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九章 兵圍盧安城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11 10:50      字數:2811
  盧慶餘多次勸說扶餘義慈,要善待百姓,對方未聽。他逐漸淡出扶餘義慈集團的高層,常以生病為由居家隔離。

  這天,盧宋玉為盧慶餘帶來一個壯年男。

  “三叔,沙大人來了。”

  壯年男叫沙友真,是朝中文官。不用盧宋玉介紹,盧慶餘認識。

  “沙大人不是在京城嗎?來此有何貴幹?”

  沙友真已從盧宋玉那邊,打聽到一些事:

  “聽說大人一直反對太子殘害百姓,可惜所說太子皆未聽進去。大人最近懶於政務,有些事,想必已看透。現京城那邊截然不同,所有難民,都湧向京城。說明大唐之仁義,百姓也接受。大人何不投於大唐?為百濟百姓謀福?”

  難民去京城的事,盧慶餘已知道:

  “太子失其德,我們不可失其忠。若唐國真心係百姓,就應該不要再搞打土豪、分田地。製造矛盾,民不聊生。”

  沙友真是名門大戶出身,口才還是不錯。

  “越王殿下已看過盧兄的信,他說百濟已到了不得不大改的程度。建國數百年,大半田地,都在那些豪門大族之手。此舉雖得罪大戶大族,能讓更多的百姓有活路,不受奴役。大人要是真心係百姓,就應該支持此事。”

  盧慶餘很好奇:“沙大人家也是豪門大戶,包括木勉等人,他們也答應分田地之事?”

  “殿下已說服我們,眼光要放遠,不能隻盯著那幾畝地。求田問舍,那些是農間老翁所做之事。以後國家繁榮,不靠土地吃飯的人多得很。外麵的土地更多,去外麵打天下,可以隨心所欲,何必要在自家地盤上奴役同胞?”

  沙友真說這些,有點臉紅。

  李壽的確說過這些話,但他也說過,現在投他的官員,隻分一半的田地出來,其它一分不動。

  最主要他們還會得大唐朝廷的獎賞,相比那些,失去一半的田地並不吃虧。

  盧慶餘還在想沙友真的話,一個下人來報:

  “老爺,殿下召你去說事。”

  盧慶餘起身:“打土豪分田地之事不解決,恕我無法答應。”

  盧慶餘來到軍中主營,這裏已聚了幾十人。

  扶餘義慈看起來很興奮:“給大家說個好消息,李壽想阻止本宮登基,已派兵來攻。”

  許多人大驚,對於這些人來說,這並不是什麽好消息。一個中年文官問:

  “殿下,他們派了多少人?”

  “聽說有幾萬,”扶餘義慈說:

  “李壽的野心很大,怕我們兵合一處,他還派了幾萬兵去攻燕歸來。一次想吃掉我們兩軍,簡直是在做夢。”

  眾人鬆了口氣,一個年青將領說:

  “他們可能已聽到,解重嶺那邊要來支援的消息,才會急於吃掉我們。我們可帶信給燕歸來,讓他放棄盧安城,來此與我們兵合一處。”

  “此事不可,”劉儒反對:

  “這兩座城都不是很大,兵合一處施展不開。還不如一邊吸引一部分,我們這邊解決完,再去助燕將軍一肩之力。”

  “劉大人和本宮所想相同,”扶餘義慈說:

  “本宮就在這裏等李壽,但願他來這裏。我們先防後出擊,一定要將來犯的唐軍盡滅。”

  ……

  一座十多米高的城樓上,聚了上千兵將。在城樓中間,站著一群身穿盔甲的將領。

  “四萬兵就想吃掉我軍?簡直異想天開。”

  說話的壯年男身材比四周的人都高,膚色暗黃如銅,十分威武。他就是這盧安城的主帥燕歸來。

  他們早已探知唐軍趕來的消息,大概的兵力,現在才知道。

  多數人都和燕歸來一樣,很自信。少數人有些擔心,還有些人心事重重,臉上露出正常的緊張。

  “將軍,他們來了。”

  不用提醒,燕歸來已看見。遠方塵埃如霧,滾滾而來。

  “通知各位兄弟,準備應戰。隻需守幾天,落日城那邊就能騰出兵力來支援我們。”

  看到這麽多唐軍,剛才自信的人,也露出不小的緊張。

  很快遠來的兵馬兵臨城下,城樓上響起幾道驚呼聲:

