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昨日因今日果(3)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52      字數:3565
  公元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六日

  21號信箱位於燕京近郊,此時的燕京城和那時神州大地的其他大都市一樣,還沒有開始後來規模宏大的硬件建設,仍舊保留著幾許舊日的風采。從市區的繁華地段出來,坐在天藍色212吉普車中的老韓已經可以看到滿目綠蔭,還有大小不一的的農田在不算寬闊的柏油馬路兩側鋪陳迤邐,農作物特有的氣息讓剛剛經曆硝煙與血色的戰士不由地神清氣爽,仿佛生機又回到了早已麻木的身軀裏。

  他的眼前不斷浮現出南疆截然不同的景色,那裏也有遮天蔽日的濃密樹林,也有成片的水稻田,還有蔓延四周,似乎永遠望不到頭的大小山包,所不同的是,南疆的天空聽不到鳥兒歡快的鳴叫,唯一的聲響就是不時劃破頭頂空氣的“嗖嗖”聲,以及突然傳來的空中驚雷,隻是,那驚雷也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蘇聯製造的空爆彈在我方陣地上空爆炸。

  車門被人從外麵拉開,老韓這才發覺吉普車開進了兩層圍牆環繞之中,已經停在一片整潔的綠蔭下,不遠處聳立著紅磚外牆,斜坡屋頂的小樓,看上去與燕京或者說中國的建築風格大相徑庭。不過,老韓很快從建築風格判斷出實際的地理坐標,這棟修建於建國後的,富有俄羅斯色彩的小樓,這片經過精心打理的樹蔭綠地,無不說明它們隻可能是五十年代的蘇聯高級專家團駐地,中蘇關係變化後,這兒幾經變遷,最後成了一處籠罩上神秘光環的特殊單位所在。

  等待老韓的是幾個表情嚴肅的中年人,其中三位身穿軍裝,老韓認得其中兩人是總參三部二局的,還有一位是三局的老上級,但另外兩位穿著白色的確良襯衣,外套米色中山裝,年紀大約六十開外,戴著厚酒瓶底眼睛的知識分子樣老者,他卻摸不清來路。

  談話的開頭多少有點令人感覺意外,對方遞上來一套還沒有開封的新軍裝,老韓打開,發覺是剛剛在重點部隊和軍區機關換裝,沒有推廣普及到前線作戰單位的新式軍服。

  “這是給韓幹事的,不過,估計你沒機會再穿了”

  開口的還是三局的那位老上級,雖然說是自己的上級,但老韓與對方卻沒有多少實質上的交情,因為他的檔案身份盡管掛在三局,但做的事情卻多種多樣,早已經打破了行政單位的劃分。

  比如說,他這大半年以宣傳和攝影幹事的身份深入南疆前線,就是二局向他派發的任務,可是有很多關於越方戰術還有蘇製新式武器在戰場上的實際應用表現,他卻是向科技局直接匯報的。

  “你在巴基斯坦待過?烏爾都語怎麽樣?普什圖語呢?”

  問話的是兩位中山裝來客的其中之一,他前半句是中文說的,後麵兩個半句,分別用烏爾都語,普什圖語發問。

  “感謝真神庇佑,我還記得應該如何稱頌神的名”

  老韓表情猛地一換,前半句用烏爾都語回答,後半句則變成了普什圖語。

  “根據檔案記錄,65年6月,你在卡拉奇的任務完成的很出色”

  淺藍色中山裝麵露笑意,看得出對老韓的回答和肢體語言都很滿意。

  老韓聽到對方提到65年和卡拉奇,也不由地心頭一熱,他怎麽能夠忘記,怎麽能夠遺忘,那次幾乎就是他的處女任務,而完成的也堪稱出色。

  腦海出浮現出熱浪滾滾的卡拉奇,比9月的燕京熱的多,卻也不像南疆那般潮濕,而是如同置身烤爐般的幹熱。

  那次的行動代號與三十多年之後賦予利比亞恩德撤僑的行動代號完全一致,也是“鵲橋”,所不同的,這座看不見的橋隻需要把那位年過七旬,在海外流亡多年的廣西老人,指揮過台兒莊會戰,一生戎馬的昔日陸軍上將接回闊別多年的祖國。

  海峽對麵的所謂“國防部情報局行動處”幾乎傾巢出動,其目的就是阻止“李老先生”返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甚至準備再製造一起“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也就是炸毀飛行在天空上的民航班機。

  老韓那時候還不叫老韓,他的代號是“紅斑鳩”,上級同誌則稱呼他為“小韓”。

  初出茅廬的小韓此前已經在巴基斯坦待了一年多,大概是出自母親的天賦遺傳,這個年輕人掌握外語,尤其是小語種的速度很快,別人需要三四年的努力,對他隻是短短的半年。

  對於那次的“鵲橋”行動,當年的小韓幾乎就是懵懵懂懂,唯一想的就是按照上級要求,完成好分配的任務。

  事過多年,成熟了的老韓已經意識到,在那個炎熱的午後,他所扮演的其實就是“誘餌”,誘惑敵人,迷惑對方計劃的香餌。

  根據後來他所看到的資料檔案顯示,當天他能夠活著回家,不過是因為敵人不敢在卡拉奇市區鬧得太過分,就把最終炸彈爆炸的目標定在了所謂“專機”上。

  老韓記得,那天自己身穿加肥,加厚的米色西裝,頭戴白色草帽,踩著從英國定做的黑色老人頭皮鞋,在一群同事,巴基斯坦情報局安保人員的掩護下,乘上了黑色奔馳轎車,從卡拉奇中國總領事館駛出。奔馳車內的車載收音機傳來突然插播的重要新聞,巴基斯坦副總理齊亞茲將作為特別代表,於下午四點半在卡拉奇國際機場歡送“李老先生”。

