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搶人才(3)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9      字數:3560
  “這個合約內容很不錯。”

  歐洲在打仗,中國這邊則是一直在上海和東亞、東南亞國家進行談判。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達成了一項又一項的合約。

  都是能夠影響整個亞洲局勢,甚至會影響整個世界局勢的合約。

  目前東亞和東南亞總共十五個國家,合作成立亞洲經濟聯合組織。專門屬於東亞和東南亞的經濟合作組織。

  有非常完善的組織機構。

  然後大家合作成立亞洲發展銀行。

  因為目前來說,東亞和東南亞都經曆過戰爭,國家受到的創傷很大。東南亞本來就沒有多少發展,日本則是被中國大規模轟炸,整個城市都成為了廢墟。在這一次戰爭當中,唯一沒有受到太大破壞的隻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朝鮮。

  所以這個亞洲發展銀行投資最多的就是中國,占據了百分之八十三,朝鮮的投資是第二多,有了百分之七。

  剩下十多個國家,加起來隻是象征性的投資,有了百分之十的股份。

  這個銀行的目的非常簡單。

  就是為了要推動亞洲經濟的發展,幫助東亞和東南亞的建設,以及為了控製亞洲地區的金融。這都是這一年下來談判的成果。

  中國利用這些合作,開始整合亞洲地區的經濟。

  當然不僅僅是這一點。

  最終還是為了經濟一體化。

  這一次會議當中,大家達成了關於關稅問題、國內的稅率問題,以及支持就業方麵的事情。雖然和後來的所謂歐盟這樣的機構無法相比,但在經濟合作當中聯合非常多。

  中國的目標是把東亞和東南亞的經濟整合開來,把這些地方成為中國商品的後花園。

  廖仲愷和蔡濟民談的非常不錯。

  今天終於有了一個非常好的成果,交給張學文審核。張學文仔細看了一遍這些內容,的確是非常不錯。

  “不過談判還不能結束。”

  張學文放下這一輪的談判結果,心中還是比較高興。因為隨著這些合約的簽訂,中國對於東亞和東南亞經濟的整合已經到了一定的底部。

  “以後東亞和東南亞國家要步調一致。任何一個國家不應該擅自和其他國家簽訂任何形式的經濟協議,任何的經濟協議我們都應該一起行動。這方麵的規章製度,總理你要好好把握。不要讓人覺得我們在逼迫他們,但有些東西必須要有足夠的章程。”

  “恩。”

  廖仲愷點頭。

  “這方麵的談判要繼續。不過接下來是不是可以讓蔡總理負責?”

  “可以。這個總理你來決定。”

  蔡濟民是黨內高層內定的總理接班人,廖仲愷希望蔡濟民在國際上也多多接受鍛煉。

  “還有一個,東南亞島嶼很多。找一個合適的島嶼作為我們的海軍基地,要能夠輻射澳大利亞。這個東西也要抓緊。”

  南海不用說。

  隨著中國把幾個戰略地位很重要的島嶼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後,南海完全在中國的掌控當中。目前整個南海地區,隻有兩個國家有海軍。一個當然是中國,另外一個就是泰國。但泰國那點海軍實力,都不夠給中國塞牙縫的。

  所以目前整個南海都是中國說了算。

  加上中國還掌握了滇緬鐵路,掌握了緬甸的港口,更是直接掌握印度洋的出海口。

  緬甸目前來說是非常支持滇緬鐵路和中國控製他們的一個港口。

  因為為了打通這條鐵路,中國在沿線投資很大。包括對於港口的建設,中國大批資金進入緬甸,對於緬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

  有了這兩條控製路線,不要說南海,就是馬六甲海峽的幾個國家都要看中國的臉色。

  但光是這些還不夠。

  張學文準備也影響一下澳大利亞。

  把海軍基地建設在菲律賓南部的島嶼,或者是印尼南部的島嶼,這樣就能夠直接輻射澳大利亞。給澳大利亞施加壓力。

  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經濟利益很大。

  在二十多年前澳大利亞人口很少,開發很低的時候,中國的商人已經接受中國政府的指令,開始在澳大利亞跑馬圈地。煤炭、鐵礦、鋁礦都被占了很多。

  為了占地,中國之前可是投資很多。

  在澳大利亞根本不重視的時候,中國的企業已經拿著國家的錢在這裏進行勘探。目前澳大利亞勘探出的鐵礦百分之六十都在中國企業的控製之下,鋁礦百分之七十多也在中國企業的控製當中。而這些企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國家控股的大型國有企業。

  為了這些礦產,中國可是努力了二十多年。

  從二十年代開始在澳大利亞勘探。

  澳大利亞現在的外交開始轉向美國,而且澳大利亞政府也是眼紅中國企業的利潤。中國企業現在是一批一批的把那些好東西拉到中國。

  而澳大利亞隻能是收到很少的稅金而已。

  剩下的利潤都被中國這些公司拿走。

  隻不過現在戰爭沒有結束,澳大利亞不敢惹中國而已。畢竟中國之前吊打日本的情況還曆曆在目,澳大利亞可不敢觸怒現在的中國。但未來澳大利亞肯定要對於這些東西進行一些新的政策。

