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百濟大軍閥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11 10:50      字數:2752
  盧安城是離京城不遠的幾座大城之一,平時這裏人來人往,十分繁華。

  被李壽打土豪搞了一陣,繁華大減,但人並不少。

  現在繁華不在,街上的官兵,比普通百姓還多得多。

  空出來的房屋很多,新來的所有官將,都有自己的住處。

  一個壯年男帶著一頂鬥笠,來到一座大院門前。

  看了眼四周,從自己的臉上,撕下一張皮。

  看到這張皮,燕梁宇暗自讚歎。人皮麵具這樣的高級貨,現在還未出現。

  他敲開大門,很快被領到一個大廳。在大廳中的壯年男驚訝問:

  “燕大人,你這是?”

  “受人之托,來找沙將軍問些事。”燕梁宇遞給壯年男一封信:

  “沙將軍讓我來問問,將軍是真投大唐還是假投?”

  這個壯年男,就是第一個寫投誠信的沙啟賢。

  沙啟賢雖有些驚訝燕梁宇的問話,並不奇怪。

  燕家是百濟九大姓氏,但並不是燕家所有人,都親如一房。

  就像中原的王姓鄭姓那些,分成了很多房,有些甚至成了仇人。

  燕梁宇和燕歸來同祖同宗,但並不同路,上一輩就沒任何往來。

  “大人,他是我親叔,我豈會騙他?不瞞大人,我們隨軍,也是想救出四叔。他在信上什麽都說了,現在扶餘義慈殘暴不仁,絕對鬥不過大唐和越王。百濟已完了,我們並不欠百濟什麽,要欠、也是扶餘義慈自己欠。”

  燕梁宇鬆了口氣,問出和李壽同樣的問題:

  “這裏有沒有人,拿勸降信給燕歸來表忠?”

  沙啟賢搖搖頭:“這種事,大不了不同意。寫這些信的,不是親戚就是好友,誰會壞誰的名聲?”

  燕梁宇已猜到,隻是想證實一下:

  “沒有打草驚蛇就好,我這裏有一份名單,都是些有可能說通之人。殿下的意思,讓將軍和我一起,先試探一下他們。”

  ……

  泗沘城是百濟一座曆史悠久的大城,以前是百濟的都城,規模不比現在的居拔城小。

  百濟城中間,有一片很大的建築群,被一堵高高的城樓圍著,不比居拔城皇宮的規模小多少。

  這裏是泗沘城的皇宮,解重嶺膽子不小。以前他還隻敢看看。

  扶餘璋死後,解重嶺直接搬到裏麵來住。所有公事,也在這裏處理。

  一座氣派不凡的大殿,年過半百的解重嶺,坐在一張紫色布巾遮蓋的大椅上。

  要是掀開布巾,會看到金色大椅上,雕刻著的幾條龍。

  九階玉台之下,左文右武站了幾十號人,全看著中間說話的壯年文官。

  “解大帥,太子秉承天命,即將在落日城登基。太子承諾,隻要大帥舉兵協助攻京城,它日打退唐軍,封大帥為並肩王,劃北方諸城歸大帥管理,永不更改。”

  壯年文官說完,左右傳來一陣陣驚喜聲。但還有不少人,並不以為然。

  解重嶺看完扶餘義慈的保證書:

  “孫大人先去休息,我們商量一下。”

  孫大人一走,大殿上的人也散去。很快解重嶺和幾個手下,出現在一間書房。

  一個身瘦臉長的老頭說:

  “大帥,太子此條件,我們可以答應。要是不答應,它日太子即位,令我們前去討伐唐軍,我們如何自處?”

  老頭叫國太然,是國氏家族的族長。解重嶺得他不少資助,封他為文官之首。

  一個身穿盔甲、一雙大眼很突出的中年將領站出來:

  “扶餘義慈不過是想利用我們,待趕跑唐軍,以後也難與我們和平共處。不如等他們和唐軍鬥得兩敗俱傷,我們再去收拾殘局。到那時?”