  到達機場後,他又被擁往嚴密保護的貴賓休息廳,同時,小韓驚奇地看見,領事館內的總代辦竟然滿臉笑容地主動迎上來,又和自己握手。

  根據事前擬定的劇本,小韓做了幾個排練很久的肢體動作,又和代辦擁抱,樣子非常親熱。

  這之後,他就被送完貴賓廳內隔離的休息室內,然後就呆呆坐著,直到五個半小時以後。

  回領事館的路上,換下西服皮鞋,改坐吉普車的小韓從收音機內又聽到一則新聞,李老先生乘坐的專機已經抵達燕京機場,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隆重歡迎。

  這就是老韓經曆的“鵲橋行動“,他扮演的戲份時間不長,卻尤其緊要,尤為關鍵。

  事實證明,他不但騙過了監視的對方行動特工,也迷惑住了對方收買的,在機場貴賓廳工作的巴方人員,直到真正的李老先生專機抵達中國領空,對方還傻呆呆地等在那裏,準備把定時炸彈混在行李中,於起飛前送上那架始終待命於停機坪上的“三叉戟“。

  “哎,幸虧你的情報及時,我們才沒上英國大鼻子的當,花天價買他們的42型護衛艦和“海標槍”導彈。馬島戰爭的事實證明了你情報的正確,他們的“謝菲爾德”號被飛魚導彈擊中後隻是半個多小時就沉沒了,完全不是英國人吹噓的,永不沉沒嘛。“

  “還有海標槍,隻會追著自己軍艦發射的幹擾箔條飛,一點都對付不了低飛的戰鬥機和導彈。”

  另一位穿灰色中山裝的人開口了,老韓現在可以肯定,他是總參科技局的,而自己確實在1981年聖誕節過後,通過英國的“亨利”渠道,搞到了一份英軍內部的技術分析資料,盡管這份資料被打上了“不必理睬”的標簽,但老韓還是透過翔實的數據和圖表,分析認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盡管他不知道自己這份情報匯總在幾個主張引進和反對引進的單位中,引起了怎樣天翻地覆般的爭吵,但客觀上延遲了合同簽署時間,就在英國紳士們毫不在乎,以為天價合同必然拿下的時候,遠在馬島的海戰,徹底,幹淨地扇了紳士們一記耳光,而合同,也最終成為廢紙一堆。

  “韓劍鋒同誌,現在,我代表上級組織,正式向你通報”

  始終沒有開口的老上級麵對老韓,四目相對,背書般一板一眼地說著。

  老韓愣了一下,韓劍鋒,這是他檔案裏的名字,可是這麽多年來,幾乎就從來沒有提起過。

  不過,他更喜歡據說是母親給自己起的名,韓英男,聽起來有點暖,卻完美體現了母親照片中的形象,美麗,大方,嫻熟,又帶著幾許晨霧樣的迷蒙。

  “第一,經過調查,組織已經確認了你父母犧牲的最終時間和地點,但這仍然屬於機密,你將在相關檔案解密後知道。

  第二,你從今天開始,參與“彩石”行動,本行動屬於特秘,不得向任何無關人員透露。“

  這兩個事情完全沒有關聯,卻又緊密相關。老韓聽到父母被提及,他的眼睛不由閃亮了一下,心頭似乎有股熱浪湧上來。

  不等他多回味,幾個考官般的上級同誌給他詳細介紹了這次代號為“彩石”的行動,並強調,他身份是平民,是技術和貿易代表,絕對不是軍人。

  聽到這裏,老韓撫摸著嶄新的新軍服,這套後來被稱為85式的軍裝已經擺脫了多年的單調乏味,開始顯示出軍隊的勃勃生機。

  “換衣服,去餐廳,外方代表就等在那兒”

  過了一會,那位總參三部三局過來的老上級招呼大家,換下身上的中山裝和軍服,換上了樣子還不錯,但袖口卻保留了商標的西服,又互相幫忙著打上領帶,向著小樓一角的大餐廳走去。

  橡木裝飾的大餐廳裏已然擺好了大大的圓桌,圍著桌子做了幾個外國人,其中一個個子矮小,戴著副厚近視眼鏡,看起來就如同電影裏走下來的古板會計師,中間一個則是身材高大,金發碧眼,是標準的北歐人摸樣。

  “那個小個子,是比利時霍茨貝格公司的代表,中間大個子,是美國朋友,還有那邊的,是巴基斯坦朋友。”

  老上級邊走邊小聲給老韓作著介紹,老韓眼望餐廳,不由地和小個子會計師相對,兩人互相頷首。

  “我們要和以色列建立關係了?”

  他問

  “不是,目前還是非官方的技術交流,我們和以色列沒有外交關係。”

  上級回答。

  “嘿,是、什麽時候上菜啊,哥幾個可是餓壞了”

  突然,餐廳那邊的高個子美國人站起來,用流利的,不帶半點口音的普通話,開玩笑的高聲說起來。

  “這家夥是中情局的”

  老韓馬上反應過來,73年,柬埔寨的胡誌明小道上,兩人打過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