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兵發朝天關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18 14:51      字數:2489
  留三天的時間,讓新組建的百濟軍熟悉很有必要。

  不說其它,這些將士,已彼此熟悉自己的人。

  本就是軍人,大家已融入軍人這個角色。

  李壽這次真帶著八萬兵馬,來攻解重嶺。了解朝天關後,對這次出征有些擔心。

  朝天關比雄雞關更險峻,關卡在半山腰,關外隻有一點平地,幾乎全是斜坡。

  要攻關,許多士兵,還得站在斜坡上。

  城樓上扔一個石頭下來,有可能會一直砸壓到山下。

  李壽沒有急著去朝天關,大軍在一塊寬闊之地停下,眾將齊聚。

  “除朝天關,還有沒有路可通泗沘城?”

  李壽的意思大家知道,想繞過關卡。最熟悉地形的劉得旺說:

  “朝天關右邊一百多裏,有一座小縣城,可以繞道去泗沘城。但至少要多行三天的路程。糧草運輸很不方便,容易被朝天關出兵襲擊糧道。朝天關離泗沘城,不到一天的路程,還容易被兩軍夾擊。”

  這麽多壞處,李壽暫時打消繞道的想法。

  硬攻大家都沒把握能破關,人太多,有些話李壽不便說。

  大家還在商量,前方跑來一隊人馬。

  “殿下,一個叫沙化的百濟將領求見。”

  一個年青將領,帶著兩百多百濟兵,如敗軍似的出現在他們麵前。

  年青將領向李壽一禮:“末將沙化,率兵來投殿下。”

  李壽很無語,這個沙化以前就寫過投誠信給他們。

  雖是隻管幾百人人的末將,李壽還準備在必要時用用,沒想到對方先一步逃出來。

  “大家辛苦了。沙將軍,朝天關的情況如何?”

  沙化說:“我們來時,關門還未封鎖。他們已知道殿下來攻的消息,正在商量。”

  沙化逃來,百濟那邊一定會嚴管。

  一旦太嚴,他們被牢牢擋在關外,很可能沒有腐蝕對方內部的機會。

  情況對他們很不利,李壽想了一會,決定不在關外傻等:

  “劉大人率兩萬兵守在關外,我們繞道進關,尋求主動。”

  ……

  解重嶺的日子並不好過,頭上的白發也多了不少。將一封信,遞給國太然:

  “李壽很少打硬仗,應該不會攻關。現在不少人都有投唐之意。授業說得沒錯。”

  國太然看完信,驚聲說:

  “大帥不可,這樣做,不但會招至更多人不滿,說不定會生出大亂。到時不用李壽來攻,我們可能就會一敗塗地。”

  解重嶺也很為難,解授業讓他將所有將領的家屬控製住。

  他覺得有道理,但做起來太難。

  “萬一有些人和李壽勾結,我們同樣會一敗塗地。”

  國太然搖搖頭:“古往今來,那些靠人質令將領出征的人,幾個有好下場?這樣做,會寒了所有將士的心。大帥若是怕他們勾結,可以將大權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小心提防,不用所疑之人。”

  解重嶺苦笑,連解培林那種人都有投唐之心,誰還是能相信之人?

  想到解培林,解重嶺問一個壯年男:

  “授真,你三叔公現在何處?”

  壯年男叫解授真,是解重嶺的大子。解授真出去兜了一圈回來:

  “父親,聽說三叔公去了朝天關。”

  “這個時候,他去朝天關幹什麽?”

  解重嶺突然想到一個人,額頭上驚起一層油汗:

  “快馬帶信給授業,讓他小心提防禰植。另派兵去禰植家保護,不能讓他的家人出城。”

  ……

  李壽沒有猜錯,沙化離開,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

  不用解重嶺傳令,解授業已開始行動。

  一些值得懷疑的將領,被取消帶兵權。關門緊閉,除持有解授業軍令的人,任何人不得進出關。

  李壽還未到,朝天關就已風聲鶴唳,一片山雨欲來之象。

  此時,解授業又得到一個令他們緊張的消息:

  “唐軍大軍向寧縣方向走去,另有兩萬唐軍,向朝天關這邊走來。”

  這個消息,讓許多人坐立不安。叫真茂才的年青將領說:

  “他們有八萬兵馬,繞道寧縣還有六萬,仍比我們的人多。他們定是想繞道我們後方,前後夾擊我軍。一旦朝天關被破,泗沘城危矣!”

  夾擊很有可能,從這邊攻朝天關,比從那邊攻要好許多,至少這邊的關外是平地。禰植說:

  “他們人多,進關的確對我們有很大威脅。我們可以出兵攻他們關外的兩萬兵馬,威脅他們的糧道,讓他們大軍撤回來。”

  “不可,”在禰植下方的中年將領說:

  “他們的戰力太強,有那種暗器,我軍出去正中他們下懷。”

  禰植看得很透:“他們那種暗器有限,並非人人都有。李壽一定會帶上,不可能留在關外閑著。”

  解授業沒敢賭:“他們就算兵比我們多,攻城什麽暗器都沒用。一旦攻關,我軍可從泗沘城出兵,何嚐不是我們的機會?”

  禰植的意見未被采納,心裏有些煩躁。回到他的住所,門口士兵匯報:

  “將軍,解夫子來了。”

  “禰植拜見祖父,”禰植很驚訝。平時解培林很少和他們這些武將打交道,隻有在家裏才偶爾走動。

  像這種來關內拜訪,還是首次。

  解培林和仲智奎兩人在客廳,沒有外人在,解培林一來就進入主題:

  “如今唐國大軍兵臨城下,百濟隻剩下泗沘城這個地方,兵不過幾萬,你們準備如何敵之?”

  這口氣,禰植聽出一些東西:

  “兵雖少,我們有朝天關天險,未必不能擋住他們。”

  “糊塗,”解培林說:

  “大王那麽多的兵馬,被他們彈指間滅掉。越王殿下天縱奇才,豈是你們能對付得了的?用幾萬百濟人的性命去賭?就算你們能擋住一時,還能擋多久?聽我的勸,投唐國,拯救這些將士的性命,比你們死守這座關卡要有意義得多。”

  禰植苦笑:“大帥待我不薄,我豈能叛之?失敗不過命一條,祖父不用參預到這些事來。若是守不住,由我們去承擔失敗。”

  禰植是解重嶺的大將兼愛將,仲智奎知道很難勸說,他拿出一封信:

  “這是殿下給你的信,希望將軍以這麽多將士的性命為念,不可再固執下去。”

  和解培林一起來的,禰植沒對仲智奎動殺心。

  李壽將這次破關的希望,寄托在禰植身上。

  李壽在信上,拍了禰植大堆馬屁。

  並承諾,高官厚祿等著禰植來取。他的妻兒也能得到冊封。

  禰植將信放下:“你回去告訴李壽,就說我是百濟軍人,是解家之將。頭可斷,膝不可軟。”

  禰植如此忠心,仲智奎暗自佩服。

  沒佩服多久,他們還未離去,一騎從泗沘城趕來:

  “少爺,大帥派了不少兵去家裏守護。說有人要對家裏不利,不讓夫人她們出門。”

  禰植呆住,仲智奎趁機說:

  “將軍,明擺著,解重嶺對你們不放心,以你家人為人質。這樣的人,怎值得你去效忠?”

  禰植臉色怒紅,連家人都被當作人質,他的忠心瞬間消失:

  “你們要是能救出我家人,我不介意答應你們剛才說的事。”

  仲智奎大喜:“這事我要去問問殿下,將軍放心,我們一定盡力將你家人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