  “苩將軍說得不錯,”在場另兩個將領附合。

  另三個文官沒有跟風,一個中年文官說:

  “他們的兵力相當,唐軍豈是那麽容易被打敗?一旦被唐軍大勝,他們會放過我們?到時大家都會被他們打土豪,分田地。大帥,唇亡齒寒,就算有其它想法,也得等打退唐軍再說。”

  國太然和另一個中年文官紛紛附合,三個文官和三個武將,在書房爭論起來。

  解重嶺正在為難之際,進來兩個年青人:

  “父親,王植那個老匹夫,竟寫信勸降真將軍。”

  說話的年青人叫解授業,是解重嶺之子。解重嶺接過他遞來的信一看,勃然大怒:

  “我沒招惹他們,他們竟敢打我的主意?即日起兵,合攻京城。”

  ……

  難民湧入京城,不少人要求從軍。李壽沒有照單全收。

  他隻收一些青壯年,現在李壽在京城的兵馬,已達到十萬。

  三國的兵皆有,李壽將這些兵教給李勣調教,現在已成為一支可以上戰場的軍隊。

  這從泗沘城那邊也送來一封投誠信,他們從信使那裏打聽到的消息。

  解重嶺有意與扶餘義慈聯盟,準備率兵前來圍攻他們。

  目前解重嶺的兵馬,已達到五萬。這批人要是加入進來,他們就算勝也是慘勝。

  李壽等不得落日城那邊的消息了,這天接到燕梁宇送來的信,他們進行戰前最後一次商量。

  “落日城和盧安城一南一西,兩城相距一百多裏,快些一天一夜就能趕到。兩邊定安排有探子在我們這裏,我們若是出兵,他們能最快知道。在我們到達盧安城時,落日城的援軍就會趕到。”

  劉仁軌的分析很有道理,那些探子吃的就是這碗飯。

  就算晚上出兵,也有可能被他們發現。

  荒竹宏明說:“說不定我們去攻盧安城,扶餘義慈會率兵來我京城。要是如此,我們隻需留兩三萬兵守,完全有時間擺平落日城後,再來殺扶餘義慈一個回馬槍。”

  “圍魏救趙的可能性不大,”李勣說:

  “他們一定知道我們會派足夠的人留守,一時無法攻下京城,容易被我軍返回打疲兵。我們必須要拖扶餘義慈至少一天的時間,才有把握吃掉燕歸來。到時就算扶餘義慈趕來,我們已進城,他們攻更好,我們還可以內外夾擊。”

  李壽有這幾個軍神級的手下,比在扶桑還要輕鬆得多。有許多事,都可以不用他去想。

  “扶餘義慈還有幾天登基,我們要是同時出兵攻他和燕歸來,他會不會出兵?”

  大家都沒懂李壽的意思,劉仁軌說:

  “有守城的優勢,他應該暫時不會出兵。隻是我們分兵攻擊,損失會非常大。”

  李壽笑道:“隻怕這也是他們所願,我們就趁他要登基之際,兵分兩路討伐他們。”

  李壽說完,一個壯年男進來:

  “殿下,吳太醫請你去難民診所看看,那裏有不少病人發燒、拉肚子。”

  ……

  來京都的許多難民,被李壽分到後方城池,但這裏仍有不少。

  城中一些寬平的場地,不時能看到搭建的帳篷。

  李壽來到一片藥味十足的帳篷區,一個矮壯的中年男迎上:

  “殿下,最近有不少發燒、拉肚子的人,我們怕這是會傳染的病。”

  李壽對醫非常重視,在大唐帶了不少大夫來,其中還有兩個是太醫。

  大家聽到好多人得一種病,連軍事也放在一邊,跑來這裏。

  李壽也有些害怕,要是他的地方得了大型傳染病?比打幾場敗仗還要嚴重。

  大概有兩三百人發燒拉肚子,全是難民。李壽檢查完十幾人,鬆了口氣:

  “他們這是食物引起的,最近他們吃些什麽東西?”

  “吃的都是那些,”一個中年文官想了一會又說:

  “好久沒下雨,城中缺水,有些難民到城外的田中打水,莫非是那些水有問題?”

  “多鑽井,用馬車去遠方運水,絕不能再飲田間之水了。”李壽基本不用去查:

  “等會我將藥配好,熬一鍋給生病之人喝下。記住,無論缺什麽,都不可缺衛生。”

  李壽在安排,四周圍了許多難民。

  人群中一個額寬眼大的壯年男,看著說話的李壽微微點頭,喃喃道:

  “有才有智,更不缺仁德。這樣的人,恩師一定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