時候的調查報告進行了測量,直徑不到2.3米,剛剛容得下彈體進入。

  時間仿佛過去幾個世紀般漫長,“文天祥“號指揮控製中心艙的人感受不到戰鬥部的爆炸,他們唯一知道的是

  “ESM確定,目標海岸數據中心,電磁頻譜信號消失“

  目標被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