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太監觀賽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18 14:51      字數:2625
  現在的兵,騎是騎步是步,分得很細,多數都不是全能型人才。

  特別是騎馬,騎馬比不得射箭。有些人,可能從未騎過馬。

  第一個叫禰萬山的年青人得到三分,李壽已覺得夠低了。

  第二個壯年男更緊張,一路犯規到終點。

  很像李壽以前學駕校的同學,他都不知對方負了多少分。

  “是不是難度太大了?”

  李壽已開始懷疑他弄的難度。第三個上場的是個壯年男。

  壯年男騎著一匹黑馬,輕鬆跑過第一條彩帶,大家的心跟著馬蹄落下。

  在最難的轉彎處,壯年男雙腿緊夾馬肋,右手抓住馬韁,身體向左邊倒下。

  這個竹球,前麵兩個參賽者沒敢碰。

  壯年男一把將竹球撈起來,身體迅速歸位,動作十分流暢,迎得陣陣喝彩。

  “此人叫陳舉奎,舉重七百斤,射擊得到三十分。”

  還未跑完,李壽就開始打聽:

  “前兩項都不低,是個很不錯的人才。”

  陳舉奎跑完全場,得到騎術的第一個滿分。

  給大家開了個好頭,隨後幾人,至少都有幾分。

  可惜很快又遇到兩個直接不會騎馬的人,將好頭弄沒了。

  沒過一會,士兵將一個壯年太監領到李壽麵前。

  “奴才汪萬忠拜見殿下。”

  這個叫汪萬忠的壯年太監,李壽在京城就認識,懶得移駕:

  “汪公公有何事?”

  汪萬忠掃了一眼,沒在這裏頒旨:

  “陛下有旨,將扶餘義慈等百濟皇族,即日護送到京城。另有一些降官的封賞。還有皇後娘娘、眾公主和王妃她們給殿下的信。”

  李壽接過一大疊信,將騎術比賽也忘了。

  汪萬忠看得津津有味:“殿下這是在賽馬術?”

  “不是賽馬術,是比賽選將。”

  李壽沒時間開口,一旁的沈成雲介紹,汪萬忠很驚訝:

  “將領全在這些降兵中招?會不會有什麽問題?”

  李壽將信暫時收起: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汪公公可以好好看看,這些人值不值得信任。”