  “是李壽,李壽親自來了。”

  燕歸來狠狠瞪了眼認出李壽的人:

  “他親自來又如何?我倒要看看,他這點兵馬,如何攻下我們的城池。”

  李壽的軍隊有個特點,不打任何人的旗號,誰也不知道主將姓甚名誰。

  不隻如此,李壽還刻意喬裝打扮,不讓人知道他在這支隊伍中。

  他二話不說,四萬人,一來就分出兩萬五千兵馬,去堵另三麵。

  城樓上的人等得腳鑽筋,另三麵堵守好後,李壽才和眾將騎出來。

  看到城樓上明晃晃的重弩,大家沒敢靠近,在近兩百米的地方停下。

  這麽遠的距離,用喇叭也很費力。

  “燕將軍,我乃大唐越王李壽。其它廢話我們就不說了,隻要你投過來,我可奏請父皇,封你為侯。”

  城樓上傳來一陣大笑聲,燕歸來敞開嗓門大喊:

  “李壽,你告訴李世民,讓他將皇位讓於我,我可以投過去。”

  這口氣,李壽懶得和燕歸來說:

  “大家聽好,除燕歸來外,所有願投過來的人,我們都有優待。戰後可從軍為官為將,也可回歸家鄉。是平民的,以後可以多分兩個人的田地。如果是大戶,可以多保留三個人的田地。我軍中,有不少是百濟軍人,他們給你們說說,為何要投過來。”

  城樓上的人呆住了,木勉等一些降官降將,帶著一大群身穿百濟軍服的人出來。

  “是木相爺,鄭將軍他們。”

  “三哥,三哥也在。”一些士兵,認出同鄉或親戚。一上一下相互喊話。

  李壽也沒想到這個結果,先派些百濟兵將出來勸勸,是他們定好的計劃之一。

  這個火爆的場麵,李壽沒放過:

  “大家都看到了吧?這些都是百濟的將士,他們為何要投唐軍,你們應該能想到。唐軍為大家打土豪分田地,百濟軍呢?隻知道幫那些大戶大族。你們中許多人都是平民,他們傷害平民,就是在傷害你們。說不定你們的親人,已成了難民,甚至已被他們所害。”

  這些極具挑撥性的言語,在四麵城外響起。

  四麵都安排有降兵降將,先由降將起頭,再由眾降兵輪番開勸。

  燕歸來也怕了,士氣這東西看也能看出。此時他們的士兵,看不出有任何士氣。

  不少人雙眼泛紅,有些甚至還在哭。

  “堵起來,將耳朵全都起來。”

  李壽準備晚上再行動。被他們這一鬧,他們的計劃沒能實現。

  城樓上一個中年士兵扔下武器,轉頭就朝城樓下麵跑去。

  “我不打了,我要回去。”

  眾將還在震驚中,又有數個士兵仍下武器:

  “我也不打了,我要回家看看。”

  陣前這種逃離非常影響士氣,甚至致命。

  很快城樓上下,有不少人放下武器,一窩蜂朝想逃離戰場。

  在城下的人,甚至準備打開城門跑出去。

  “殺,”燕歸來大喊一聲,衝到最近的一個年青逃兵後麵,一刀就將對方劈翻在地。

  “誰敢再逃,格殺勿論。”

  城樓上的逃兵,已和守兵打起來。城內雖看不到,聽聲音也能聽到,此時正在發生打鬥。

  這樣的結果,出乎李壽的意料。

  此時城樓上下已亂成一團,李壽沒有再等下去。

  “城樓上的將士聽著,隻有反抗他們,大家才有活路。攻城。”

  李壽的話喊完,一個壯年將領一刀將前方同僚劈翻:

  “各位兄弟,越王說得不錯,拿起武器,跟他們拚了。”

  “眾兄弟,跟他們拚了。”另一個年青將領附合。

  開始城樓上隻有一二十處騷亂,幾個將領一喊,許多兵將,分分拿起武器,喊出造反的口號,朝沒有喊口號的人攻去。

  僅僅幾口茶的時間,城樓上下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成了唐軍的戰友。

  燕家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就在這幾口茶的時間,他們損失了不少人。

  他們在城樓上下的人,垮崖式減少。

  這樣的結果,雙方都看呆。

  燕歸來顧不得擦嘴角溢出的血,劈翻一個造反派,嘶聲大喊:

  “跟他們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