  所以張學文也要未雨綢繆。

  如果澳大利亞好說好商量,大家什麽都可以談。張學文一直以來的想法都是雨露均沾,大家共同發展才是最佳的合作。太欺負人,反而後患太大。

  可是澳大利亞敢靠著美國的威勢跟中國耍橫,張學文也要讓澳大利亞明白什麽是強國。現在的中國並不懼怕美國,或者說反過來應該是美國要忌憚中國才對。

  “這方麵我會和印尼共和國、菲律賓那邊盡快的商量決定。”

  “好。”

  …………

  “美國?不要管英美的態度,隻要到我們手中的人,是不可能重新交還給他們。隻要搶到了人,立馬利用我們的空軍,把人轉移到海軍手中。”

  隨著歐洲戰爭到了最後時刻,這些國家的衝突也是越來越大。

  就在不久之前,英國一個三十人組成的突擊隊被蘇聯軍隊給逮捕。英國這個小分隊的任務就是過來搶奪德國科學家的。

  想要在蘇聯的眼皮子底下把人搶走,被蘇聯軍隊發現,直接對他們進行繳械。

  導致英國和蘇聯大打口水戰。

  德國輸掉戰爭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到了這個時候英美蘇三國除了各自劃分勢力範圍,還有就是把目光放在德國的財富上。

  德國最大的財富是什麽。

  就是德國強大的工業實力。

  因此英美蘇三國在自己的控製區域,把德國最好的機器拿走,然後現在則是把目光放在了德國那一批最出色的科學家身上。

  他們已經是派出了無數的搜索小組,在德國各地搜索德國的科學家。

  為了這一批人大家的衝突是越來越多。

  引起大衝突的還是美國。美國利用空降兵在蘇聯馬上就要占領的區域,把當地一百多名科學家打包帶走。等到蘇聯軍隊進入之後,發現這裏被美國搜刮一空,讓蘇聯高層大怒。

  所以蘇聯軍隊不管之前和美國勢力範圍的劃分,陸軍開始快速推進。本來莫斯科會議的時候,雙方經過你爭我奪,在德國也是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

  但這個時候雙方都不管那個。

  誰能夠占領更多的地方,就看各自的實力。

  現在中國也有這個問題。

  中國的裝甲部隊也不遵守當初的勢力劃分範圍,本來中國軍隊是和蘇聯軍隊一起行動。是在蘇聯軍隊的勢力範圍之內活動。

  但這個時候,中國軍隊可不管那些。

  德國軍隊目前是兵敗如山倒,根本就無法組織反擊。中國軍隊隻要不去他們防守最密集的地區,那麽就沒有多少阻力。

  搶。

  中國和蘇聯以及英國他們不同。他們除了搶地盤,還搶德國工廠最精密的機器。但中國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

  中國根本就沒有想過在歐洲屯兵。

  所以對搶地盤沒興趣,對於德國的那些機器也沒有興趣。中國感興趣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德國科學家和他們手中的資料。

  為了這些,中國軍隊幾次和英美軍隊對峙。

  王天培是緊急的和楊維聯係。因為中國下手快,搶了一大批的納粹科學家。在美國軍隊到來之前,把整個德國導彈科學家給一網打盡。

  包括馮·布勞恩、多恩貝格爾、格勒特魯普在內的一批專家,都被中國軍隊拿下。以及大批的導彈試驗資料被拿下。

  本來還有一些機器設備,但中國來不及拿走,就隻帶走了科學家和資料。

  這讓後來聽到消息的美國軍方很是惱火,立馬跟中國的軍隊交涉。要中國把那些人交出來。中國當然是不同意。

  “是。”

  “不管用什麽方法,盡量的搜索更多的專家教授。”

  楊維對於歐洲戰爭並不關心。

  打生打死也跟中國沒關係。反正現在歐洲戰爭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英美蘇三國,還有剛剛解放法國的戴高樂政府,他們要處理的問題。

  楊維現在隻有一個目的。

  那就是從德國帶走他們的科學家。德國擁有很多世界知名的科學家,他們在很多方麵的技術都是世界頂尖的。

  “楊副總統的態度你明白了?”

  “是。”

  廖承誌很高興楊維這樣的態度。廖承誌想了想道:“王將軍,目前德國這邊物質極度缺乏。大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都無法保障。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後勤當中拿出一批糧食,來吸引德國一些藏匿在民間的專家教授。”

  “說說具體的想法。”

  “我們就用我們的軍糧,發布公告。大學教授、各行各業的專家,隻要他們過來就給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提供安全保護和生活保障。我相信肯定會有人來的。”

  “好辦法。”

  中國開始隻是快了一步,所以搶了一些人。但隨著英美蘇三國軍隊大批大批的湧入德國,開始各自占領各自的地盤之後,中國就再也沒有那樣好的機會。

  雖然中國不怕英美蘇,但也不可能輕易得罪他們。不可能輕易的跑到他們的地盤搶人。

  大家還是要謹慎。要想另外的方法找那些散落在各地的專家教授。

  “何處長,這件事情本來就是你全權負責的。我給你所有的保障,你就按照你的意思做。”

  “是。”