  汪萬忠在這裏看了幾天,沒過多久,這裏的事很快被李世民知道。

  ……

  枯燥的騎術賽,被李壽搞得豐富多彩。

  李壽搞的難度雖不算小,繼陳舉奎,又有幾人獲得騎術滿分。

  一個身材修長、長著一綴黑須的壯年男一上場,就引起大家的關注。

  看過射箭比賽,李壽也認識一些人。

  壯年男叫許承業,在射箭時就發揮出色。沒像吉青幾人那麽出風頭,規規矩矩將八支箭,射到十環上。

  這次的騎術,許承業同樣沒出風頭。

  許承業騎著一匹白馬衝出,在第一條彩帶處,並未向其它人那樣減速,一躍而過。

  七條彩帶輕鬆過關,在快接近竹球時,將身體向左傾斜。

  一把將竹球撈起,很快回正身體。

  第二關過限高彩帶時,許承業的速度稍降。

  身體貼在馬背上,坐下戰馬仿佛是他的親密夥伴,根本沒見他指揮,一點不跑偏。

  第三關的刺木盤,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輕鬆。

  大家全拿著兩米長的長槍,六個木盤全在彎道處,路也比較窄。

  稍不注意,戰馬就會衝出賽道。

  一些拿三十分的人,也在這裏略為停留。

  許承業沒有,他隻是將速度降慢。出槍很快,左一下右一下,很快就到達終點。

  讓大家很佩服,許承業點的一炷香,還剩下大半,花的時間比陳舉奎更少。

  騎術一天無法比完,第二天一早,眾將士早早就來到賽場,看得津津有味。

  被吸引住的不止眾將士,汪萬忠也被吸引住。

  和那些扶桑將領一樣,汪萬忠還拿來筆墨,將李壽設計的賽場畫下來。

  早上沒過多久,李壽又發現一個新星。

  一個壯年男,一鼓作氣衝到竹球處。

  隻見他腰都不用彎,雙腳勾在馬背上,整個身子懸空,看得眾人都替他捏了把汗。

  竹球被他輕鬆抄到手後。過第二關限關彩帶時,他的身體時左時右,有時甚至快貼到馬肚子上。

  他不止在過關,還在馬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

  第三關攻擊木盤,雖沒許承業幾人的速度快,動作遠勝過許承業幾人。

  人太多,李壽不時又要處理公事,這個壯年男他沒印象。

  “此人叫沙代軍,舉重是四百五十斤,射箭滿分。”

  讓李壽很滿意,龐歸虎、劉予等人的騎術也不差,都以滿分過關。

  今日吉青沒再玩花樣,但他闖過關後,香還未燒到四分之一。論速度,他最快。

  汪萬忠歎道:“要不是已打聽清楚,根本不敢相信,這些兵竟然全是降兵。不是奴才說好聽的,綜合比之,已不在我大唐一些地方兵馬之下。奴才好好看看,回去匯報給陛下聽。”

  ……

  益山軍營最大的操場,擺了二十個米高的木台。

  這些木台之下,全是些沙子和稻草,沒人問它們的作用。

  李壽對安全方麵十分重視,在木台下麵,還有大小不一的盔甲。

  這些盔甲將軍平時也很少穿,全是些重甲,起碼有五六十斤,從頭保護到腳彎。

  除盔甲,還有一根根兩米長的槍杆。槍杆沒有槍頭,前端用一層較厚的布包裹起來。

  布的這頭不要說打到盔甲上,就算打到身子,也不會有多疼。

  為了趕時間,另兩個操場也會同時開賽。李壽站在台前:

  “比賽規則:分十組,每組八十人。先從舉重後四十名,挑戰前四十名。勝者再次按舉重高低分配,敗者還有兩次機會,但隻能和敗者之間挑戰。三戰決出前十名後,和其它組的前十挑戰,再比四次,決出前十名為止。”

  最多打七次,決出前十名已差不多了。前麵還有其它分,李壽準備從高分錄人,不一定要選武力最利害的人。

  為了湊八百人,有二十幾個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的人,被勸退。

  三個比賽場,總共有五十個比賽台。

  此時在這五十個比賽台四周,全都圍滿人。

  今天許多將領被分出去,每個比賽台上,都有一個將領當裁判。

  薛禮站在一個比賽台中間,看了兩個已全副武裝的參賽者一眼:

  “不能攻擊臉部,你們將被布包裹著的部分,當成刀槍。不一定要有致命攻擊,隻要我認為對方已傷重,現實無力再反抗時,就會判另一方獲勝。如果同時被擊中要害,平局,再賽。”

  李壽仍在最大的操場觀看,二十個比賽台同時開賽,僅僅第一個回合,就有五個比賽台結束戰鬥。

  一個身材較瘦的年青,對陣一個身材魁梧的壯年男。

  結果他的棍子還未遞出,就被對方一棍刺中腹部。

  這一棍的力量很大,要不是有盔甲護著,就算有布包裹著也會受傷。

  二十個比賽台,全都沒過戰到十個回合。

  汪萬忠看懂了,隻是十分不解:

  “殿下,你為什麽要讓舉重懸殊如此大的人比?除非速度非常快的人,一般力氣大的人,都不會輸。”

  這些當兵的,幾乎都是窮苦人家弟子。

  他們的身體有魁梧高壯的人,絕沒有很胖的胖子。

  就算魁梧之人,身體也很靈活。

  李壽用每組力氣排名四十一的人,對陣每組排名第一的,結果可想而知?

  “這樣做,雖對力量小的不公平,對力量大的人很公平。我重視的是力量大之人,他們才是軍中的精英。”

  汪萬忠恍然道:“這樣做,對力量不錯之人很也公平。那些速度非常快的人,不可能力量太小。最多在第三輪,力量靠前之人,有可能會敗給力量比他們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